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社会工作者高级社会工作实务->2021高级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模拟试卷5

2021高级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模拟试卷5

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1-11-23 14:50

扫码用手机做题

试卷预览

1 问答题 1分

随着脱贫攻坚任务的基本完成,绝对贫困户已基本实现脱贫,但相对贫困的问题日益凸显,党中央提出了改善加强社会救助的目标。

1.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在解决相对贫困中发挥什么作用。

2.从政策倡导角度分析我国现行社会救助政策的缺陷并提出改进建议。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1)理论角度

社会工作在社会救助政策的设计和修订方面的功能。从价值理念看,社会工作者是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者和实践者,是贫困弱势群体利益的维护者。在工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对贫困群体的需要和困境的深入了解和对社会救助政策的深入分析,找出现行社会救助政策的不足,并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向有关部门反映,从而使相关政策法规更能体现贫困弱势群体的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实践角度

①协助服务对象申请适合的救助项目

社会救助政策类型多,涉及项目广,内容非常丰富。服务对象对于申请救助的程序和拟申请的救助类型、项目不一定能充分了解,或者限于能力和认识,不知道自身应享有的救助权利以及国家相应的救助政策。而社会工作者拥有专业知识和方法,熟悉社会救助的项目、内容和程序,对相关法规政策有清晰的了解,从而帮助服务对象正确分析自身的状况,对照政策作出是否符合申请要求的判断,最后在政策范围内申请合适的救助项目。

②协助服务对象提升反贫困的能力

社会救助对象大多是老、弱、孤、病、残、贫的群体,其中一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依靠自身力量难以改善生活状况;对于相对贫困者来说,他们基本上能维持自身的生活水平,有相应的劳动能力,只是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存在差距。对这部分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帮助他们发掘自身潜能和社会资源,提高生存能力,培养工作技能,改善生活质量,通过自身努力彻底摆脱贫困。同时还有利于促进救助对象自强自立,缓解福利依赖。

③促进服务对象的社会融合与社会支持,增强服务对象社会支持网络。

生活贫困或者遭遇不幸的个人或家庭缺乏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和资源,被排斥在正常的社会交往之外,在社会生活中往往被边缘化。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创造机会参与社区活动,从而可以增进他们与其他居民的交流,扩大他们的交往范围,帮助他们积极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中。比如,社会工作者可以鼓励社区中的低保对象参与社区的文体活动和志愿活动,帮助他们参加社区的各种居民组织,增加互相了解,为社区发展献计献策。

④疏导和解决服务对象的心理困扰

因为无法抗拒或无力改变的原因而陷入生存困境的个人和家庭,在精神和心理层面可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他们因而会封闭自己、缺乏信心,或者抱怨命运以及社会不公。社会工作者在实施救助服务过程中,要及时发现服务对象的这些心理特征,并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方法及时介入和进行干预。例如,开展个案工作或者家庭治疗,帮助服务对象正确面对生活的挫折,摆脱心理困扰。

2.(1)现行社会救助政策的缺陷

①救助体系不够完整。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保障制度是我国实行的历史比较悠久的社会救助制度。随后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有了很大发展,但同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救助制度相比较,中国的社会救助还存在很大缺陷,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如美国的社会救助体系其内容覆盖面广,涵盖了自然灾害救助、孤寡残疾救助和反贫困。反观我国,虽然表面上建立了一个庞大而全面的社会救助体系,但是实际上只有农村五保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得到了有效实施,其他的社会救助项目实践效果并不显著。

②救助体系二元化。和其他的社会保障制度一样,我国的社会救助仍然存在城乡二元结构。虽然农村贫苦人口较多,但由于居住比较分散,不容易出现太大的社会问题,因此国家把救助重点放在了城市,这是造成社会救助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原因之一。农村五保供养制度虽然早就在农村建立,但是由于“五保”的条件极其严格,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与农村形成截然对比的是,由于城乡制度设计的差异,城市社会救助无论是资金的投入标准设立和救助人口的比例上都远远高于农村。

