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39岁。近一周来左侧甲状腺突然肿胀、发硬、吞咽困难及疼痛,并向患侧耳颞处放射,查体:体温38.0℃,左侧甲状腺肿大,质地中等,有触痛,无明显结节。
1.根据题干信息,应该考虑到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可能,亚急性甲状腺炎常继发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多数表现为甲状腺突然肿胀、发硬、吞咽困难及疼痛,常始于甲状腺的一侧,很快向腺体其他部位扩展。病人可有发热,血沉增快。对于颈部的结节也应该考虑到淋巴结结核的可能。
2.亚急性甲状腺炎病后1周内因部分滤泡破坏可表现基础代谢率略高,血清T、T
浓度升高,心电图检查、甲状腺B超检查、基础代谢率测定和甲状腺功能测定都有助于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3.患者的起病特点和临床表现都符合亚急性甲状腺炎,因此如果基础代谢率升高,T、T
升高,最可能的诊断是亚急性甲状腺炎。
4.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病后1周内因部分滤泡破坏可表现基础代谢率略高,血清T、T
浓度升高,但甲状腺摄取
I量显著降低(分离现象)和泼尼松实验治疗有效有助于诊断。
5.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因部分滤泡破坏,所以会出现基础代谢率略高,血清T、T
浓度升高,但甲状腺摄取
I量显著降低的分离现象。这是亚急性甲状腺炎的重要诊断依据。
6.亚急性甲状腺炎抗生素无效,其治疗方案为:泼尼松每日4次,每次5mg,2周后减量,全程1~2个月;同时加用甲状腺干制剂,效果较好。停药后如果复发,则给予放射治疗,效果较持久。
患者,女,55岁,因右下唇反复糜烂疼痛3年入院。检查:下唇右侧中外1/3处见一约1.5cm×2.0cm菜花状外生突出肿块,硬度中等,位于唇红部并浸润到皮肤,边缘外翻不平,病损表面有血痂。既往患者吸烟30年。
患者,女,55岁,因右下唇反复糜烂疼痛3年入院。检查:下唇右侧中外1/3处见一约1.5cm×2.0cm菜花状外生突出肿块,硬度中等,位于唇红部并浸润到皮肤,边缘外翻不平,病损表面有血痂。既往患者吸烟30年。
患者,女,55岁,因右下唇反复糜烂疼痛3年入院。检查:下唇右侧中外1/3处见一约1.5cm×2.0cm菜花状外生突出肿块,硬度中等,位于唇红部并浸润到皮肤,边缘外翻不平,病损表面有血痂。既往患者吸烟30年。
患者,男,60岁,因左上腭溃疡伴疼痛3个月来诊。患者于3个月前出现左上腭溃疡,伴疼痛,后溃疡面逐渐增大并出现左眶下肿胀、麻木。查体:左上腭溃疡,约2cm×4cm大小,边界不清,溃疡中间与上颌窦穿通,左眶下区肿胀,触觉迟钝,无复视,头颈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患者,男,60岁,因左上腭溃疡伴疼痛3个月来诊。患者于3个月前出现左上腭溃疡,伴疼痛,后溃疡面逐渐增大并出现左眶下肿胀、麻木。查体:左上腭溃疡,约2cm×4cm大小,边界不清,溃疡中间与上颌窦穿通,左眶下区肿胀,触觉迟钝,无复视,头颈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患者,男,60岁,因左上腭溃疡伴疼痛3个月来诊。患者于3个月前出现左上腭溃疡,伴疼痛,后溃疡面逐渐增大并出现左眶下肿胀、麻木。查体:左上腭溃疡,约2cm×4cm大小,边界不清,溃疡中间与上颌窦穿通,左眶下区肿胀,触觉迟钝,无复视,头颈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患者,男,60岁,因左上腭溃疡伴疼痛3个月来诊。患者于3个月前出现左上腭溃疡,伴疼痛,后溃疡面逐渐增大并出现左眶下肿胀、麻木。查体:左上腭溃疡,约2cm×4cm大小,边界不清,溃疡中间与上颌窦穿通,左眶下区肿胀,触觉迟钝,无复视,头颈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患者,女,26岁,右侧上颌中切牙近中切角缺损半年,牙冠变色,已行根管治疗,无临床症状,患者咬合关系正常。
患者,女,26岁,右侧上颌中切牙近中切角缺损半年,牙冠变色,已行根管治疗,无临床症状,患者咬合关系正常。
患者,女,26岁,右侧上颌中切牙近中切角缺损半年,牙冠变色,已行根管治疗,无临床症状,患者咬合关系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