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下面是教师讲授“探索并了解:过圆外一点所画的圆的两条切线长相
下面是教师讲授“探索并了解:过圆外一点所画的圆的两条切线长相等”的教学片段。
①发现结论。在透明纸上画出如图1的图:设PA,PB是⊙O的两条切线,A,B是切点。让学生操作:沿直线OP将图形对折,启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交流,使学生发现:PA=PB,∠APO=∠BP0。
②证明结论。如图2,连结OA和OB。因为以和PB是(D0的切线,所以∠PAO=∠PBO=900,即△PAD与△PBD均为直角三角形。又因为OA=OB、OP=OP,所以△POA和APOB全等。于是有PA=PB,∠APO=A_BP0。
问题:
(1)以上教学过程中,用到了哪两种推理方法;(4分)
(2)结合案例简要阐述这两种推理方法的异同点及二者的作用;(8分)
(3)写出你对上述教学过程的反思。(8分)
(1)过程①运用了合情推理,过程②运用了演绎推理。
(2)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某种结果;演
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
(3)教师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结合使用两种推理方法,发挥两种方法的优势,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的关系。
设α是某一方程组的解向量,k为某一常数,则kα也为该方程组的解向量。( )
案例:
在有理数运算的课堂教学片段中,某学生的板演如下:
针对该学生的解答,教师进行了如下教学:
师:请仔细检查你的演算过程,看是否正确无误?
生:好像正确吧。
请分析例题1、例题2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10分)
初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 )等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对高中数学的评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