③社会救助管理体制上存在的问题。当前社会救助由各级政府部门牵头,分别由社保、民政、卫生、财政、教育、建设、司法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实施,但职责划分不明确。在实施过程中,各部门标准各异,相互之间不衔接,协调性很差,缺乏整体性,救助时机不统一,救助额度不规范。上述种种缺陷,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多重执行和多头执行,降低了政府的综合救助能力。

④社会救助制度法律法规上的问题。一方面,我国社会救助制度长期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尽管有关的政策不断出台,但是我国社会救助立法还仅仅停留在制度层面上,当前我国社会救助法律仅有少数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没有统一的《社会救助法》。总体上看我国还没有形成完备的社会救助法律体系。另一方面,社会救助法制化建设的滞后导致社会救助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地方政府领导,这就容易引发随意性、不规范性等诸多弊端,使社会救助的制度化建设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改进建议

①完善社会救助立法。任何事情的发展,都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完善。对于社会救助制度来说,立法可以避免社会救助的临时性、无序性,因此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是内在要求。

②加强社会救助管理,确保资金来源。首先,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统一的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统一利用,为社会救助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第二,加大社会救助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加强社会救助管理的专业化,使社会救助工作更有效运行。第三,在资金的来源上,应该转变以政府救助为主的社会救助模式,倡导私人与个体工商业者积极参与捐助。

③加大组织的监督、管理力度,规避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加大被救助对象的参与力度,提高政府政策制定的公开度和透明度;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对执行偏差等造成严重后果的政府主体应该严格追究其法律责任。

④大力发展慈善组织等类型的社会救助力量。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居民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通过政府政策筹集资金,缓解社会救助压力。其次,要发挥共青团、工会等群众组织和团体的作用,解决特殊群体的困难,有效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另一方面还要重视非政府组织的作用,要大力培育社会公益组织,鼓励慈善机构和社会团体来支持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

社会救助包括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等八个领域,这意味着社会救助对象多元而复杂、救助任务繁重而艰巨。社会救助政策也得跟着实际情况和人民需求的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

2 问答题 1分

刘女士原是一名业余钢琴教师,丈夫是一家企业老板,刘女士曾认为妻子就应当在家相夫教子。刘女士身患乳腺癌,治疗后需要丈夫的照顾,心理压力很大,感到生活没有奔头,有轻生的念头,寻求社会工作者帮助,社会工作者采用叙事治疗方法帮助刘女士。

问题:

1.试述叙事治疗方法“问题外化”技巧。

2.结合案例分析叙述治疗在帮助刘女士过程中的积极功能?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所谓问题外化,是指把问题想象成一个客体,通过为其命名等方式将其拟人化并去探索其长相、个性、生活方式、生命过程等等,建构出它活生生的“真实存在”。强调将问题与人分开,即人不等于问题,问题才是问题。社工引导当事人拓宽剖析问题的视角,引导其认识到问题的出现不仅仅是人引起的,或者主要不是因为人而出现的

问题外化可以:

(1)帮助服务对象跳出原来“人就是问题”的框架,重新看待问题的本质,削弱服务对象的罪恶感、羞耻感与自责,以及问题负向影响的杀伤力;

(2)重新定位人与问题的关系,问题不再是服务对象“内在”的问题,而是“外来”的事情,释放服务对象的压力与罪恶感;

(3)扩展行动空间,问题外化在服务对象与问题之间创造了一个“空间”,为其行动创造了条件;

(4)鼓动新故事的发展,问题外化同时也解构了服务对象对问题的固有看法,再通过发现独特结果,往往很快就能发展出新故事,帮助服务对象脱离长久以来被问题所困扰的悲惨故事;

(5)重新开启自我能力,问题外化可以使服务对象从“问题”手中夺回生活,使自己成为自己生命故事中的主角,而不再是束手无策的受害者。

外化的问题可以是感受、关系,也可以是习俗文化、伤害性的经历与体验等各种内容。通常情况下,工作者需要通过提问和服务对象一起为问题命名,完成外化。

2.叙述治疗在帮助刘女士过程中的积极功能有:

(1)叙事疗法用适当的方法找到遗漏的片段,让那些因以偏概全而造成的错误认知和归因得到澄清。刘女士因为生病需要丈夫照顾而产生的无用感,社会工作者帮助澄清,让刘女士认识到除了需要照顾外,在生活中有些时候也是能自立自主解决问题。

