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近日,由共享单车引发的社会问题又进入新闻媒体的报道中:云南有一小学生可以凭借“听声音”破解单车密码锁。除了社会问题外,共享单车的安全漏洞也浮出水面。在5月14日举行的国际安全极客大赛GeekPwn年中赛上,一位女程序员演示了不到一分钟攻破共事单车的高危漏洞并直接获取用户的个人资料、免费骑车的过程。普通的小学生、程序员都能做到这些,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传十、十传百,在不久的将来大家都能做到这些。那么,共享单车真的还能继续正常运营吗?共享单车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是无法回避也是不能回避的。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在共享单车尚未处理好自己的摊子时,新的“共享”事物,如共享汽车、共享KTV、共享充电宝以及共享篮球等却都已跃跃欲试,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了。共享单车都存在如此多的问題,难道这些新兴的共享事物不会出现问题吗?它们是否能够避免出现共享单车类似的弊病?如果不能解决,单纯只是因为“共享经济大有搞头”就开展业务,那是不是急了些?共享经济被支持、提倡,无不得益于当下全国都在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们总不能做因噎废食的事。可是,漠视可能出现的问题,不看看前车之鉴,一味埋头朝前跑,是不是不理智呢?将来,如果出现了问题,冷不丁“摔一跤”,这些一拥而上的共享企业就爬不起来了。共享经济的脚步不妨“慢一点”。磨刀不误砍柴工。现在的“共享经济”需要的就是“磨刀”的功夫。共享企业只要有了防患于未然的意识,意识到可出现的“共享”病症,未来就能获得成功。一拥而上地发展各类“共享”,恐怕过于急躁,最终利益肯定会受损。
1普通的小学生、程序员能做这些→大家都能做到论证者只是列举了一个小学生和程序员的事例,无法说明普遍现象。可能这个小学生和程序员具有过人的智慧和技能,而并非所有的人都具备同样的能力,因此,大家未必能做到同样的事。该论证显然有“以偏概全”之嫌。2大家都能做到“听声解锁”“获取隐私”“免费骑车”→共享单车不能继续正常运营即使大家可以钻漏洞,但是由于此行为带来的后续影响较大,人们也不会选择去做,那共享单车也许可以继续正常运营。更何况运营除了取决于消费者,还取决于企业本身。若共享单车企业在修复漏洞的同时对这类行为进行严格监控打击,比如经常更新密码设量规则,修复、更新程序代码,将这类行为人列入禁骑名单等,即使大家能做到,也不敢去做,共享单车或许还能更好地运营。3共享单车存在问题→新兴的共享事物也会出现问题单车和新兴共享汽车、KTV、充电宝、篮球等是不同的物品,其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即使用方式、看管方法、定价都会存在不同,共享这些不同的东西还可能在监管模式、运营模式上出现不同,故不能将它们进行简单类比。4全国都在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共享经济被提倡共享经济被提倡并非仅是由全国鼓励创业、创新导致,还受其他因素共同影响,比如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互联网科技的发展、社会亟须整合行业的产能过剩等。任凭全国都在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不足够的。5出现问题→共享企业就真的爬不起来了在未来、即使出现了问题、但随着共享经济的日趋发展、日益成熟,对于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果有很好的应对措施,能找到恰当的解决办法,“边前进,边摸索”未必不是一种好的方式,企业不至于“爬不起来”。6共享企业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识→未来就能获得成功即使共享企业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识,能够意识到可能出现的“共享”病症,但未必就能获得成功。有了意识只是思想、理论上的,要想取得成功还需要将理论落实到实践行为中。若只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识,意识到了可能出现的“共享”病症,而不针对该病症寻求解決方法,或者有了方法未能有效执行,那么成功从何谈起?7一拥而上地发展各类“共享”→利益肯定会受损一拥而上地发展各类“共享”,最终利益未必会受损。有的行业需要抢占先机,对于机遇的把握要及时。在抢占先机发展各类“共享”的同时,如果能找到解决各类可能出现的问题的方法并有效执行,那么对最终利益还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