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1-09-17 10:28
扫码用手机做题
1.责任政府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种基本理念,是一种对政府公共行政进行民主控制的制度安排。建立责任政府,对于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强化政府责任,使权力和责任挂钩;对于摆正政府的角色定位,甘为人民的公仆,切实对人民负责任;对于更好地塑造政府形象,增强政府的权威性,赢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国公务员队伍是履行政府职能和开展公共行政管理的主体,在社会公共管理领域中负有特殊的职责和使命。他们责任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国构建责任政府的进程。责任政府建成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各级公务员能否充分意识到政府一切权力来自人民,所有公务员都是人民的公仆,能否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当广大公务员普遍树立起责任意识,现代责任政府的建设才会有较坚实的思想基础与持续的动力。
我们的公务员队伍总体状况是好的,近年来涌现出众多具有强烈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人物和模范人物。
2.曹道云,中共党员,担任上海市普陀区民政局局长期间,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和奉献精神,认真践行“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工作主旨,努力做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感情的贴心人、呼声的代言人、权益的维护人,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破解了一道道工作的难题,实现了一系列突破和创新,带领的团队在民政系统开创了诸多“第一”:设立第一个经常性捐助接收点- -曹杨街道“衣被银行”,成立上海第一家“慈善超市”,在大学校园内设立第一家经常性捐助接收点和慈善超市,探索建立“就业与求助双向联动机制”等10项试点工作经验被民政部推广。社区居民亲切地称他“慈善局长”、“爱心局长”,他则说“我的人生价值在于多帮助人”。
普陀区曾是产业工人集聚地,下岗失业困难人员多、外来困难人员多、60岁以上困难老人多的“三多”现象在普陀区非常突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到全区总人口的20%。
2004年,曹道云创新性地提出“政府指导推动、老龄社团运作、社会各方参与、家庭子女关爱、独居老人受益”的工作思路,以老龄社团为载体,全面实施纯老年人家庭“守望工程”。通过一封给独居老人的告知信,一张填有独居老人3位联系人的表格,一份印有应急求助24小时热线的爱心卡,一个随时可点击的独居老人数据库,10家设有义务门诊医院的生命绿色通道,以及全区与独居老人结成对子的志愿者,为独居老人编织起一张无微不至的关爱网。
为了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曹道云又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在全区打造一个“10分钟养老服务圈”,即以区内25个养老机构为“圆心”,以10分钟路程为半径,通过养老机构人力、物力资源输出,为周边居家老人提供口托、送餐、助浴、陪聊等养老服务。2002年起,曹道云与福利院5位孤老结对。逢年过节,他都会送上红包;降温了,他又自掏腰包为老人购买保暖内衣。
曹道云和同事们还开展多次调研,完善“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百姓受益”的慈善事业思路。最早出现在曹杨街道的“衣被银行”,成为帮困平台和“爱心中转站”:市民可以在这里捐款捐物;困难群众也可以来领取衣被和生活必需品,暂解燃眉之急。在这种模式指导下,普陀区已建立18个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点、13家爱心慈善超市,受助群众达10万余人次。
民政局的工作,得到居民一致好评,在上海市民政系统五年一届的“孺子牛金奖”评选中,曹道云获得唯一金奖,他带领的团队也被评为“上海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曹道云说:“金奖银奖不如百姓夸奖。我只是在履行我的职责,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3.陈家顺同志也是公务员队伍中的一个楷模。陈家顺担任云南省沾益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期间,积极组织家乡农民到浙江义乌等地务工。他心系农民工的切身利益,全力为农民工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了摸清农民工工作、吃住、工资待遇、劳动时间等情况,从2007年9月以来,陈家顺深人多家用工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打工,同时考察了义乌市及周边县市的678家各类企业,为农民工提供了180多家用工情况良好的企业信息。他还努力为农民工调解各类纠纷,尤其对涉及到农民工利益的劳务纠纷,他总是挺身而出,据理力争,勇于维权。多年来,共为农民工调解各类纠纷780余起,挽回损失16万余元。在农民工遇到困难时,他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多次协调企业垫付农民工车费、伙食费、医药费等共7万多元。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使他赢得了广大服务对象的好评和社会各界的称赞,被誉为“卧底局长”、“民工局长”。
