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社会工作者高级社会工作实务->2020高级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真题

2020高级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真题

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1-11-23 14:37

扫码用手机做题

试卷预览

1 问答题 1分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某社会工作机构开展了一系列的社区抗疫工作,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付出了牺牲。

某全国性机构调集了60人的督导队伍,对疫情防控人员开展一系列督导。

问题:

1.结合案例说明该机构提供了哪些督导?

2.案例中运用了什么督导方式?

3.阐述各个督导方式优点和局限?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该机构提供的督导有:

(1)行政性督导。行政性督导所提供的是有助于工作者开展工作的组织结构和机构资源,包括招募与甄选疫情防控人员,给其分配工作,并对其在疫情中的防控工作进行指导和评估。

(2)教育性督导。教育性督导所提供的是开展工作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在招募的疫情防控人员入职后,该机构就指导工作者对疫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教授工作者在疫情防控助人的方法和技术,学会在遇到问题时,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去做。除此,该机构还培养了工作者的专业意识和价值观。

(3)支持性督导。支持性督导是通过营造一种有利的心理氛围和人际关系环境,以使社会工作者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并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在社区抗疫工作中,社会工作者遇到困难和压力,会产生倦怠和无能为力的情绪,督导者协助他们适应和处理工作中的负面情绪,给予关怀和支持,帮助其发现工作成效,激发工作者的工作情绪和士气,以便持续投身于社区抗疫服务工作。

2.案例中运用的督导方式有:

(1)个别督导。指督导者和社区工作者一对一、面对面地定期举行讨论会的方式进行的督导,以便针对性地了解社区工作者在抗疫服务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指导其解决。

(2)小组督导。督导者和一些受督导者即投身于社区抗疫中的社区工作者组成一个小组,通过定期、持续地举行讨论会的形式进行。

(3)同辈督导。同辈督导可以理解成没有领导者的小组活动。社区工作者通过相互交流经验,分享专业知识和技巧促进自身及相互之间的专业成长,相互支持,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和提供疫情防控服务。

3.上述督导方式的优点和局限分别为:

(1)个别督导

①优点:

a.督导过程不受干扰。督导者有充分的时间与被督导者就服务个案进行充分的讨论,督导过程有较高的隐秘性;

b.督导者可以比较仔细地检查被督导者的工作记录,掌握工作进度;同时督导也可以概括地了解被督导者的情况,确定被督导者能承受服务的数量;

c.个别督导本质上也是个别咨询过程,所以督导者可以向被督导者提供充分有效的服务示范。

②局限:

a.被督导者仅仅接受一位督导者的信息,这些信息有时可能无助于被督导者的服务,甚至是有偏差的;

b.督导者和被督导者过于紧密的分享彼此共同的观点,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发展成共同谋划的关系;

c.被督导者没有机会接触其他的督导者,因此无法比较同一服务阶段、不同督导者的处理策略和技巧。

(2)团体督导

①优点:

a.对每一位被督导者的服务个案,都会有大量的信息传递和不同观点的碰撞,而各种不同的观点可以矫正单一督导可能产生的偏见和盲点;

b.被督导者可以有机会向其他被督导同事学习如何处理他们的服务个案;可以有机会聆听、分享和学习其他被督导同事处理各种案主问题时的工作经验;

c.团体方式可以提供机会进行充分的角色扮演;

d.节省时间、经费和专业人力。

②局限:

a.每位被督导者接受督导的时间不足,无法对细节进行讨论;

b.被督导者有较多机会隐藏和忽视自己的问题,被督导者也可能会有意无意地与他人竞争;

c.每一位被督导者对个案服务都有不同的观点,因而也容易产生冲突,或出现一些没有价值的观点;

d.团体督导的隐秘性较低。

(3)同辈督导的优点和局限

①优点:

a.在督导过程中,专家的权威降到最低,没有权威现象;

b.参与者可以在最方便的时间组织和安排督导会议;

c.这种督导不需要付费;

d.对于非常有经验的社会工作者,选择同事督导方式更容易有收获。

②局限:

a.每位成员都没有最终的权利和义务;

b.参与的成员会彼此避免和他人的争论和对抗;

c.有时参与的成员缺乏必要的经验和技巧,无法与他人分享;

d.团体成员有时也会彼此形成同谋。

2 问答题 1分

小刘,22岁,随父母到城市打工,住在城中村,原本在舅舅厂里上班,因不满舅舅管教严厉,自己出来创业,又因创业失败受到打击患上精神疾病。治疗一段时间后有所好转,但仍需吃完药,记忆力下降。父亲抱怨责备他,让他出入上班,小刘害怕邻居笑话,依然想自己创业。母亲觉得小刘还需要康复治疗,主张让小刘继续居家治疗。

