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概述
1.概念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LTP)是由于获得性免疫异常导致的血小板破坏增加、寿命缩短、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以及血小板数目减少的一种出血性疾病,又被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血小板减少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2.病因及发病机制 多数ITP患者病因未明。急性发病的患者可能有上呼吸道感染等诱发因素,慢性患者在并发病毒或细菌感染时血小板减少和出血症状常常加重。ITP的主要发病机制为针对血小板相关抗原的特异性抗体(PAIg)介导的血小板在网状内皮系统内的破坏;其他机制包括T细胞免疫异常、PAIg对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的影响以及杀伤性T细胞对血小板的直接破坏。
3.临床表现 根据病程长短(6个月)将ITP分为急性型及慢性型,两者临床特点见下表。急性型ITP占儿童ITP的70%~90%,一般起病急,临床表现为全身皮肤、黏膜出血,少数患者伴有消化系统及泌尿系统出血;颅内出血者占3%~4%,约1%患者因严重出血而死亡;80%~90%的患者在6个月内血小板计数完全恢复,多数在3周内好转。慢性型ITP好发于年轻女性,一般起病隐匿,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皮肤与黏膜出血,出血症状常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但严重出血少见。
参与一碳单位代谢的维生素是
转氨酶的辅酶是
紫外线对DNA的损伤主要是引起
参与氧化脱氨的维生素是
参与转氨基的维生素是
下列关于原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男性,发现乙肝2年,出现乏力,腹胀,食欲不振,病情不稳定,查体:慢性肝病容,肝肋下触及1.0cm,质中等,脾界扩大,血清ALT200U/L,白蛋白35g/L,球蛋白36g/L,应诊为
男性,20岁,发热起病3天后,自行缓解,高度乏力,腹胀,黄疸进行加深,病程第9天出现躁动,神志不清,重度黄疸,肝界缩小,应诊断为
细菌性痢疾病理改变的部位是
煮沸消毒法的应用,错误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