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医卫类执业医师资格证临床助理医师->胸部视诊

胸部视诊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1.胸部的体表标志胸部体表的一些骨骼标志、自然陷窝和人工划线或分区可用来标记胸部脏器的位置和轮廓,也可用描述体征的位置和范围,还可以用于记录穿刺或手术的部位,因此掌握这些体表标志十分重要。

(1)主要自然陷窝

1)腋窝(左、右)为上肢侧与胸壁相连的凹陷。

2)胸骨上窝为胸骨柄上方的凹陷部,正常人气管位于其后。

3)锁骨上窝(左、右)为锁骨上方的凹陷部,相当于两肺肺尖的上部。

4)锁骨下凹(左、右)为锁骨下方的凹陷部、下界为第3前肋骨下缘。相当于两肺上叶肺尖的下部。

(2)主要骨骼标志

1)胸骨上切迹位于胸骨柄的上方。正常情况下气管位于切迹正中。

2)胸骨柄为胸骨上端略呈六角形的骨块。其上部两侧与左右锁骨的胸骨端相连接,下方则于胸骨体相连。

3)胸骨角又称Louis角为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其两侧分别与左右第2肋软骨连接。

4)肋骨共12对,肋骨除锁骨和肩胛骨掩盖部分外,大多能在胸壁扪及。第11和12肋骨不与胸骨相连,称为浮肋。

5)肋间隙为两个肋骨之间的空隙。

6)剑突位于胸骨体下面,呈三角形,其底部与胸骨体相连。

7)肩胛骨位于后胸壁第2~8肋骨之间。肩胛骨呈三角形,其下部尖端为肩胛下角。被检查者取坐位或直立位两上肢自然下垂时,肩胛下角可作为第7或第8肋骨水平的标志。或相当于第8胸椎的水平。

8)肋脊角为12肋骨与脊柱构成的夹角。其前为肾和输尿管所在的区域。

(3)人工垂直划线标志和分区

1)前正中线为通过胸骨正中的垂直线。即胸骨柄上缘的中点到剑突中央的垂直线。

2)锁骨中线(左、右)为通过锁骨的肩峰端与胸骨端中点的垂直线。

3)胸骨线(左、右)为沿胸骨边缘与前正中线平行的垂直线。

4)腋前线(左、右)为通过腋窝前皱襞沿前侧胸壁向下垂直线。

5)腋后线(左、右)为通过腋窝后皱襞沿后侧胸壁向下垂直线。

6)腋中线(左、右)为自腋窝顶端于腋前线和腋后线之间向下的垂直线。

7)肩胛线(左、右)为双臂下垂时通过肩胛下角与脊柱平行的垂直线。

8)后正中线为通过脊椎棘突,或沿脊柱正中下行的垂直线。

9)肩胛上区(左、右)为肩胛冈以上的区域,其外上界为斜方肌的上缘。相当于上叶肺尖的下部。

10)肩胛下区(左、右)为两肩胛下角的连线与第12胸椎水平线之间的区域。后正中线将此区分为左右两部。

11)肩胛间区(左、右)两肩胛骨内缘之间的区域。后正中线将此区分为左右两部。

12)肩胛区(左、右)为肩胛冈以下肩胛下角以上、肩胛骨内缘以外的区域。

2.胸壁、胸廓、胸围

(1)胸壁检查主要通过望诊和触诊进行。应注意胸廓形态有无异常或畸形,以及皮肤、血管、肌肉和骨骼的情况。

(2)胸廓形态

①正常人胸廓两侧基本对称,额状面呈椭圆形。双肩对称,锁骨前突,锁骨上下凹陷。成人胸廓前后径与左右径之比为1:1.5。

②异常胸廓常见有:

扁平胸:胸廓扁平,前后径不到左右径的一半。

桶状胸:胸廓前后径增加,前后径与左右径几乎相等,或超过左右径,呈圆桶状。

佝偻病胸:多见于儿童,由佝偻病所致。沿胸骨两侧各肋软骨与肋骨交界处常隆起,形成串珠状。

脊柱畸形引起的胸廓改变:由于脊柱严重前凸、后凹,或侧凸,导致胸廓两侧不对称,肋间隙增宽或变窄。

胸廓一侧变形或局部隆起:由于一侧胸腔大量积液或主动脉瘤等,使胸廓局部膨隆。

(3)胸壁皮肤注意胸壁皮肤是否苍白,有无出血点和黄染。正常胸壁静脉不易看见,看到胸壁静脉必须检查血流方向。找一根上下走行较直无侧支的静脉,用食指和中指压迫血管并分别向两侧推移,使两手指之间一段缺血塌陷,然后放松压迫上端血管的手指。如血管迅速被血流充盈,证明血流由上而下,可能有上腔静脉阻塞。反之,如放松压迫下端血管的手指,血流迅速充盈血管,说明血流由下而上,提示下腔静脉阻塞。

