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历类研究生入学管理类联考综合->论说文:阅读下列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论说文:阅读下列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庄子在《人间世》中有一则故事:南伯子綦到商丘去游玩,看到了一棵巨大而茂盛的树,这棵树与众不同,千乘车马都可以在它的绿荫下荫庇。然而子綦上前仔细地观看,发现这棵树枝丫弯弯曲曲不能做栋梁;木心是空的不能做棺材;舔一下树叶,嘴就会受伤而溃烂;闻一闻气味,就会使人大醉三日醒不来。于是子綦得出结论:这是一棵无用的树,所以能够长得这样的高大。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无用与有用一棵既不能做木材也不能做药材、毫无轻济价值的“无用”之树,却能使人庇荫,变成了“有用”之物。由此可见,无用亦有用。无用与有用构成了“用”的全部。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没有“有用”,无所谓“无用”;没有“无用”,也无所谓“有用”。无用亦可用,有用亦无用。无用之用,方可大用。有些事物看似无用,实则有用。做无用之事,其实是为了长远的发展。人类历史上不少的重大发明,开始多被视为“无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起初只局服在实验室里,曾被讥讥讽为“毫无用处”,法拉第回答说:“那么刚出生的婴儿又有什么用呢?”随着时间的推移,电磁理论被运用到电动机上,人类由此步入电气时代。因此,无用亦可用。有用之用,亦可无用。现今社会,人们普遍急功近利,对事物的使用完全不考虑其客观规律,导致有用也成了无用。对个人说,许多人对于知识的学习,只为了考试而学习,而不愿从基础知识学习,导其根基不牢、即使通过了考试,也并不是真正掌握这门知识、那么他所学的知识也就是无用的;对企来说,许多企业只为了提高利润,而丧失诚信意识、出现“瘦肉精”“三聚氰胺”事件,本应有用的生产技术却因企业违背市场的客观规律而变得无用。那么,看似有用的东西最后可能也是无用的。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首先时于有用的事物要遵循其客观规律,合理把握有用之处,使有用之用最大化。其次,要想让无用成为有用、必须要脚踏实地,不急功近利、要淡泊名利,不因小而弃之、注重积累、无用会变为有用。任何事物有其有用或无用的一面、它们并非是绝对对立的,可相互转化,即无用亦可用,有用亦无用。

更新时间:2021-11-19 06:44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