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真题)清肺排毒汤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推出的中药复方,全方由麻黄、苦杏仁、生石膏(先煎)、桂枝、泽泻、猪苓、白术、茯苓、柴胡、黄芩、姜半夏、生姜、紫菀、款冬花、射干、细辛、山药、枳实、陈皮、藿香、炙甘草等组成。中医药专家认为COVID-19属于中医学的“寒湿疫”,基本病机是疫毒湿寒与伏燥搏结,壅塞肺胸,损伤正气,导致气机痹阻,升降失常,元气虚衰。
与麻黄同为该方君药,善温肺化饮,治寒饮咳喘的药是
A:细辛
【功效】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主治病证】
(1)风寒表证(尤宜鼻塞、头痛、肢体疼痛较甚者),阳虚外感。
(2)鼻渊头痛。
(3)头风头痛,牙痛,风寒湿痹痛。
(4)寒饮咳喘。
B:陈皮
【功效】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主治病证】
(1)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嗳气、恶心呕吐。
(2)湿浊中阻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
(3)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
C:藿香
【功效】化湿,止呕,发表解暑。
【主治病证】
(1)湿阻中焦证。
(2)阴寒闭暑,暑湿证,湿温初起。
(3)呕吐,尤宜湿浊中阻者。
D:款冬花
【功效】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主治病证】多种咳嗽。
E:炙甘草
【功效】益气补中,祛痰止咳,解毒,缓急止痛,缓和药性。
【主治病证】
(1)心气虚之心动悸、脉结代。
(2)脾虚乏力、食少便溏。
(3)咳嗽气喘。
(4)疮痈肿毒,食物或药物中毒。
(5)脘腹或四肢挛急疼痛。
(6)调和诸药。
某女,24岁。3天前不慎受凉,虽在家自服感冒清热颗粒,但未能见效,病情持续加重,遂来就诊。症见发热,体温38.9℃,口渴,咳嗽声重,痰多色黄,舌淡,苔白滑。西医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断为咳嗽,治以辛凉宣泄,清肺平喘,清热解毒。处方:麻黄5g、石膏30g、苦杏仁6g、甘草9g、鱼腥草30g、金银花30g、连翘30g、板蓝根30g。3剂,每日1剂,水煎服。以此方治疗3日,患者恢复正常。
方中辛、甘,大寒,善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治肺热咳喘的药物是
某女,24岁。3天前不慎受凉,虽在家自服感冒清热颗粒,但未能见效,病情持续加重,遂来就诊。症见发热,体温38.9℃,口渴,咳嗽声重,痰多色黄,舌淡,苔白滑。西医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断为咳嗽,治以辛凉宣泄,清肺平喘,清热解毒。处方:麻黄5g、石膏30g、苦杏仁6g、甘草9g、鱼腥草30g、金银花30g、连翘30g、板蓝根30g。3剂,每日1剂,水煎服。以此方治疗3日,患者恢复正常。
方中连翘既清解热毒,又疏散风热,还散结、利尿、消肿。关于其性能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某女,24岁。3天前不慎受凉,虽在家自服感冒清热颗粒,但未能见效,病情持续加重,遂来就诊。症见发热,体温38.9℃,口渴,咳嗽声重,痰多色黄,舌淡,苔白滑。西医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断为咳嗽,治以辛凉宣泄,清肺平喘,清热解毒。处方:麻黄5g、石膏30g、苦杏仁6g、甘草9g、鱼腥草30g、金银花30g、连翘30g、板蓝根30g。3剂,每日1剂,水煎服。以此方治疗3日,患者恢复正常。
方中板蓝根苦寒,其功效不包括
某男,52岁。大便脓血、里急后重、发热腹痛3天。医师诊断为大肠湿热所致的痢疾,处方为香连丸。
患者服药1周后,痢疾诸症皆除,但出现足膝红肿、筋骨疼痛。医师诊断其转为下焦湿热之痹病,治当清热利湿,处方选用四妙丸。该中成药的药物组成是
某男,52岁。大便脓血、里急后重、发热腹痛3天。医师诊断为大肠湿热所致的痢疾,处方为香连丸。
香连丸组方中木香为臣药,善行肠胃气滞。其除能行气止痛外,还能
某男,52岁。大便脓血、里急后重、发热腹痛3天。医师诊断为大肠湿热所致的痢疾,处方为香连丸。
医师处以香连丸,是因其功能为
某男,61岁。痰黄而黏,不易咳出,胸闷气促,久咳不止,声哑喉痛。医生诊断后,处方给予二母宁嗽丸。
关于该中成药的注意事项,叙述正确的是
某男,61岁。痰黄而黏,不易咳出,胸闷气促,久咳不止,声哑喉痛。医生诊断后,处方给予二母宁嗽丸。
二母宁嗽丸组方中的君药为
某男,61岁。痰黄而黏,不易咳出,胸闷气促,久咳不止,声哑喉痛。医生诊断后,处方给予二母宁嗽丸。
二母宁嗽丸主治
某男,61岁。痰黄而黏,不易咳出,胸闷气促,久咳不止,声哑喉痛。医生诊断后,处方给予二母宁嗽丸。
二母宁嗽丸既能清肺润燥,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