社会工作者主动上门介绍优惠政策等,社区可给予技能培训,鼓励小刘参与社区活动和社区康复。

问题:

结合案例用优势视角理论和家庭系统理论为小刘制定一个社区康复服务方案。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为小刘制定社区康复服务方案如下:

一、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评估

1.身体康复问题

这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服务对象因为创业失败未能承受住打击而患病,治疗后有好转但仍需维持康复治疗。同时,身体得到康复之后,服务对象小刘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2.心理情绪及精神问题

服务对象小刘在患上精神疾病经过治疗后虽有所好转,但记忆力下降,精神状态有待改善,同时小刘害怕邻居笑话,这些负面的情绪和心理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宣泄和矫治,可能会影响个人的心理精神健康。

3.家人责备抱怨

小刘的父亲责备抱怨他,舅舅管教也很严厉,虽是出于关心爱护小刘的初衷,但这种表达方式对于小刘来说可能不太适合,会对本来就未痊愈的小刘造成心理健康方面的影响,也不利于小刘日后的社区康复。

二、方案设计

(一)目标界定

根据以上对服务对象小刘问题和需求的分析,设计为小刘服务的社区康复方案,其基本目标是帮助小刘康复治疗,调整其心理状态,提高其应对生活困难的信心和能力。具体包括:

1.在身体康复方面,社会工作者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社区康复服务计划,链接专业的医护工作人员为其提供专业的康复训练。

2.疏导小刘因患病、创业失败等所带来的不良心理和情绪,纠正不良认知。

3.帮助小刘重建对生活的信心,发掘服务对象潜能,由他助到自助。

4.为小刘提供生活技能、工作劳动技能,提高其劳动能力和技能。

5.改善家庭关系,重建社会支持网络。帮助小刘的父母以及舅舅了解小刘的状态,以支持鼓励代替抱怨责备,形成正确的认知,同时在生活中多多照顾小刘,为小刘进行康复治疗提供后盾支持。

(二)相关理论

1.优势视角理论

“优势视角”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意味着应当把人们及其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作为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所关注的焦点,而非关注其问题和病理。优势视角基于这样一种信念即个人所具备的能力及其内部资源允许他们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其主要观点是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

在本案例中,服务对象和环境两方面存在的优势有:

(1)坚持创业的决心。小刘虽然经历创业失败和遭遇疾病,现在仍需进行康复治疗,但他想创业的决心没有变,这可为其治疗康复提供支撑和精神动力。

(2)帮助服务对象康复的愿望。小刘的母亲希望小刘能够继续居家康复治疗,能为其提供照顾和支持。

(3)家庭成员的力量。尽管舅舅对自己管理严厉,父亲也对小刘抱怨责备,但这都是出于关心爱护小刘的初衷,都是希望小刘可以更好,这对小刘的康复是重要的情感力量,也能在小刘康复过程中提供无微不至的照顾。

(4)社会工作者的资源链接。社会工作者主动上门介绍政策,小刘在社区接受康复的同时,也能参与社区活动接受技能培训,这有利于其更好的康复,也能为日后康复后继续创业或者工作提供技能基础,提高劳动技能。

2.家庭系统理论

家庭系统是经验家庭治疗首先提出来的重要概念。其基本内容有:家庭是一个系统,是一个稳定的系统。家庭成员交互作用时所产生的有形和无形规则构成了比较稳定的家庭结构,成员间形成特定的交往模式。同时,家庭系统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家庭不断与家庭外系统发生交互作用,家庭内成员之间和亚系统之间也不断发生交互作用。家庭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整体,可以主动地与家庭外系统进行交互作用,也可以主动地脱离与家庭外系统的交互作用。

