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37岁,因“双侧乳房胀痛6个月”就诊。
1.对于本例乳腺胀痛的中年妇女应首先想到乳腺囊性增生病的可能。乳腺囊性增生病突出的表现是乳房胀痛和肿块。乳房疼痛的症状多为双侧,也可为单侧。由于与女性的内分泌代谢相关,因此,许多患者的疼痛具有与月经周期相关的规律性。往往在月经前疼痛加重,月经来潮后疼痛减轻或消失。所以在问诊时应询问乳房胀痛与月经的关系。必须注意的是,乳房胀痛的周期性虽是本病的典型表现,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有如此表现。乳腺增生的症状与劳累和情绪波动有一定的关系,长期的工作劳累、紧张、不安、焦虑、易怒、情绪激动等都可能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加重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症状。乳腺囊性增生病属于良性疾病,但本病的临床表现有时与乳腺癌容易混淆,因此在接诊此类患者时应重点排查乳腺癌,在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方面均应特别注意。
2.乳腺囊性增生症突出的表现为乳房胀痛和乳内肿块。乳房肿块常为多发性,单侧或双侧性,以外上象限多见。故答案应选C。
3.由于有些肿块单靠触诊很难作出判断,因此应结合一些特殊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常用的检查手段有红外扫描、钼靶检查、彩超检查,每种检查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4.乳腺囊性增生病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可用中药或中成药调理,包括疏肝理气,调和冲任及调整卵巢功能。由于少数患者(约2%~3%)可发生恶变,因此,对可疑患者要注意随访观察。
5.为了及早发现乳腺癌,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均应每半年至一年复查一次,尤其是中年以上和乳腺有结节的患者。除了定期到医院就诊之外,还可以选择在家中进行乳房自查。乳房自查应坚持每月1次,时间应选择在月经来潮后的10天左右,因为此时乳房受生理性激素的影响最小,处于增生和分泌的静止期,如果有异常病灶可及早发现并及早就诊。
患者,女,55岁,因右下唇反复糜烂疼痛3年入院。检查:下唇右侧中外1/3处见一约1.5cm×2.0cm菜花状外生突出肿块,硬度中等,位于唇红部并浸润到皮肤,边缘外翻不平,病损表面有血痂。既往患者吸烟30年。
患者,女,55岁,因右下唇反复糜烂疼痛3年入院。检查:下唇右侧中外1/3处见一约1.5cm×2.0cm菜花状外生突出肿块,硬度中等,位于唇红部并浸润到皮肤,边缘外翻不平,病损表面有血痂。既往患者吸烟30年。
患者,女,55岁,因右下唇反复糜烂疼痛3年入院。检查:下唇右侧中外1/3处见一约1.5cm×2.0cm菜花状外生突出肿块,硬度中等,位于唇红部并浸润到皮肤,边缘外翻不平,病损表面有血痂。既往患者吸烟30年。
患者,男,60岁,因左上腭溃疡伴疼痛3个月来诊。患者于3个月前出现左上腭溃疡,伴疼痛,后溃疡面逐渐增大并出现左眶下肿胀、麻木。查体:左上腭溃疡,约2cm×4cm大小,边界不清,溃疡中间与上颌窦穿通,左眶下区肿胀,触觉迟钝,无复视,头颈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患者,男,60岁,因左上腭溃疡伴疼痛3个月来诊。患者于3个月前出现左上腭溃疡,伴疼痛,后溃疡面逐渐增大并出现左眶下肿胀、麻木。查体:左上腭溃疡,约2cm×4cm大小,边界不清,溃疡中间与上颌窦穿通,左眶下区肿胀,触觉迟钝,无复视,头颈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患者,男,60岁,因左上腭溃疡伴疼痛3个月来诊。患者于3个月前出现左上腭溃疡,伴疼痛,后溃疡面逐渐增大并出现左眶下肿胀、麻木。查体:左上腭溃疡,约2cm×4cm大小,边界不清,溃疡中间与上颌窦穿通,左眶下区肿胀,触觉迟钝,无复视,头颈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患者,男,60岁,因左上腭溃疡伴疼痛3个月来诊。患者于3个月前出现左上腭溃疡,伴疼痛,后溃疡面逐渐增大并出现左眶下肿胀、麻木。查体:左上腭溃疡,约2cm×4cm大小,边界不清,溃疡中间与上颌窦穿通,左眶下区肿胀,触觉迟钝,无复视,头颈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患者,女,26岁,右侧上颌中切牙近中切角缺损半年,牙冠变色,已行根管治疗,无临床症状,患者咬合关系正常。
患者,女,26岁,右侧上颌中切牙近中切角缺损半年,牙冠变色,已行根管治疗,无临床症状,患者咬合关系正常。
患者,女,26岁,右侧上颌中切牙近中切角缺损半年,牙冠变色,已行根管治疗,无临床症状,患者咬合关系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