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1-11-23 08:57
扫码用手机做题
小明今年15岁,作为青少年缓刑人员在社区服刑。小明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平常很少与父母交流。由于父母工作很忙,很少关心询问他,认为只要供小明吃穿,他别再出去惹事就好。小明也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不是学习的料,不想上学,每天无所事事,到处游荡。
【问题】
作为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阿伟发现了小明的问题,他将如何开展工作?请简要阐述阿伟开展个案管理服务的流程。
本题解析:
个案管理的运作程序主要包括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
(1)接案: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初步评估问题及需求,建立专业关系。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消除小明的顾虑和不信任,引导小明接受服务。
(2)预估:进一步了解服务对象的详细情况,全面认识服务对象的“问题”。小明作为青少年缓刑人员,存在自卑心理,不爱与人交往,厌倦学习;与父母关系冷淡,父母还不能很好地接受小明,亲子关系趋于紧张。
(3)计划:制定服务目标及选择为了达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帮助小明恢复信心,帮助他找到学习和生活的目标;同时协助小明改善与家人的关系。社会工作者阿伟可以选择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帮助小明改善偏差的认知和心理,同时可以在家庭内开展改善亲子关系的服务。
(4)介入:执行服务计划,满足服务对象需要,解决实际问题。阿伟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改善小明的认知偏差,帮助其建立和恢复信心,与其共同制定学习和生活目标;开展家庭教育和主题活动,改善小明与父母的沟通交流,增进相互之间的感情。
(5)评估:检查介入行动是否实现计划,总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社会工作者阿伟对此次开展的个案管理服务进行评估,是否帮助小明恢复了生活和学习的信心,与父母的关系是否改善,以及自身在提供服务中的问题和经验。
(6)结案:介入计划完成,目标实现,服务对象的问题解决时终止服务。在结案过程中,阿伟要帮助小明巩固改变成果,增强他独立面对问题时的信心,结案后继续对小明的情况进行跟踪评估。
本题主要考查个案管理运作的程序和实施,通过个案服务开展矫正社会工作,同时还涉及家庭社会工作中改善亲子关系服务的内容。
小雅,15岁,患有先天性腿部残疾,小学毕业后辍学在家。小雅的父母没有固定的职业,在家务农,小雅有两个弟弟,一个8岁,一个3岁。小雅2岁时腿部做了一次手术,有一些好转。但是随着年纪的增加,腿部残疾恶化了。小雅只能依靠拐杖才能站立起来,平时只能坐在轮椅上。家庭经济人不敷出,维持基本的生活都很困难,根本没有钱为小雅做手术。
但是小雅是一个十分坚强的女孩,她每天会帮妈妈做家务。小雅几乎没有朋友,她感到很孤单,想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耍,看到其他小朋友能够自由活动的时候,小雅十分羡慕,并感到深深的自卑。小雅想继续读书,但是一方面由于家庭离乡镇太远,交通不便,行动不便,另一方面附近没有学校愿意接受她,小雅只好在家。村委会并没有将小雅的家庭纳入低保救助范围。但是乡镇有一所残疾人康复中心,村委会可以争取让小雅在康复中心接受服务。康复中心的社会工作者经过调查走访后,决定采取社会康复模式为小雅提供服务。
【问题】
1.小雅面临的问题和需要有哪些?
2.根据社会康复模式,社会工作者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为小雅提供服务?
