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历类研究生入学政治->分析下列材料材料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

分析下列材料

材料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在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学理论充分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创造了空前丰富的物质文化财富.在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将会继续取得重大突破,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巨大推动.当今世界.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与商品化产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进步和创新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决定性因素.我们必须敏锐地把握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大势,充分估计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意义,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瞄准世界科技的先进水平,紧密结合我国发展的实际要求,奋起直追.锐意进取.努力开创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科学技术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为科技进步和创新做好引导、支持、管理、服务工作.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维护国家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江泽民《在科协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讲话》

材料2

目前.世界范围蓬勃发展的新技术革命.使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竞争的焦点由过去单纯的资源要素竞争转向高新技术要素竞争.为了争夺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战略主导地位,发达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将发展新技术作为基本国策.据统计,美国80%的奖金投入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15%的奖金投入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只有5%的奖金投入一般产业. 日本、西欧各工业化国家也大致如此.

李海舰《为什么说结构升级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

材料3

传统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有极限的.经济过度增长将导致资源枯竭、生态恶化.从而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现在,科技进步将使人类的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自然资源转向主要依靠人力资本,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转向高度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因此,科技进步使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而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坚持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必须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要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在积极“引进来”的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力度,振兴科技,培养人才.

材料4

坚持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必须依靠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要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在积极“引进来”的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力度,振兴科技,培养人才.

一一引自《十五计划纲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3说明,科技在发展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根据材料1、2说明,科技是国民经济动力的依据.

(3)阐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答案要点]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2)科技进步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依据主要有下列方面:

①科技进步已是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一源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范围内正在兴起一场科技革命,科学研究与创新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大,经济增长因素中生产要素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相对重要性在下降,而科技创新在提高生产率的同时对经济增长的相对重要性在持续上升.

②科技进步是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决定性因素.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是经济发展的关键,而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主要手段是经济结构的优化,促进技术结构升级,亦即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

③科技进步是决定一个国家经济竞争力的根源所在.目前,世界范围蓬勃发展的新技术革命,使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竞争的焦点由过去单纯的资源要素竞争转向高新技术要素竞争.为了争夺战略主导地位,发达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将发展高新技术作为基本国策.可以说,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正成为当今世界科技进步的主流.

④科技进步使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进而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传统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有极限的.经济过度增长将导致资源枯竭、生态恶化,从而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现在,科技进步将使人类的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自然资源转向主要依靠智力资源.从主要依靠物质资本转向主要依靠人力资本,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转向高度重视对环境的保护.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全面落实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决策,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抉择;也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更新时间:2021-11-22 13:07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