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1-09-14 09:54
扫码用手机做题
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4.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
5.作答时必须使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有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给定材料
材料1:
大批赴美志愿者汉语教师在美国校园和社区内担当着文化使者的角色。来自四川的高中教师小琼就是其中之一。为期一年的赴美教学经历给她、她的美国学生乃至美国“街坊邻居”都留下珍贵记忆。
小琼在俄克拉荷马州一座小城执教,借住在一对老夫妇家中。小城只有一家沃尔玛超市。用男主人加里的话说,“全镇人几乎都相互认识”。这个四川姑娘每次出门都会被当地人认出来,很多人都会友善地同她打招呼。
文化交流归根结底是人的交流、感情的交融。小琼说,自己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不幸失去双亲,很长时间难以从悲伤中走出来,但这对美国老夫妇的悉心照顾、小镇居民的热情让她真切感受到人间真情。
和其他汉语教师一样,小琼也配备了介绍中国文化的“资源包”,内容从神话故事、历史名人到古典名著不一而足。不过,在和孩子们的接触中,她本身就是当地人了解中国的一个“资源包”。“你们也有手机么?”“家中有电视吗?”一个个问题背后是美国孩子对中国的不了解。当然,在打开“资源包”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价值观碰撞。“美国老师不加班、中国老师爱加班”“中国人爱储蓄”,甚至小琼想起万里之外家人时充盈的泪水,都让孩子们乃至大人们真切地感知着“中国人”的家庭观念,碰撞后带来的是了解和欣赏。
“我们觉得她是最好的‘中国制造’。”加里对记者幽默道,“如果你们国家要派出中国文化大使,选我们的琼准没错。”
当记者在世界各地问起:“提起中国文化,您会想到什么?”在赤道边春城内罗毕,中非关系专业在读研究生瑟库拉这样告诉记者:“孔子,我会想到他。我上过不少有关中国外交、非中关系的课,每次遇到理解不了的思想时,我们就开玩笑说‘这是孔子的思想’。每次辩论课上找论据时,我们最后会找到‘孔子曰······’。西方也有很多先贤,但中国先贤似乎我只了解孔子。”
在内罗毕CBD地区一家大排档餐厅,28风的顾客贝利对记者说:“我通过在内罗毕工作的中人了解中国文化。我觉得要想让肯尼亚人了解中国文化,最重要的是生活在本地的中国人的态度,希望中国人能同当地人多交流。中国政府也应在非洲多办一些展览,比如饮食展览、传统服饰展览,这样我们才能了解更多中国文化。”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最深刻的体悟是:在融合流动的地球村里,每个人都是一国最生动的“文化名片”,你传达什么,对方就感受什么。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看似工程浩大,却始于足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政府需要做的还有很多,而民间交流、业界合作也亟待进化升级。
材料2:
中国曾一度被称为“世界加工厂”,为“洋品牌”贴牌生产,即为大品牌做代工,几乎成了国内众多鞋、服企业的必经之路。而N市BL集团却在时尚产业相当发达的韩国、法国找到甘心为自己做贴牌的大牌制造商。“洋品牌”能为中国企业贴牌生产,这是中国企业品牌发展之路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企业拉开了品牌输出的序幕。
据了解,BL集团是一家涉及多种门类、跨行业的集团公司。集团拥有“XX家纺”“XX西裤”等著名品牌。作为中国家用纺织品最大的生产基地,集团主导产品——“XX家纺”包括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和小装饰5大系列,千余品种、上万种款式,产品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及中国港澳地区。自从去年在N市国际服装博览会上结识后,BL集团和S公司很快就签订了贴牌生产协议:S公司按照BL的设计要求,为后者设计、生产“XX”品牌的高档女鞋。S公司是韩国名列前三甲的皮鞋生产企业,也是一家只为韩国顶级皮鞋品牌代工的制造商。就是这样一家颇具实力的大牌企业,如今却为BL集团做起了贴牌加工。