本题解析:
1.小雅面临的困难:
(1)无法接受教育。
(2)体力劳动困难。
(3)经济困难。该困难也是导致其他困难的重要根源之一。
(4)无法接受相应的社会服务,如日常照料、医疗康复等。
小雅的需求:
(1)康复治疗和医疗救助的需求。
(2)接受特殊教育或职业培训的需求。
(3)文化生活照顾的需求。
(4)家庭扶助的需要,小雅的家庭需要相应的生活保障,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5)社会福利政策落实的需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积极维护残疾人的权利,但是在农村地区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和实施。
2.社会康复就是指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为残疾人创造一种适合其生存、创造、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并使残疾人享受与健全人同等的权利,达到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目的。
间接策施:
(1)社会工作者应该协助政府机构制定法律、法规和各种政策来保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倡导残疾儿童应享有的权利。比如完善和执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救助和教育救助政策。
(2)社会工作者应该在社区内大力提倡和实现人道主义精神,引起社会对残疾儿童的关注和关爱。
直接策施:
(1)提供医疗救助和康复机会。社工应该与康复中心联系,为小雅提供做手术的机会,提供医疗服务和康复治疗。
(2)提供生活救助,保障残疾人生存的权利,使其在住房、食物等方面得到公平的待遇。社工应该与村委会协调,为小雅的家庭争取最低生活保障。
(3)为小雅提供特殊教育或者是职业培训。与相关学校和教育机构联系,使小雅能够接受职业培训和特殊教育,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就业能力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促使其全面发展。
(4)为小雅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促使其发现自身优势和长处,消除其自卑感。
(5)促进小雅与同伴交往,减少其孤独感,支持小雅参加社会文化和娱乐活动。
(6)定期走访小雅家庭,为家庭提供康复指导,协助小雅在家庭中获得比较专业的康复。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残疾人社会工作基本知识的掌握,其中包括残疾人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残疾人的基本需求。同时,本题考查的另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是残疾人社会工作主要方法中的社会康复模式,考查考生对社会康复模式的方案和具体实施措施的综合运用。
张兵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高中毕业后他选择入伍成为了一名士兵。家人都很支持他的做法,希望他在军队中能好好表现,努力考上军校。不料,在一次运输物资的任务中,由于下雪而路面结冰,导致张兵乘坐的汽车因此翻到,他也在事故中受伤严重,颈椎以下高位截瘫,从此生活不能自理。退役后,张兵被移交至政府安置,由国家集中供养。但是入院以来,家人由于生活困难,一直没有到医院看望过张兵,也从来没有联系过他。年轻的张兵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身心压力倍增。而且只要一想到自己以后的生活,就感觉毫无希望可言,开始认为亲人不关心自己,生活也没有意义,并且拒绝治疗,甚至出现自杀倾向。
【问题】
1.根据张兵的情况,评估其现在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2.简要介绍危机干预模式及其主要的服务阶段。
本题解析:
1.服务对象张兵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生活适应困难,缺乏病理常识和自理、护理知识。和部分住院伤病残军人相似,张兵是高位截瘫重残人员,生活不能自理,日常生活完全需要护理人员的帮助才能完成。从健康军人到需要他人帮助不仅会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日常生活也难以适应。
