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建筑物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下列建筑物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1)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建筑物和省级档案馆。
2)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等于0.012次,小于等于0.06次部、省级办公楼及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公共建筑物。
3)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等于0.06次,小于等于0.3次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
4)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等于0.06次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5)年平均雷暴日15天以上地区,高度为15m及以上烟囱、水塔等孤立高耸建筑物。年平均雷暴日15天及15天以下地区,高度为20m及以上烟囱、水塔等孤立高耸建筑物。
影剧院、礼堂用面光灯、耳光灯与可燃物之间安全距离不应小于0.4m()。
户外天线馈线邻近避雷针或避雷针引下线时,馈线应穿金属管线或采用屏蔽线,并将金属管或屏蔽接地。如果馈线未穿金属管,又不是屏蔽线,则应在馈线上装设避雷器或放电间隙。
静电能量虽然不大,但因其电压很高而容易发生放电,可引燃易燃物质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以及爆炸性粉尘。
工艺过程中产生静电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灾,也可能给人以电击,还可能妨碍生产。其中,爆炸或火灾是最大危害和危险。
静电消失有两种主要方式,即短路和泄漏。前者主要是通过空气发生;后者主要是通过带电体本身及与其相连接其他物体发生。
1000V以下电容器或电容器数量较少时,只能安装在低压配电室中()。
在建筑物和构筑物中,应主要考虑由二次放电引起爆炸和火灾危险()。
一套完整防雷装置包括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等()。
静电是在宏观范围内暂时失去平衡相对静止正电荷和负电荷()。
根据爆炸性环境易燃易爆物质在生产、储存、输送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物理和化学现象不同,分为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和爆炸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