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工程 → 一级造价师 → 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安装)->下列关于热力管道地沟敷设叙述正确的是()。
下列关于热力管道地沟敷设叙述正确的是( )。
敷设方式:
(1)架空敷设。将热力管道敷设在地面上的独立支架、桁架以及建筑物的墙壁上。架空敷设不受地下水位的影响,且维修、检查方便,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地质不适宜地下敷设的地区。架空敷设便于施工、操作、检查和维修,是一种比较经济的敷设形式。其缺点是占地面积大,管道热损失较大。
架空敷设按支架的高度不同,可分为低支架、中支架和高支架三种敷设形式。低支架敷设时,管道保温层外壳距地面的净高不小于 0.3m;中支架敷设时,其净高一般为 2.0~4.0m;高支架敷设时,净高应不低于 4.5m。
管道架空有困难或影响美观以及在寒冷地区管道热损失过大,或需采取保温防冻措施,使其在经济上不合理时,可采用地下敷设的方式。
(2)地沟敷设。地沟敷设可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方便检查维修,但费用高,需设排水点,污物清理困难,地沟中易积聚可燃气体,增加不安全因素等。
地沟敷设分为通行地沟、半通行地沟和不通行地沟三种敷设形式。
1)通行地沟敷设。当热力管道通过不允许开挖的路段时;热力管道数量多或管径较大;地沟内任一侧管道垂直排列宽度超过 1.5m 时,采用通行地沟敷设。通行地沟净高不应低于 1.8m,通道宽度不应小于 0.7m。 2)半通行地沟敷设。当热力管道通过的地面不允许开挖;或管道数量较多、采用通行地沟难于实现或经济不合理时,可采用半通行地沟敷设。半通行地沟一般净高为 1.2~1.4m,通道净宽 0.5~0.6m,
长度超过 60m 应设检修出入口。
3)不通行地沟敷设。管道数量少、管径较小、距离较短,以及维修工作量不大时,宜采用不通行地沟敷设。不通行地沟内管道一般采用单排水平敷设。
地沟内管道敷设时,管道保温层外壳与沟壁的净距宜为150~200mm,与沟底的净距宜为100~200mm,与沟顶的净距:不通行地沟为 50~100mm,半通行和通行地沟为 200~300mm。地沟内管道之间的净距应有利于安装和维修。
如地沟内热力管道的分支处装有阀门、仪表、疏排水装置、除污器等附件时,应设置检查井或人孔。
在热力管沟内严禁敷设易燃易爆、易挥发、有毒、腐蚀性的液体或气体管道。如必须穿越地沟,应加装防护套管。
(3)直接埋地敷设。热力管道在土壤腐蚀性小、地下水位低(低于管道保温层底部 0.5m 以上)、土壤具有良好渗水性以及不受腐蚀性液体侵入的地区,可采用直接埋地敷设。
直接埋地敷设要求管道保温结构具有低的导热系数、高的耐压强度和良好的防火性能。管子与保温材料之间应尽量留有空气间层,以利管道的自由胀缩。在补偿器和自然转弯处应设不通行地沟,沟的两端宜设置导向支架,保证其自由位移。在阀门等易损部件处,应设置检查井。
直接埋地敷的优点是利用地下的空间,使地面以上空间较为简洁,并且不需支承措施;其缺点是管道易被腐蚀,检查和维修困难,在车行道处有时需特别处理以承受大的载荷,带隔热层的管道很难保持良好的隔热功能等,故只有在不宜采用其他敷设方式时,才予以考虑。
建设工程项目采用Partnering模式的特点有( )。
下列工程中,属于分部工程的是( )
根据《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可以不进行招标的情形是()。
根据《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管理办法》,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可被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的情形是( )。
下列项目开工建设准备工作中,在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之后才能进行的工作是()。
根据《建筑法》,获取施工许可证后因故不能按期开工的,建设单位应当申请延期,延期的规定是( )。
判断合同是否成立的依据是( )。
关于《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特别重大的政府投资项目应实行( )制度。
根据《价格法》,政府可依据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社会平均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要求以及社会承受能力,实行合理的( )。
根据我国《价格法》,制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时,应当建立( )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