(2)心理障碍严重,难以接受伤病残导致的心理障碍。服务对象因个人遭遇导致生活中出现较大创伤,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同时缺乏家庭的关心和照顾,可能会造成他性格孤僻,人际沟通和日常生活存在某些障碍,有强烈的被遗弃感,自尊心受损。
(3)生活保障问题。由于相关政策的调整相对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导致服务对象的
抚恤补助标准偏低,张兵面临生活困难等问题。
(4)家庭婚姻障碍,生儿育女困难。张兵尚未成家,即使结婚,婚后保持家庭稳定也需要付出较多努力,但他也有结婚成家、生儿育女的需要。
(5)社会隔离问题。和多数服务对象一样,张兵缺乏社交网络,非常孤单。
2.危机干预是一种短期干预的方法,一般仅持续1~6周,旨在通过运用现有的和新发现的优势、资源和应对机制应对挑战、压力或危险事件,目标是帮助个体、家庭和社区返回到平衡稳定状态。针对类似张兵这样的服务对象,危机干预主要包括以下相互联系的七个阶段:
(1)开展评估。全面评估造成危机的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关注服务对象的情感——认知——行为反应,了解服务对象能够获取的支持和资源,重点获悉服务对象对自身、他人或社会的伤害史,做好致命性杀伤力评估。值得注意的是,在任何时候,服务对象发生危险需要就医的,应本着生命第一的原则马上联系急救或警方确保服务对象的安全。
(2)建立关系。对于处于危机中尤其是对生活失去信心,可能不会主动求助的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应熟练运用沟通与谈话技巧,主动出击,积极拉近与服务对象的距离,迅速与其建立良好互信的专业关系,协助服务对象敞开心扉。这一阶段社会工作者应该运用人本主义的视角,保持冷静和平静,对服务对象表现出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真诚和同理关怀。
(3)聚焦问题。造成服务对象危机的原因多样、问题多元,社会工作者可以使用开放式的问题让其详细阐述危机问题和突发事件、充分表述人生经历和过往故事。在问题呈现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将焦点限定在与危机相联系的紧迫性问题上,快速做出危险性判断。
(4)稳定情绪。在梳理问题的同时,要有效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帮助其宣泄由危机带来的紧张,协助其远离危险、远离导致自杀等极端行为的情绪反应。在这一阶段,服务对象尤为需要他们的经历、感情和情绪获得认可和支持,社会工作者可以使用积极倾听的技巧,对服务对象予以鼓励性、认可性、反应性的示意。
(5)制定方案。通过询问,着力呈现、辨识、建构服务对象现有的优势、资源和应对技巧,充分发挥服务对象的能动性,与其一起寻求减轻紧急状况和问题的可取之策和应对机制。这里尤为强调:介入的目的是处理那些与危机有关的问题,而非完全解决所有问题;介入的焦点是以危机的调适和治疗为中心,要瞄准服务对象当前的需要,确立现实的、有限的、具体的、可行的目标;介入的关键是帮助服务对象修改其意识中和潜意识中存在的问题,故应与服务对象一起探讨可行性方案、订立服务计划,鼓励服务对象自决。
(6)实施计划。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注重:①输入希望,提供精神支持与宣泄渠道,让迷茫、无助的服务对象重燃对生活和人生的希望;②提供支持,加强资源连接,积极联络亲属,充分利用其自身拥有的资源,协助解决当前问题,共同努力克服危机;③恢复自尊,了解服务对象对自己的看法,协助其重塑自信、增强自我权能,并在其改变的过程中给予适度激励,以乐观的精神感染服务对象,传递正能量;④培养自主能力,帮助服务对象恢复和发展功能、减少依赖、增强自主、克服危机。
(7)后续跟进。社会工作者应该在最初的危机干预结束后适时结案,之后通过电话、网络等媒介或实地回访跟进服务等方式,确保危机情况得到解决,帮助服务对象恢复生活态度,努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和人际交往。
某村大部分中青年男女外出打工,留守在村里的妇女不仅要承担农活。而且要照顾孩子和老人,留守妇女中,有些缺乏科学的种植养殖技术,难以增产增收;农忙时,有些能够得到亲朋好友的帮助,而大多数人只能独自承担;有些整日劳作,无暇顾及孩子教育;个别妇女遇到性骚扰时,倍感无助。村里也没有多少娱乐活动。繁重的劳作加上情感孤独,严重影响到一些妇女的身心健康。
在村委会的支持下,某村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计划针对上述情况开展服务。
【问题】
1.列出本案例中留守妇女的服务需求。
2.列出社会工作者可以为本案例中的留守妇女提供哪些服务?
本题解析:
1.(1)案例中的留守妇女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①生活负担重,承担着照顾老人、教育子女和种地等多方面工作,难以顾全。
②文化水平低,缺乏科学的种植养殖技术,难以增产。
③精神压力大,独自承担繁重的生活负担,且面临安全风险。
④心理健康问题,缺乏娱乐活动,缺少爱人陪伴,孤独无助,严重影响到一些妇女的身心健康。
⑤暴力问题,对性骚扰等暴力问题感到无助和无安全感。
⑥子女教育问题,有些妇女整日劳作,无暇顾及孩子教育。
(2)针对案例中留守妇女所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出其服务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分担多方面工作,减少生活压力。
②提高文化水平,掌握科学的种植养殖技术。
③改善生活状况,疏解精神压力。
④丰富业余生活,排解情感孤独。
⑤保障女性安全,避免性骚扰等暴力。
⑥改善子女的教育状况。
2.社会工作者可以为案例中的留守妇女提供以下服务:
(1)社会工作者要将问题放到宏观的农村发展视野中,留守妇女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城乡二元结构以及传统性别制度的结果。
①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以及大众媒体等方式倡导社会方面关注农村留守妇女问题及权益,推动相关政策制定与落实。
②社会工作者可以向有关部门建议推动本地区城镇化发展,留住本村青年劳动力。
(2)针对目前本村留守妇女的状况,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以下具体方式解决妇女的实际困难和需要。
①通过招募志愿者对留守农村的孩子进行定期的功课辅导以及对老人进行陪伴照顾等,分担留守妇女生活压力。
②留守妇女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应对其提供农业技术的培训,提高其农业技术和文化水平。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资源链接,请种植养殖的专家到农村开展农业技术的培训,帮助留守妇女掌握科学的种植养殖技术,增加收入。
③通过组织留守妇女成立编织、刺绣、跳舞等兴趣小组,开展农村社区的娱乐活动,改善留守妇女的业余生活,疏解她们精神上的压力,减少她们情感上的孤独。
④社会工作者要帮助留守妇女建立妇女自助及互助组织,呼吁留守妇女们互相帮助,在生活中形成一个社会支持网络,来缓解压力和宣泄情绪。
⑤向有关部门反映,改善农村中治安环境,创造安全的生活环境,保障妇女安全;为受暴妇女提供各种形式的服务,开设妇女心理辅导、法律咨询等热线,对受到性骚扰、性暴力、性侵害的妇女进行心理上的帮助、个案辅导;开展妇女维权小组,学习正确地应对性骚扰的方法和知识,共同抵制性骚扰等对妇女的暴力问题。
某城市郊区的小村庄约有1000人,多数男性(约占成年男性比重的80%)结婚后迫于家庭生计压力,在外打工赚钱,导致该村留守妇女居多。这些妇女承担农业生产并照顾孩子和家庭,由于丈夫在家中缺位,妇女的生活负担和精神负担较重,夫妻长期分离导致夫妻感情和家庭出现危机。社会工作者了解到这一情况,计划以该村附近新建的工厂为资源,最大限度地将该村的劳动力就近融入进来,缓解村民的生活压力,使得夫妻不再两地分居,减轻妇女的生活和精神负担,间接保持家庭和睦。
【问题】
假如以该小村庄为社区,你负责该社区的工作,结合该案例描述社区工作方法的过程。
本题解析:
1.社区分析如下所述。
(1)社区类型分析:该社区属于农村社区。
(2)社区基本情况分析:该社区位于城郊地带,以农业生产为主,由于男性多在外打工,故村里妇女、儿童、老年人居多。社区附近有一个新建的工厂。
(3)社区问题分析:该村村民由于生计问题,男性常年在外打工赚钱;妇女独自照顾家庭和孩子,妇女生活和精神负担重;夫妻常年分离,感情和家庭存在危机。
(4)社区需求分析:就近解决生计问题,夫妻可生活在一起,照顾家庭和孩子。
2.社区服务(活动)方案的策划如下所述。
(1)服务策划前的分析工作。该村约有村民1000人,80%的成年男性在外打工,难以与家人团聚,妇女承担农业生产和照顾家庭的责任,压力较大,且常年分居对夫妻感情不利。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根源是难以就近解决生计问题。同时该社区的居民没有获得过任何服务,而且该问题是该村村民所面临的共同性问题。
(2)社区服务(活动)策划过程。①确认社区需求,即社区居民是否需要就近解决生计问题,是否需要增进夫妻沟通。②了解服务对象的特征。③订立工作目标,即帮助该村居民就近解决生计问题,进而缓解妇女生活和精神负担,保持家庭关系和睦。④评估自身能力。社会工作者应对附近的工厂本身能容纳多少劳动力,能为该村提供多少岗位,是否需要其他资源链接,村民能否胜任这些工作,能否让村民满意,这种做法是否切实可行等进行评估。⑤制定工作进度表。分为开始、推行和评估三个阶段,列出各阶段要完成的工作及其完成的期限,然后按照完成日期排列出先后次序,保证服务可以按照计划的时间来完成。⑥程序编排。设计一些与目标相关的活动,尤其是具体目标,按照时间先后排出次序,并对所需场地、资源等进行编排。
