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
世界经济生活中,全球化趋势加速,各国相互依赖空前密切;于是在整个国际关系领域内,国际政治关系带上更浓的经济色彩,怀有更多的经济目标和经济动力,而国际经济关系又不时渗入政治因素或转换成政治关系。从一个国家的角度看,经济因素往往成了国家对外政治关系的主要内容。对别国的经济合作、经济纠纷等等,常常成为同这一国家的重要政治关系。国家安全以及安全政策也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安全本身的价值观,安全的目标对象,安全的力量依托,安全的手段方法,都与全球经济网络的走势以及该网络同各该国家的关系紧密相连。
材料2
“全球化”是符合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的。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更体现了中华民族走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雄心壮志。可以这么说,“全球化”不仅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本身跻身世界民族之林的现实要求。
材料3
欧盟是由欧洲共同体(又称欧洲共同市场)发展而来的,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荷卢比三国经济联盟、欧洲共同体、欧盟。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欧盟的宗旨是“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通过实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
(1)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
(2)有人认为,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你怎么看这个观点?
(3)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关系。
1.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有:
①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生产社会化不断提高的过程。
a.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社会分工得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可以在国际社会流动和优化配置,由此可以带来巨大的分工利益,推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
b.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据优势地位,在制定贸易和竞争规则方面具有更大的发言权,能够控制一些国际组织,所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c.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也具有积极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增强经济的竞争力;可以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就业,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可以利用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解决产品销售问题,以对外贸易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可以借助投资自由化和比较优势组建大型跨国公司,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②经济全球化又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它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主要表现是:
a.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
b.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
c.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
d.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变成一种全球行为,它既为一国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存在着对别国形成依赖的危险。由于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依赖越来越强,使爆发全球经济危机的风险不断增大。
③因此,如何使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各国“共赢”的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平等的经济全球化,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2.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主要表现在:
①积极作用:
a.经济全球化为中国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有利于吸引外资,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
b.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
c.有利于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d.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
②不可避免地会给中国带来不利因素和风险,主要有:
中国的经济和科技水平相对落后,不仅面临着发达国家经济和技术优势的巨大压力,而且发达国家会把自己的经济压力转给中国来承担。
③所以中国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坚定自己的立场,维护国家利益。
3.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表现为:
①经济集团都有排他性,对集团外的国家和地区往往实行歧视政策,表明了集团化和全球化之间的矛盾关系。
②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并行不悖的。
a.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具体步骤和途径,是经济全球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b.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活动国际化加深和国际经济竞争加剧的产物。它的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c.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经阶段或初级形态,经济全球化是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们在性质上一致的,只是程度上有所区别。实际上,全球化有时更多地表现为地区化,并由地区化所带动。
d.区域经济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但总体上看利大于弊。
总之,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发展中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影响。
毛泽东认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一句话,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由此推断,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特征是
毛泽东曾说我们在十年内战时期的土地政策,到抗日战争时期必须改变,否则就不能缓和国内矛盾和根据地内部的矛盾,发展中国人民的自己的力量,共同打日本”,据此,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制定了新的土地政策,这一土地政策
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种“中流砥柱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胡锦涛指出中国人民抗曰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材料中所谓的“重要基础”是指
中共七大通过的新党章指出:“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表明
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40年代前期开展的整风运动,被认为是“深刻影响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也是建国后历次政治运动的滥觞”,这场整风运动
在谈到游击战争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时,毛泽东说抗日战争的作战形式中,主要的是运动战,其次就要算是游击战了。我们说,整个战争中,运动战是主要的,游击战是辅助的……但这不是说:游击战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不重要。”抗日战争中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是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
1853年英国控制的报纸宣扬叛乱的最后成功将是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大清王朝被推翻,我们的损失将很大。”上述言论表明
毛泽东认为,“三三制”政权的性质是民族统一战线的,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按照毛泽东这一指示,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中实行了“三三制”原则,包括的人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