品牌是一个符号,是产品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体,是产品表达自身信息的载体。S公司向中国的BL集团送秋波,是他们认同该集团的品牌经营模式。当S公司了解到,BL集团自1992年就开始把大部分生产外包,一心从事品牌、渠道经营,至今已在国内市场成功打响10个自有原创品牌,年销售总额达到30亿元。这家向来只为顶端品牌代工的制造企业立刻对其刮目相看,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S非常看好中国原创品牌的市场前景。作为BL集团旗下一个仅仅两岁多的年轻品牌,定位中高端的“xx”,在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同台竞技中,稳居销售榜上游。
BL集团用行动说明,目前,中国鞋业已经由注重使用价值,过渡到追求文化审美价值的不断提高。但我国许多鞋企做品牌更多的是采取模仿国外的方式,不是自身孵化。而品牌除了使用价值,更多的包含文化审美等附加价值,文化审美价值越集中,越能讨消费群喜欢;对消费群宽容度越大,品牌就越成功;每个品牌都应有自己的定位,自己的消费群,针对一个定位群表达的文化审美内容越多,品牌越成功。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国内消费者对时尚的追求以及购买力都在逐年提高,这正是国内企业打响原创品牌的好机会。一旦在国内市场获得成功,离国际品牌的距离也就不远了。
专家指出,在产品同质化的今天,品牌竞争力包含了企业在资源、能力、技术、管理、营销、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是形成企业可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虽然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制造供应基地,但品牌竞争力优势仍然比较弱小,中国企业不缺乏产量优势,也不缺乏品质优势, 众多中国品牌已经解决了生存的问题,未来,中国商品价格的增值点将主要依靠品牌建设.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再到中国品牌,中国品牌必须 摈弃长期奉行的以产量取胜的低盈利扩张模式,转而进行全方位品牌经营和世界顶级品牌营销战略 的努力。 优选高效的品牌化战略与品牌架构推进品牌资产的增值并且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现有的品牌资产。使中国品牌无形资产扩大,国际市场地位大幅提升。
中国H集团董事长F日前坦言:世界各国都在探索支撑中国经济增长背后那只看不见的手——中国文化,这意味着中国进行文化输出并借机升级中国品牌的时代已经来临。
F认为,目前,中国制造在世界上很多领域都没有话语权,中国是世界上羊毛使用量最多的国家,但中国羊毛产业在国际羊毛领域没有话语权;中国是制造大国,产品遍布世界各个角落,但相当多中国造产品却没有定价权。同时,国产品牌走出国门不是受阻就是消化不良。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中国品牌的文化元素没有得到国际上的认可。F强调,文化在品牌的国际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主动和系统地输出文化,能够消除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而且能为企业国际化进程加速、助力。因此,对于中国企业来讲,在用功能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之前,先要满足对其文化的认同。
品牌文化具有长久的穿透力,你建立什么样的文化,这个品牌就有了这个文化基因的价值取向。有了文化的品牌才是有灵魂的品牌,才会有生动的生命,品牌文化决定了品牌的生死存亡。塑造品牌的根本是文化元素,就是说品牌所蕴涵的文化传统和企业核心价值取向,是决定一个品牌能否生存持久的关键。
材料3:
随着网络和电视制造业的发展,全球电视剧市场已经进入了“大航海时代”,随意按动鼠标就能看到世界另一端同样在看的剧集,观众可以坐在家中尽享顶级剧集的极致体验,“追剧”俨然成为都市白领的一种生活方式。
而作为2014最为火爆的美剧代表,《纸牌屋》一经推出便极度受宠,引起全民热议,连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是《纸牌屋》的忠实粉丝。有观众看完《纸牌屋》后表示对于美国政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权力与爱情更有了新的认识,甚至翻出以往讲述美国政治历史的书籍、影片观看,参与到这部剧的讨论。
美国电影和电视节目的总出口额是143亿美元(2011年),畅销100多个国家。2012年在法国播出美剧多达数十部,其中30多部单集观众超过百万,《超感神探》还一举成为当年的电视剧收视冠军。在德国,美剧基本处于垄断地位,占据约90%以上的播出份额。韩国2011年也从美国引进了122部电视剧。