3.社区服务(活动)方案的执行如下所述。
(1)筹备阶段:主要对该计划实行所需的人财物以及服务进行宣传推广,争取政府和社会的支持。社会工作者需要向政府等有关部门争取一定的费用,同时宣传该服务也有利于争取工厂的支持。
(2)服务和活动阶段:对整个服务的预算、时间、品质等方面的管理及士气激励和提升。
(3)结束阶段:对该服务使用经费报销,对服务收费的资金部分要及时公布使用(开支)情况,通过财务的透明,增强服务(活动)的公信力;对服务资料进行归档整理;对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进行表彰;对服务(活动)成效进行评估等。
4.社区服务(活动)方案的评估如下所述。
可以通过与村民深度访谈、观察、文件整理等分析该社区服务的成效等。主要评估有多少村民从该服务中受益,该服务是否有效解决了社区居民就近就业的问题,是否间接改善了家庭中的夫妻关系。
某社区中有14名接受社区矫正的青少年,他们大都有过判刑或者劳动教养的经历。经调查,这些青少年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就业,因为他们大多学历水平偏低、缺少就业技能、脾气比较暴躁、容易冲动,且家庭条件不好、缺乏就业渠道等,导致他们无法顺利就业。
【问题】
假如你是该社区的一名社会工作者,请根据这些青少年的需要,拟订一份社区服务方案。
本题解析: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本案例中,某社区这14名接受矫正的青少年因为学历、就业技能等条件的制约,导致就业难。可以总结出他们在求职方面的需求主要包括:
①培训劳动技能的需求;
②学习求职技巧的需求;
③学习控制愤怒和缓解压力技巧的需求:
④进行再学习和再深造的需求;
⑤及时获得求职信息的需求。
(2)方案设计
根据该社区正接受矫正的青少年的需求,社会工作者拟订的社区服务方案如下:
①方案目标
整合社区资源,提升社区服刑矫正青少年在求职方面的技巧与能力,协助他们顺利就业。
②方案实施策略
a.组织社区接受矫正青少年求职小组
第一,协助接受矫正青少年相互交流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压力;
第二,帮助接受矫正青少年共同学习求职面试技巧、控制愤怒和缓解压力技巧、处理人际关系技巧等;
第三,协助接受矫正青少年自助互助,发挥团队支持作用;
第四,联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为接受矫正青少年提供掌握一门职业技能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就业。
b.整合社区学校资源
为有意愿回归学校或再深造的青少年提供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提高文化水平。
c.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提供就业信息
如通过社区活动中心、小区公告栏、报纸、社区学校、街道网站、社会工作站网页等渠道,及时为社区青少年提供就业信息。
③方案执行
包括整合社区资源、提供服务、监督执行进度、及时处理危机等。
④方案评估
包括方案执行情况评估、社区接受矫正青少年的服务满意度以及服务效果评估等。
雅琴,50多岁,机关干部,丈夫在一家公司工作,收入较高。夫妇俩平时感情不和,现在丈夫早出晚归,常在外“拈花惹草”,对家中的事不管不问,只把工资交给妻子,家里大小事情都由雅琴料理。雅琴夫妇有两个孩子,儿子30岁,从小在奶奶身边长大,与奶奶关系亲密,至今没有固定工作,常闲待在家,雅琴看他很不顺眼,两人口角不断。女儿在雅琴身边长大,母女关系十分密切,可女儿只谈朋友不结婚,也给雅琴增添了许多烦恼。
雅琴的丈夫在其父亲去世后,将没有收入、身体有病的母亲接到家中一起生活,这给雅琴增加了负担。雅琴内心十分不满,婆媳之间摩擦不断,婆婆和儿子站在一起与雅琴抗衡,女儿则站在雅琴一边。雅琴的丈夫为了避免与雅琴冲突,逃离家庭矛盾,始终坚持“中立”角色,两个孩子与父亲的感情也十分冷淡。
这个家庭每天都生活在紧张的气氛中,雅琴觉得家里人在躲避她,也担心丈夫有一天抛弃她,脾气越来越暴躁。雅琴感到很孤独无助,也无法向亲友诉说苦恼,所以来到社区家庭服务中心求助。
【问题】
1.用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说明本案例中导致家庭问题的家庭结构状况(次系统、系统之间的边界、角色和责任分工、权力结构)。
2.依据导致家庭问题的家庭结构状况,指出该家庭中的哪些关系需要改善?