(2)发展出双重故事,自行找出解决之道。通过自我的对话,不断地在我寻找冲突的原因,反复去表达矛盾的核心,最终服务对象就会明白,让自己犹豫不决的问题究竟是什么。社会工作者帮助刘女士找到自己心理压力大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是觉得拖累了丈夫还是自己无力应对自己的病情或者其他原因,从而帮助刘女士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产生乐观的心态。

(3)讲述自己生命发展的故事,发现新的看待问题的角度,产生新的认知,发展出积极的行为。刘女士觉得生活没有奔头,社会工作者通过帮助刘女士回忆和讲述过往自己的生活,让她认识到自己是有价值的是有意义的,生活中尽管遇到过一些困难,但通过一个好的心态和不放弃是能够克服问题的,所以现在有丈夫的照顾和支持,自己乐观面对的话是能克服的。

(4)问题外化,将问题和人分离,帮助刘女士悦纳真实的自己。社会工作者帮助刘女士将自己的无力感与自己分开,实现问题外化,让刘女士认识到疾病是不可控和不可预见的因素,而不是自己的问题,从而有勇气和信心面对现在的自己,接纳自己。

(5)帮助刘女士找到生活的意义,在黑暗中寻找亮点,并且把光亮扩大。刘女士认为妻子应该在家相夫教子,社会工作者帮助刘女士认识到自己不是累赘,在治疗休养期间还可以好好陪陪家人,享受家庭的幸福。

3 问答题 1分

通用进程模式中的四个基本系统,改变媒介系统、服务对象系统、行动系统、目标系统;?

1、这4个基本系统的含义是什么??

2、运用实例,来说明一下,改变服务对象系统和目标系统的关系;?

3、四个系统对我国社会工作实践有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四个基本系统 改变媒介系统:是受雇于政府、社会组织、社区的社工,是有计划变迁的具体操作者;

服务对象系统:是社工的对象,也是社工服务的直接受益人;

目标系统:为了达到改变服务对象的目的,需要改变和影响的系统即是目标系统

行动系统:是指和社工一起努力,实现改变目标的人,是社工的合作者;

2、服务对象系统与目标系统之间的关系

服务对象系统并不一定就等于目标系统,一般来说,目标系统大于服务对象系统;

服务对象系统有时候和目标系统是一致的,有的时候是不一致的,有的时候是交叉的;

目标系统可以转换的,具有时效性,随着问题的发展而变化;

3、提供基本参考框架和助人的介入蓝图;提供分析工具;

(1)帮助社工识别出改变服务对象系统所必须完成的一般任务;

(2)让社工懂得,需要改变的不仅仅是服务对象系统;

(3)行动系统的规模或者组成只有在确立了改变的目标系统之后才能够确定;

(4)社工必须与不同的系统建立关系,与一个系统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不一定适应于其他的系统,与不同规模的和类型的系统工作需要掌握的更专门化的知识;

(5)组织作为一个系统,在改变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6)因为行动系统在整个改变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社工需要不断诊断行动系统的情况;

高级社会工作实务,历年真题,高级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真题

高级社会工作实务,历年真题,高级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真题

4 问答题 1分

脱贫攻坚是社工主要的战场领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要“实施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贫困地区计划”对社会工作参与脱贫攻坚提出明确要求,扶贫济困的专业使命和专业价值使人们对社会工作参与扶贫寄予厚望。

??问题:试从增能理论的视角,论述社会工作参与脱贫攻坚应关注的基本问题,并说明可用资源及介入思路。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增强权能是指增强人的权利和能力。 增强权能的社会工作取向认为,个人需求不足和问题的出现是环境对个人的压迫造成的,社会工作者为受助人提供帮助时应该着重于增强服务对象的权能,以对抗外在的环境和优势群体的压迫。

增强权能的假设包括:个人的无力感(没有权能)是由于环境的压迫而产生的。社会环境中存在这直接或间接的障碍,使个人无法实现他们的权能,但这种障碍是可以改变的。每个人都不缺少权能,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却表现为缺乏权能。受助人是有能力、有价值的。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是一种合作性的伙伴关系。