“美剧《纸牌屋》这类全球剧的热播趋势有目共睹,它们真正开创了电视剧‘24小时全球联播’的奇迹。”英国某传媒的中华区首席执行官梁先生如此评价。专家认为,电视文化产品的价值日益凸显,中国应从中借鉴经验,提升电视剧制作水平,同时加强文化产品对外输出能力。
《纸牌屋》的热播并不影响《来自星星的你》赚取过亿眼球。由于两部电视剧对受众有明显的划分,出现了同期上映却“平分天下”的局面。《来自星星的你》在韩国播出时,网络最高收视率达68.9%。
美剧、韩剧在全球热播并非偶然。“以受众为导向,创新电视剧制作、播出模式,直接对接市场,接受评判。全新的制作模式给了电视剧全新的生命。”S大学新闻传播学唐教授认为,与中国电视剧传统意义上的播出模式不同,美剧大都按“季”播出,通常一星期只播一集,边拍边播。由于美国电视剧播放平台不多,每年能在季播期黄金时间段播出的不到2000集,因此竞争异常激烈。近年来韩剧也采取边拍边播的模式,《来自星星的你》每周播出两集,每次网上更新剧集都会引发下载热。
这种开放的模式可以使制作方式充分感受到观众对剧集的关注程度,根据每周更新的收视率和观众的反映,及时调整创作方向。美剧《越狱》第一季播放时,收视率曾高达1800万人次;而《生活大爆炸》主人公谢尔顿的性格就是根据观众的反馈几经改变才定型的。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热播剧大多高水准、大投入,保证质量精良。季播和周播的模式本身就拉高了电视剧制作成本。而对制作团队、剧本、导演、演员、道具等精益求精的追求,使得热播剧拍摄成本很高。
对于艾美奖得主《广告狂人》《斯巴达克斯》等美剧每集200万美元左右的制作费用。《纸牌屋》近400万美元的单集平均成本大大超过了一般制作标准。2011年美剧《史前新纪元》,重金打造的首集拍摄费用就接近2000万美元,甚至超过众多电影的投资成本。
这些热播剧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同于中国的“武侠剧”“清宫剧”“名著剧”,而以现实为题材,用写实手法描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与观众不疏远。除科幻剧外,美剧大多务求内容真实,有时涉及技术层面还要请顾问或相关专家亲自操刀。《生活大爆炸》剧组甚至拥有一个真正的“科学顾问”,专门负责剧本中关于科学部分的内容创作。
现实题材的电视剧制播能最充分地反映电视剧生产流程的市场化属性。《来自星星的你》尽管有科幻成分,但人物感情进展、尊老爱幼优良传统贯穿其中,传递出韩国普世价值观。
唐教授说,美剧和韩剧都通过简单的日常生活与谈话交流传递价值趋向,剧中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感问题、生活细节问题的揭示,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贴近生活中的文化输出才容易被外国观众认同。
在国产电视剧产量猛增的背景下,专家建议中国加强对产品质量把关,积极探索并生产出既承载中国文化价值观,又符合国际主流“文化经验”和“感觉结构”的电视产品。
材料4:
针对近日在中国内地掀起的一股追韩潮,政协委员G在2014年3月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称:“韩剧热潮,已经不仅是韩剧的问题了,这让我们的文化自尊受到伤害,文化自尊的伤害是由于文化自信的缺失。”
韩潮来袭,韩迷们自然是喜不胜收,来者不拒,多多益善,而如同G这样的文化人士则不免有些心存疑虑,担心韩流损害我们的文化自尊。一方是欢迎,一方是反对,究竟谁说的更有道理?有网站发起“我们该如何面对韩剧热潮”的讨论,引发了大量跟帖。有网民把跟帖中的核心观点摘录如下:
观众喜欢韩剧,当然有其理由。比如情感细腻,比如演员养眼,比如制作精良。相比于国内电视剧而言,这些都是韩剧的优势所在。在这个文化多元开放的时代,其实不管是韩剧,还是好莱坞的电影,我们都有选择的自由。原因很简单,观众自然是什么好看什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观众所看中的更多是韩剧的娱乐功能而非文化入侵。有人认为,韩剧逻辑性较差,观看时无需动脑子,可以单纯的“感情发泄”。换而言之,观众在看韩剧的时候,绝不会去想韩国文化怎么就伤害了中国传统文化这样的宏大命题,在他们看来,只要故事精彩就足够了。
任何一种文化的体现都需要一定的载体。韩国的电视剧、美国好莱坞的电影,这些都是外来文化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外来的“文化鲶鱼”。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的文化自尊受到伤害并非是从韩剧或者好莱坞电影开始。因为自西方人用坚船利炮打开清政府的大门开始,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新文化运动,我们的传统文化可以说一直在与西方文化的斗争中不断地延续和发展。不可否认,现在中国传统文化式微,有些好的传统,好的习惯,好的做法都被抛弃了,但中国文化或者说华夏文明依然在一脉相承。