陈家顺同志2007年被评为曲靖市劳务产业先进工作者;2011年被评为云南省云岭楷模;2012年被曲靖市委授予“公务员楷模”荣誉称号,被云南省委授予“直接联系群众的好干部”荣誉称号。
4.但毋庸讳言,我们公务员队伍中也有一些人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缺失,群众观念和事业心不强。有些政府机关以及公务员,嘴里往往只剩下招商引资,为群众办事漫不经心,“漠然置之”或相互推诿、相互扯皮、能拖就拖。“早早一去,满满的人,排了两小时的队,人家说隔壁收钱。”说这话的是徐州一位普通市民,他的经历颇具代表性。而办事时遭遇相关部门“踢皮球”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2012年2月29日,徐州市作风办发出首张“问责责任书”,被问责的是云龙区住建局,因在解决骆驼山康馨园居民反映的“地下室归属”等问题上“拖延懈怠、推诿塞责、处置不力”,被诫勉谈话和通报批评。一些社会矛盾高发问题,没有成为地方政府各部门的共识,没有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而是某一两个部门单打独斗。一些地方发生集体上访,机关大院里甚至有少数公务员“看热闹”- -议论“今天来的老百姓怎么人数那么少”、“怎么这么快这么乖就走了”等。不少群众的利益诉求,实际上并不复杂,一些拖上一两年的“难题”,到实地去调研几天就解决了。哪里存在风险因素,群众有哪些合理利益受损,有些基层政府机关领导班子实际上是知道的,但都不把它摆到桌面上。这是因为谁一旦把那层纸捅破,就必须有人承担过失,必须有人出面解决,大家心照不宣,只要没有群众上访的压力,能拖就拖,倾向于把麻烦留给下任。有些基层公务员面对风险因素时,存在着回避矛盾、侥幸过关的心态,以至于小事拖成大事,普通利益诉求酿成群体冲突。一些基层政府领导处理群众利益时,政府决策或措施暂时得不到群众理时,便使用怪招损招压服群众。如某地修公路要拆迁,一些商铺和农户的补偿迟迟未能谈妥。为了不耽误工期,基层政府部门领导采用“抓小辫子”的办法压服对方,派税务部门上门査账,威 办说“只要查到偷税漏税,坚决依法判刑”;对农民“钉子户”,政府则去查农宅违章建筑,因为农宅基地建房多多少少在规划报建方面有瑕疵,政府于是勒令“一周之内拆除”。商户和农户不再讨价还价,立即老老实实签协议走人,而政府也不再提偷税漏税、违章建筑的事情了。用这“损招”快速平息社会矛盾,表面上事件解决了,实际上群众“ 口服心不服”,埋藏下不满情绪,损坏了党和政府形象。有的地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责任心缺失,损害了政府公信力。曾经轰动一时的“华南虎照”事件已经有了官方结论,一位大山深处的农民主演的闹剧,演变成一起受到广泛关注的公共事件。从“华南虎照”事件的过程看,周正龙伪造虎照后,县林业部门的工作人员没有到现场查看就写了勘察报告,而分管县长没有进行调査研究就签了字,陕西省林业厅相关机构和领导接到报告后不到现场勘验,不进行认真的专家鉴定,就以省级政府主管部门的名义草率召开新闻发布会予以确认发布,其对政府公信力的损害,可谓大矣。
5.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可能引发各种突发事件的不确定因素也随之增加。几乎在各个领域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而其中一些群体性事件基本上是由各种利益矛盾引发的,如果处置不当、处置不公,矛盾冲突极易激化。
2008年7月19日,云南省孟连县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孟连县的橡胶产业是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胶农负责种植,然后按照签订的销售协议,按协议价格把胶乳卖给橡胶公司。“勐马”和“公信”是孟连县最大的橡胶企业,经历了乡镇企业到股份合作制企业、私营企业的两次改制,但改制并不彻底,留有产权不清晰、管理不规范、分配不合理的后遗症。2005年以来,橡胶价格大幅攀升,从原来的几千元涨到2.5 万元以上,但公司对胶乳收购价格不作调整,橡胶价格飞涨和农特税取消带来的利益被橡胶公司老板独享,引致胶农愤慨。胶农决定中止出售胶乳给公司,自行售给价高的收购者,遭到公司派出的保安阻止,双方多次发生冲突。县乡党委、政府对此简单地以治安案件论处,反复用警力介入。警察与当地胶农先后多次发生冲突,警察被打、警车被砸的群体性事件在所谓“7-19事件”前已累计发生过7起。
在处理这些群体性事件的过程中,孟连县委、县政府认为,这些事件是农村黑恶势力作怪,请求普洱市调用警力进行打击。2008年3月,普洱市政法委领导专程到省政法委汇报,省政法委领导听了情况后说,要分清矛盾性质,最大限度考虑群众利益,调整利益纠纷,不同意治安整治和抓捕。省政法委派出工作组到孟连调研后认为,当地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群众利益纠纷,再次重申对少数人采取强制措施可能引起群体事件的风险。
2008年6月14日,普洱市公安局又向省公安厅书面请示跨县调动400名警察到孟连,省政法委、公安厅明确否定了这一请求。然而,7月2日普洱市委常委会依然决定打击孟连农村黑恶势力,跨县调警之事不再向省里报告。11日,市公安局调动的警力向孟连集结。
