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结合料稳击实试验内容包括①加入所需稳定剂,并充分拌和均匀②确定预定含水率③取下套环,刮平试样,拆除底板,擦净试简外壁后称取质量④采用四分法选取等分试料⑤加入计算应加的水量,并充分拌和均匀⑥按要求进行分层填料、分层击实⑦脱模后取样测定含水率,正确的试验步骤排序为( )
①将已筛分的试样用四分法逐次缩分,至最后取出10~15kg试料。再用四分法将已取出的试料分成5~6份,每份试料的干质量为2.0kg(对于细粒土)或2.5kg(对于各种中粒土)。②预定5~6个不同含水率,依次相差0.5%~1.5%,且其中至少有两个大于和两个小于最佳含水率。③按预定含水率制备试样。将l份试料平铺于金属盘内,将事先计算的该份试料中应加的水量均匀地喷洒在试料上,用小铲将试料充分拌和到均匀状态(如为石灰稳定材料、石灰粉煤灰综合稳定材料、水泥粉煤灰综合稳定材料和水泥、石灰综合稳定材料,可将石灰、粉煤灰和试料一起拌匀),然后装入密闭容器或塑料口袋内浸润备用。浸润时间要求:黏质土l2~24h,粉质土6~8h,砂类土、砂砾土、红土砂砾、级配砂砾等可以缩短到4h左右,含土很少的未筛分碎石、砂砾和砂可缩短到2h。浸润时间一般不超过24h。④将所需要的稳定剂水泥加到浸润后的试样中,并用小铲、泥刀或其他工具充分拌和到均匀状态。水泥应在土样击实前逐个加入。加有水泥的试样拌和后,应在l山内完成下述击实试验。拌和后超过l山的试样,应予作废(石灰稳定材料和石灰粉煤灰稳定材料除外)。⑤试筒套环与击实底板应紧密联结。将击实筒放在坚实地面上,用四分法取制备好的试样400~500g(其量应使击实后的试样等于或略高于筒高的1/5)倒入简内,整平其表面并稍加压紧,然后将其安装到多功能自控电动击实仪上,设定所需锤击次数,进行第l层试样的击实。第l层击实完后,检查该层高度是否合适,以便调整以后儿层的试样用量。用刮土刀或螺丝刀将已击实层的表面“拉毛”,然后重复上述做法,进行其余4层试样的击实。最后一层试样击实后,试样超出筒顶的高度不得大于6mm,超出高度过大的试件应该作废。⑥用刮土刀沿套环内壁削挖(使试样与套环脱离)后,扭动并取下套环。齐筒顶细心刮平试样,并拆除底板。如试样底面略突出筒外或有孔洞,则应细心刮平或修补。最后用工字形刮平尺齐筒顶和筒底将试样刮平。擦净试筒的外壁,称其质量m1。⑦用脱模器推出筒内试样。从试样内部从上至下取两个有代表性的样品(可将脱出试件用锤打碎后,用四分法采取),测定其含水率,计算至0.1%。两个试样的含水率的差值不得大于1%。如只取一个样品测定含水率,则样品的质量应不少于表列数值的2倍。擦净试筒,称其质量m2。烘箱的温度应事先调整到l10℃左右,以使放入的试样能立即在l05~l10℃的温度下烘干。③按本方法③~⑦的步骤进行其余含水率下稳定材料的击实和测定工作。凡已用过的试样材料,一律不再重复使用。
通常将OCR小于的天然土程层称为超固结土。
小应变检则波波形有小畸变、波速基本正常、桩身有轻微缺陷、对桩的使用没有影响,应判为I类完整桩( )
塑性指数由相应于76g圆锥体沉入土样中深度为17mm时测定的液限计算而得。( )
桩顶总沉降超过40mm,且在某荷载下作用下,桩的沉降量为前一级荷载作用下的5倍或Q-S曲线出现可判定极限承载力的陡降段时可停止加载( )。
在进行裂缝测量试验时,在各级荷载持续时间结束时应选三条或三条以上较大裂缝宽度进行量测,取其中的平均(最大)值为最大裂缝宽。( )
低应变完整性检测宜在深基坑开挖之后进行。
对直径大于4n的桩,激振点不宜少于4处( )。
桩身完整性评价标准将桩分为I、IⅡ、Ⅲ、IV四类( )。
沉降测量宜采用3个位移计或百分表,沿桩周均布安设,沉降测量平面宜设在桩顶下0.2~1.0m的位置( )。
重型回弹仪钢站率定值为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