2、社工参与脱贫攻坚的面临的基本问题:

(1)服务目标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应该协助服务对象确认自己是改变自己的媒介;应该重视服务对象的能力而且缺陷;应该注重人与环境这两个工作焦点;确认服务对象是积极的主体,告知其应有的权利、责任、需求及申诉渠道;以专业伦理为依据,有意识地选择长期处于“缺权”状态中的贫困人员脱贫。

(2)服务原则的问题:根据增强权能理论的要求,社会工作在扶贫攻坚中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一是所有压迫对于人们的生活都是破坏性的,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应该挑战环境的压迫;

二是社会工作者应该对压迫的环境采用整体视角;

三是特困人员自己要增强自己的权能,社会工作者只是协助者;

四是推动具有共同基础的特困人员相互增加权能;

五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应建立互惠关系;

六是在社会工作服务实践中,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是一种双向合作关系。

(3)服务中平等关系的问题:

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增强权能的理论要求社会工作者应避免以权威的姿态出现,而是要与服务对象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看重服务对象的长处、服务对象的主题地位和个人价值。

3、社工可用的资源:

从社会支持网络的角度分为正式资源和非正式资源。

正式资源包括:

利用制度性的资源,如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法规等;

相关部门对于扶贫工作的政策配套(政策解读与落实到位、政策倡导)

社工专业资源支持(政府购买与制度化支持)( 专业素养与精确诊断及定位 )

非正式资源包括:

志愿者团队或者社会公益组织的捐赠等

外界社会各类组织各类资源各类力量(资源连接与网络搭建)

4、介入思路:

提升能力转变思想(能力与认知)

开展心理帮扶(使能与赋权)

资源链接;

政策倡导;

5 问答题 1分

某社区居民孙某,男,32岁,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与妻子、女儿以及母亲居住在一起,生活过得不算富裕,却也十分充实。而随后发生的事,让整个家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孙某因受到朋友的蛊惑,参与入室盗窃,被判入狱三年。在孙某刑满释放后,孙某妻子对其态度十分冷漠,两人感情也不再如当初那般亲密,随后其妻提出离婚,并表示会将女儿一起带走。孙某因有前科,一直没有找到工作,闲在家里,在与其妻子离婚的过程中,也没有争取到女儿的监护权。当妻子和女儿都离开后,孙某感到十分痛苦,开始自暴自弃,借抽烟喝酒来麻醉自己。起初母亲劝慰孙某时,孙某还会有所顾忌,时间久了,孙某对于母亲的劝告也熟视无睹。每当孙某喝醉酒时,情绪和态度都十分暴躁,甚至会将情绪发泄在母亲身上,以至于母亲成了孙某的出气筒,动不动就遭受其打骂甚至虐待。?

孙母看着儿子一天天沉沦下去,内心十分难过和痛苦,于是找到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

问题:?

1.社会工作者应采用何种模式对孙某提供服务??

2.面对孙某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在提供服务时应考虑哪些因素?可以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根据案例中所描述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可以采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对孙某提供服务,协助其解决问题,改变现状。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以人本主义作为自己理论的基础,它对人的心理失调的原因和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比较有影响的ABC理论。A代表引发事件,是指服务对象所遇到的当前发生的事件;B代表服务对象的信念系统,是指服务对象对当前所遭遇事件的认识和评价;C代表引发事件之后出现的各种认知、情绪和行为。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指出,服务对象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反应受到其信念系统的影响。如果服务对象用一些非理性的信念来看待事件,这种非理性信念就会使服务对象情绪和行为上出现困扰。比如在上述材料中,孙某连续遭遇了坐牢、离婚、与女儿分开等一系列事情,这就是A所代表的内容;孙某自暴自弃,用抽烟喝喝酒方式麻痹自己,就是B所代表的内容;孙某个人情绪愈发暴躁甚至出现打骂和虐待其母的行为,就是C的内容。孙某就是用自己的非理性信念来看待自己的遭遇,使自己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糟,出现了严重问题。

2.面对孙某的情况和问题,社会工作者在提供服务时:

(1)应考虑的因素有:

①要重视并善于与孙某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考虑到孙某可能出现被动、不配合甚至抗拒的心理和行为,社会工作者要采取更为主动的姿态去和孙某建立关系,获取孙某的信任。

②要充分遵循自愿原则,考虑孙某的感受,重视孙某的自尊等需要。

③要有重点、分步骤地制订服务计划。在提供服务时,要注意引导孙某共同参与,随时根据情况灵活调整服务计划和内容。

(2)介入策略有:

①危机介入,在孙母被孙某打骂虐待时,社会工作者首先应保障孙母的人身安全,将其带离危险环境。

②坚持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用接纳、尊重、平等的态度与孙某进行沟通,与之建立良好的、互相信任的专业关系。

③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如非理性信念的检查技巧和辩论技巧,帮助孙某认识到自己的非理性情绪和行为及其产生的后果,从而克服非理性信念。比如帮助孙某改变自暴自弃想法和抽烟酗酒的行为,帮助孙某认识到自己伤害母亲的法律后果,从而改变自身行为,改变与母亲关系,尊敬和孝顺母亲。

④帮助联系介绍职业,为孙某提供就业信息、职业技能培训等服务,增强其职业技能和竞争力,协助其重回职场,找到稳定工作,保障日常生活。

⑤帮助孙某重新融入社会,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如整合社区资源,联系孙某所在社区工作人员,加强社区的支持和帮助;或开展互助交流小组,鼓励孙某参与,促进其与他人的沟通交流,拓展人际关系。

6 问答题 1分

小张,37岁,未婚,无业。从某职业学校毕业,专业是形象设计,由于小张在考试时太紧张,毕业考试没有通过。后来学校推荐小张去某超市做收银员,但只做了三个月,小张就被辞退了。之后又做过一个月的服装销售人员,就一直失业在家。小张与父母同住,她一向比较听母亲的话,但是自从母亲经常催促她出门找工作之后,小张就渐渐反感母亲,与父母的交谈也逐渐减少,家庭气氛变得很紧张。?

小张性格内向,且因在工作方面屡屡受挫,其内心越来越不自信,自卑感很强。她整天在家无所事事,而且几乎不出门,小张自己也很苦恼。面对这样的情况,小张的母亲选择向社区的社会工作者求助。?

问题:假如你是该社区的社会工作者,准备依据小张的情况开展个案研究,请根据以上情况撰写一份个案研究报告(从问题的诊断和分析,指导策略,实施策略,实施结论,跟踪及讨论、反思等方面简述即可)。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问题诊断分析 小张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①思想观念:小张在就业过程中屡屡受挫,使她非常灰心和自卑。

②性格问题:小张本身性格内向,不善交往。

③就业技能:小张毕业考试没有通过,学历较低,又无一技之长,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很难找到工作。

④家庭关系:小张长期闲散在家,无所事事,父母催促其找工作导致彼此关系紧张。

针对小张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应采取如下的解决办法:

①针对由于就业受挫产生的自卑情绪,社会工作者可以从改善就业观念入手,为她提供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使她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增强其就业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②针对小张性格内向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建议其参加社区活动,增强她社会交往的能力,并及时地给予鼓励,使其性格开朗起来,更快地融入社会。

③针对小张学历较低的问题,社会工作者要树立帮助其提高劳动技能,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目标。

④针对小张长期闲散在家导致其家庭气氛紧张的问题,社会工作者需要与其父母共同交流和分析小张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探讨解决方法。

2.指导策略

采用任务中心模式和家庭疗法相结合。

任务中心模式认为,服务对象是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潜能的,因此在这一模式的运用中要充分发挥服务对象本身的能动性。本案例中小张的主要问题都可以明确界定,并且依靠小张的努力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因此采用任务中心模式,为小张的治疗过程提供一个框架,以便更加高效地为其提供服务。

针对小张与母亲的关系紧张这一问题可以运用家庭疗法解决,使母女俩正确地对待小张的问题,共同朝着为小张解决问题的方向努力。此外,本案例还可以邀请小张参加团体活动,以增强其对社会工作者的信任,增加小张与同辈群体接触的机会,加速其自身的改变。