2008年7月15日,孟连县政府发布治安整治通告,派出工作队,法院、检察院和公安局也限令“违法犯罪人员”投案自首。次日,警察强制传唤8名涉案者。17 日,一抓捕对象被扣留,引发300名群众围堵工作队,两名工作队员被打伤。市里认为工作队的安全受到威胁,有必要动用警力实施打击,19日凌晨,抓捕行动引发了震惊全国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
2008年7月19日凌晨4时,175名警察从孟连县城出发,星夜奔赴40公里外的勐马镇勐啊村。黎明时分,5名嫌疑人随后被抓捕,受到强制传唤。抓捕行动本来还是顺利的。然而,情况突变,这次抓捕酿成的冲突就此拉开了序幕。
其后,勐啊村数百名村民闻讯而来,他们手持长刀、锄头、铁棒、木棍、弹弓等器械,沿勐马至励啊公路形成围攻之势,冲击正在孟连农场制胶厂路口执行警戒任务的58名警察。警察奉命迅速组成四层防御队形,并用扩音器喊话试图劝阻村民,但村民们不予理睬,他们从公路正面和左侧山坡分两路袭击警察,挥舞刀棒砍砸过来,突破了警戒线,警察的盾牌、头盔、警棍被刀棍劈开砸裂、多名警察负伤。在对空鸣枪警告无效的情况下,警察被迫使用防暴枪(内装橡皮子弹)自卫,由于距离太近,有一对父子被防暴枪击中身亡。与此同时,另一路村民纷纷用石块、砖块、弹弓发起攻击,警察对空鸣枪并发射催泪弹驱散人群。至此,人群逐渐停止攻击,但仍聚集在150米外与警察对峙。村民砍倒树,用树干、石头和人墙切断交通,把警察围在路边动弹不得,无法回撤。现场局势一触即发,气氛极度紧张。村民提出必须马上释放被强制传唤的5名嫌疑人。闻讯赶到的普洱市委书记现场劝导情绪激动的村民,并决定放人,缓解对立情绪。傍晚,被围困达11个小时的警察终于得以撤离。当天,先后参与围攻警察的村民达700余人。这起事件造成2名村民死亡,17名村民、41名警察、3名干部受伤,9辆执行任务的汽车被砸坏,102件警械被损毁或丢失。2008年9月4日,云南省委常委会专题听取省委、省政府孟连“7-19”事件调查组情况汇报并对事件做出处理措施。云南省常委会认为,“孟连事件”表面上是警民冲突,而实质是胶农与企业的经济利益长期纠纷所引发的一起较为严重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是人民内部矛盾在特定条件下的集中体现。事件后果严重,影响恶劣,不仅造 国家和人民财产的重大损失,更严重伤害了边疆少数民族群众的感情,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常委会决定,对“孟连事件”定性不准、决策失误、用人不当、处置不当、工作失职的市县党政领导分别给予撤销职务的党纪处分和责令辞职、书面检查的问责;对普洱市、孟连县少数领导参与橡胶公司入股、分红,参与胶林买卖、租赁等涉嫌违法违纪问题,由省、市纪检监察机关进一步深查;责成普洱市委、市政府对“孟连事件”中负有责仟的孟连县委、县政府和乡镇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予以党纪处分。
6.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全球公共行政改革的浪潮下,强化政府官员的责任,建设责任政府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公共行政改革的趋势之一。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国际公共行政改革潮流的影响下,为了解决政府公务员内部出现的不协调和难以合作,严重影响 政府的施政效果以及对民众回应性不够,忽视民意表达的诉求等问题,加快责任政府建设步伐,于2001年4月17日向立法会提出了高官问责方案,并于同年7月1日实施。香港特别行政区推行的问责制,为施政带来一个全新的面貌,使行政管理队伍出现两个明显的变化:一是 于问责官员要承担责任,他们就要重视民意,更要体察民情和勇于面对市民公众,以政绩赢得市民公众的信任和支持,更能够及时回应市民诉求,建立更有民意基础的政府。二是通过问责制,主要官员权责界定更加清晰,加强了官员责任,为造就一个更加开放、负责和有效的政府奠定了基础。
7.对香港公共行政改革和责任政府构建产生重要影响的问责制,于2003年非典时期在大陆逐步推开,包括前卫生部部长、前北京市市长两名省部级高官在内的几百名官员,因隐瞒疫情或防治不力而被査处,这是新中国历史上首次在突发灾害事件中,短时间内就同一问题连续地、大范围地追究官员责任。非典危机过后,从中央到地方开始加快推进问责的制度化。
2004年4月,中共中央批准实施的《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对官员因涉及“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对重大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等应引咎辞职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将引咎辞职明确引入问责制度,这其实是从中共中央文件的层面确立问责制度,对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实施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
