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历类研究生入学政治->自2002年以来,南京、成都、石家庄等地相继发生奶农把鲜奶倒

自2002年以来,南京、成都、石家庄等地相继发生奶农把鲜奶倒入下水道的事件。另据2004年7月15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报道,进入夏季之后,浙江某市160多户奶农也频频把鲜奶倒入水沟,有时在一天内倒掉14吨。倒奶那几天,畜牧兽医站的工作人员分头外出,帮助奶农联系收购鲜奶的企业,但收效甚微。时隔一年,这样的事件又见诸媒体。2005年8月11日新华网报道,陕西某村十几家奶农无奈把鲜奶倒进污水沟。为帮助奶农售奶,当地政府联系了一家公司,收奶价格是每公斤1.2元。可就是这样的低价,该企业后来也不收了。人们不禁要问:如今牛奶多得喝不完了吗?

其实,全球年人均奶类消费量为93公斤,中国仅为7.2公斤。奶农倒奶固然与牛奶易变质且不能大量贮存有关,但前几年一些地方农民一窝蜂地饲养奶牛,鲜奶的供应大量增加。同时,很多企业纷纷介入乳品加工业,有些产品尚未达标上市,消费者不敢购买。当乳品销路不好时,企业便限量收购鲜奶。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时农场主把牛奶倒入大海的现象,与材料中的“倒奶事件”有何本质区别?(3分)

(2)“倒奶事件”中隐含着什么样的经济规律?(3分)

(3)为避免发生类似的“倒奶事件”,你认为地方政府应如何作为?(4分)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1)经济危机中资本家把奶倒入大海与资料中“倒奶事件”的本质区别在于:经济危机反映的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的体现。我国发生的“倒奶事件”主要是市场体系不够完善,鲜奶销售渠道不畅导致的结果,不是经济危机的征兆。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是资本主义的生产相对过剩。它产生于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这里的焦点是“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也就是说“人民无钱购买”,其背后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与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我国发生的一些“倒奶事件”属于体制、机制问题。其并非是全社会性的生产过剩,不是经济危机的征兆。

(2)“倒奶事件”中隐含着的经济规律是:

①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商品的价值规律通过市场机制自发地起作用,它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②材料中,人民过快、过多的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到奶牛养殖和乳制品加工行业中,一旦供过于求,企业便限量收购。这表明价值规律在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分配时,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时间上的滞后性,从而造成生产的过度扩大或缩小,最终造成生产资料、劳动力的浪费。这就要求政府对市场进行适度干预,以逐步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

(3)由材料可知,“倒奶事件”的产生说明奶农和企业往往缺乏充分的市场信息以及对市场的风险缺乏足够的认识。这就要求国家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地方政府有必要对奶农和企业予以引导和服务。地方政府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要坚持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体系,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②政府要着力帮助奶农和企业进行市场预测和分析,开展事前的供需调研。政府要特别重视市场本身的作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使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生产,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

③政府要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逐渐形成较为完善的农业产业化链条。

④政府要坚决贯彻“多予、多取、放活”的方针,减少或减免对农民的税费,采取各种优惠措施,帮助企业和奶农开拓乳品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

⑤要建立市场竞争监督机制和规则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反对各种形式的垄断、地方保护主义行为,以加强对假冒伪劣商品的生产和经营的打击力度。如监督奶农和企业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标准,促使其改进生产技术。

更新时间:2021-12-06 00:53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