3.实施策略

总体目标:协助服务对象改变就业观念,克服自卑感,增强自信心;利用社会资源,提供实践机会,提升个人能力;改善母女关系,改善服务对象内向封闭的性格,促进其更快融入社会。具体行动方案如下:

(1)收集并研究资料,了解小张的生活状态、主要问题,建立专业关系。

(2)与小张进行交谈,改变其就业观念,助其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弱点,树立新的人生目标。

(3)挖掘小张的社会支持系统,尤其是家庭环境。与小张的母亲进行沟通,缓解家庭气氛,让其认识到对女儿一味地埋怨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在社会支持和人际沟通上,小张的社会资源少,社会支持度低,需要她重新建立起新的社会支持网络,主要包括同辈群体、家庭中与父母的关系。

(4)提供小张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提高其动手能力。

(5)邀请小张参加小组活动,增强与同辈群体交往的能力,使其性格逐渐开朗。

(6)根据小张的个人特点和能力,提供就业机会,增强其自立能力。

(7)如果就业问题一时无法解决,那就帮助小张做好就业前的准备,鼓励她走出家门,寻找工作机会,结交一些同辈群体,使她能够独立地走向社会,而不是一味依靠他人的帮助。

(8)回顾整个过程,巩固几次服务的成果,对小张及其家人的努力予以表扬和鼓励,并做好跟踪服务。

4.实施结论

主要是实施指导策略后的成效即个案发生的转变情况。例如小张的自卑情绪得到了改善,性格也渐渐开朗,与母亲的关系趋于缓和,还能够主动出门找工作,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与接案时相比,有较大地改变。

5.跟踪及讨论、思考

主要是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对研究进行一个总结性反思。例如通过本次个案研究,社会工作者可总结出以下结论:第一,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取得服务对象及其家人的信任,是顺利开展个案的基础;第二,针对性格内向的服务对象,找到谈话的切入点非常重要,而且切入点通常是服务对象感兴趣的事物;第三,服务对象的许多问题都是相互联系的,核心问题的解决通常能使其他问题得到缓解;第四,社会工作者要善于运用社会资源为服务对象服务。同时,本案也需要社会工作者思考在进行个案服务时社会工作者如何体现 “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如何对本案进行跟踪服务,巩固前期的服务效果;如何生成有效地服务方法,便于在面对类似个案时能够将此服务方法进行推广等。

7 问答题 1分

社会工作者小圆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工作已经一年多了,中心的杨主任一直担任她的督导。在一次的督导会谈中,小圆表示自己很苦恼,因为来中心活动的多数社区居民都不了解社会工作,部分领导和同事也对社会工作缺乏认识,她要反复解释。不仅如此,小圆还曾在一次社会工作中被某社区居民说是 “多管闲事”,小圆表示她想要辞职了。?

问题:?

请结合以上材料,谈一谈杨主任该如何发挥自身督导功能帮助小圆。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杨主任作为小圆的督导者,需要发挥自身职能来对小圆的专业服务进行指导,同时,杨主任也要促使一线服务的“新手”小圆不断成长,这种成长不仅仅是专业性的成长,也包含自身思想和认识的成长。 小圆在社会工作的过程中,面临向不了解社会工作的居民和领导反复解释的问题,同时也会受到一些居民的不理解,这样的情况促使小圆出现心理问题,进而对社会工作产生失望和抵触的情绪。作为小圆的督导,杨主任要发挥社会工作督导中的支持功能,给予小圆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促使小圆感到自我的重要性与价值感,让她能轻松面对工作。

在社会工作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常会面临各种压力,最常见的压力来源包括以下三点:一是来自服务对象的压力;二是来自工作的压力;三是来自服务机构的行政压力。案例中的小圆就面临以上压力,杨主任必须发挥其支持性功能,帮助小圆增强自我功能,平衡和安抚工作情绪,缓解焦虑,增强其工作信念,提高工作效能,从而呈现出良好的工作表现。杨主任发挥支持性功能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①协助小圆适应和处理服务工作中所带来的挫折、不满、失望、焦虑等各种情绪,增强小圆的自我功能;②给予关怀和支持,让小圆在工作过程中有安全感,并愿意尝试新工作;③协助小圆发现工作成效,并能自我欣赏,激发小圆的工作情绪和士气,并对机构逐渐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④给予小圆从事专业的满足感和价值感,促进其对专业的认同,进而愿意持续投身社会服务工作。