8.2003年以来,地方的行政问责制建设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如2003年8月15日,长沙市政府率先实施行政问责制,颁布了《长沙市人民政府行政问责制暂行办法》。《暂行办法》规定,对现任市政府领导,市政府各职能部门、直属机关、派出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和各区、县(市)政府行政主要负责人在所管辖的部门和工作范围内由于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以致影响行政秩序和行政效率,贻误行政工作,或者损害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给行政机关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进行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办法》实施以后在长沙市政界引起强烈反响,有些官员感叹:“现在的官越来越不好当了!”行政问责制的推行,强有力地促进了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增强责任意识,扎扎实实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9.行政问责制的实施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权力运作基本原则,明确了授权者与被授权者之间的权力与责任问题,实现了权力与责任的平衡,为民众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效的载体。同时,行政问责制的实施对中国传统“官本位”政治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增强了官员为官的政治风险和社会风险,加大了官员权力消极运作的政治成本,为公平、正义、民主、法治、责任的政治生态环境的形成创造了前提条件。
10.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的是,行政问责制在中国政治生活中还是一个新事物,在实施中必将会遇到一些理论与现实的问题。什么事情应该问责?就目前的个案来看,主要是对一些重要的责任事故或滥用职权的违法行为进行责任追究,而在决策中存在的问题或者是公共管理的消极行政现象(行政低效、运行高成本、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却没有具体的规定,使得行政问责制运行的空间较有限,制约了问责制应有功能的发挥。到底由谁来问责?近年来,问责的个案中基本上都由上级政府或上级党委对下级政府的主要官员进行责任追究,这种行政问责本身就是体制内官员问责模式,难免有人质疑它的公正性与科学性。同时,没有发挥权力主体- -人民代表大会对行政主体的监督功能,又因公民参与监督的路径缺失,没有有效发挥民众对政府的监督作用,使得这种问责制的启动缺乏应有的、足够的严谨性,影响了问责制的公正性。对谁问责?在行政问责的个案中可以看出,由于官员的权力、责任不甚明确,现在问题主要是对政府官员进行责任追究,而对地方党委的官员问责较少,因而也就出现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该问谁的责”,是党委领导还是行政领导?是正职还是副职?是直接管理的官员还是间接管理的官员?(也就是哪个层面的官员应承担责任)。这些问题不解决,问责的作用难以得到更好的发挥。如何去问责?这也是在实施行政问责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保障问责主客观公正地去对客体进行责任追究,至今还没有一套完善的规则和程序来遵循。而程序不完善则很难排除行政问责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在某种情况下问责有可能成为部分别有用心的官员排除异己的工具。现实中行政问责都是由上级领导来启动,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经常是根据事件影响程度的大小决定问责的范围和层次。此外,被引咎辞职或被责令辞职的公务员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可以重新任用,或以怎样的程序重新被任用,目前还缺乏这方面明确的操作性规定。
近年来,我国行政问责进一步走向了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2005年4月2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对领导成员的引咎辞职、责令辞职作出了原则规定。从最高效力的法律层面确认了当前实施的行政问责制的合法性。2009年7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对问责情形、方式、对象、程序等作出了详细规定,《暂行规定》的颁布实施,进一步为问责制确立了全国范围内的统一规范,促进了问责制或行政问责制的建设和实施,为我国责任政府的建设提供了法制保障。
答题要求
一、请概括“给定资料6~9”的主要内容。
要求:语言精练,层次要点清楚,字数不超过200字。
二、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曹道云、陈家顺同志的先进事迹在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要求:观点明确,语言精练,条理清楚,字数不超过300字。
三、请结合“给定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概括“资料4”中提到的公务员责任意识缺失的几种表现。
要求:准确、简明,字数不超过200字。
2.分析引发云南“孟连事件”的根本原因,以及给我们的教训。
要求:分析条理清楚,观点明确。字数不超过300字。
四、请结合“给定资料”,概括当前我国行政问责制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要求:准确、简明,条理清楚。字数不超过200字。
五、阅读“给定资料”,以“强化公务员责任意识”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参考给定资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3.总字数800~1000字。
本题解析:
一、
