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法定传染病分为几类?各包括哪些病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
(1)甲类传染病: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城镇要求于发现后6小时内上报,农村不超过12小时。包括鼠疫和霍乱。
(2)乙类传染病:为严格管理传染病,要求于发现后12小时内上报,包括①病毒性肝炎;②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③伤寒与副伤寒;④艾滋病;⑤淋病;⑥梅毒;⑦脊髓灰质炎;⑨麻疹;⑨百日咳;⑩白喉;(1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2)猩红热;(13)流行性出血热;(14)狂犬病;(15)钩端螺旋体病;(16)布鲁菌病;(17)炭疽;(18)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19)流行性乙型脑炎;(20)黑热病;(21)疟疾;(22)登革热。
(3)丙类传染病: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①肺结核;②血吸虫病;③丝虫病;④包虫病;⑤麻风病;⑥流行性感冒;⑦流行性腮腺炎;⑧风疹;⑨新生儿破伤风;⑩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11)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我国当前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是( )
运用奖励和惩罚,是德育工作的( )
晏阳初三大教育方式中,学校式教育不包括( )
首先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论证的是( )
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 )
现实主义与跨国主义对国家利益的阐释认为,在当代,对任何主权国家来说,其利益应包括()
“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奋斗的目标。
最为经济且最为便利的直观教学手段是( )
我国是()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以下重要事件中直接导致雅尔塔体系瓦解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