三、方案具体策略

根据上述服务对象小刘存在的问题和需求,结合优势视角和家庭系统理论,需采取多种策略介入从而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这具体包括:

1.针对小刘康复和心理情绪的工作

(1)康复训练

帮助小刘链接医护和康复资源,请“家庭医生”上门提供康复服务,维持和逐步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为其康复后回归正常生活做准备。除了医学康复外,还可通过安排服务对象参加某些工作、学习、娱乐、音乐、体育及社交等活动,协助药物治疗促进其精神康复。这包括:

①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如小刘不能完全自理生活,可对其培训个人卫生、盥洗饮食、衣着、排便等活动,坚持每日数次手把手地督促教导和训练并可结合奖励刺激。

②文娱体育活动训练。着重于培养社会活动能力,加强社会适应力,提高情趣和促进身心健康。如智力竞赛,音乐欣赏等。

③一般性教育活动,如卫生常识教育、科技知识教育。以提高其常识水平,及培养学习新事物和新知识的习惯,以免过度脱离社会现实。

(2)心理调节

对于创业失败和患病的事实,很可能会影响到小刘的心理和情绪,产生一些不正确的认知,社会工作者需要帮助服务对象小刘疏导情绪,纠正其不正确认知,重塑其生活的信心。

(3)技能培训

①家庭生活技能训练。可适当训练小刘掌握家庭生活技能,包括家庭清洁卫生、家庭布置、物品采购食物烹饪、钱财管理及社交礼节等。

②工作技能训练。小刘虽然创业失败,但有创业的经验,也能从中获取经验教训,加上小刘有创业的决心,所以小刘是愿意去掌握和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的。工作者可向其讲授一些工作或者创业的知识,以及创业成功者的经验,让小刘不气馁,就算是创业失败也能有勇气和信心迎接未来的工作和挑战。

(4)社区康复小组

可将社区内具有相似特征的服务对象组成一个以康复训练为目的社区康复小组,通过组内成员之间相互的经验分享、支持与理解,大家相互陪伴相互成长,可为小刘康复提供支持与动力。

2.帮助家庭成员相互理解,增强家庭支持网络

(1)了解家庭成员的想法,澄清误解

针对小刘的父母以及舅舅,社会工作者要与其分别进行会谈,了解其各自的想法,让其明白小刘现在最需要的是家人的理解支持和陪伴,这在小刘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举行家庭小组会谈,使家庭成员相互理解

将小刘、小刘父母以及舅舅聚集在一起进行会谈,让大家了解彼此的想法,澄清误解,让小刘感受到家人对他的关心与爱,同时让小刘家人认识到家庭的配合治疗和陪伴支持在小刘康复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

(3)帮助服务对象家庭正确相处,提供照顾与支持

在康复过程中,家属的配合治疗也是很重要的,在生活当中需要感受到正力量,正能量才能引导服务对象心情向上,在平时也需给小刘尊重,要鼓励小刘,进行正常的生活当中,不必太过苛求细致,让其感受到关爱,感受到自己对别人的重要性,从而重拾自信。另外,家属一定要监督小刘按时服用药物,社会工作者还可帮助小刘父母学习一些护理技能,从而能在日常生活中为小刘提供康复帮助。

四、方案评估

方案评估包括方案执行、情况评估、服务对象对各个活动环节的满意度评估以及效果评估等。总之,方案的设计实施应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个性化需求去完成。同时,得看到服务对象的优势所在,帮助其康复和走出困境,当然,在这过程中也得同样重视家庭成员的重要性。

3 问答题 1分

某小区有两栋高层楼房,350户。如今,曾经的高端楼房出现了房顶漏水、电梯故障、承重墙因违规装修造成钢筋外露,垃圾乱放堵塞消防通道,外来人口楼道安家等现象。居民向物业公司反映,物业公司说业委会到期了,造成公共维修基金不能使用。对此,居民意见很大。最近一周,又因楼顶水箱漏水泡了电梯井,造成三部电梯损坏,物业公司临时关闭了电梯,造成居民不便,尤其是住在楼上的老人下楼看病不便,居民意见很大。

为此,政府部门、街道、社区成立了工作专班,进驻小区解决问题。

问题:

1.结合案例,请从紧迫性、重要性的角度,对解决当前的问题排序。

2.案例中任务目标和过程目标是什么?

