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建筑工程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实务其他安全->2014年8月2日上午7时37分许,A公司汽车轮毂抛光车间在

2014年8月2日上午7时37分许,A公司汽车轮毂抛光车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爆炸。事故造成75人死亡,185人受伤。

A公司创办于1998年,注册资本880万美元。其核心业务是电镀铝合金轮毂,主要从事铝合金表面处理,表面镀层有:铜、镍、铬;对高低档铝合金制品均可进行电镀加工。该企业有员工450人,占地空间4.8万平方米。

2014年8月2日7时33分37秒左右,A公司汽车轮毂抛光车间突然冒起一大股白色烟雾,大约10秒之后烟雾由白色转变为青灰色,并且越来越浓烈;7时35分许,汽车轮毂抛光车间发生爆炸。7点42分左右,烟雾已经蔓延至整个厂区。随后警方和120急救人员赶到,与一些附近的群众一起,将受伤人员送上救护车。

爆炸后厂房的屋顶被掀开了三分之二以上,厂房顶部的钢铁轮毂清晰可见。因爆炸会使得粉尘四处冲击,再加上现场情况混乱,二次爆炸极易发生。事件发生后现场被封锁。A公司董事长吴某、总经理林某、经理吴某被刑事拘留。

2014年8月4日晚,国务院爆炸事故调查组对事故作出判定,并总结出5大原因:

1.企业厂房没有按二类危险品场所进行设计和建设,违规双层设计建设生产车间,且建筑间距不够。

2.生产工艺路线过紧过密,2000平方米的车间内布置了29条生产线,300多个工位。

3.除尘设备没有按规定为每个岗位设计独立的吸尘装置,除尘能力不足。

4.车间内所有电器设备没有按防爆要求配置。

5.安全生产制度和措施不完善、不落实,没有按规定每班按时清理管道积尘,造成粉尘聚集超标;没有对工人进行安全培训,没有按规定配备阻燃、防静电劳保用品;违反劳动法规,超时组织作业。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分析该事故的性质、级别、类型和责任主体。

2.粉尘爆炸的条件有哪一些?结合本案例进行分析。

3.如何防尘粉尘的二次爆炸。

4.请总结该事故的经验教训。

答案:
本题解析:

1.事故性质:责任事故;

事故级别:特别重大事故;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 30 人以上死亡,或者 100 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 1 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本案例中,事故造成 75 人死亡,185 人受伤。

事故类型:其他爆炸;(根据 GB6441-86)

责任主体:A 公司。

2.粉尘爆炸的条件有:

(1)粉尘本身具有可燃性;

(2)粉尘虚浮在空气中并达到一定浓度 ;

(3)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起始能量。

在本案例中,铝粉属于金属粉尘,具有可燃性,并在抛光过程中虚浮在空气中,由于除尘设备没有按规定为每个岗位设计独立的吸尘装置,除尘能力不足,并且没有按规定每班按时清理管道积尘,造成粉尘聚集超标,达到爆炸极限,再加上车间内所有电器设备没有按防爆要求配置,并没有按规定给员工配备阻燃、防静电劳保用品,使得达到爆炸极限的铝粉遇到火源而发生爆炸。

3.粉尘二次爆炸原理:因为粉尘初次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会将堆积的粉尘扬起,悬浮在空气中,在新的空间形成达到爆炸极限浓度范围内的混合物,并且在粉尘第一次爆炸后短时间内爆炸中心区会形成负压,周围的新鲜空气便由外向内填补进来,与扬起的粉尘混合,而飞散的火花和辐射热成为点火源,引起第二次爆炸。

防止粉尘二次爆炸的主要措施:

(1)控制点火源:采用封闭现场,禁用非防爆救援设备、禁用易产生火花、静电的救援设备等措施,严防点火源。

(2)隔离、降温:根据现场情况进行有效分割,防止引发连锁爆炸,一般粉尘用雾状水降温,金属粉尘用干沙、石灰等覆盖,堆积粉尘要注意阴燃。

(3)降低氧气含量:对于密闭容器或管道中的可燃性粉尘,可以充入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以减少氧气的含量,抑制粉尘爆炸。

(4)防止冲击:在对第一次粉尘爆炸进行处理时,要防止冲击使得粉尘飞扬,如不宜用有冲击力的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剂。

4.(1)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在该案例中,当地政府领导责任和监管责任落实不力。

