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萍幼年时因一场高烧而右耳失聪。两年前,18岁的于萍在社区居委会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打字员的工作,她很珍惜这份工作,每天早早去上班。不过,前段时间,母亲发现于萍出现了种种抑郁症状,整天不说话,把自己关在屋里,不去上班。母亲不知女儿在外面发生了什么事,内心很着急,于是向社会工作者求助。
[问题]
1.生态系统理论的六个核心概念是什么
2.请运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对本案例进行分析。
3.请为社会工作者设计简单的工作介入目标。
1.生态系统理论的六个核心概念分别为生命周期、人际关联、能力、角色、地位与栖息地、适应力。
2.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强调社会工作的实务目标是使个人能够适应环境的要求。
(1)社会生态系统理论阐释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人类被看作是通过与环境的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来发展和适应。人并不是被动地对他们的环境做出反应,而是主动地与这些环境相互作用。社会生态系统因此主张,要理解个人在家庭、团体、组织及社区中的社会生活功能发挥,则需由个人和其所在环境中的不同层次之间的关联系统切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界定了社会工作实务活动涉及的三个系统,分别为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宏观系统。(2)运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对案例的分析在上述案例中,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界定的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三个系统具体表现为:①微观系统,即于萍的个人系统,包括于萍的生理缺陷、心理障碍等子系统;②中观系统,是对于萍有影响的小群体,包括于萍的母亲,于萍的工作伙伴和朋友;③宏观系统,即比家庭更大的群体和系统,包括于萍的工作单位、所在社区以及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偏见和资源分配不均等。
于萍出现种种抑郁症状,并悄悄辞去工作的行为反映了她与社会环境间的功能失调。社会工作者需要了解于萍各方面的情况,找出于萍出现抑郁症状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增强于萍的能力,对其所处环境进行干预,从而增进于萍与环境的调和度。
3.依据社会生态系统的理论观点,社会工作将其实务焦点放在如下方面:①促进人们的成长和发展;②增强人们适应环境的能力;③移除环境对人和群体的阻碍;④增加社会和物理环境对人们需求的响应和营养成分的提供。依据社会生态系统的理论框架,社会工作者可以将工作目标设计为:①通过促进于萍个人的成长,增强她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逆力;②通过了解于萍各方面的情况,找出于萍出现抑郁症状的原因并采取相应行动,采用各种方法治愈于萍的抑郁症,消除其病理阻碍,鼓励其重回工作岗位;③通过联系各子系统,帮助于萍及其家庭发掘各方资源,满足生活需求,营造一个有利于于萍家庭发展的外部环境。
关于仲裁员的条件,法律有明确规定。下列符合担任仲裁员的是( )。
下列适用竞业限制的人员为( )。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实践领域。( )是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和重要内容。
筹备成立的社会团体,应当及时召开会员大会,通过章程,产生执行机构、负责人和法定代表人。下列属于社会团体的章程的必须明确的事项有( )
根据《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收养条件可以适当放宽的特殊收养情况包括( )。
2011年4月,某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与某慈善基金会签订捐赠协议,通过该慈善基金会向一批学校捐赠价值1500万元的光伏发电组件。慈善基金会向该公司开具了1500万元的捐赠发票,该公司由此而申报税收减免。2011年8月,媒体报道一些学校根本没有收到捐赠物资,还有一些学校收到的捐赠物资与该公司承诺的不一样,由此引发了“诈捐门”事件。下列关于该事件说法正确的有( )。
依据《民法典》的规定,不均等分割遗产的情形包括( )。
下面哪些情况下,救助站应当终止救助?( )
妇女财产权益的具体内容包括( )。
城乡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同时具备( )条件的,应当依法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