3.社会工作者在业委会换届和培育工作中如何发挥作用?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排序是指对存在的某一类问题,按重要性和紧迫性等因素,确定优先次序的一种方法。同时问题的解决方法或问题产生的原因也可以通过排序来确定优先次序。根据案例可知,现在面临的问题有房顶漏水、电梯故障、承重墙因违规装修造成钢筋外露,垃圾乱放堵塞消防通道,外来人口楼道安家以及电梯井泡水导致不能使用等影响居民生活的环境问题,从而导致居民产生不满的情绪问题。因此,从紧迫性、重要性的角度,可将当前的问题排序为:

(1)安抚好居民情绪,向其解释缘由;

(2)召开业主委员会,及时进行换届;

(3)使用公共基金,维修房顶、电梯、承重墙等设施;

(4)清理消防通道、楼道,安置外来人员;

(5)制定规章管理制度,使小区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2.(1)案例中的任务目标

任务目标指的是解决一些特定的社会问题,包括完成一件具体的工作和任务,达成一些社会福利的目标,满足社区需要。根据案例中该小区存在的问题,任务目标则为:

①解决小区当前存在的房顶、电梯和承重墙等设施损坏不能使用的问题;

②对业主委员会进行换届;

③清理消防通道、楼道,安置外来人员。

(2)案例中的过程目标

过程目标是指为了总体目标而进行的工作,同时也是更深层次的目标:促进社会人士的一般能力,以至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信心和技巧。案例中的过程目标为:

①安抚居民情绪,得到其理解;

②发动小区居民主动参与解决自己的问题,提高其为小区建设和管理积极献言献策的意识和能力,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改善小区环境,提升居民的满意度和认同感;

③培养和提高换届的业主委员会中领袖的能力。

3.社会工作者的培育组织工作可以划分为建立社区社会组织和管理社区社会组织两个部分。社会工作者参与指导小区业委会工作就是要帮助社区物业服务提质增效,营造良好的社区生活环境。既要重视党建引领在物业服务工作中的地位,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作用,又要引导社区居民和业主参与公共事务。通过对社区工作人员、业主委员会及业主培训、指导、调解等方法,普及物业相关法律法规,化解矛盾纠纷。在建立和培育业委会方面,社会工作者可发挥的作用有:

(1)清楚界定组织的目标。即社会工作者要帮助业委会确定其目标,且该目标是与居民的利益相关的。

(2)指导小区业委会明确功能,界定相应岗位的职责和权力,规范业委会流程。应尽量吸纳更多的居民加入组织,参与业委会的会议和讨论。

(3)发动居民讨论社区存在的问题,鼓励大家参与进来,挖掘其潜能,靠自己的力量实现社区重新整合。在社工组织参与指导小区业委会工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通过鼓励激发居民个人能力、加强宣传教育、为居民提供及时的服务、链接社会资源等服务策略,开展社会工作。

(4)帮助选举具有民主作风、联系群众、乐于奉献和敢于负责的领袖。另外,社会工作者的一个重要工作是对业委会领袖进行培训和督导。

(5)链接资金保证财政资金支持,还可链接外部资源。如社会工作者参与指导小区业委会工作过程中,特别是遇到物业管理法律法规问题,可以聘请法律专家,听取法律专家的意见,化解矛盾,说服教育小区业主遵守法律法规。同时社会工作者对业主进行引导、指导业主自治组织规范运行,合理表达意见,达到社区合理变迁。

4 问答题 1分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服务范围与局限性。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服务范围

①心理社会研究。工作者首先需要全面收集服务对象在生理状况、心理和情绪体验、过往个人经历、家庭关系、自我观念、朋辈关系、所处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信息,同时注重强调了解服务对象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曾经做过哪些努力去处理这些问题以及有什么样的原因让服务对象面临这些问题等。

