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历类成人高考语文->历史的回声——汴京包公湖情思王大海膜拜清官的人民更是不幸的!

历史的回声

——汴京包公湖情思

王大海

膜拜清官的人民更是不幸的!

包公湖畔,游人如织。

新近宣告落成并开放的包公祠内外,观者云集:青年,老者,干部,外宾,农妇……还有身披艳丽时装的摩登女郎等等。可能受到这座建筑物恢宏气势和沉郁色调的影响,这里较少在一般游乐场所出现的爆发性的欢声笑语,人们的交谈声是低低的,更多的人则似进入了历史的沉思……

一个戴着红领巾的女孩在询问那位老者:“爷爷,包公官有多大?他是个党员吧?”老人呵呵一笑:“他可不是党员,他的官嘛,打个比方,和现在北京市长差不多。不过那时和现在不一样,市长还兼法院院长。要不他怎么该审陈世美的案子呢…”

红领巾眨着好看的大眼睛还问:“那包公也是个当大官的,他怎么不向着当官的,敢情他们内部闹矛盾吧?”

老者收敛了笑容,拉起孙女匆匆走开了:“小孩家,莫乱说。”

蜡像厅是人们驻足较久的地方。那衣着入时的女郎高举纤手在向她的男友侃侃而论:“秦香莲,窝囊!换了是我,俩孩子交给老包处理,自己走自己的路,找个比陈世美强的气气他。”

男友红着脸,声音低八度:“那不是因为爱情嘛!”

女郎的声音提高八度:“他不爱她,她还爱他个屁,贱脾气!”

在正殿里,在呈古铜色的、庄严肃穆的包拯像前,两位干部模样的人在低声交谈。

甲:“我看这包公祠可以附设党校分校或特别班,联系历史,联系实际学习,对不断整顿党风大有好处。”

乙:‘人大会议选出新的主任、市长、法院院长,应该到这里举行宣誓就职典礼。”

附近几个人,从他们的言谈听来大概是科技工作者。

其一端详着两口铜铡在自语:“这铡……还显小了一点,威慑力不足……现代人的胆子比古人大多了。”

又一位也是心不在焉地:“我在想……”

“你又在想什么,我倒真愿意听听你在包黑子大殿上还能搞个什么发明创造?”

“西方不是有什么‘测谎器’么?我想在两口铡上能不能安个什么电子装置,凡是贪官污吏或有严重以权谋私行径者,一接近它,铡口就会发出龙吟虎啸之声。”

“这样一来,如果让现任官吏到这里列队走过,其中某些人的表情一定是十分好看了!”

“设想好得很,可惜,不等你的发明创造成功,恐怕已经把你安排到应该去的地方去了……”

五另有两位中年人,一个较胖一个较瘦,他们之间发生了一场思辨性争议:

胖者:“‘四人帮’那会儿提出‘清官比贪官可恶’,到底是什么道理我至今没有弄通。是否因为清官多了,国泰民安,就延长了封建皇朝的统治;倒不如多几个贪官,‘民不聊生,老百姓就会起来闹革命,因此,客观上就是贪官推动了历史前进。”

瘦者:“那是他们故弄玄虚的‘理论’,其实并不是那么一回事,实质上叫‘做贼心虚,。反清官论’者,其实不过是怕‘影射’,怕人们论清官骂昏官,骂来骂去骂到他们头上,如此而已,岂有他哉!”

一位戴有深度近视眼镜,看样子像历史教员,独立中庭,徘徊沉吟,似有无限感慨:

“包拯的时代已过去近千年之久了,逝者如斯!人民怀念他,自然是有理由的,因为他刚直不阿,因为他伸张了正义,因为他用锋利的铡刀斩断了一颗颗罪恶的头颅,他是我们漫长的黑暗王国中的一线光明!

但是,我们今天已经是20世纪80年代,总应该是法治而不再是人治的时代了吧?《国际歌》唱得何等好啊: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全靠自己救自己!

难道还应该寄希望于‘清官’,难道还要向一位清官顶礼膜拜?为什么……”

暮色已经苍茫。我们离开了包公祠。在归途上,我们在为听到了这些话而凝思。

忽然想起了一位西方哲学家说过的话:

“产生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

我想说一句:

“膜拜清官的人民更是不幸的”

思考与练习

1.这篇文章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2.请划分文章层次,并概括段意。

答案:
本题解析:

1.本文通过六个镜头所精心设计的人物对话,使有关“清官”的话题,逐层深入,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膜拜清官的人民更是不幸的。

2.文章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由包公祠前人们的沉思、低声交谈,引发争论。第二部分(1~6节)通过六种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人逐层深入的对话,表现了人们对“清官”的种种看法和对现实的态度。第三部分(第7节)由西方哲学家的话,得出“膜拜清官的人民更是不幸的”这一结论。

更新时间:2022-10-20 00:17
纠错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发现并描述了许多不同的世界,人的观察力和概括力改进时,就会产生一个新的世界形象——可是他们仍然没有能够把一切可能的世界都描述完。

短语选择正确解释:

①不同的世界(  )

②新的世界(  )

③可能的世界(  )

A.指人类可能认识的世界

B.指人们从不同空间角度发现和描绘的许多不同世界

C.被改造了的,呈现崭新姿态的世界

D.指人们在不同水平上对世界不同的认识

E.指幻想可能出现的理想世界

F.根据新的认识所描述的世界

查看答案
问答题

A.卖点心和杂食的小贩,歇着担子,提高喉咙,或者敲起小铜鼓,招揽主顾去买他们的东西。

B.卖点心和杂食的小贩,歇着担子,提高喉咙,或者敲起小铜鼓,招揽主顾。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思考与练习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请简单说出这首词的艺术风格与写作特点。

查看答案
问答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去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用现代汉语翻译括号中的文字。

2.这段文字所批判的三种错误态度分别是:

查看答案
问答题

语文,章节练习,成人高考语文

查看答案
问答题

语文,章节练习,成人高考语文

查看答案
问答题

“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情

查看答案
问答题

语文,章节练习,成人高考语文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思考与练习

1.简述本诗的思想内容。

2.试分析“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

查看答案
问答题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请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1[单选题] “一楼何奇”中的“楼”具体指的是()

A.鹳雀楼

B.岳阳楼

C.夕阳楼

D.黄鹤楼

[单选题] “两字关情”中的“两字”是()

A.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一诗中说到的“千”、“一”。

B.杜工部在《登岳阳楼》诗中说到的“无”、“有”。

C.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说的“忧”、“乐”。

D.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提到的“愁”、“悠”

[单选题] 这副对联的内容丰富,归纳上下联的主要意思正确的应该是()

A.上联写楼的史实,下联写作者的感慨。

B.上联写楼的史实和传说,下联写洞庭湖的位置。

C.上联写楼的传说,下联写湖光景色。

D.上联写楼的史实和传说,下联写洞庭湖的风景大观和作者的感慨。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