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男,10个月,体重9kg。腹痛,哭闹不安伴腹泻、呕吐3天,发热1天。头两天腹泻10余次/日,为黏液稀便,现大便次数减少至4~5次/日,大便混有暗红色血性液。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含有黄色液体。查体:T39.2℃,P120次/分,R30次/分,BP80/50mmHg。精神萎靡,营养不良,面色苍白。心率120次/分,律齐,心前区未闻及器质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腹部饱满,右"中上腹部可触及一呈腊肠样肿块,光滑,可活动,触压时患儿即哭闹。大便常规:WBC10~15个/HP、RBC20~25个/HP。
患儿10个月,为肠套叠好发年龄,临床表现有典型的腹痛、血便及腹部肿块,符合肠套叠的临床表现。
空气或钡剂灌肠造影有助于肠套叠的诊断,可见空气或钡剂至套入部肠管的远侧顶端即受阻,呈\\\"杯口\\\"状影的特征。腹部B超检查对肠套叠有较高的确诊率,可发现典型的\\\"同心圆\\\"或\\\"靶环\\\"征。
细菌性痢疾多见于婴幼儿,起病急,有阵发性腹痛、血便等,可能与肠套叠混淆。但痢疾排便次数多,含有大量黏液和脓血便,有里急后重,早期即有发热,腹痛不如肠套叠剧烈而有规律,腹部也触不到肿块,粪便检查可见大量脓细胞,鉴别常无困难;急性坏死性肠炎可表现为腹痛、呕吐和血便,但该病多有腹泻史,早期即可表现腹胀、高热和频吐,大便频繁,呈洗肉水样,量较多,具有特殊腥臭味,全身情况恶化快,常表现严重脱水、休克、皮肤花纹等症状;蛔虫性肠梗阻多见于儿童,可有阵发性腹痛、呕吐,在腹部可触及蛔虫团,颇似腊肠样肿块,但其表面常呈条索状,一般无血便,发病不如肠套叠急骤,多有排蛔虫或不当驱虫史;过敏性紫癜多见于年长儿,多数有新鲜的出血性皮疹,伴有关节痛,有时伴有血尿。血便多呈暗红色,腹部触不到肿块,这些症状有助于与肠套叠鉴别,但本病引起肠蠕动功能紊乱可诱发肠套叠,应引起注意。
凡是病程在48小时内的肠套叠,患儿全身情况良好,无明显脱水和腹胀者均可采用灌肠治疗。一般采用空气灌肠,气体压力控制在8.0~12.0kPa(60~90mmHg),注入空气时,可轻柔按摩腹部或改变体位以利于套叠复位,复位时可见套叠顶端逐渐向结肠近端退缩,直至看到空气突然进入回肠末端,即表示已复位,此时拔出肛管即见患儿排出大量臭气,腹部肿块消失,患儿一般情况迅速好转。复位后口服0.5~1.0g炭末,6~8小时后从粪便排出,表明复位成功。该患儿病情比较严重,不适合做灌肠复位,应做好术前准备,采取急诊剖腹探查。腹腔镜手术不适宜套叠复位。
原发性肝癌的TNM分期,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根据国际抗癌协会的TNM分期,以下乳腺癌的分期,错误的是
国际抗癌联盟(UICC)的肝癌TNM分期,下列不正确的是
延髓上段背外侧部损害多会引起
中脑被盖部受损多会引起
在应力状态下出现漏尿,膀胱底部下移<2cm的是
<6个月的婴儿,诊断为发育性髋脱位。治疗宜采取
3~6岁患儿,髋臼指数<45°,诊断为发育性髋脱位。治疗宜采取
失血量<预计血容量的1/3时
早产儿(<1250g)全麻宜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