②诊断。诊断是指整理、归纳及分析研究收集的资料,以便对问题的性质作出评估和准备的过程。包括以下三种:

a.心理动态诊断。主要是对服务对象人格中的三大动力,即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互动进行研究和分析。

b.病因诊断。病因诊断将服务对象放入一个成长历程中,从其过往经历尤其是童年经历中了解目前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实现对“人—环境”的整体认识和判断。

c.分类诊断。是指将服务对象各方面的情况和功能按照生理状况、情绪状态和社会功能进行分类并作出临床评估。

③治疗。是指结合服务对象成长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各方面的因素及相互之间的作用,运用专业技术和方法,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当前问题,有效地适应问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克服各种内心冲突,充分利用自身潜能,促进自我的成长与发展。其目标包括五个方面:降低服务对象的焦虑和不安;降低“人—环境”系统的功能失调,增强服务对象的自我适应技巧,以及“人—环境”系统的功能;增强服务对象的自我实现和满足感;改善环境以解决问题。

(2)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局限性

①收效较慢。由于心理社会模式往往需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治疗过程,其收效可谓是较为缓慢的,所以在效率方面颇受一些异议。

②对服务对象要求较高。心理—社会模式有很多反映和非反映的工作技巧,它既对工作者有很高要求,似乎也要求服务对象必须有相当的沟通能力、自省能力,而这对于那些弱能人士、严重精神疾病患者或处于危机事件的服务对象而言,似乎有些困难。

5 问答题 1分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核心。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核心是“人在情境中”,强调人本身即由生理、心理及社会等不同元素组成,相互之间不断作用而又彼此影响。因此,每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人际关系、个人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等都是重要的研究范围。同时强调环境的整体性,意思就是环境中每一个因素对人的影响都不是单一发挥作用的,不能简单地把案主的问题视为由某个或某方面因素导致的,它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来说,不能将服务对象看成单个的、独立的个体,而需要去了解他(她)此时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以及其所身处的家庭、单位、朋友网络甚至社会阶层,通过了解案主所处的环境把握案主的问题。

6 问答题 1分

试论述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渊源。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渊源主要表现如下:

(1)从时间上来说,心理治疗模式最早可以追溯到1928年,美国一个名叫玛丽·杰雷特的精神病理社会工作者重新检查了里士满在《社会诊断》那本里程碑式的著作中所讨论的个案,她的结论是,其中一半以上的案主都呈现出明显的精神症状,她由此断言,个案社会工作将不可避免地进入到心理学导向。

(2)从专业角度来看,心理社会治疗理论的真正产生年代应该定位在1930年左右。其中,美国史密斯学院的富兰克·汉金斯首先创造并使用了“心理社会”这个词。1937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戈登汉密尔顿则在他的《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一文中首次采用了“心理社会治疗理论”的名称,并系统阐明了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主要理论,这意味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正式形成。

(3)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是对弗洛伊德的传统心理学理论体系的突破和发展;关注焦点扩展到社会层面。

7 问答题 1分

随着脱贫攻坚任务的基本完成,绝对贫困户已基本实现脱贫,但相对贫困的问题日益凸显,党中央提出了改善加强社会救助的目标。

1.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在解决相对贫困中发挥什么作用。

2.从政策倡导角度分析我国现行社会救助政策的缺陷并提出改进建议。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1)理论角度

社会工作在社会救助政策的设计和修订方面的功能。从价值理念看,社会工作者是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者和实践者,是贫困弱势群体利益的维护者。在工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对贫困群体的需要和困境的深入了解和对社会救助政策的深入分析,找出现行社会救助政策的不足,并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向有关部门反映,从而使相关政策法规更能体现贫困弱势群体的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实践角度

①协助服务对象申请适合的救助项目

社会救助政策类型多,涉及项目广,内容非常丰富。服务对象对于申请救助的程序和拟申请的救助类型、项目不一定能充分了解,或者限于能力和认识,不知道自身应享有的救助权利以及国家相应的救助政策。而社会工作者拥有专业知识和方法,熟悉社会救助的项目、内容和程序,对相关法规政策有清晰的了解,从而帮助服务对象正确分析自身的状况,对照政策作出是否符合申请要求的判断,最后在政策范围内申请合适的救助项目。

