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的作用有( )。
正常情况下,小血管受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会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包括以下三个过程:①血管收缩,黏附于受损血管处的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5-HT)、血栓烷A2(TXA2)等缩血管物质,引起血管收缩;②血小板血栓形成,血管受损后,血小板黏附于内皮下的胶原上,活化的血小板释放内源性ADP和TXA2,促使血小板发生不可逆聚集,形成血小板止血栓,血小板因子3(PF3)提供的磷脂表面可吸附大部分凝血因子,增加凝血反应速度;③血液凝固,血管受损可启动凝血系统,在局部迅速发生血液凝固,进行二期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