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病例:
婴儿腹泻,伴有重度等张性脱水
病例摘要:患儿,男性,1岁,因发热、腹泻、呕吐3天来诊。
患儿3天前无明诱因突然高热39%,半天后开始腹泻和呕吐,大便每天10次以上,为黄色稀水便,蛋花汤样,无黏液及脓血,无特殊臭味,呕吐每天3—5次,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曾用新霉素治疗无好转。病后食欲差,尿少,近10小时来无尿。
既往无腹泻和呕吐史。个人史:第2胎第2产,足月自然分娩,母乳喂养。
查体:T 38.9℃,P 135 次/分,R 35次/分,BP 80/50mmHg,体重9kg,身长。75cm。急性重病容,面色发灰,皮肤无黄染,未见皮疹,皮肤弹性差,心率135 次/分,律齐,心音稍低钝,肺(-),腹稍胀,肝肋下1cm,肠鸣音存在。眼窝明显凹陷,哭无泪。肢端凉,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Hb 110g/L,WBC 8.6×10/L,PLT 200×10
/L;粪便常规偶见WBC。
分析步骤:
1.诊断及诊断依据 本例初步印象是:婴儿腹泻(小儿肠炎,轮状病毒性),伴有重度等张性脱水。其诊断依据是:
(1)病史中急性起病,发热、呕吐,大便每天10次以上,稀水便,蛋花汤样,均为轮状病毒性的特点。
(2)有明显脱水表现:少尿至无尿,皮肤弹性差,眼窝明显凹陷,哭无泪,肢端发凉。
(3)粪便常规偶见WBC,血WBC数正常。
2.鉴别诊断
(1)生理性腹泻 多见于半岁内婴儿,生后不久即泻,无其他症状,食欲好。
(2)细菌性痢疾 常有痢疾接触史,粪便培养可助鉴别。
(3)坏死性肠炎 腹痛、腹胀明显,呕吐频繁,出现血水便。
3.进一步检查
(1)血电解质和二氧化碳结合力。
(2)必要时粪便找病原体。
4.治疗原则
(1)对症治疗。
(2)液体疗法 累及损失补充,继续及维持补充。
参与一碳单位代谢的维生素是
转氨酶的辅酶是
紫外线对DNA的损伤主要是引起
参与氧化脱氨的维生素是
参与转氨基的维生素是
下列关于原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男性,发现乙肝2年,出现乏力,腹胀,食欲不振,病情不稳定,查体:慢性肝病容,肝肋下触及1.0cm,质中等,脾界扩大,血清ALT200U/L,白蛋白35g/L,球蛋白36g/L,应诊为
男性,20岁,发热起病3天后,自行缓解,高度乏力,腹胀,黄疸进行加深,病程第9天出现躁动,神志不清,重度黄疸,肝界缩小,应诊断为
细菌性痢疾病理改变的部位是
煮沸消毒法的应用,错误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