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医卫类主治医师全科医学301->患者,女,32岁。下腹部有包块2年多,伴月经量增多,前来某医

患者,女,32岁。下腹部有包块2年多,伴月经量增多,前来某医院就诊。门诊接诊医师检查,初诊为"子宫肌瘤"。入院后,进修医师按"子宫肌瘤"书写了病历。经治医师在没有做宫腔长度及B超等检查的情况下,完全相信了门诊的诊断,自行决定做子宫切除术。术前,未执行上级医师"再详细探宫腔"的指示;术中,发现子宫体较软时,助手提示"需排除妊娠可能",术者仍未听取,在未行子宫穿刺的情况下,错误地将子宫及双侧卵巢全切。切开子宫,见一胎儿。该患者已生有一男一女,系绝育对象。术后,医务人员对是否向患者家属讲明实情,持赞成和反对两种意见。

  • A.此系医院的医疗秘密,内部总结教训即可,不必告知患者
  • B.告知患者实情,会降低医院信誉
  • C.剥夺了患者获得医疗信息的权利和监督医疗过程的权利
  • D.手术实际上为患者做了需做的人流手术,不算事故,不告知患者,符合医德
  • E.告知患者实情,会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答案: C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更新时间:2022-02-03 20:58
纠错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男,41岁,右季肋部砸伤1小时,面色苍白、烦躁、四肢湿冷、右上腹压痛、反跳痛,血压90/60mmHg

  • A.低血容量性休克
  • B.心源性休克
  • C.感染性休克
  • D.神经源性休克
  • E.过敏性休克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女,70岁,绞窄性肠梗阻4小时,发热寒战,体温39.8℃,血压85/50mmHg

  • A.低血容量性休克
  • B.心源性休克
  • C.感染性休克
  • D.神经源性休克
  • E.过敏性休克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女,29岁,咳嗽、黄痰,黏稠伴高热(体温39℃),周身不适2天,曾肌注氟美松及抗感冒剂,热退,第4天右胸吸气性疼痛,体温升至39.5℃,顿咳,痰有异味,X线胸片:右下肺高密度片状影最先印象疾病是

  • A.肺结核
  • B.右下肺炎
  • C.肺化脓症
  • D.恶性肿瘤
  • E.肺隔离症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女,29岁,咳嗽、黄痰,黏稠伴高热(体温39℃),周身不适2天,曾肌注氟美松及抗感冒剂,热退,第4天右胸吸气性疼痛,体温升至39.5℃,顿咳,痰有异味,X线胸片:右下肺高密度片状影接诊后首选哪类药

  • A.氟美松
  • B.对乙酰氨基酚
  • C.头孢唑啉
  • D.青霉素+甲硝唑
  • E.丁胺卡那霉素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女,29岁,咳嗽、黄痰,黏稠伴高热(体温39℃),周身不适2天,曾肌注氟美松及抗感冒剂,热退,第4天右胸吸气性疼痛,体温升至39.5℃,顿咳,痰有异味,X线胸片:右下肺高密度片状影不应首先做哪项检查

  • A.胸部CT
  • B.血常规
  • C.痰涂片(革兰染色)
  • D.纤维支气管镜
  • E.痰细菌培养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女,24岁,发现心尖区Ⅲ级收缩期杂音3年,发热2周。可闻收缩中、晚期喀喇音,有杵状指,足底有无痛性小出血点该病例的诊断为

  • A.风心病二尖瓣关闭不全伴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 B.败血症
  • C.二尖瓣脱垂
  • D.系统性红斑狼疮
  • E.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括跃期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女,24岁,发现心尖区Ⅲ级收缩期杂音3年,发热2周。可闻收缩中、晚期喀喇音,有杵状指,足底有无痛性小出血点该病例心脏超声检查何项表现对诊断最有意义

  • A.二尖瓣面积增大,闭合不佳
  • B.二尖瓣腱索断裂
  • C.二尖瓣反流
  • D.二尖瓣瓣膜有赘生物
  • E.M型超声见CD段呈吊床样改变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女,24岁,发现心尖区Ⅲ级收缩期杂音3年,发热2周。可闻收缩中、晚期喀喇音,有杵状指,足底有无痛性小出血点上例患者心脏检查更为常见的体征是

  • A.出现的病理性杂音
  • B.早搏
  • C.房室传导阻滞的体征
  • D.原有病理性杂音强度增加二级以上
  • E.心动过速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女,24岁,发现心尖区Ⅲ级收缩期杂音3年,发热2周。可闻收缩中、晚期喀喇音,有杵状指,足底有无痛性小出血点

  • A.出现的病理性杂音
  • B.早搏
  • C.房室传导阻滞的体征
  • D.原有病理性杂音强度增加二级以上
  • E.心动过速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女,24岁,发现心尖区Ⅲ级收缩期杂音3年,发热2周。可闻收缩中、晚期喀喇音,有杵状指,足底有无痛性小出血点

  • A.二尖瓣面积增大,闭合不佳
  • B.二尖瓣腱索断裂
  • C.二尖瓣反流
  • D.二尖瓣瓣膜有赘生物
  • E.M型超声见CD段呈吊床样改变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