本题解析:
1.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是由米纽琴根据自己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总结提出的。该模式认为,每个家庭都具有一定的结构,这些结构涉及家庭系统中的次系统、系统之间的边界、角色和责任分工以及权力结构等。
(1)本案例中,雅琴家庭中的儿子和婆婆关系密切,雅琴和女儿关系亲密,分别形成一组更小范围的系统,形成两个次系统。
(2)在雅琴家庭中,雅琴与丈夫之间,雅琴与儿子、婆婆之间,存在冲突和矛盾。两个系统间存在一定的边界。雅琴和女儿与儿子和婆婆两个系统之间,两个孩子与父亲三个人之间,都关系冷淡,存在矛盾和明显分割界限,形成家庭系统之间的边界。
(3)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庭中都占据一定的位置,扮演一定的角色,承担一定的责任。在雅琴家庭中,雅琴扮演妻子、母亲和儿媳的三重角色,承担管理家务、照顾丈夫孩子、照料老年人的责任;丈夫同时也扮演父亲和儿子的双重角色,承担家庭中经济来源、照顾孩子、老年人的责任;两个孩子和老年人也都在自己的角色上承担一定的责任。在功能正常的家庭中,每个成员能够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但在雅琴家庭中,各成员之间摩擦大、配合程度低,角色和责任分工存在缺陷,致使家庭功能失常。雅琴的丈夫对家中的事不管不问,同时消极逃避家庭矛盾,未能承担其应有的责任;雅琴既要照料孩子和老人,还需要处理家务,承担了过多责任。家庭成员间角色分工不明确。
(4)每个家庭都具有一定的权力运作方式。在雅琴家庭中,丈夫常年在外,家里大小事都由雅琴料理,雅琴占据权力结构顶端位置。但婆婆进入家庭一起生活之后,婆媳之间摩擦不断,婆婆和儿子站在一起抗衡雅琴,说明婆婆或其所属的此系统试图挑战以雅琴为主的家庭权力运作方式。权力结构的不稳定使家庭成员生活在紧张气氛中。
2.米纽琴认为病态家庭结构的基本方式主要包括纠缠与疏离、联合对抗、三角缠、倒三角等现象。
(1)纠缠与疏离。家庭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的边界不清晰就会出现纠缠与疏离的现象。在雅琴家庭中,儿子与婆婆关系密切,女儿与雅琴关系亲密,形成两组纠缠的关系;两个孩子与父亲之间,雅琴夫妻之间,婆媳之间,儿子与母亲之间都表现得关系疏远、冷淡甚至冲突,形成数组疏离的关系。
(2)联合对抗。当家庭成员之间出现相互冲突的现象时,有些成员就会形成同盟,与其他成员对抗。在雅琴家庭中,婆婆和儿子站在一起抗衡雅琴,女儿则站在雅琴一边,家庭成员之间出现冲突时形成同盟与其他成员或同盟对立,形成联合对抗的关系。
(3)家庭成员之间通过第三方实现相互沟通交流,这样就把第三方带入两人的互动关系中,这种现象称为三角缠。在雅琴家庭中,由于婆媳关系的摩擦,把雅琴儿子、女儿也带入了双方的摩擦中,这就形成了三角缠的关系。
纠缠与疏离、联合对抗、三角缠这几种不良关系导致了雅琴家庭的病态家庭结构,严重妨碍了家庭功能的正常发挥,需要社会工作者采取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协助雅琴,对家庭亲子关系、婆媳关系和夫妻关系进行改善。
本题主要考查家庭社会工作中米纽琴的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
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是家庭社会工作中非常著名的一个理论,本题主要考查家庭中的结构及病态家庭结构的基本方式。考生将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的内容与材料中案例相结合来回答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米纽琴的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其实是在《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一书中出现的。因此,考生在复习与答题时不能将综合能力与实务完全割裂开来,而是要针对材料和题干定位选择准确的内容。
小芬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出生前父亲因犯法进了监狱,母亲也弃她而去。年幼的小芬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爷爷奶奶对没有父母的小芬格外疼爱,百般呵护。因怕小芬被人笑话自己没有父母而受到伤害,所以平日里几乎不让小芬和别的小朋友玩,与亲戚也很少来往。小芬的生活圈里只有爷爷奶奶。上学期间,小芬性格非常内向,喜欢哭,害怕与陌生人交往。
【问题】
1.从上述案例中分析小芬现在的需要。
2.针对小芬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本题解析:
1.儿童的发展包含了身体从弱小到强大、智力从低到高、心理人格从无到有以及行为从稚嫩到趋于成熟的过程,这个发展过程需要获得不同方面的照顾、引导、支持和保障才能完成。上述案例分析中,小芬现在的需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的需要,儿童的发展需要又称儿童的成长需要,是指儿童为了身心发展需要获得的关爱、教育和引导。它主要包括:
①获得良好的家庭生活,得到父母的爱和适当管教,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小芬的父母都不在身边,尽管被爷爷奶奶百般呵护,但依然是缺爱的。