②协助服务对象提升反贫困的能力

社会救助对象大多是老、弱、孤、病、残、贫的群体,其中一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依靠自身力量难以改善生活状况;对于相对贫困者来说,他们基本上能维持自身的生活水平,有相应的劳动能力,只是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存在差距。对这部分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帮助他们发掘自身潜能和社会资源,提高生存能力,培养工作技能,改善生活质量,通过自身努力彻底摆脱贫困。同时还有利于促进救助对象自强自立,缓解福利依赖。

③促进服务对象的社会融合与社会支持,增强服务对象社会支持网络。

生活贫困或者遭遇不幸的个人或家庭缺乏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和资源,被排斥在正常的社会交往之外,在社会生活中往往被边缘化。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创造机会参与社区活动,从而可以增进他们与其他居民的交流,扩大他们的交往范围,帮助他们积极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中。比如,社会工作者可以鼓励社区中的低保对象参与社区的文体活动和志愿活动,帮助他们参加社区的各种居民组织,增加互相了解,为社区发展献计献策。

④疏导和解决服务对象的心理困扰

因为无法抗拒或无力改变的原因而陷入生存困境的个人和家庭,在精神和心理层面可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他们因而会封闭自己、缺乏信心,或者抱怨命运以及社会不公。社会工作者在实施救助服务过程中,要及时发现服务对象的这些心理特征,并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方法及时介入和进行干预。例如,开展个案工作或者家庭治疗,帮助服务对象正确面对生活的挫折,摆脱心理困扰。

2.(1)现行社会救助政策的缺陷

①救助体系不够完整。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保障制度是我国实行的历史比较悠久的社会救助制度。随后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有了很大发展,但同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救助制度相比较,中国的社会救助还存在很大缺陷,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如美国的社会救助体系其内容覆盖面广,涵盖了自然灾害救助、孤寡残疾救助和反贫困。反观我国,虽然表面上建立了一个庞大而全面的社会救助体系,但是实际上只有农村五保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得到了有效实施,其他的社会救助项目实践效果并不显著。

②救助体系二元化。和其他的社会保障制度一样,我国的社会救助仍然存在城乡二元结构。虽然农村贫苦人口较多,但由于居住比较分散,不容易出现太大的社会问题,因此国家把救助重点放在了城市,这是造成社会救助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原因之一。农村五保供养制度虽然早就在农村建立,但是由于“五保”的条件极其严格,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与农村形成截然对比的是,由于城乡制度设计的差异,城市社会救助无论是资金的投入标准设立和救助人口的比例上都远远高于农村。

③社会救助管理体制上存在的问题。当前社会救助由各级政府部门牵头,分别由社保、民政、卫生、财政、教育、建设、司法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实施,但职责划分不明确。在实施过程中,各部门标准各异,相互之间不衔接,协调性很差,缺乏整体性,救助时机不统一,救助额度不规范。上述种种缺陷,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多重执行和多头执行,降低了政府的综合救助能力。

④社会救助制度法律法规上的问题。一方面,我国社会救助制度长期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尽管有关的政策不断出台,但是我国社会救助立法还仅仅停留在制度层面上,当前我国社会救助法律仅有少数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没有统一的《社会救助法》。总体上看我国还没有形成完备的社会救助法律体系。另一方面,社会救助法制化建设的滞后导致社会救助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地方政府领导,这就容易引发随意性、不规范性等诸多弊端,使社会救助的制度化建设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改进建议

①完善社会救助立法。任何事情的发展,都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完善。对于社会救助制度来说,立法可以避免社会救助的临时性、无序性,因此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是内在要求。

②加强社会救助管理,确保资金来源。首先,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统一的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统一利用,为社会救助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第二,加大社会救助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加强社会救助管理的专业化,使社会救助工作更有效运行。第三,在资金的来源上,应该转变以政府救助为主的社会救助模式,倡导私人与个体工商业者积极参与捐助。

③加大组织的监督、管理力度,规避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加大被救助对象的参与力度,提高政府政策制定的公开度和透明度;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对执行偏差等造成严重后果的政府主体应该严格追究其法律责任。

④大力发展慈善组织等类型的社会救助力量。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居民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通过政府政策筹集资金,缓解社会救助压力。其次,要发挥共青团、工会等群众组织和团体的作用,解决特殊群体的困难,有效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另一方面还要重视非政府组织的作用,要大力培育社会公益组织,鼓励慈善机构和社会团体来支持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

