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27岁,产后6个月。因“左乳疼痛、局部红肿伴高热3天”就诊。
1.对于育龄期女性患者有单侧乳房疼痛、局部红肿伴高热,应首先想到急性乳腺炎的可能。鉴于急性乳腺炎形成的原因,在问诊时应询问患者是否处于哺乳期,并着重询问患者是否有乳汁淤积、乳头皲裂或破损以及局部卫生情况。另外,还应关注患者的发热情况。发热是急性乳腺炎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如果曾用抗生素治疗,有些临床表现可能被掩盖,所以还应询问患者是否曾于外院就诊,是否曾用抗生素治疗。
2.急性乳腺炎可导致白细胞增高,因此检查血常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彩超检查是无损伤检查的首选,可判断急性乳腺炎的范围,有无脓肿形成等。
3.急性乳腺炎治疗的原则是消除感染、排空乳汁。早期未形成脓肿之前,应用抗生素多数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急性乳腺炎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造成,可不必等待细菌培养的结果。
4.急性乳腺炎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造成,应用耐青霉素酶的苯唑西林(新青霉素Ⅱ),每次0.5~1g,每日4次肌内注射或静脉点滴。若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则应用红霉素。抗菌药物可被分泌至乳汁中,所以如四环素、氨基糖苷类、磺胺药、甲硝唑等药物应避免使用,因其能影响婴儿,而以应用青霉素、红霉素、头孢菌素更为安全。中药治疗可选用蒲公英、野菊花等清热解毒的药物。
5.导致急性乳腺炎的原因包括乳汁淤积和细菌入侵两个方面:①乳汁淤积:乳汁有利于侵入细菌的繁殖。②细菌入侵:乳头皲裂或破损是造成细菌入侵的重要原因。
6.急性乳腺炎手术时要有良好的麻醉,为避免损伤乳管而形成乳漏,应做放射状切口,乳晕下脓肿应沿乳晕做弧形切口。深部脓肿或乳房后脓肿可沿乳房下缘做弧形切口,经乳房后间隙引流。切开后以手指轻轻分离脓肿的多房间隔,以利引流。脓腔较大时,可在脓腔的最低部位另加切口做对口引流。
7.预防急性乳腺炎,应注意做到:①防止乳头损伤或皲裂;②积极治疗乳头损伤或皲裂;③防止乳汁淤积;④保持乳房清洁,防止细菌感染;⑤常做自我按摩,在自我按摩的同时,可稍用力挤压乳房,把乳汁从乳头挤出,以保持乳管通畅。
患者,女,55岁,因右下唇反复糜烂疼痛3年入院。检查:下唇右侧中外1/3处见一约1.5cm×2.0cm菜花状外生突出肿块,硬度中等,位于唇红部并浸润到皮肤,边缘外翻不平,病损表面有血痂。既往患者吸烟30年。
患者,女,55岁,因右下唇反复糜烂疼痛3年入院。检查:下唇右侧中外1/3处见一约1.5cm×2.0cm菜花状外生突出肿块,硬度中等,位于唇红部并浸润到皮肤,边缘外翻不平,病损表面有血痂。既往患者吸烟30年。
患者,女,55岁,因右下唇反复糜烂疼痛3年入院。检查:下唇右侧中外1/3处见一约1.5cm×2.0cm菜花状外生突出肿块,硬度中等,位于唇红部并浸润到皮肤,边缘外翻不平,病损表面有血痂。既往患者吸烟30年。
患者,男,60岁,因左上腭溃疡伴疼痛3个月来诊。患者于3个月前出现左上腭溃疡,伴疼痛,后溃疡面逐渐增大并出现左眶下肿胀、麻木。查体:左上腭溃疡,约2cm×4cm大小,边界不清,溃疡中间与上颌窦穿通,左眶下区肿胀,触觉迟钝,无复视,头颈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患者,男,60岁,因左上腭溃疡伴疼痛3个月来诊。患者于3个月前出现左上腭溃疡,伴疼痛,后溃疡面逐渐增大并出现左眶下肿胀、麻木。查体:左上腭溃疡,约2cm×4cm大小,边界不清,溃疡中间与上颌窦穿通,左眶下区肿胀,触觉迟钝,无复视,头颈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患者,男,60岁,因左上腭溃疡伴疼痛3个月来诊。患者于3个月前出现左上腭溃疡,伴疼痛,后溃疡面逐渐增大并出现左眶下肿胀、麻木。查体:左上腭溃疡,约2cm×4cm大小,边界不清,溃疡中间与上颌窦穿通,左眶下区肿胀,触觉迟钝,无复视,头颈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患者,男,60岁,因左上腭溃疡伴疼痛3个月来诊。患者于3个月前出现左上腭溃疡,伴疼痛,后溃疡面逐渐增大并出现左眶下肿胀、麻木。查体:左上腭溃疡,约2cm×4cm大小,边界不清,溃疡中间与上颌窦穿通,左眶下区肿胀,触觉迟钝,无复视,头颈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患者,女,26岁,右侧上颌中切牙近中切角缺损半年,牙冠变色,已行根管治疗,无临床症状,患者咬合关系正常。
患者,女,26岁,右侧上颌中切牙近中切角缺损半年,牙冠变色,已行根管治疗,无临床症状,患者咬合关系正常。
患者,女,26岁,右侧上颌中切牙近中切角缺损半年,牙冠变色,已行根管治疗,无临床症状,患者咬合关系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