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16层办公楼,房屋高度58.5m,标准设防类,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场地类别Ⅱ类,安全等级为二级,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13层楼面起立面单向收进,如图所示。
假定方案设计初算结果:平动周期T1=1.55s(x向),T2=1.1s(y向),第一扭转周期Tt=0.85s,x、y两个方向的最大层间位移分别为1/820、1/1100,楼层最大扭转位移比约为1.7。试问,下列何项调整更符合抗震设计的概念且较为经济合理?
房屋高度H=58.5m,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3.1条规定,8度(0.20g)框架剪力墙结构,58.5m<100m,属于A级高度。
根据第3.4.5条规定,A级高度建筑扭转位移比不宜大于1.2,不应大于1.5,本方案扭转位移比1.7不满足规范要求,需调整结构刚度,减少扭转效应,故A错误;
根据第3.4.5条规定,Tt/T1=0.85/1.55=0.55<0.9,满足要求,从该指标看,结构扭转刚度较好;
根据第3.7.3条规定,框架-剪力墙结构层间位移限值为1/800,x方向1/820<1/800,满足要求,y方向1/1100<1/800,满足要求;结合x方向和y方向平动周期及最大层间位移可知,结构y方向平动刚度大于x方向平动刚度,且y方向平动刚度有一定富裕,应调整结构使两个方向平动刚度尽量接近。
B选项提高W1和W2刚度,主要是提高x方向平动刚度;
D选项提高W1和平面短向框架刚度,主要是提高x方向平动刚度和结构扭转刚度;
C选项减小W3和W4刚度,主要是减小y方向的平动刚度。
B、C、D均能达到使两个方向平动刚度接近、减小扭转效应的效果,由于y方向平动刚度有一定富裕,故C选项更加经济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