【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本题的作答范围为“给定资料6~9”,概括材料篇幅大、范围广、字数多,而作答要求的字数极少,必须大幅度地删繁就简,实现表述的极简化。“层次要点清楚”则要求作答时对材料的内容按照属性进行划分,将内容有条理地呈现出来。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对题目所有要求有了全面、清晰的把握之后回归“资料6~9”,从材料中找答案。总览这四则材料,可将这四则材料的要点归纳到制度建设、实施实践、意义总结三个层面。
“资料6”主要讲述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全球公共行政浪潮下,加快责任政府建设。“于2001年4月17日向立法会提出了高官问责方案,并于同年7月1日实施”,材料中提到问责制给行政管理队伍带来的两个明显变化即为问责制实施的意义,即“能够及时回应市民诉求,建立更有民意基础的政府”、“加强了官员责任,为造就一个更加开放、负责和有效的政府奠定了基础”。
“资料7”介绍了我国推行问责制度的历程。“于2003年非典时期在大陆逐步推开”、“2004年4月中共中央批准实施的《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将引咎辞职明确引入问责制,这其实是从中共中央文件的层面确立了问责制度”。
“资料8”说明了地方行政问责制建设的有效进展及意义。“2003年8月15日,长沙市政府率先实施行政问责制”、“行政问责制的推行,强有力地促进了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增强责任意识,扎扎实实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资料9”重点描述了行政问责制“主权在民”的基本原则及重要意义。“为民众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效的载体”、“对中国传统‘官本位’政治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为公平、正义、民主、法治、责任的政治生态环境的形成创造了前提条件”。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就这四则材料的实际而言,可以有两种框架来设置要点:一种是时间框架,即按材料出现的先后、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组织要点,贯穿要点之中的是一条时间线;另一种是层级框架,按实施问责制的主体- -政府层级来划分层次,在本级政府层次内部,再以时间为序组织要点。无论采用哪一种框架,整体都应是“总-分-总”结构,最后要加上意义总结,以符合材料的陈述顺序和概括逻辑。
【参考答案】
21世纪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推行问责制、构建责任政府迈出了步伐。中央政府层面,于2003年“非典”时期推行问责制,2004年实施《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促进了问责的制度化。地方政府层面,问责制对香港公共行政改革和责任政府构建产生重要影响,内地长沙市政府率先实施行政问责制,有力地促进了领导干部增强责任意识,为人民办实事。行政问责制的实施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有利于权责平衡、创造新的政治生态环境。
二、
【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本题的作答任务为“谈谈曹道云、陈家顺同志的先进事迹在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观点明确”要求考生准确提炼两位同志值得学习的先进事迹;“语言精炼”要求考生对事迹进行归纳概括,以符合字数要求;“条理清楚”提示考生作答应有逻辑。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提到曹道云和陈家顺同志事迹的资料分别是“资料2”和“资料3”,因此应明确本题的答题信息来源主要为“资料2”和“资料3”。
“资料2”主要介绍了曹道云同志的事迹,与作答要求有紧密联系的信息有“曹道云带领的团队在民政系统内部开创了诸多第一”、“创新工作思路,全面实施纯老年人家庭‘守望工程’”、“提出设想,打造养老服务圈”、“多次调研,完善慈善事业思路”等。
“资料3”主要介绍了陈家顺同志的事迹,与作答要求有紧密联系的信息有“积极组织当地农民去义乌打工,并提供企业信息”、“为农民工调解纠纷,勇于维权”。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题干要求考生指出“在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因此考生不仅要将这些信息提取出来,还要将它们整合好。仔细分析这些信息,可以看到,有些是属于工作思路的开拓,有些是属于工作方法的探索,有些是属于工作态度上的用心、负责。因此,考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组织答案,使得作答符合题目要求。
概括和评述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可以采用“总-分”结构,首先对人物事迹定性,概括总体上应该学习人物的什么品质和优点,挖掘出人物事迹中最本质的精神,以此作为答案的领起句;随后可分几层,说明我们具体要学习什么。这里的“我们”要有合理的身份定位,即公务员或细化到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答案的表述应从这一定位出发,符合学习主体的身份,联系机关工作实际,对人物事迹蕴含的精神品质予以综合。