(2)落实粉尘防爆安全规程。严格按照《GB 15577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进行工厂的设计、施工。在该案例中,厂房设计、工艺布置、除尘设备等存在隐患。

(3)及时排查粉尘隐患并进行整改。在该案例中,防爆电器设置、安全培训、劳保用品等方便均存在隐患。

(4)建立健全企业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在该案例中,安全生产制度和措施不完善、不落实。

(5)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防止粉尘爆炸。例如:采用密闭、通风、惰性化等技术措施。主要关注生产装置本身、生产环境、消除静电、防二次爆炸四个方面。

(6)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杜绝三违现象。例如:及时清扫积尘、严禁吸烟等。

更新时间:2022-09-24 00:34
纠错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可按照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其中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 )的20倍。

  • A.所在企业员工人均可支配收入
  • B.所在地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C.所在地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D.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甲公司为一家电梯生产企业,乙公司为一家有资质的电梯维护保养企业,丙公司为一家大型商场,丙公司从甲公司购置了一部电梯,并与乙公司签订了电梯维护保养合同,委托乙公司负责该电梯的维护保养。下列关于该电梯使用安全管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丙公司负责电梯报废后的拆除工作
  • B.乙公司应建立该电梯的安全技术档案
  • C.乙公司应至少每月对电梯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
  • D.甲公司应对该电梯安全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使用改进建议
查看答案
多选题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下列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有()。

  • A.某职工违章操作机床,造成右臂骨折
  • B.某职工外出参加会议期间,在宾馆内洗澡时滑倒,造成腿骨骨折
  • C.某职工在上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
  • D.某职工在下班后清理机床时,机床意外启动造成职工受伤
  • E.某职工在易燃作业场所内吸烟,导致火灾,本人受伤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某县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安消防部门对辖区内的造纸行业进行综合执法检查。检查期间接到举报,继而发现某造纸厂存在违法存放、使用危险化学品的行为,检查组对该造纸厂予以处理。下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做法中,属于执法不当的是( )。

  • A.对重大事故隐患当场做出停产、停水停电的决定
  • B.监督检查造纸厂应急救援预案与政府预案的融合性
  • C.对举报造纸厂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人员给予奖励
  • D.严格履行有关行政许可的审查职责
查看答案
单选题

57岁的王某在甲市某机械制造企业工作30年,半年前王某在加工零件时发生事故,经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为工伤,后经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生活部分不能自理、伤残三级。关于王某因工致残可享受待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王某可按照甲市前三年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按月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生活护理费
  • B.企业要求王某解除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但王某可从工伤保险基金一次性领取23个月的本人工资作为伤残补助金
  • C.王某可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领取本人工资的80%为伤残津贴,如领取津贴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 D.王某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应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当地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如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职工应充分理解和接受企业的安全理念,并结合岗位任务践行职工安全承诺。下列内容中,属于企业职工安全承诺的是( )。

  • A.清晰界定职工岗位安全责任
  • B.坚持与相关方进行沟通和合作
  • C.对任何安全异常和事件保持警觉并主动报告
  • D.评估自我安全绩效,推动安全承诺的实施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某化工企业在进行原料储罐检修时,需办理受限空间内动火作业许可。在办理许可时,需要检测的项目是( )。

  • A.有毒气体浓度、温度、可燃气体浓度
  • B.有毒气体浓度、温度、氧气含量
  • C.温度、可燃气体浓度、氧气含量
  • D.可燃气体浓度、有毒气体浓度、氧气含量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安全风险可从三个方面进行控制:源头控制、在源头和员工之间的控制、在员工处的控制。下列措施中,属于在源头和员工之间的控制措施是( )。

  • A.加强对员工的监督
  • B.降低危险物质的量
  • C.提供个人防护用品
  • D.开展安全培训
查看答案
多选题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除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外,还应当及时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 )。

  • A.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 B.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 C.隐患的治理方案。
  • D.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 E.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某火力发电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每天进行一次现场巡回检查,其行走路线依次为:控制室-省煤器灰斗-脱硝灰斗-电除尘器-输灰管道-氨水罐区。关于该安全管理人员在巡回检查过程中配备劳动防护用品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应为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安全帽、耳塞等防护用品
  • B.应为其进入氨水罐区巡检配备随身携带的正压式呼吸器
  • C.选用的防护用品应考虑作业地点的有害因素
  • D.应根据安全管理人员个人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合型号、式样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