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某教师关于“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过程各环节设计的
某教师关于“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过程各环节设计的习题如下:
(1)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问题1:母亲26岁结婚,第二年生个儿子,若干年后母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3倍,此时母亲的年龄为几岁?
解法一:设经过x年后,母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3倍。
由题意得26+x=3x。
解法二:设母亲的年龄为x岁。
由题意得x=3(x-26)。
(2)精选讲例,探求新知
问题2:某班有45位学生,共有班费2400元,现准备给每位学生订一份报纸。已知《作文报》的订费为60元/年,《科学报》的订费为50元
(1)①本课的习题配置注重从学生亲身经历的活动、学生熟悉的事入手,有开放型题、变式题,有数学思想的渗透,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应该说习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起到激活学生思维的作用。
②本课的教学容量太大且选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来说,也很难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从容地、完整地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说,由于太多的题不会做的情况,课堂的时间等于白白浪费了。
③由于时间紧,不能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时间,学生对于习题所传达的知识、方法很难理解透彻。所以常常出现习题做了很多,但是再遇见题还是不会做,习题的功能没有发挥。
(2)建议:①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配题。对于基础差的学生,习题的难度再降低一些,使他们会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最基本的实际问题。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删除部分低难度的题,使他们能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究问题,去迎接挑战。
②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能力强、弱搭配。在上述习题中选出部分更容易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适合学生探究的习题,充分发挥习题的功能,使学生在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对于“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不等同于一般例题内容的教学,应该以探究学习的方式完成。教材设置的“数学活动”及“拓广探索”栏目下的习题等都带有一定的探究性,对于这些内容的教学,应注意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启发诱导,设计必要的铺垫,适时地追问,让学生在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体验如何探究.而不要替代他们思考,不要过早给出答案。应鼓励探究多种不同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探究过程活跃起来,在这样的氛围中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得到更大收获。所以教学中不能盲目地扩大习题量,而是要充分发挥习题的功能,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更多的参与数学活动和相互交流,在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有“泥土诗人”之称的诗人是()。
将下列各项按所表示年龄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顺序应是( )。
①不惑②垂髫③花甲④加冠⑤而立⑥古稀⑦半百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明朝初年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是()。
1931年,一位给人们带来光明的科学家重病的消息牵动着世界人民的心,几十名记者为他守夜。每隔一个小时就对外发布一次消息:“灯”还亮着。这位科学家是( )。
在我国历史上,传统音乐与外族音乐、北方与南方音乐进行广泛交流的时期是()。
下列哪部歌剧是瓦格纳的作品()
乐器“缶”的制作材料属于( )。
隋唐至宋,在宫廷宴饮时娱乐欣赏的音乐称为()。
双簧管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