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49岁,4个月前自觉右上腹部出现间歇性疼痛,有时向右肩背部放射,伴有食欲缺乏、体重减轻。近1个月来,右上腹痛加重,腹胀,食欲减退,阵阵恶心,偶有发热。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15年,否认疫区接触史。家族史中无遗传性疾病或类似疾病史。查体:T36.7℃,P73次/分,R13次/分,BP100/70mmHg。全身皮肤无黄染,巩膜轻度黄染。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和肌紧张,右肋缘下2.5cm触及肝脏,边缘钝,质韧,有触痛,脾于左肋缘下未及,腹叩呈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肝上界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叩出,肝区叩痛。
1.患者右上腹痛加重,伴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有乙型肝炎病史,查体发现肝脏肿大,故肝硬化、肝脏恶性肿瘤应作为主要考虑。患者偶有发热,肝脓肿亦需排除。
2.上腹部B超、CT可显示肿瘤大小、形态、部位等;胃镜观察食管静脉曲张情况是提示肝硬化及严重程度的重要依据。甲胎蛋白检测对于早期诊断肝癌具有重要的作用,是肝癌诊断较为特异的血清学肿瘤标志物。
3.患者的三项检查结果都提示肝癌的诊断,结合前述信息可进一步诊断为原发性肝癌。
4.根据患者检查结果,患者诊断为原发性肝癌,肝功能Child-PughA级,临床分期为Ⅱa。患者一般状态好,无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肝功能较好,无肝内、外转移。此外,肿瘤局限在肝脏右后叶,因此可以做根治性切除。大量临床实践也已证明,肝癌多模式综合治疗优于单一治疗,门静脉置泵有利于减轻全身化疗的不良反应。
患者,女,55岁,因右下唇反复糜烂疼痛3年入院。检查:下唇右侧中外1/3处见一约1.5cm×2.0cm菜花状外生突出肿块,硬度中等,位于唇红部并浸润到皮肤,边缘外翻不平,病损表面有血痂。既往患者吸烟30年。
患者,女,55岁,因右下唇反复糜烂疼痛3年入院。检查:下唇右侧中外1/3处见一约1.5cm×2.0cm菜花状外生突出肿块,硬度中等,位于唇红部并浸润到皮肤,边缘外翻不平,病损表面有血痂。既往患者吸烟30年。
患者,女,55岁,因右下唇反复糜烂疼痛3年入院。检查:下唇右侧中外1/3处见一约1.5cm×2.0cm菜花状外生突出肿块,硬度中等,位于唇红部并浸润到皮肤,边缘外翻不平,病损表面有血痂。既往患者吸烟30年。
患者,男,60岁,因左上腭溃疡伴疼痛3个月来诊。患者于3个月前出现左上腭溃疡,伴疼痛,后溃疡面逐渐增大并出现左眶下肿胀、麻木。查体:左上腭溃疡,约2cm×4cm大小,边界不清,溃疡中间与上颌窦穿通,左眶下区肿胀,触觉迟钝,无复视,头颈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患者,男,60岁,因左上腭溃疡伴疼痛3个月来诊。患者于3个月前出现左上腭溃疡,伴疼痛,后溃疡面逐渐增大并出现左眶下肿胀、麻木。查体:左上腭溃疡,约2cm×4cm大小,边界不清,溃疡中间与上颌窦穿通,左眶下区肿胀,触觉迟钝,无复视,头颈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患者,男,60岁,因左上腭溃疡伴疼痛3个月来诊。患者于3个月前出现左上腭溃疡,伴疼痛,后溃疡面逐渐增大并出现左眶下肿胀、麻木。查体:左上腭溃疡,约2cm×4cm大小,边界不清,溃疡中间与上颌窦穿通,左眶下区肿胀,触觉迟钝,无复视,头颈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患者,男,60岁,因左上腭溃疡伴疼痛3个月来诊。患者于3个月前出现左上腭溃疡,伴疼痛,后溃疡面逐渐增大并出现左眶下肿胀、麻木。查体:左上腭溃疡,约2cm×4cm大小,边界不清,溃疡中间与上颌窦穿通,左眶下区肿胀,触觉迟钝,无复视,头颈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患者,女,26岁,右侧上颌中切牙近中切角缺损半年,牙冠变色,已行根管治疗,无临床症状,患者咬合关系正常。
患者,女,26岁,右侧上颌中切牙近中切角缺损半年,牙冠变色,已行根管治疗,无临床症状,患者咬合关系正常。
患者,女,26岁,右侧上颌中切牙近中切角缺损半年,牙冠变色,已行根管治疗,无临床症状,患者咬合关系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