当前位置:首页学历类成人高考语文->跨世纪的展望与思考路甬祥再过两年,人类就要进入21世纪,中国

跨世纪的展望与思考

路甬祥

再过两年,人类就要进入21世纪,中国也将实现邓小平同志为我们设计的四化建设第二阶段目标——小康水平,并开始向下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标前进。全国人民正在为落实中央提出的“两个转变”和“两个战略”,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努力奋斗。

21世纪世界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如何?为此,我国科技和教育发展应该做哪些前瞻性考

虑呢?本文试就此做一些思考和展望。

21世纪将是信息的世纪。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卫星、光缆为载体的综合数字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将给生产过程、流通过程、生活方式和国家安全带来不可估量的革命性变化。信息产业将成为国际经济中最宏大、最具有挑战性的产业。信息将成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资源和竞争要素。

21世纪将是生命科技的世纪。分子和细胞发育生物学的进展,神经生物学和脑科学的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水稻基因组计划的成功,将引起农业新的绿色革命,许多疾病如癌症、艾滋病、糖尿病等将从根本上得以控制和防治,人的衰老过程可能延缓。对认知奥秘的新的认识,将不但可能带来教育科学的革命,而且将引起信息技术新的变革。

21世纪将可能是新材料和新的制造技术的时代。具有超常性能的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将层出不穷,对环境友善的材料及制备工艺将被优先利用。纳米科技将带来材料和微细加工新的革命。制造技术将从传统的厂房屋顶下走向整个社会。以信息、工艺与管理的计算机集成为特征的虚拟工厂将遍及世界,从而使制造业的产品品质、交货期、成本和售后服务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由于人们消费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功能性商品将被功能艺术性商品代替,大批同一造型和规格的产品将被中小批量,甚至于单件性产品所代替。制造业将进入柔性、智能、敏捷、精益制造时代。

21世纪也应该是人、环境、社会协调的世纪。人们将愈加重视我们生存的环境,注意保护自然界动植物的多样性和生态恢复,重视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再生。化石能源为主的时代,将被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所代替。人们均衡物质财富的分配,追求艺术文化等精神上更高层次的享受,将理性地节制生育与自身的消费,创造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追求可持续发展之路。

21世纪也将是人类继续向空间、海洋和地球深部拓展的世纪,获取新的知识、寻求和利用新的资源和新的生存空间

21世纪也将是全球合作和竞争的世纪,通讯和交通的进步将全球联接成一个整体,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和合作将变得更加广泛,竞争和冲突也不可避免。其中文化是先导,科教是关键,经济是基础,科技和人的智力资源将成为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取之不竭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最可宝贵的资源和动力。良好的文化氛围不仅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必需条件,是社会文明安定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物质文明建设的动力和保证因素,是社会主义文明的重要标志。因此,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吸收各国先进文化,依靠科教进步,集中力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21世纪竞争和合作中取得主动地位的根本所在。

21世纪的中国将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更加完备、经济实力居世界前列、科学技术大体接近和达到当时国际水平的国家,那将是中华民族的创新蓬勃涌现,中华文化再现异彩的时代。但中国将会有l3亿~l6亿人口,中国人均自然资源仍居世界后位,生态环境和国土资源的规划利用更需科学安排。因此,中国只能走一条资源节约、精益生产、健康文明消费、分配公平、民主法制、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就是小平同志倡导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而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外国发展模式,更不能模仿美国的生活方式,不能建设西方民主和国家治理模式。因此,我以为21世纪的中国研究教育型大学,应该是培养和训练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的主要基地,是基础性研究和高技术前沿研究的重要基地,是研究继承中华灿烂文化传统,消化吸收各国优秀文化,创造和传播21世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基地,是国家和地区经济与社会持续进步不可替代的依靠和支撑基地。社会将更加重视大学的功能,大学将肩负起更加重要的社会责任。

