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城面临三个发展机遇,一是在城区北部开始建设一条专用铁路运输线,与城区南侧的现有车站连接。现有2个选线方案A和B,A线是从城区外围,绕着工业用地与现有铁路连接;B线直接穿越城区中间,与南侧现有车站相连,城区中间两侧为住宅。二是城区北侧临靠码头、公路、铁路,拟实行公铁水联运,发展商贸物流园。三是新农村建设加速,准备建设一个农产品交易中心。城区的东部为3个乡镇,为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图某城市发展规划示意图
【问题】
请分析选线方案A和B,推荐一条线路。并在城区布置的1~8号地块中,合理安排1个物流园、1个农产品交易中心。
(1)对选线方案A和B的分析结果如下:
线路A沿城西侧布置:
①邻近工业用地,铁路线路对城区用地布局和景观影响较小。
②距离居住用地较远,有利于河两岸居住用地的布置和居住环境的营造。
③不穿越城市道路,建设成本低。
线路B沿河布置:
①影响沿河居住用地的景观。
②铁路将给相邻居住用地带来噪声影响。
③沿河岸建设,用地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建设成本较高。
④下穿城市干道,建设成本较高。
⑤不利于河道东西两侧用地的交通联系,跨越铁路线建设道路,建设成本较高。
综上原因,选择方案A。
(2)物流园选址的基本原则为交通便利,宜靠近工业仓储用地,应远离住宅或有一定的防护绿地,故地块1、4邻近码头、车站和公路,且靠近工业用地,距离住宅有一定距离,适宜作为物流园用地;地块2临近住宅、距离码头、火车站有一定距离,虽临近公路,但对住宅有一定影响,作为物流园不如地块1、4理想。
(3)农产品交易中心选址的基本原则为交通便利、靠近货物供应地区,方便与产地的交通联系,同时住宅作为农产品的供应地,农产品交易中心不宜离居住区过远;与住宅有一定的防护距离,避免噪声和交通的影响。依此来看,地块6、7距离现状车站和居住区较近,与产地有便利的公路和铁路交通支撑,便于服务居住区,建议地块6应适当考虑与现状居住区的防护距离。
影响土壤环境的因素中,下列哪一项研究是环境科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环境质量评价和预测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转化机理,以及土壤环境标准制定的主要依据,对于地方病的环境病因研究,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推进“放管服”改革。以“多规合一”为基础,统筹( )三大环节,推动“多审合一”“多证合一”。
下列关于城市下垫面不透水率与平均地表温度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下列哪项不属于实现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途径?( )
当机动车辆的行车速度达到80公里/小时,其停车视距至少应为( )米。
通过某种传感器装置,在不与研究对象直接接触的情况下,获得其特征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提取、加工、表达和应用的一门科学技术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