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历类研究生入学政治->选做题Ⅱ材料1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2007年2月

选做题Ⅱ

材料1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2007年2月2日就气候问题发出了警告:从现在开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的“最可能升高幅度”是1.8摄氏度至4摄氏度,海平面升高幅度是18厘米至58厘米。美国著名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的报告认为,“如果温室气体排放仍得不到控制,其灾难性后果不亚于发生一场核战争。”

材料2

现在国际上担心中国很快就会成为世界头号污染物排放国:而且再过25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将超过其他发达国家总和。……中国的高速崛起,会用掉全球大半的能源,加重能源危机;由于巨大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污染源,中国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威胁。

材料3

从1950年到2002年,中国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占世界同期累计排放量的9.33%(同期发达国家排放量占77%,而此前的200年间,发达国家更是占到95%);1950年到2002年的50多年间,中国人均排放量居世界第92位,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的弹性系数看,1990年到2004年的15年间,单位GDP每增长1%,世界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增长0.6%,中国增长0.38%。

摘自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2007年12月14日,刚刚参加完印尼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来到中国,针对近年来中国为节能减排所付出的努力,佐利克说,中国已经形成强烈共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关注环境保护,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他认为,中国政府在降低能耗、提高车辆能耗标准,以及发展全球碳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不仅对中国本身发展意义重大,也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做出贡献。

摘自中国广播网有关报道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上述材料中所反映的气候变化的严峻事实对我们理解自然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何启示?

(2)评析“中国气候威胁论”并指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战略选择。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1)材料中所反映的气候变化的严峻事实对我们理解自然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启示:

①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的物质基础,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自然环境是包括气候在内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这些条件是人类历史活动不可缺少的自然物质前提。自然环境提供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资料的天然来源.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对社会发展起重要的作用。自然环境制约着人类的社会实践和历史变迁,对社会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②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的角度分析保护自然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具有的重大意义。

由于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它的开发和利用是有限度的;同时,自然环境是由各种自然条件所组成的有机整体,他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而整个气候因素在这一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尤为显著。当生态系统保持适当平衡时,才能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当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时,就会造成各种危害,人类就要受到自然界的惩罚。因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搞好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按照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改造自然环境,是人类面临的共同的紧迫任务。

(2)①“中国气候威胁论”

从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工业化过程创造了大量财富,也以惊人的速度消耗并仍在大规模地消耗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环境。在工业化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全球性经济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应负主要责任。因此,把全球气候恶化的责任全部推给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是错误的。

在气候问题上,有些人宣传“中国气候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这既不客观也不公正,甚至是别有用心的。气候变暖影响经济的发展,这已经成为各国的共识。从材料3提供的数字对比可知,中国在二氧化碳的人均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的弹性指数以及单位GDP增长二氧化碳的平均增幅来看,中国都不应该对全球气候变暖负主要责任,因此,“中国气候威胁论”不符合事实,有失公允,其实质是要遏制中国发展。

事实上,在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不论从中国的历史累计排放题、人均排放水平或者从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的弹性系数看,宣传“中国气候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都是错误的。

②中国应对气候问题的战略选择

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但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中国正视自身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气候和环境问题,中国政府本着对人类、对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尊重历史,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务实合作,统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国政府坚持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中国坚持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尽管目前中国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不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3,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采取了一系列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

a.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b.发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c.开展植树造林,加强生态保护;

d.实行计划生育,减缓人口增长;

e.加强法制建设,开展全民教育。

更新时间:2021-12-07 10:30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