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勇,男,14岁,初二学生,父亲是个残疾人,日常生活起居依赖家人的协助,母亲整日忙于生计,四处打零工赚钱养家。阿勇每天要做很多家务,要照顾残疾的父亲和年幼的妹妹,抽不出很多时间来认真学习,所以成绩一般。阿勇经常在好朋友面前抱怨命苦,家里的窘迫使得阿勇在和同学交往的时候,总感到低人一等。
【问题】
1.案例中阿勇面临的主要困境是什么?
2.针对上述问题,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1.从“人与环境互动”的视角来分析,阿勇面临的困境可以从“人”和“环境”两个层面来分析:
(1)从“人”的方面来看
①阿勇正处于青少年期,该阶段主要的人生发展任务是发展适当的人际关系;
②阿勇的年龄,本应该是充当子女角色的时期,但由于父母功能的部分缺失导致他需要担负起家庭主要照顾者的角色,迫使他不得不过多地面对和处理家庭问题,致使身份认同出现混乱;
③家务劳动的大量参与,导致阿勇无暇顾及学业,学习成绩不佳又造成挫折感与压力感;
④由于家庭经济状况较差,使得阿勇觉得低人一等,在人际交往中受到较大影响。
(2)从“环境”方面来看
①由于家庭的客观原因,父母给予阿勇的支持较少,造成亲子间缺乏沟通;
②由于花费较多的时间、精力在家务劳动上,阿勇用于建立朋辈群体间人际关系的时间相对较少,进而导致其社会关系发展上的障碍;
③同学、老师以及学校方面不了解阿勇的家庭状况,未能给他提供支持和帮助。
2.针对案主阿勇面临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的介入策略为:
(1)评估阿勇的家庭经济状况,整合社会资源,协助其改善家庭生活窘迫的现状;
(2)为阿勇的母亲提供就业辅导和就业培训,提高职业技能,协助她获得一份既能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又有时间照顾家庭的工作;
(3)评估阿勇父亲的身体状况,为其提供必要的医疗救助资源;联系阿勇所在社区康复中心,为阿勇父亲提供日常护理帮助,减轻阿勇的负担;
(4)用个案工作的方法对阿勇提供心理辅导,舒缓他的负面情绪,减轻其心理压力,帮助其正确看待家庭存在的问题,认识到自身的非理性信念,并学习恰当的情绪宣泄技巧;
(5)为阿勇提供必要的学习辅导,帮助其改善成绩不佳的状况,提高他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6)帮助阿勇掌握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加强与朋辈群体及父母的有效沟通;
(7)走访阿勇的老师和学校,让老师及学校了解他的具体情况,给予其支持和帮助。
关于仲裁员的条件,法律有明确规定。下列符合担任仲裁员的是( )。
下列适用竞业限制的人员为( )。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实践领域。( )是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和重要内容。
筹备成立的社会团体,应当及时召开会员大会,通过章程,产生执行机构、负责人和法定代表人。下列属于社会团体的章程的必须明确的事项有( )
根据《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收养条件可以适当放宽的特殊收养情况包括( )。
2011年4月,某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与某慈善基金会签订捐赠协议,通过该慈善基金会向一批学校捐赠价值1500万元的光伏发电组件。慈善基金会向该公司开具了1500万元的捐赠发票,该公司由此而申报税收减免。2011年8月,媒体报道一些学校根本没有收到捐赠物资,还有一些学校收到的捐赠物资与该公司承诺的不一样,由此引发了“诈捐门”事件。下列关于该事件说法正确的有( )。
依据《民法典》的规定,不均等分割遗产的情形包括( )。
下面哪些情况下,救助站应当终止救助?( )
妇女财产权益的具体内容包括( )。
城乡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同时具备( )条件的,应当依法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