②拥有受教育的机会,有良好的教育和学习环境,满足其探索和认知世界的求知欲。小芬在爷爷奶奶的呵护下性格内向,在学校里不敢与陌生人说话,没有足够的探索求知欲。
③获得足够的休闲和娱乐,有适合儿童且安全的娱乐场所,为儿童形成良好的娱乐休闲态度、方式和行为提供教导和培养。小芬的生活圈里只有爷爷奶奶,平日基本不和其他小朋友玩。
(2)社会化需要,儿童的社会化是儿童逐步了解社会、掌握生存技能的过程,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第一步。它要求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通过个人和社会的交互作用,获得语言、思维、情感等能力和行为方式。小芬平日里基本不与朋友和亲戚来往,生活圈子里只有爷爷奶奶,很容易和社会脱节,是需要进一步社会化的。主要体现在:
①培养儿童的基本生活技能,使儿童掌握吃饭、穿衣、保持个人清洁卫生、语言表达等人类发展的最初行为方式;
②促使儿童的自我观念发展,使儿童能分清自我与非我两者的关系;
③使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渐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调整好个人与个人以及个人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关系;
④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儿童逐步适应社会规范,具备社会公德;培养社会角色,使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扮演适当的性别角色、游戏角色、学校角色以及社会角色等。
2.针对小芬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的介入策略有:
(1)直接介入
①儿童问题辅导,专门为儿童提供的辅导服务,包括针对儿童自身的问题行为、与他人的人际交往问题、心理健康问题、身心障碍的康复与治疗问题等开展的一系列专业服务活动。其目的是为儿童提供及时有效的情绪疏导和支持、行为指导和矫正,从而预防可能出现的更加严重的问题,保障儿童健康成长。小芬在爷爷奶奶的过度保护下,已经存在了社交问题,社会工作者应该通过个案疏导帮助小芬走出人际交往的错误思维,鼓励小芬平时多与同学、朋友交流,相互学习,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圈子,对她取得的进步及时予以表扬,增强其自信心,促使小芬改变现在内向的性格。
②儿童的娱乐和休闲,娱乐和休闲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儿童在情绪、认知、语言、社会和身体动作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地说,娱乐和休闲可以帮助儿童强壮身体,促进情绪的放松和调适,增进人际关系和改善社交技能,获得同伴认同,得到自我实现,培养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凝聚家庭,增进亲子关系。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娱乐休闲等活动带领小芬走出自己封闭的小圈子,逐渐融入社会。
(2)间接介入
①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进行科学育儿,这主要是针对小芬的爷爷奶奶进行的服务。科学育儿是指向所有儿童的父母和家庭传播科学育儿理念,并为他们提供具体的科学育儿实践指导和日常育儿问题咨询。爷爷奶奶的出发点是防止小芬受人伤害,但是教育行为是有待改正的,不能因为害怕小芬受到伤害就将小芬封闭起来,这样反而不利于小芬的成长,社会工作者应该帮助小芬的爷爷奶奶树立正确的教育方式。
②家庭辅导,家庭辅导是指以家庭为单位,以全体家庭成员为对象,以改善家庭成员关系为重点,以恢复能够执行健康的家庭功能为目标的专业指导或治疗活动。小芬的父亲入狱,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找到其母亲,劝说小芬的母亲前去探望小芬,使其明白自己有抚养小芬的法定义务。母爱是孩子成长中最不可或缺的感情基础。通过母亲的帮助,促使小芬改变现在胆小、爱哭的性格。
③整合社会资源,帮助小芬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与小芬的亲戚进行沟通,建议他们平时多去探望小芬及其爷爷奶奶,并且整合社区资源,帮助小芬一家建立社区支持网络,使老人对外界放下戒备,放心孩子去跟外界交流,促使小芬健康地成长。
癌症病房的护士小张最近特别郁闷,在她负责的病房里面有一个60岁的老太太,淋巴癌晚期,即将走向生命的终点。老太太在知道自己的生命不长后,原本积极乐观的治病心态一下子发生了巨大转变,心理压力特别大,经常产生恐惧、焦虑、悲伤的情绪,不愿意面对周围的人。原本对医生、护士和蔼可亲的态度也变得非常冷漠,甚至经常向周围的人发脾气。生活上,饮食量变得越来越少,晚上不愿意正常休息,生活规律被严重打破,个人的卫生也特别糟糕。
老太太家人的心情也变得非常敏感,恐惧、悲伤以及对医院的愤怒情绪弥漫在整个家庭中间。护士小张面对这样的情况,一方面特别郁闷,另一方面又特别希望能够帮助老太太顺利地走完人生最后的路程,于是,小张想到了医院的社工,希望请社工来介入这样一个棘手的问题中。
【问题】
1.病房内的老太太突然出现如此巨大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2.临终关怀的主要服务内容是什么?
