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也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支持,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各国人民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的贡献!
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
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世界各国应该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5年9月3日)
材料2
当习近平主席带着对世界前途命运的思考走上联合国讲台的时候,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中国已经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场,发展壮大起来的中国对全人类福祉的担当,赢得世界赞誉与支持。
开创未来,离不开对历史的敬畏。70年前,联合国诞生。奠定现代国际秩序基石、确立当代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联合国宪章,寄寓着先贤对和平的企盼,描绘出了战后世界的基本轮廓。
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伟大胜利的主要贡献者之一,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今天,当世界格局加快演变,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成为世界的基本特征时,人类社会又该以怎样的思考和行动跟上历史的步伐?面对这个根本性问题,习近平主席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主张在21世纪的今天,继承了联合国宪章精神,符合国际社会的普遍需要,实现了对传统国际关系的超越与创新。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5年9月30日)
(1)分析当今世界各国“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的重要性所在。
(2)如何理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继承了联合国宪章精神,符合国际社会的普遍需要”?
1.本题的设问中出现两个关键词:联合国、重要性。考生在答题时,要围绕这两个关键词来展开。首先来看第一个关键词——联合国,根据题意,考生首先要明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是什么,并在作答时首先予以回答。由第二个关键词“重要性”可知,考生还需要回答这种做法的重要意义。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合作与共赢是时代的主旋律,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是我们共同打造和谐世界和人类共同体的重要基础。当代世界各国“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的重要性分析如下:
①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政府间组织,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推动国际经济发展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做出巨大的贡献。联合国的宪章宗旨和原则体现了世界人民渴望和平与平等、合作与繁荣的美好愿望,继续坚持和推动联合国宪章和原则的传播及发展对国际社会的和平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②在当代,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非传统安全和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挑战,联合国自身存在的问题等都极大地影响着联合国权威性的发挥。因此,当今世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就显得极其重要。
③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当今世界仍面临着霸权主义、地区冲突和各种非传统安全的威胁,贫富悬殊、南北差距扩大的问题依然存在。实践证明,联合国作为代表性最广、规模最大、最具权威的国际组织,是发展多边主义的最佳平台,是维护和平与稳定的基石。只有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捍卫联合国的权威,加强联合国有效应对全球性威胁和挑战的能力,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才能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才能消除贫富悬殊,减少南北差距,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2.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联合国宪章精神相关知识的掌握。考生在回答本题设问时,要分为两个步骤:一是要回答联合国宪章精神的主要内容,即联合国的宗旨;二是要解释“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除此之外,考生要根据材料,将“人类命运共同体”与联合国宪章精神结合起来分析。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是联合国宪章精神的基本内容,“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是对促进世界发展的基本回应,是中国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愿望,也是继承了联合国宪章精神和符合国际社会的普遍需要,具体分析如下:
①《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的宗旨包括:“维护国际和平安全”“制止侵略行为”“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促成国际合作”等。联合国遵循下列原则:各国主权平等、各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各国不得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来侵犯他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联合国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的事件等。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要求,事实上,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内含了这些价值取向。因此,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继承了联合国宪章精神,符合国际社会的普遍需要。
②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各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主张,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向,符合各国发展的客观需要,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打造人类命运的共同体”意味着各国需要求同存异和休戚与共,以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心态谋求共同发展,这也与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和宗旨不谋而合。
③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倡导命运共同体意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向,强调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利益,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整体利益。这既是对联合国宪章倡导的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基本精神的继承与发展,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也体现出了中国的世界眼光、博大胸襟和历史担当。
毛泽东认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一句话,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由此推断,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特征是
毛泽东曾说我们在十年内战时期的土地政策,到抗日战争时期必须改变,否则就不能缓和国内矛盾和根据地内部的矛盾,发展中国人民的自己的力量,共同打日本”,据此,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制定了新的土地政策,这一土地政策
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种“中流砥柱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胡锦涛指出中国人民抗曰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材料中所谓的“重要基础”是指
中共七大通过的新党章指出:“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表明
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40年代前期开展的整风运动,被认为是“深刻影响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也是建国后历次政治运动的滥觞”,这场整风运动
在谈到游击战争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时,毛泽东说抗日战争的作战形式中,主要的是运动战,其次就要算是游击战了。我们说,整个战争中,运动战是主要的,游击战是辅助的……但这不是说:游击战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不重要。”抗日战争中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是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
1853年英国控制的报纸宣扬叛乱的最后成功将是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大清王朝被推翻,我们的损失将很大。”上述言论表明
毛泽东认为,“三三制”政权的性质是民族统一战线的,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按照毛泽东这一指示,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中实行了“三三制”原则,包括的人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