21世纪的大学,尤其是研究教育型大学将变得更加综合。人类知识体系本来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科领域的划分有利于知识的深化和发展,而现代科学越来越显示出其交叉的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的知识和能力的需求也越来越要求综合素养。因而大学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综合化,不仅需要理工的结合,而且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之间的结合,甚至需要艺术与科技和管理的结合。

由于以微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全球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时代特点,决定了21世纪大学教育必然具有信息化的特点。在教育内容上,微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管理信息科学与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将不仅成为理工学科,也成为经济、管理、人文艺术的必修主干课程。计算机和网络将成为学校科研教育不可替代的基础平台和教学手段,并跨越校园成为全球性教育资源和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方式与通道。计算机虚拟现实、多媒体技术、综合数据网络技术等将深刻地影响大学教育思想、教育方式和科学研究手段。对这一点我们必须有充分的估计。

展望21世纪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思考未来的教育需求和发展走向,机遇和挑战并存。科技与人才已成为国家和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因素,已成为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的基础所在,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取之不竭的源泉与动力。我们应该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走出一条适应现代化科技教育发展规律、符合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教育发展之路。

思考与练习

1.这篇文章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2.人是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者。试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

答案:
本题解析:

1.本文从21世纪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的背景出发,对我国今后科技和教育的发展,进行了前瞻性探索与思考。对前者,作者对世界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做了高度理智的分析概括;对于后者,作者主要论述了我国高等教育应具备的功能、应承担的责任及其特点。

2.人是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者,从这个观点出发,作者认为:21世纪也应是人、环境、社会协调的世纪。因此在这个世纪,人们将均衡物质财富的分配,追求艺术文化等精神上更高层次的享受,将理性地节制生育与自身消费,创造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追求可持续发展之路等。

更新时间:2022-11-02 19:50
纠错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发现并描述了许多不同的世界,人的观察力和概括力改进时,就会产生一个新的世界形象——可是他们仍然没有能够把一切可能的世界都描述完。

短语选择正确解释:

①不同的世界(  )

②新的世界(  )

③可能的世界(  )

A.指人类可能认识的世界

B.指人们从不同空间角度发现和描绘的许多不同世界

C.被改造了的,呈现崭新姿态的世界

D.指人们在不同水平上对世界不同的认识

E.指幻想可能出现的理想世界

F.根据新的认识所描述的世界

查看答案
问答题

A.卖点心和杂食的小贩,歇着担子,提高喉咙,或者敲起小铜鼓,招揽主顾去买他们的东西。

B.卖点心和杂食的小贩,歇着担子,提高喉咙,或者敲起小铜鼓,招揽主顾。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思考与练习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请简单说出这首词的艺术风格与写作特点。

查看答案
问答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去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用现代汉语翻译括号中的文字。

2.这段文字所批判的三种错误态度分别是:

查看答案
问答题

语文,章节练习,成人高考语文

查看答案
问答题

语文,章节练习,成人高考语文

查看答案
问答题

“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情

查看答案
问答题

语文,章节练习,成人高考语文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思考与练习

1.简述本诗的思想内容。

2.试分析“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

查看答案
问答题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请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1[单选题] “一楼何奇”中的“楼”具体指的是()

A.鹳雀楼

B.岳阳楼

C.夕阳楼

D.黄鹤楼

[单选题] “两字关情”中的“两字”是()

A.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一诗中说到的“千”、“一”。

B.杜工部在《登岳阳楼》诗中说到的“无”、“有”。

C.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说的“忧”、“乐”。

D.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提到的“愁”、“悠”

[单选题] 这副对联的内容丰富,归纳上下联的主要意思正确的应该是()

A.上联写楼的史实,下联写作者的感慨。

B.上联写楼的史实和传说,下联写洞庭湖的位置。

C.上联写楼的传说,下联写湖光景色。

D.上联写楼的史实和传说,下联写洞庭湖的风景大观和作者的感慨。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