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财会类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会计->(2020年真题)甲公司相关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2020年真题)甲公司相关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如下:(1)对于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无形资产,在每年末进行减值测试;(2)如果连续3年减值测试的结果表明,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超过其账面价值的20%,且报告期间未发生不利情况,资产负债表日不需重新估计该资产的可收回金额;(3)如果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中,有一项超过了该资产的账面价值,不需再估计另一项金额;(4)如果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无法可靠估计,以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其可收回金额。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各项关于甲公司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有( )。

  • A.连续3年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超过其账面价值20%时的处理
  • B.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无法可靠估计时的处理
  • C.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中有一项超过该资产账面价值时的处理
  • D.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无形资产减值测试的处理
答案: A、B、C、D
本题解析:

以前报告期间的计算结果表明,资产可收回金额显著高于其账面价值,之后又没有发生消除这一 差异的交易或者事项的,资产负债表日可以不重新估计该资产的可收回金额,选项 A 正确;资产的公允价 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如果无法可靠估计的,应当以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其可收回金 额,选项 B 正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只要有一项超 过了资产的账面价值,就表明资产没有发生减值,不需再估计另一项金额,选项 C 正确;对于尚未达到可 使用状态的无形资产,由于其价值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也应当每年末进行减值测试,选项 D 正确。

更新时间:2022-07-06 11:58
纠错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下列规范性法律文件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人的是()。

  • A.基金会
  • B.有限责任公司
  • C.合伙企业
  • D.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列关于法律渊源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属于其他附属性宪法性文件
  • B.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属于行政法规
  • C.地方性法规只能在本辖区内适用
  •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能对基本法律进行补充和修改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关于法人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法人终止后,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同时消灭
  • B.所有法人都有权利能力,但并非所有法人都有行为能力
  • C.先产生权利能力后产生行为能力
  • D.法人的行为能力只能通过法定代表人来实现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根据法律规范的性质,可以将法律关系分为()。

  • A.民事法律关系、刑事法律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
  • B.绝对法律关系与相对法律关系
  • C.调整性法律关系与保护性法律关系
  • D.主法律关系和从法律关系
查看答案
单选题

2018年,中共中央下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设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该委员会办公室位于(  )。

  • A.中共中央办公厅
  • B.司法部
  • C.国家监察委
  • D.最高人民法院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法律的制定部门是()。

  • A.最高人民法院
  •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 C.国务院
  • D.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及其直属机构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甲开车不小心撞坏了电线杆,该行为属于()。

  • A.事件
  • B.法律行为
  • C.事实行为
  • D.表意行为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列关于法律主体权利能力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 A.权利能力是指权利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 B.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可分为完全权利能力、限制权利能力与无权利能力
  • C.权利能力以行为能力为前提,无行为能力即无权利能力
  • D.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与特别法人均具有权利能力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原则的是( )。

  •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B.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C.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 D.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