【参考答案】
曹道云、陈家顺同志的事迹表明,作为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在自身工作岗位上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一是践行以民为本、为民服务的宗旨,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以此作为履行工作职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积极承担责任,倾听民意、重视民意、响应民意,深入实际开展调研,明察暗访,了解实际情况,为解民疾苦、推动工作开展提供依据;三是立足实际、科学研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推动创新和突破,争创佳绩;四是心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勇于维护群众利益;五是无私奉献,把对事业的热爱、对群众的感情延伸到工作之外。
三、
1.【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本题的作答范围是“资料4”,作答任务是“概括公务员责任意识缺失的表现”。概括某种错误思想或行为的表现,不能盲目复述材料、罗列表现,需要对材料有定性分析、本质揭示,运用机关的思维和语言界定问题表现的性质,再按性质把不同表现归集起来,一个方面、一个性质的表现归为一个要点,这样才能既全面、又准确地反映材料信息。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资料4”集中反映了地方政府一些工作人员责任心缺失的问题,并未分段,使多种问题纠结成一团,层次不易分清。对于这种复杂的、含有多方面信息的材料,应以事划线,按问题性质分层、划段,把原本缠在一起的问题拆分开来,逐个加以认识和辨别。
仔细阅读“资料4”,可以看出反映的问题有的是“事件”,属于确指,具体到人名、地名、事名、文件名;有的是“现象”,属于泛指,未明确人物和地点,用“有些机关”、“某地”代称。按照“有些”、“一些”、“有的”这样代表事例、领起语段的数量词,把它们作为划分段落、区分事例或现象的标志,给材料做上标记。先在原文每处出现“有些”、“一些”的地方打上斜线分隔符“//”,以区别一事、一例;随后对划线处的事例进行简单分折,看是反映一件事、一个问题,还是多个方面的问题,把针对同一事件、同一问题的陈述句,在起止两端両上竖线分段符“ II ”,给整条材料划分出层次。
运用上述方法,可将“资料4”划分为4层:徐州市作风办发出首张“问责责任书”为第一层,针对的责任问题也即所问之责是“拖延懈怠、推诿塞责、处置不力”;有些基层政府机关不解决群众集体上访的问题是第二层,反映的问题是回避矛盾、畏惧风险、不肯担责任、办实事;某地修公路搞拆迁“使用怪招损招压服群众”为第三层,反映的问题是不能正确处理群众利益纠纷,用制造矛盾的方法解决社会矛盾;陕西“华南虎照”事件为第四层,反映的是政府部门功利心重,不实事求是、不调查核实,偏听偏信,损害政府公信力。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依据对上述材料的梳理,可以将公务员责任意识缺失的表现整合为:服务不到位、固避矛盾、错误或硬性压服群众、弄虚作假四个方面,合并相似要点分条阐述即可。
【参考答案】
公务员责任意识缺失的表现有:一是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欠缺,群众观念和事业心不强,为群众办事漫不经心,拖延懈怠、推诿塞责、处置不力;二是回避矛盾,畏惧风险,不能解决群众集体上访反映的棘手问题,不能维护群众的合理利益;三是不能正确处理群众利益,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用错误方法压服群众,在解决社会矛盾的过程中制造新的矛盾;四是功利心重,不能实事求是、调查核实情况,偏听偏信、弄虚作假,损害了政府公信力。
2.【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本题包含两问,一是分析引发云南“孟连事件”的根本原因,二是分析此事件给我们带来的教训,在作答时,不要有遗漏。教训,即负面性做法或从负面性做法中归纳出来的普遍性认识。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资料5”集中叙述云南“孟连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孟连事件”属于近年典型的、有较高知名度的群体性事件,无需耗费过多的阅读时间。考生应采取“抓重点、抓要点、找关键词、观点句”的方法,勾画标注,圈出对答题有用的部分,以直击要害、减轻负担。
此题包括“根本原因”和“主要教训”两问,回答第一问需锁定材料中涉及原因、体现原因的语句,并由表及里、逐层梳理出根本性的原因- -省政法委的调查已出具结论,即治安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群众的利益纠纷。联系上下文,可具体表述为橡胶公司公改私后,胶农对利益分配格局不满,这种分配格局是由于橡胶企业改制不彻底造成的。
回答第二问应直指孟连县委、县政府在处理群体事件中的不当手法,并由教训上升到启示、由错误做法反推出正确做法。在我国当前的政治语境中,教训通常是指地方政府、政府部门工作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孟连事件”中由于官方处置不当造成矛盾激化、事件升级,即属于此类情况。从思想层面看,主要是责任意识欠缺、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解决切身利益问题的宗旨意识不够牢固,没有落实到工作中;从工作方法看,主要是领导没有亲临一线、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意愿呼声;从工作措施看,主要是轻率动用警力,对涉事群众采取强制措施。在归纳材料教训的基础上,还应根据省委的处理措施,提炼出更高层面的原则性教训,如必须强化干部宗旨意识、责任意识,严格实行问责制,加强应急能力。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在组织答案时,需先指出造成问题或引发事件的根本原因,再根据错误思想认识和作风、做法等教训归纳出普遍性认识。
