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公司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2×20年发生如下事项: (1)1月1日,甲公司开始自行研发一项专利技术,研究阶段发生支出300万元,开发阶段发生支出1 100万元,其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600万元。该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于2×20年9月1日,达到预定用途,预计可使用5年,采用直线法摊销,预计净残值为0。税法规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75%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75%在税前摊销。 (2)3月1日,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1 000万元; (3)5月1日自公开市场取得股票,将其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支付价款600万元,年末该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至900万元; (4)甲公司取得当地财政部门拨款5 000万元,用于资助当年5月开始进行疫苗项目的前期研究,预计将发生研究支出5 000万元。项目自2×20年5月开始启动,至年末累计发生研究支出3 000万元。税法规定,该政府补助应计入当年应纳税所得额。 (5)7月1日取得公司债券利息收入800万元; (6)10月1日计提产品保修费用200万元;假定税法规定,企业计提的产品保修费应于相关支出实际发生时税前扣除; (7)11月30日,因涉嫌虚假宣传,接到税务部门处罚通知,要求其支付罚款1 000万元,至年末该罚款尚未支付; (8)12月31日,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上升800万元; 甲公司2×20年实现净利润10 000万元,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假设甲公司采用总额法核算政府补助。 不考虑其他因素。
(1)根据资料(1),说明至2×20年12月31日所形成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并说明是否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及其理由。
(2)根据资料(4),说明至2×20年12月31日递延收益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判断形成的暂时性差异的性质,并说明是否确认递延所得税,并编制甲公司2×20年与政府补助相关的会计分录。
(3)计算甲公司2×20年应确认的应交所得税、所得税费用的金额,并编制与所得税相关的会计分录。
(1)该项无形资产 2×20年 12月 31日的账面价值 =600-600/5×4/12=560(万元)( 0.5分),计税基础 =600×175%-600×175%/5×4/12=980(万元)( 0.5分)。
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420万元,企业不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1分)
理由:该差异产生于自行研究开发形成无形资产的初始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会计准则规定,有关暂时性差异在产生时(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同时亦非产生于企业合并的情况下,不应确认相关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相应地,因初始确认差异所带来的后续影响亦不应予以确认。(1分)
(2)至 2×20年 12月 31日递延收益的账面价值 =5 000-3 000=2 000(万元)( 0.5分),计税基础 =0( 0.5分),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2 000万元( 0.5分),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2 000×25%=500(万元)( 0.5分)
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5 000
贷:递延收益 5 000(0.5分)
借:递延收益 3 000
贷:其他收益 3 000(0.5分)
(3)2×20年应纳税所得额= 10 000-800×75%-600×75%/5×4/12( 1)+ 1000( 2)- 300( 3)+ 2000( 4)+ 200( 6)+ 1000( 7)= 13 270(万元)
2×20年应交所得税=13 270×25%=3 317.5(万元)(1分)
借:所得税费用 3 317.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3 317.5(1分)
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 000×25%(2)+2 000×25%(4)+200×25%(6)=800(万元)
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300×25%(3)+800×25%(8)=275(万元)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800
其他综合收益 2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275
所得税费用 725(1分)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收益=3 317.5-725=2 592.5(万元)(1分)
上述1)和2)分录合并编写如下:
借:所得税费用 2 592.5
递延所得税资产 800
其他综合收益 2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3 317.5
递延所得税负债 275(2分)
以下控制活动中能够控制应付账款“完整性”认定错报风险的有( )。
甲公司是一家桥梁建筑公司。公司积极开拓市场,在一季度签订了大量订单,并根据订单的要求,加大了水泥和钢材的采购量。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判断,甲公司采用的方式为( )。
甲企业对于新入职的员工进行计算机操作方面的培训,培训后,新员工的计算机操作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体现了战略变革的类型是( )。
下列关于集团审计中的重要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有( )。
(2016年真题)下列各项程序中,通常用作风险评估程序的有( )。
从事能源工程建设的百川公司在并购M国一家已上市的同类企业后发现,后者因承建的项目未达到M国政府规定的环保标准而面临巨额赔偿的风险,股价一落千丈;上市企业的核心技术人员因对百川公司的管理措施不满而辞职。百川公司为挽救被并购企业的危局做出各种努力,均以失败告终。下列各项中,属于百川公司上述并购失败原因的有( )。
如果被审计单位要求注册会计师提供第二次意见,为了防范对职业道德的威胁,应采取的措施有( )。
ABC会计师事务所的A注册会计师担任甲公司2017年度财务报表审计的项目合伙人,遇到下列事项:
(1)在实施风险评估时,A注册会计师发现甲公司管理层已对持续经营能力作出了初步评估,于是与管理层讨论了其拟运用持续经营假设的基础,并询问管理层是否存在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导致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
(2)A注册会计师在对持续经营假设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发现甲公司管理层缺乏详细的分析以支持其对持续经营能力的评估,于是提请管理层进行调整。
(3)甲公司大部分采购和销售交易为关联方交易,管理层在2017年度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关联方交易价格公允。由于缺乏公开市场数据,A注册会计师无法对该披露做出评估。鉴于关联方交易对甲公司的经营活动至关重要,A注册会计师拟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提请财务报表使用者关注附注中披露的关联方交易价格的公允性。
(4)就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A注册会计师向甲公司管理层询问了下列事项:①关联方的名称和特征,包括关联方自上期以来发生的变化;②被审计单位和关联方之间关系的性质。
(5)A注册会计师在实施了审计程序后认为甲公司持续经营假设适当但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甲公司财务报表附注中对此未作充分披露,A注册会计师拟在审计报告中增加以“与持续经营相关的重大不确定性”为标题的单独段落。
(1)要求:针对上述第(1)至(5)项,假定不考虑其他条件,逐项指出A注册会计师的做法是否恰当。如不恰当,简要说明理由。
(2015年真题)ABC 会计师事务所的 A注册会计师担任多家被审计单位 2014年度财务报表审计的项目合伙人,遇到下列导致出具非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事项:
( 1)甲公司 2014年初开始使用新的 ERP系统,因系统缺陷导致 2014年度成本核算混乱,审计项目组无法对营业成本,存货等项目实施审计程序。
( 2) 2014年,因采用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乙公司对以前年度投资形成的部分长期股权投资改按公允价值计量,并确认了大额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未对比较数据进行追溯调整。
( 3)因丙公司严重亏损,董事会拟于 2015年对其进行清算。管理层运用持续经营假设编制了 2014年度财务报表,并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充分披露了清算计划。
( 4)丁公司是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中运用大量复杂金融工具。因风险管理负责人离职,人事部暂未招聘到合适的人员,管理层未能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与金融工具相关的风险。
( 5)戊公司 2013年度财务报表未经审计。管理层将一项应当在 2014年度确认的大额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作为前期差错,重述了比较数据。
要求:
针对上述第( 1)至第( 5)项,逐项指出 A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何种类型的非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并简要说明理由。
(2011年真题)在向甲公司管理层解释审计的固有限制时,下列有关审计固有限制的说法中, A注册会计师认为正确的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