不可否认,韩剧是韩国文化的一种体现,韩剧热无形之中会带来韩国文化的影响,对中国文化带来一定的伤害。但是这种影响究竟有多大,伤害程度究竟有多深?根本没有准确的实证数据。韩剧在大陆风行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穿韩版的衣服,说一两句“欧巴”“思密达”,吃几次韩餐,可并没有见到有谁因为喜欢看韩剧就改一个韩国名字或者移民韩国。韩剧的影响当然是客观存在,但说伤害了我们的文化自尊则未免太高估韩国文化的影响。
看看韩剧,天不会塌下来,文化自尊也不一定会受到伤害。换个角度说,我们正视韩流的影响,可更该思考如何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材料5:
当前,中国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存在着逆差,中国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和外国文化涌入中国,在数量质量上都难成比例。为了扭转这种逆差,有学者提出了中国文化输出问题。
这个问题的提出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产物。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水平进一步的提高,人们认识到中国当代建设不仅要“引进”,而是要“输出”。有学者认为:“在最初的挪用套用之后,必须有自己的创造性输出,否则这个民族就会丧失真正的精神生命力。”“中国当代文化需要进一步奠定自己的文化精神生长点,藉此从中西文化交流的逆差中走出来,真正开始自己的文化创造性,走向中西文化平等对话和文化输出。”
从1934年鲁迅提出拿来主义到当前我们提出文化输出,已经整整过去80年了,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对外开放要坚持“引进”和“输出”相结合。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不仅是对经济建设提出的要求,而且也适合文化建设。这就是说,我们的文化建设要坚持“拿来主义”与“文化输出”相结合。
学者指出,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从拿来主义到文化输出虽然是一个巨大转变,但是,我们的文化输出不能为输出而输出,而是应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正如我们拿来的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我们的文化输出也必须输出的是中国当代文化中对人类健康向上发展的有价值的东西。我们的文化输出应以我们的原创作品为主,即能够代表中国的形象,代表中国人民的形象,代表中国民族文化的形象。过去,我们也有一些文化产品输出,虽然我们也输出了不少优秀的文化产品。但是,不可否认,我们输出的有些文化产品却是迎合西方一些人的狭隘需要,贩卖的是一些中国文化的落后的、丑陋的东西。这种文化输出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形象,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形象,损害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形象。这是我们必须坚决反对的。
因此,中国当代文化解决中外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逆差”现象,就必须在努力解决现存冲突的过程中大力创造有价值的文化产品。这样,中华民族才能在人类的健康向上的发展中做出自己应有的独特贡献。这种“有价值的文化产品”,首先就内含着中国人自己的价值观。因此,有学者套用法国前总统德斯坦的话说:“中国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是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的。”