3.结合临终关怀工作方法,说明医院社工如何有效地帮助老太太及其家人?
本题解析:
1.病房中老太太突然发生巨大转变的原因在于:接收了自己即将面对死亡的信息,心理上产生恐惧和悲伤,从而导致了生理和心理各方面的不适。其实,老太太的转变是绝症患者突然面对死亡的一种正常的反应。
2.临终关怀是尊重生命尊严及临终病人权利,重视生活品质的体现,目的是让患有绝症的病人“活到最后,活到最好”。其服务包括控制疼痛和症状,协助老人及家人解决医疗费用方面的问题,提供丧亲后续服务。
3.医院社工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帮助老太太及其家人:
(1)满足老太太的生理需求。为其安排适宜的环境,鼓励其进食,保证其能量供给,让其注意个人卫生。
(2)满足老太太的心理需求。对其发怒、恐惧、焦虑、悲伤等情绪进行心理抚慰,减少其心理压力。
(3)对其进行死亡教育。帮助老太太认识到疾病、死亡都是人存在发展的正常形式,不能逃脱,重要的是追求平静、安详、无痛苦的死亡。
(4)帮助其回顾生命,完成未竟的事情,缓解抑郁。
(5)运用放松技巧处理其对健康问题的焦虑,尽量减轻其疼痛。
(6)对其家属进行辅导,提供临终咨询。指导他们进行临终护理,消除他们的无措感,同时要对他们进行悲伤辅导,缓解其悲伤情绪。
临终关怀是医务社会工作和老年社会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随着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的质量和品质,临终关怀也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本题就是以此背景为切人点设计,模拟实际的临终关怀场景。本题的知识点基本涉及了临终关怀的全部内容,包括其主要服务内容和主要工作方法,需要考生对临终关怀有比较详细的了解和掌握。
刘奶奶一家是村里的困难户,家里有三口人:刘奶奶、已离婚的女儿和6岁的外孙女。刘奶奶平常可以做些家务活,而家里的两亩地则主要靠女儿李梅操持,家庭收入主要靠农业。农忙时,好心的邻居会帮帮李梅。由于婚姻失败的阴影,李梅拒绝再谈婚论嫁,一个人咬牙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任。为了增加收入,李梅还搞起了一亩大棚蔬菜。哪知一场暴风雪。把大棚都压坏了,另外一亩麦子还冻死了一大半,所有的劳动和投入都付诸东流,李梅开始灰心丧气,再想想自己婚姻的不幸,觉得自己命苦。就在这时,乡里的社会工作者了解到她家的情况,决定为她家提供服务。
【问题】
1.上述案例中,案主李梅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哪些?
2.针对案主李梅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本题解析:
1.上述案例中,案主李梅面临的困境主要有: (1)因婚姻及创业失败而产生的心理情绪问题
李梅把暴风雪压坏大棚、冻死麦子的自然灾害以及婚姻的不幸都归因于自己的命苦,没有客观看待自然灾害和现实生活。
(2)家庭生活困难
李梅一家是村里的困难户,刘奶奶和6岁的女儿都需要照顾,农活也需要人帮忙,李梅挑起家庭重担,生活困难,压力很大。
2.针对案主李梅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采取以下介入策略:
(1)为李梅提供认知辅导,帮助李梅客观看待自然灾害和婚姻的失败,鼓励李梅端正生活的态度,重新审视婚姻经历,树立正确的婚姻观。
(2)为李梅提供心理辅导和疏导,帮助其舒缓情绪,学会放松压力和进行自我调节。
(3)为李梅一家提供生活帮助,保障其基本的生活。
(4)为李梅家提供种子、化肥、农药、大棚材料等物资;邀请大棚专家到村里指导村民包括李梅种植大棚蔬菜;组织村中的群众,帮助李梅家恢复生产,渡过难关。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9次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5次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5次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5次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4次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5次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5次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5次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5次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