8 问答题 1分

在云南一些边境地区,贩毒、运毒、吸毒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大特点。社会工作者调查发现,这些青少年对毒品的危害和相关法律知识的了解几乎为零。他们认为 “那些吸毒贩毒的不是坏人,很讲义气”“我没有吸毒、贩毒,我只是知道和看见他们吸毒,我没有违法犯罪”。云南临沧有一个勐角村,是一个以佤族为主,彝族、傣族、汉族杂居的村子。该地的青少年涉毒问题尤为严峻,一些涉毒青少年不仅犯罪率高,同时在朋辈影响下毒品的复吸率高。?

问题:?

请根据以上材料设计一份服务方案,减少临沧地区青少年吸毒、贩毒犯罪率。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云南是我国边境地区,临近国外毒品产地 “金三角”,对于该地的青少年犯罪者来说,地区的闭塞和法律知识的缺乏,使他们对毒品的认识产生了根本上的错误,这些违法犯罪青少年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1)认知偏差。对于毒品的问题,该青少年群体明显出现了认知偏差。他们认为贩毒吸毒的不是坏人,而是讲义气的人,对于自身吸毒、贩毒的犯罪行为不认为是违法犯罪。这种认知从本质上就是错误的。

(2)场地影响。场地理论认为个体无时无刻不受到周围整体环境与个人交互作用的影响,这些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上述案例中的青少年从小生存在毒品易得的环境中,对吸毒、运毒产生了错误的认知,因此该地区的青少年涉毒问题较为严峻。

(3)朋辈影响。朋辈群体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群体,朋辈要素在青少年行为偏差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上述案例中的青少年容易在朋辈的影响下复吸,说明朋辈对青少年群体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2.方案设计

(1)方案目标:

总目标:预防边境地区青少年涉毒,对涉毒青少年要进行跟踪矫正。

分目标:全面构建更加完善的青少年犯罪预防体系,重点抓好边境地区毒品重灾区的防控;减少边境地区青少年吸毒、贩毒犯罪率;使青少年正确认识到吸毒危害,意识到吸毒、运毒是违法犯罪行为,转变他们对毒品和运毒人员的错误认识。

(2)方案策略:

①运用个案、小组、社区的工作方法对涉毒青少年进行跟踪,在就业、复学、重建朋辈和社区关系、公共生活参与机会等方面,为他们提供社区康复支持,稳定他们的戒毒效果。

②进入学校进行禁毒宣传,邀请当地有名望的人进行宣传和举办讲座,提高他们对毒品危害的认识。

③成立特殊管教场所,由社会工作者定期对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及其家庭开展社会工作者小组、个案、亲情帮教等矫治干预服务。

④通过小组活动、创作歌曲、亲人看望、做朗读者等活动,对这些不良青少年提供困难帮扶、心理疏导、行为矫治、能力建设支持等服务,帮助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修正行为、激发自身优势。

⑤支持和培养本社区本民族社会工作者。吸取当地一些戒毒成功的人员和志愿者,不断培养社区自身力量,让社区产生抵抗毒品的力量,使禁毒防毒工作能有一个长期的成效。

(3)方案实施:整合资源、提供服务、监督执行进度、处理危机。

(4)方案评估:针对方案实施过程进行评估;针对方案实施后当地的涉毒青少年人数是否下降进行结果评估。

9 问答题 1分

陈女士现年45岁,有一个20岁的儿子小明,身体和智力都很正常,但是性格非常内向,高中毕业后没有继续上学,整天待在家里打游戏。小明很少出门,没有什么朋友,每天玩游戏累了,就躺在床上睡觉。他经常神情呆滞,晚上经常失眠,有时会歇斯底里地大声叫喊,多次说活着没什么意思,自己想要自杀。?

问题:?

