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2×20年1月1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5万元(系预提产品质量保证费用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账面价值为零。
2×20年发生的有关交易或事项中,会计处理与所得税处理存在差异的包括以下几项:
(1)1月1日,甲公司以3800万元取得对乙公司20%股权,并自取得当日起向乙公司董事会派出1名董事,能够对乙公司财务和经营决策施加重大影响。
取得股权时,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均为16000万元。
乙公司2×20年实现净利润500万元,当年取得的作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债权投资)2×20年年末市价相对于取得成本上升200万元。
甲公司与乙公司2×20年未发生交易。
甲公司拟长期持有对乙公司的投资。
税法规定,我国境内设立的居民企业间股息、红利免税。
(2)甲公司2×20年发生研发支出1000万元,其中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费用化的部分为400万元,资本化形成无形资产的部分为600万元。
该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于2×20年7月1日达到预定用途,预计可使用5年,采用直线法摊销,无残值。
税法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发费用的75%加计扣除;
形成资产的,未来期间按照无形资产摊销金额的175%予以税前扣除。
该无形资产摊销方法、摊销年限及净残值,税法规定与会计相同。
(3)甲公司2×20年发生广告费用150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准予从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金额为1200万元,其余可结转以后年度扣除。
(4)甲公司2×20年实际发生产品质量保证费用60万元,2×20年12月预提产品质量保证费用40万元。
(5)甲公司2×20年利润总额为5200万元。
其他有关资料:
本题中有关公司均为我国境内居民企业,2×20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从2×18年开始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15%,预计甲公司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要求:
(1)根据资料(1)、资料(2),分别确定各交易或事项截至2×20年12月31日所形成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并说明是否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其理由。
(2)计算甲公司2×20年应交所得税,编制甲公司2×20年与所得税相关的会计分录。
(1)事项(1):
甲公司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2×20年12月31日的账面价值=3800+500×20%+200×(1-25%)×20%=3930(万元),
其计税基础为3800万元,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但不应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负债。
理由:在甲公司拟长期持有该投资的情况下,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形成的暂时性差异将通过乙公司向甲公司分配现金股利或利润的方式消除,在两者适用所得税税率相同的情况下,有关利润在分回甲公司时是免税的,不产生对未来期间的所得税影响。
事项(2):
该项无形资产2×20年12月31日的账面价值=600-600/5×6/12=540(万元),
计税基础=540×175%=945(万元),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405万元,企业不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理由:该差异产生于自行研究开发形成无形资产的初始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
会计准则规定,有关暂时性差异在产生时(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同时亦非产生于企业合并的情况下,不应确认相关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相应地,因初始确认差异所带来的后续影响亦不应予以确认。
(2)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5200-500×20%(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确认的投资收益)-400×75%(内部研究开发无形资产费用化加计扣除)-600/5×6/12×75%(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按照税法规定加计摊销)-60(实际发生的产品质量保证费用)+40(预提的产品质量保证费用)+(1500-1200)(超标的广告费用)=5035(万元),
甲公司2×20年应交所得税金额=5035×25%=1258.75(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25/25%-60+40)×15%+300×15%=57(万元),期初余额为25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增加额=57-25=32(万元)。
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1226.75
递延所得税资产32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258.75
以下控制活动中能够控制应付账款“完整性”认定错报风险的有( )。
甲公司是一家桥梁建筑公司。公司积极开拓市场,在一季度签订了大量订单,并根据订单的要求,加大了水泥和钢材的采购量。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判断,甲公司采用的方式为( )。
甲企业对于新入职的员工进行计算机操作方面的培训,培训后,新员工的计算机操作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体现了战略变革的类型是( )。
下列关于集团审计中的重要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有( )。
(2016年真题)下列各项程序中,通常用作风险评估程序的有( )。
从事能源工程建设的百川公司在并购M国一家已上市的同类企业后发现,后者因承建的项目未达到M国政府规定的环保标准而面临巨额赔偿的风险,股价一落千丈;上市企业的核心技术人员因对百川公司的管理措施不满而辞职。百川公司为挽救被并购企业的危局做出各种努力,均以失败告终。下列各项中,属于百川公司上述并购失败原因的有( )。
如果被审计单位要求注册会计师提供第二次意见,为了防范对职业道德的威胁,应采取的措施有( )。
ABC会计师事务所的A注册会计师担任甲公司2017年度财务报表审计的项目合伙人,遇到下列事项:
(1)在实施风险评估时,A注册会计师发现甲公司管理层已对持续经营能力作出了初步评估,于是与管理层讨论了其拟运用持续经营假设的基础,并询问管理层是否存在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导致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
(2)A注册会计师在对持续经营假设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发现甲公司管理层缺乏详细的分析以支持其对持续经营能力的评估,于是提请管理层进行调整。
(3)甲公司大部分采购和销售交易为关联方交易,管理层在2017年度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关联方交易价格公允。由于缺乏公开市场数据,A注册会计师无法对该披露做出评估。鉴于关联方交易对甲公司的经营活动至关重要,A注册会计师拟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提请财务报表使用者关注附注中披露的关联方交易价格的公允性。
(4)就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A注册会计师向甲公司管理层询问了下列事项:①关联方的名称和特征,包括关联方自上期以来发生的变化;②被审计单位和关联方之间关系的性质。
(5)A注册会计师在实施了审计程序后认为甲公司持续经营假设适当但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甲公司财务报表附注中对此未作充分披露,A注册会计师拟在审计报告中增加以“与持续经营相关的重大不确定性”为标题的单独段落。
(1)要求:针对上述第(1)至(5)项,假定不考虑其他条件,逐项指出A注册会计师的做法是否恰当。如不恰当,简要说明理由。
(2015年真题)ABC 会计师事务所的 A注册会计师担任多家被审计单位 2014年度财务报表审计的项目合伙人,遇到下列导致出具非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事项:
( 1)甲公司 2014年初开始使用新的 ERP系统,因系统缺陷导致 2014年度成本核算混乱,审计项目组无法对营业成本,存货等项目实施审计程序。
( 2) 2014年,因采用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乙公司对以前年度投资形成的部分长期股权投资改按公允价值计量,并确认了大额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未对比较数据进行追溯调整。
( 3)因丙公司严重亏损,董事会拟于 2015年对其进行清算。管理层运用持续经营假设编制了 2014年度财务报表,并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充分披露了清算计划。
( 4)丁公司是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中运用大量复杂金融工具。因风险管理负责人离职,人事部暂未招聘到合适的人员,管理层未能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与金融工具相关的风险。
( 5)戊公司 2013年度财务报表未经审计。管理层将一项应当在 2014年度确认的大额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作为前期差错,重述了比较数据。
要求:
针对上述第( 1)至第( 5)项,逐项指出 A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何种类型的非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并简要说明理由。
(2011年真题)在向甲公司管理层解释审计的固有限制时,下列有关审计固有限制的说法中, A注册会计师认为正确的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