社会救助包括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等八个领域,这意味着社会救助对象多元而复杂、救助任务繁重而艰巨。社会救助政策也得跟着实际情况和人民需求的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

8 问答题 1分

刘女士原是一名业余钢琴教师,丈夫是一家企业老板,刘女士曾认为妻子就应当在家相夫教子。刘女士身患乳腺癌,治疗后需要丈夫的照顾,心理压力很大,感到生活没有奔头,有轻生的念头,寻求社会工作者帮助,社会工作者采用叙事治疗方法帮助刘女士。

问题:

1.试述叙事治疗方法“问题外化”技巧。

2.结合案例分析叙述治疗在帮助刘女士过程中的积极功能?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所谓问题外化,是指把问题想象成一个客体,通过为其命名等方式将其拟人化并去探索其长相、个性、生活方式、生命过程等等,建构出它活生生的“真实存在”。强调将问题与人分开,即人不等于问题,问题才是问题。社工引导当事人拓宽剖析问题的视角,引导其认识到问题的出现不仅仅是人引起的,或者主要不是因为人而出现的

问题外化可以:

(1)帮助服务对象跳出原来“人就是问题”的框架,重新看待问题的本质,削弱服务对象的罪恶感、羞耻感与自责,以及问题负向影响的杀伤力;

(2)重新定位人与问题的关系,问题不再是服务对象“内在”的问题,而是“外来”的事情,释放服务对象的压力与罪恶感;

(3)扩展行动空间,问题外化在服务对象与问题之间创造了一个“空间”,为其行动创造了条件;

(4)鼓动新故事的发展,问题外化同时也解构了服务对象对问题的固有看法,再通过发现独特结果,往往很快就能发展出新故事,帮助服务对象脱离长久以来被问题所困扰的悲惨故事;

(5)重新开启自我能力,问题外化可以使服务对象从“问题”手中夺回生活,使自己成为自己生命故事中的主角,而不再是束手无策的受害者。

外化的问题可以是感受、关系,也可以是习俗文化、伤害性的经历与体验等各种内容。通常情况下,工作者需要通过提问和服务对象一起为问题命名,完成外化。

2.叙述治疗在帮助刘女士过程中的积极功能有:

(1)叙事疗法用适当的方法找到遗漏的片段,让那些因以偏概全而造成的错误认知和归因得到澄清。刘女士因为生病需要丈夫照顾而产生的无用感,社会工作者帮助澄清,让刘女士认识到除了需要照顾外,在生活中有些时候也是能自立自主解决问题。

(2)发展出双重故事,自行找出解决之道。通过自我的对话,不断地在我寻找冲突的原因,反复去表达矛盾的核心,最终服务对象就会明白,让自己犹豫不决的问题究竟是什么。社会工作者帮助刘女士找到自己心理压力大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是觉得拖累了丈夫还是自己无力应对自己的病情或者其他原因,从而帮助刘女士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产生乐观的心态。

(3)讲述自己生命发展的故事,发现新的看待问题的角度,产生新的认知,发展出积极的行为。刘女士觉得生活没有奔头,社会工作者通过帮助刘女士回忆和讲述过往自己的生活,让她认识到自己是有价值的是有意义的,生活中尽管遇到过一些困难,但通过一个好的心态和不放弃是能够克服问题的,所以现在有丈夫的照顾和支持,自己乐观面对的话是能克服的。

(4)问题外化,将问题和人分离,帮助刘女士悦纳真实的自己。社会工作者帮助刘女士将自己的无力感与自己分开,实现问题外化,让刘女士认识到疾病是不可控和不可预见的因素,而不是自己的问题,从而有勇气和信心面对现在的自己,接纳自己。

(5)帮助刘女士找到生活的意义,在黑暗中寻找亮点,并且把光亮扩大。刘女士认为妻子应该在家相夫教子,社会工作者帮助刘女士认识到自己不是累赘,在治疗休养期间还可以好好陪陪家人,享受家庭的幸福。

9 问答题 1分

通用进程模式中的四个基本系统,改变媒介系统、服务对象系统、行动系统、目标系统;?

1、这4个基本系统的含义是什么??