【参考答案】
引发“孟连事件”的根本原因在于群众的利益纠纷,胶农与橡胶公司因利益分配问题发生冲突。当地党委、政府对事件定性不准、处置不当,激化了矛盾,导致警民冲突。
各级党委、政府应从思想意识、工作方法、应对措施三个层面吸取“孟连事件”的教训,防止在处理群体性事件中犯定性不准、决策失误、用人不当、处置不当、工作失职的错误。
要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必须加强对干部的宗旨教育,强化干部为民做主、为民办事的责任意识;健全责任体系,对由于工作失职造成不良后果的领导干部,严肃追究问责;加强干部应急能力建设,提高依法处置突发群体事件的能力,坚持实事求是、依靠群众的原则,排查化解矛盾,维护群众利益,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四、
【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由题干可知,本题要求结合“给定资料”,概括当前我国行政问责制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答要求中提到了“准确、简明”、“字数不超过200字”,这就要求考生对问题的概括必须开门见山、言简意赅;“条理清楚”则要求考生逻辑思维清晰,作答形式合理。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题干中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作答范围,但从给出的材料来看,涉及“行政问责制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材料主要集中于最后一则,因此,本题的作答范围是“给定资料10”。
“给定资料10”首先提到了“行政问责制在中国政治生活中还是一个新事物,在实施中必将会遇到一些理论与现实的问题”。这为考生提供了作答本题的依据。
材料紧接着谈到了“什么事情应该问责”,这是关于问责事项的表述:在现行的行政问责制中,问责内容过于单一,缺少事前问责和事中问责。主要是对一些重大的责任事故或滥用职权的违法行为进行问责,但对决策中存在的问题或公共管理中的消极行政现象,却没有具体规定,使得行政问责制运行的空间有限,制约了问责制应有功能的发挥。
接下来,材料又谈到了“由谁来问责”,这是关于问责主体的表述:缺乏明确性,异体问责相对薄弱。问责主体是上级政府或上级党委,没有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及民众的监督功能,行政问责制的公平公正性遭到质疑。
紧接着问责主体的是“对谁问责”,这是关于问责对象的表述。通过阅读材料可知,问责对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问责对象限于政府系统,责任人的界定有失公允。主要是对政府官员进行问责,而对地方党委的官员问责较少。由于权责不清,责任人界定不科学,导致问责的作用难以得到更好的发挥。
在材料的后半部分,谈到了“如何问责”,这是关于具体操作的表述。从这部分可以发现,问责程序没有统一标准,问责弹性较大,难以实现客观公正。至今还没有一套完善的规则和程序来遵循,主观色彩强烈,在某种程度上有可能成为部分別有用心的官员排除异己的工具。最后,材料谈到了行政问责制实施的后续规范问题- -被辞退的公务员在重新任用中存在的问题,即引咎辞职或被责令辞职的公务员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可以重新任用,或以怎样的程序被重新任用,目前还缺乏这方面明确的操作性规定。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为了满足“条理清楚”的要求,考生可按照“总-分”结构组织答案。依据材料对制约行政问责制实施问题的划分,在写出总领句之后,基本可以确定按问题的四个方面进行表述。这里对问题的性质要有所说明,也可以在打好草稿、算好字数之后,视篇幅允许,适当提炼材料中表明危害的语句,如问责的事项不全面制约了问责制应有功能的发挥,监督主体的缺位影响了问责制的公正性,使答案更加完善。
【参考答案】
行政问责制实施中有四个问题有待解决:什么事情应该问责、由谁来问责、对谁问责、如何问责。在问责事项上,对应该问责的决策问题及公共管理中的消极行政现象缺乏具体规定;在问责主体上,没有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对行政主体的监督功能和公民对政府的监督作用;在问责对象上,现行制度规定不够明确,实践中对政府干部问责多、对党委千部问责少;在问责操作上,缺乏完善的规则程序和明确的操作性规定,受人为因素影响,主观色彩强。
五、
【写作思路】
本文主题明确、体裁明确,属于限定主题的文章论述题,对于考生把握中心、确立论点来说,提供了便利,可以快速地形成基本写作思路。但要确定具体写什么、怎样写,仍有一定的障碍,因为材料内容体现如何强化公务员责任意识的方法策略、实际案例不多,只有关于树立责任意识重要性、对构建责任政府所能起到的作用的理论阐述;材料整体来看,涉及问题现状的负面性内容较多,策略性和理论性内容较少,仅有的策略完全是围绕“建立实施行政问责制”,与强化责任意识只有间接关系,理论内容也是就实施问责制的意义进行阐述。那么,应该如何组织观点、结构成篇呢?