鉴于有人提出从文化拿来主义走向文化输出主义的理念,有学者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一、少提“主义”,一提主义往往会走向极端;二、在文化上还是要“拿来”与“输出”并举。文化上的平等交流应该是互通的,一手进一手出,不应该只进不出或只出不进。现在没有哪个国家愿意只做进口生意不做出口生意的,文化上也如此,否则根本不符合世贸协定。“拿来”拿的是我们没有的,而且是必须要的:“拿来”也不是全盘西化,囫囵吞枣,而是咀嚼消化,为我所用。“输出”也不是不分好歹地“倾销”,文化上的伪劣产品应该杜绝出口,以次充好必然败坏名声,后患无穷。即使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尽管资源十分丰富,也需要经过现代的阐释,方能切合现时代世界的需要。最能体现中国当今文化软实力的,应该是经过中西会通又从现实需要出发,体现时代特点的原创性的文化观念、文化思想和文化产品。所以在输出什么、创造什么文化产品和怎样输出等方面,还需要作通盘的规划,并付之行动。
第三题、“给定资料5”划线部分写道:“中国在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是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的。”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本题解析:
文化之旅 梦想起航 何谓文化?文化如一簇火焰,点亮一个个黑夜;文化如一场春雨,滋润万物而悄然无声。余秋雨曾说:文化是民族血脉中散播出来的气息,是远方游子回归故里的路标和根基。中华文化,承载着一辈辈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以其独特魅力,吸引过多少古老文明驻足观看,流连忘返。时至今日,当国与国由“硬实力”竞争转变为“软实力”竞争,当经济外交转变为文化外交,中国必须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全力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软实力,让“中国式”价值观引领世界潮流,凸显文化大国地位。传播中华文化,是输出“中国式”价值观的“远洋航船”。中华文化,不是一部死板的教科书,而是一幕幕生动活泼的“微电影、动画片”。从“老莱娱亲”到“缇萦上书”,我们收获了孝道;从“尾生抱柱”到“一诺千金”,我们感动于诚信;从“最美妈妈”身上,我们明白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含义,而“郭明义们”让我们体会了坚守信仰,无私奉献。中华文化的内在价值观,正是国际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将由中国输出,由中国实践。输出“中国式”价值观,是大国地位的“试金石”。环顾全球,各个大国独特的价值观影响着一代代人。美国有“美式自由”,英国有“英式绅士”,俄国有“俄式倔强”。中国呢?中国不能仅凭高经济增长速度震惊世界,还应以其独特的价值观——“仁智礼义信”感动世界,以此让世界人民接受和平崛起的中国梦。输出“中国式”价值观,一是正祖辈之名,否则那些古老的传统将被他国借申请世遗之机一一霸占;二是证大国之实,否则我们依然是“世界工厂”,甚至是他国眼中的暴发户。奠定大国地位,是中华文化的“保险柜”。近来,“韩”流来袭,“日”风渐进,一些文化学者因此而“感冒”。有人认为,这样的反应过于激烈,反而高估了"日韩文化"之实力。但是面对文化侵袭,我们必须有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的认识。回顾历史,曾经日本、高丽遣人出使大唐,后又将唐朝文化带回,如今日韩两国依然汉风犹存;曾经马可波罗出使元朝,于是在西欧有了“黄金东方”的美誉,现在看来,西欧的许多食物,依然有“舌尖上的中国”的倒影。俯瞰今朝,倘若我们奠定大国地位,则文化之忧可解,中华文化将重新引世界之瞩目,扬华人之名气。文化、价值与大国地位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缺一不可。以文化传播为起点,既引进来,也走出去,我们要做的还有许多。抓紧天时、地利、人和,即是修文化内功之良策,又是促文化出口之明灯。天时者,善假于外物也。好莱坞影视作品中,中国元素日渐凸显,好莱坞的大银幕上,“花木兰”有之,“中国功夫熊猫”有之,“成龙历险记”有之,众多华人明星面孔有之。在西方利用中国元素赢得市场时,我们也可借此东风,反向输出中华文化。地利者,虚心求教与邻国也。“韩剧”、“日式动漫”是极其成功的文化传播案例,无论是形式本身,还是形式传播的内容,都大受青睐。中国毗邻两国,正可以借用他们的形式,将中华文化融入其中,以轻松、娱乐为特色,让更多人接受。人和也,华人共同努力也。利用制造业,我们创新自有品牌,传播品牌文化;利用孔子学院,我们教学汉语,传播道德文化;利用民间展览,我们展示现代生活,传播生活文化。驾好这三套马车,何愁中华文化不得出门,中国价值观不得彰显?大文化时代业已来临,时不我待。让中华文化大放异彩,让“中国式”价值观遍地开花,是我们对“大国”崛起许下的诺言!