2、运用实例,来说明一下,改变服务对象系统和目标系统的关系;?

3、四个系统对我国社会工作实践有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四个基本系统 改变媒介系统:是受雇于政府、社会组织、社区的社工,是有计划变迁的具体操作者;

服务对象系统:是社工的对象,也是社工服务的直接受益人;

目标系统:为了达到改变服务对象的目的,需要改变和影响的系统即是目标系统

行动系统:是指和社工一起努力,实现改变目标的人,是社工的合作者;

2、服务对象系统与目标系统之间的关系

服务对象系统并不一定就等于目标系统,一般来说,目标系统大于服务对象系统;

服务对象系统有时候和目标系统是一致的,有的时候是不一致的,有的时候是交叉的;

目标系统可以转换的,具有时效性,随着问题的发展而变化;

3、提供基本参考框架和助人的介入蓝图;提供分析工具;

(1)帮助社工识别出改变服务对象系统所必须完成的一般任务;

(2)让社工懂得,需要改变的不仅仅是服务对象系统;

(3)行动系统的规模或者组成只有在确立了改变的目标系统之后才能够确定;

(4)社工必须与不同的系统建立关系,与一个系统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不一定适应于其他的系统,与不同规模的和类型的系统工作需要掌握的更专门化的知识;

(5)组织作为一个系统,在改变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6)因为行动系统在整个改变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社工需要不断诊断行动系统的情况;

高级社会工作实务,历年真题,高级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真题

高级社会工作实务,历年真题,高级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真题

10 问答题 1分

脱贫攻坚是社工主要的战场领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要“实施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贫困地区计划”对社会工作参与脱贫攻坚提出明确要求,扶贫济困的专业使命和专业价值使人们对社会工作参与扶贫寄予厚望。

??问题:试从增能理论的视角,论述社会工作参与脱贫攻坚应关注的基本问题,并说明可用资源及介入思路。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增强权能是指增强人的权利和能力。 增强权能的社会工作取向认为,个人需求不足和问题的出现是环境对个人的压迫造成的,社会工作者为受助人提供帮助时应该着重于增强服务对象的权能,以对抗外在的环境和优势群体的压迫。

增强权能的假设包括:个人的无力感(没有权能)是由于环境的压迫而产生的。社会环境中存在这直接或间接的障碍,使个人无法实现他们的权能,但这种障碍是可以改变的。每个人都不缺少权能,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却表现为缺乏权能。受助人是有能力、有价值的。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是一种合作性的伙伴关系。

2、社工参与脱贫攻坚的面临的基本问题:

(1)服务目标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应该协助服务对象确认自己是改变自己的媒介;应该重视服务对象的能力而且缺陷;应该注重人与环境这两个工作焦点;确认服务对象是积极的主体,告知其应有的权利、责任、需求及申诉渠道;以专业伦理为依据,有意识地选择长期处于“缺权”状态中的贫困人员脱贫。

(2)服务原则的问题:根据增强权能理论的要求,社会工作在扶贫攻坚中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一是所有压迫对于人们的生活都是破坏性的,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应该挑战环境的压迫;

二是社会工作者应该对压迫的环境采用整体视角;

三是特困人员自己要增强自己的权能,社会工作者只是协助者;

四是推动具有共同基础的特困人员相互增加权能;

五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应建立互惠关系;

六是在社会工作服务实践中,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是一种双向合作关系。

(3)服务中平等关系的问题:

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增强权能的理论要求社会工作者应避免以权威的姿态出现,而是要与服务对象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看重服务对象的长处、服务对象的主题地位和个人价值。

3、社工可用的资源:

从社会支持网络的角度分为正式资源和非正式资源。

正式资源包括:

利用制度性的资源,如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法规等;

相关部门对于扶贫工作的政策配套(政策解读与落实到位、政策倡导)

社工专业资源支持(政府购买与制度化支持)( 专业素养与精确诊断及定位 )

非正式资源包括:

志愿者团队或者社会公益组织的捐赠等

外界社会各类组织各类资源各类力量(资源连接与网络搭建)

4、介入思路:

提升能力转变思想(能力与认知)

开展心理帮扶(使能与赋权)

资源链接;

政策倡导;

其他考生还关注了更多>

相关题库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