如果你是一名社会工作者,请你结合社会工作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说说你将怎样对待服务对象陈女士及其儿子。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目前,国际社会工作界通行的社会工作价值观有以下六个方面:①服务大众;②践行社会公正;③强调服务对象个人的尊严和价值;④注重服务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⑤待人真诚和守信;⑥注重能力培养和再学习。 建立和发展中国社会工作价值观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以人为本,回应需要;②接纳和尊重;③个别化和非批判;④注重和谐,促进发展;⑤平等待人,注重民主参与;⑥权利与责任并重;⑦个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根据社会工作价值观的相关知识,在处理这个案件时,社会工作者应秉承以下基本信念:

尊重服务对象。尊重陈女士及其儿子小明,每一次见面谈话时,都要保持恰当的礼节和称谓。在服务过程中,要耐心地询问、引导,认真倾听他们的讲述,不将自身的观点、思想强加到他们身上,如果认为他们的言行或观念存在问题,不能横加指责和批判,而应当委婉地指出来,帮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问题。

个别关怀,全面服务。充分认识到服务对象和服务案件的特殊性,并针对服务对象的年龄、性格、性别等,以及案件的具体特性,针对性地进行专业服务。相信服务对象能够改变自己、走出困境。相信服务对象自身具有很大的潜能和能动性,坚信在经过自己的专业服务和干预后,服务对象在心理、情绪、沟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会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具体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应当遵循以下实践原则,正确处理专业关系及服务中的各种处境。

接纳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应当从内心接纳陈女士和她的儿子小明,将他们看作是工作过程中的重要伙伴,对他们的价值理念、习惯偏好等都保持宽容与尊重的态度,不对他们有任何歧视,用心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服务。

加强沟通与合作。尊重服务对象在观念和生活方式上的选择,对他们不做倾向性的批评和判断,不强迫服务对象接受社会工作者的任何决定或服务。要加强沟通交流,与他们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良好的关系。

个别化。充分考虑和尊重服务对象的个体差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服务对象具体对待,尊重个性化需求,充分挖掘个人潜能,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服务,而不是根据经验或套用模式给他们提供服务。

保密。注意保护服务对象的隐私,在没有得到服务对象允许的情况下,不将他们的情况向任何人透露。如果必须透露有关信息,要向机构或有关部门报告,并告知服务对象有限公开隐私信息的必要性及采取的相关保护措施。

服务对象的自我决定。陈女士和小明对社会工作服务享有知情权,社会工作者要及时向他们提供必要信息,让他们自己选择服务内容和方式。

10 问答题 1分

学校社会工作者小吴在所驻点的小学发现,该学校有不少外来务工者的子女,他们分散在不同年级和班级,这些学生对自己的身份比较敏感,很少跟本地学生交往,有着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

问题:?

如果你是社会工作者小吴,针对这些特殊的学生,请你选用适当的小组工作模式开展工作,并把服务原则写出来。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可以采用治疗模式和互动模式相结合的小组工作模式开展工作。 2.在实施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综合性原则。综合运用精神病学、心理学、社会学和临床社会工作的知识和实务技巧,明确治疗的方向,设计和实践小组治疗的计划并控制小组的发展。

建构性原则。带领小组组员建构和发展自尊、自信、大方、乐观、开朗、开放的治疗关系,以替代原来的敏感、自卑、自闭、悲观的群体心理。运用各种治疗方法,帮助小组组员接纳、适应新的心理状态,学习新的行为处事规则。

个别性与共同性相结合的原则。针对每一个组员的特点,为每一个组员制订有区别的治疗计划,同时通过对所有小组组员个别性问题的综合分析,寻找小组共同成长的目标,实施整体性的小组治疗计划。

开放性的互动。运用催化、刺激、示范、提供咨询、反应、质疑与开放讨论等方法和技巧,促进小组加快互动频率,提高小组互动质量,促使组员之间、组员与小组和外界达到开放,实现良性的互动。

平等性的互动。要求组员之间形成平等的关系,通过组员之间的沟通、理解、互动达成共识,共同实现小组的目标并由此获得个人的发展。

“面对面”的互动。促使组员之间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协商、讨论,促使组员澄清其苦恼的问题,认清各自的角色,寻找共同需求,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其他考生还关注了更多>

相关题库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