3.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呼吸节律

(1)呼吸运动呼吸运动是藉膈和肋间肌的收缩和松弛来完成的,胸廓随呼吸运动的扩大和缩小,从而带动肺的扩张和收缩。正常情况下吸气为主动运动,呼气为被动运动。正常男性和儿童的呼吸以膈肌运动为主,胸廓下部及上腹部的动度较大,而形成腹式呼吸;女性的呼吸则以肋间肌的运动为主,故形成胸式呼吸。实际上该两种呼吸运动均不同程度同时存在。

(2)呼吸频率正常成人静息状态下,呼吸为12~20次/分,呼吸与脉搏之比为1:4。新生儿呼吸约44次/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慢。

(3)呼吸节律正常成人静息状态下,呼吸的节律基本上是均匀而整齐的。当病理状态下,往往会出现各种呼吸节律的变化。

更新时间:2021-08-10 11:03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下列有关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的检查结果,错误的是(  )。

  • A.血清IL-2水平增高
  • B.血清TNF水平增高
  • C.CD4+T细胞增高
  • D.CD8+T细胞增高
  • E.CD25+T细胞增高
查看答案
单选题

雷尼替丁为(  )。

  • A.H1受体阻断药
  • B.H2受体阻断药
  • C.质子泵抑制药
  • D.中和胃酸药
  • E.M受体阻断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肺弥散功能障碍最常出现(  )。

  • A.PaO2正常,PaCO2上升
  • B.PaO2下降,PaCO2上升
  • C.PaO2正常,PaCO2正常
  • D.PaO2正常,PaCO2下降
  • E.PaO2下降,PaCO2正常或下降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患者女性,68岁,患慢性支气管炎15年,近日呼吸困难加重,请给患者做鼻导管给氧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男,6岁。身高80cm,智能落后,仅能数1~20个数。体检:皮肤粗糙,毛发干枯,表情呆板,腹隆,四肢短小,骨龄摄片仅有4枚骨化核。

患儿确诊后治疗应选用(  )。

  • A.低苯丙氨酸饮食
  • B.低酮饮食
  • C.生长激素
  • D.甲状腺素
  • E.脑活素、脑复康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以下不可以抗菌斑吸附的有

  • A.甲壳素
  • B.氨苄青霉素
  • C.红花、五倍子
  • D.茶多酚
  • E.甘草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某小学计划对学生开展口腔保健工作,请来了口腔医院的专业人员,与校领导和卫生老师一起研究学校口腔保健计划

  • A.以治疗为主、预防为辅
  • B.生动活泼有情趣
  • C.循序渐进内容充实
  • D.启发学生学习口腔保健知识的积极性
  • E.健康教育与防治结合并重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一般而言,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是()。

  • A.描述性研究
  • B.队列研究
  • C.病例对照研究
  • D.实验性研究
  • E.理论性研究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病例摘要】

患儿男性,8个月。

主诉:发热4天,全身皮疹1天。

病史:患儿于4天前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无咳嗽,无吐泻,在外口服"阿莫西林颗粒、牛磺酸颗粒",体温不退,呈稽留热,1天前体温降至正常,且见自颈部渐至全身出现红色斑丘疹。生后曾接种卡介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

查体:体温36.5℃,脉搏102次/分,呼吸28次/分,体重8kg。发育正常,神志清,精神可,全身可见较多淡红色斑丘疹,以躯干部、腰、臀部为著,压之退色,疹间皮肤正常,枕部及颈部可触及2~3个肿大淋巴结。前囟平软,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音有力,心率102次/分,律齐,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四肢活动可,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查看答案
单选题

45岁男性,经理,送来急诊,自述半 小时前突然感到气急、胸闷、心悸、头晕、 出汗,认为生命垂危,要求紧急处理,近1 个月来,这种情况发生过3次’每次持续约 0.5?1小时,发病间隙期一切正常,发病 与饮食无明显关系。

最适宜的急诊处理是

  • A.输入葡萄糖
  • B.输入氧气
  • C.暗示治疗
  • D.抗癫痫药
  • E.地西泮注射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