这就需要把握强化公务员责任意识与实施行政问责制之间的关系,领会命题人大量给出问责制相关材料的意图,将实施问责制作为强化公务员责任意识的基本途径和制度措施。
明确了文章的立意基本思路- -借制度之径,强化责任意识- -之后,要做的就是从材料中找到足够的论据,证明实施问责制有强化公务员责任意识的作用,并完成以推进问责制强化公务员责任意识的论证过程。
通过对材料的解读,我们已经清楚材料之间有着明确的逻辑:“资料1”是论述责任意识重要性和建立责任政府必要性的,这适合作为开篇阐明的观点,即强化公务员责任意识的重要意义;“资料2、3”和“资料4、5”恰好是两组对比性质的案例,前一组事例可以证明公务员应该如何树立并实践责任意识,后一组事例可以证明公务员责任意识的缺失可能导致什么错误、引起什么样的严重后果,对于开篇提出的总论点既是一个递进说明,又是一个具体强调;“资料6~9”基本围绕行政问责制在我国的实践,在提炼材料、引入文章的时候,上承公务员责任意识和责任履行的问题现状,联系中央和地方政府实施问责制的目的、做法、效果,简要分析一下问题原因,指出官员责任的缺失与缺乏明确的问责机制有关,即可做好铺垫,提出全文的总体对策,即推进问责制的完善和落实,促进公务员强化责任意识、为构建责任政府提供保障。
在文章对策部分,应主要根据中央出台的文件和现行问责制不够完善、执行不顺之处反推出应取之策,即根据“资料10”反映的四方面问题推出措施,指出我国现行的问责机制应该在哪些方面加以完善,使其发挥应有的效果和作用。最后,可用“资料9、10”中有关实施问责制、推进问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意义进行总结,呼应一下开头,指出推进问责制规范和完善对于强化公务员责任意识、构建责任政府、适应全球公共行政改革形势、提升我国政府行政治理水平的意义,一篇完整深刻、高屋建瓴的文章由此跃然纸面。
当然上面的写作思路完全是依靠材料、剪切材料,对材料进行联缀、拼接、缝合之后形成的文章,好处是构思快、成文快,所做的思考和加工工作少;除此之外,对于那些掌握政策比较透、对相关命题研究比较多、占有其他材料比较丰富的考生,不完全依据材料,使用的素材超出材料之外,也可以形成既合理又较为独特的观点,如参考例文即是自出机抒、不局限于材料的结果。通常这样的文章可以得到考官青睐,获得高于平常答卷的得分;但这样写作的难处在于需要深思考、精加工,没有一定功力和相当知识储备是难以作为的。所以,对于一般熟悉申论依托材料作答的考生,仍然推荐第一种快速构思、快速写作的“材料拼接法”。
【参考例文】
责任高擎曰月 制度守护江山
温家宝同志曾经引用过理学大师朱熹的一副对联:“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普通公务员职位或许不高,但社会地位高,每天都会感受到日月从肩上驰过- -那是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是国家对公务员履职尽责的重托。公务员必须树立起高度的责任意识,不负这份期盼和重托。然而公务员责任意识的增强,仅靠自我努力是不够的,还应建立完善的问责制度,督促公务员不断强化责任意识,为构建责任政府奠定基石。
公务员的责任是为公众服务、为公共利益服务,公众是我们的服务对象和履行责任的客体。但在现实生活中,常有一些公务员忘记自己的责任,颠倒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将自己凌驾于人民之上,以致责任意识缺失,种种怪象备受公众诟病。例如,有的机关办事推诿塞责,对群众敷衍了事;有的机关不敢对群众的利益负责、不敢去承担为群众办事的风险和后果,遇事绕着走,甚至反过来对群众动硬的、来横的,欺骗乃至压服群众。一度震惊全国的“孟连事件”就是由于当地党委、政府缺乏对群众的责任感,不重视从根本上解决矛盾,反而对群众滥施暴力,激化而成的。温家宝同志说得好:“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能让你坐在台上。”那些不能为群众热情分忧、履行职责的干部,一定会被制度淘汰。
公务员责任意识的缺失,一方面源自缺乏牢固的思想基础,一方面也同制度的约束不力有关。西方政治学者哈耶克有一个著名的“演进理性”命题,分析了理性和制度的关系,一方面制度不能脱离人的理性认识而运行,必须依赖人的接受、认同、服从和遵守才能有效实施;另一方面人的理性认识又不是自然获得的,而是要在制度的引导和规范下形成,认同制度并在看到制度的欠缺之后参与制度的演进。马克思主义有关意识和存在的理论也能够证明人的思想认识与客观制度的关系,认识的提升与制度的引导规范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修养,完善行政问责制度,使内部规则与外部规则共同作用于公务员,从而提升公务员的责任意识。
公务员要认真学习、领会和实践党的基本理论,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学习《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规定
》,遵循“主权在民”的权力运行规则,打破侥幸心理,强化有权就有责、滥权必追究的意识,重视民意、体察民情,在各自岗位上扎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同时,有关部门应研究并推进问责制度的完善,在问责主体上,要积极发挥人大和公众、媒体的监督作用;在问责内容上,要健全应予问责的情形和事项,确保应问必问;在问责操作上,要建立一整套支撑问责、保障问责的规范性程序、标准和操作办法,形成配套制度体系,以及时有力的问责督促公务员正当履行职责,提升政府的办事效率和公信力。
随着行政问责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深入落实,我国公务员的责任意识必将显著增强,以责任高擎日月,以制度守护江山,在全球公共行政改革的浪潮下,向着现代政治文明的新目标持续迈进。
试卷分类:行测
练习次数:19次
试卷分类:行测
练习次数:34次
试卷分类:行测
练习次数:13次
试卷分类:行测
练习次数:16次
试卷分类:行测
练习次数:30次
试卷分类:行测
练习次数:14次
试卷分类:行测
练习次数:9次
试卷分类:行测
练习次数:14次
试卷分类:行测
练习次数:30次
试卷分类:行测
练习次数: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