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4.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
5.作答时必须使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有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给定材料
材料1:
大批赴美志愿者汉语教师在美国校园和社区内担当着文化使者的角色。来自四川的高中教师小琼就是其中之一。为期一年的赴美教学经历给她、她的美国学生乃至美国“街坊邻居”都留下珍贵记忆。
小琼在俄克拉荷马州一座小城执教,借住在一对老夫妇家中。小城只有一家沃尔玛超市。用男主人加里的话说,“全镇人几乎都相互认识”。这个四川姑娘每次出门都会被当地人认出来,很多人都会友善地同她打招呼。
文化交流归根结底是人的交流、感情的交融。小琼说,自己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不幸失去双亲,很长时间难以从悲伤中走出来,但这对美国老夫妇的悉心照顾、小镇居民的热情让她真切感受到人间真情。
和其他汉语教师一样,小琼也配备了介绍中国文化的“资源包”,内容从神话故事、历史名人到古典名著不一而足。不过,在和孩子们的接触中,她本身就是当地人了解中国的一个“资源包”。“你们也有手机么?”“家中有电视吗?”一个个问题背后是美国孩子对中国的不了解。当然,在打开“资源包”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价值观碰撞。“美国老师不加班、中国老师爱加班”“中国人爱储蓄”,甚至小琼想起万里之外家人时充盈的泪水,都让孩子们乃至大人们真切地感知着“中国人”的家庭观念,碰撞后带来的是了解和欣赏。
“我们觉得她是最好的‘中国制造’。”加里对记者幽默道,“如果你们国家要派出中国文化大使,选我们的琼准没错。”
当记者在世界各地问起:“提起中国文化,您会想到什么?”在赤道边春城内罗毕,中非关系专业在读研究生瑟库拉这样告诉记者:“孔子,我会想到他。我上过不少有关中国外交、非中关系的课,每次遇到理解不了的思想时,我们就开玩笑说‘这是孔子的思想’。每次辩论课上找论据时,我们最后会找到‘孔子曰······’。西方也有很多先贤,但中国先贤似乎我只了解孔子。”
在内罗毕CBD地区一家大排档餐厅,28风的顾客贝利对记者说:“我通过在内罗毕工作的中人了解中国文化。我觉得要想让肯尼亚人了解中国文化,最重要的是生活在本地的中国人的态度,希望中国人能同当地人多交流。中国政府也应在非洲多办一些展览,比如饮食展览、传统服饰展览,这样我们才能了解更多中国文化。”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最深刻的体悟是:在融合流动的地球村里,每个人都是一国最生动的“文化名片”,你传达什么,对方就感受什么。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看似工程浩大,却始于足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政府需要做的还有很多,而民间交流、业界合作也亟待进化升级。
材料2:
中国曾一度被称为“世界加工厂”,为“洋品牌”贴牌生产,即为大品牌做代工,几乎成了国内众多鞋、服企业的必经之路。而N市BL集团却在时尚产业相当发达的韩国、法国找到甘心为自己做贴牌的大牌制造商。“洋品牌”能为中国企业贴牌生产,这是中国企业品牌发展之路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企业拉开了品牌输出的序幕。
据了解,BL集团是一家涉及多种门类、跨行业的集团公司。集团拥有“XX家纺”“XX西裤”等著名品牌。作为中国家用纺织品最大的生产基地,集团主导产品——“XX家纺”包括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和小装饰5大系列,千余品种、上万种款式,产品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及中国港澳地区。自从去年在N市国际服装博览会上结识后,BL集团和S公司很快就签订了贴牌生产协议:S公司按照BL的设计要求,为后者设计、生产“XX”品牌的高档女鞋。S公司是韩国名列前三甲的皮鞋生产企业,也是一家只为韩国顶级皮鞋品牌代工的制造商。就是这样一家颇具实力的大牌企业,如今却为BL集团做起了贴牌加工。
品牌是一个符号,是产品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体,是产品表达自身信息的载体。S公司向中国的BL集团送秋波,是他们认同该集团的品牌经营模式。当S公司了解到,BL集团自1992年就开始把大部分生产外包,一心从事品牌、渠道经营,至今已在国内市场成功打响10个自有原创品牌,年销售总额达到30亿元。这家向来只为顶端品牌代工的制造企业立刻对其刮目相看,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S非常看好中国原创品牌的市场前景。作为BL集团旗下一个仅仅两岁多的年轻品牌,定位中高端的“xx”,在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同台竞技中,稳居销售榜上游。
BL集团用行动说明,目前,中国鞋业已经由注重使用价值,过渡到追求文化审美价值的不断提高。但我国许多鞋企做品牌更多的是采取模仿国外的方式,不是自身孵化。而品牌除了使用价值,更多的包含文化审美等附加价值,文化审美价值越集中,越能讨消费群喜欢;对消费群宽容度越大,品牌就越成功;每个品牌都应有自己的定位,自己的消费群,针对一个定位群表达的文化审美内容越多,品牌越成功。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国内消费者对时尚的追求以及购买力都在逐年提高,这正是国内企业打响原创品牌的好机会。一旦在国内市场获得成功,离国际品牌的距离也就不远了。
专家指出,在产品同质化的今天,品牌竞争力包含了企业在资源、能力、技术、管理、营销、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是形成企业可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虽然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制造供应基地,但品牌竞争力优势仍然比较弱小,中国企业不缺乏产量优势,也不缺乏品质优势, 众多中国品牌已经解决了生存的问题,未来,中国商品价格的增值点将主要依靠品牌建设.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再到中国品牌,中国品牌必须 摈弃长期奉行的以产量取胜的低盈利扩张模式,转而进行全方位品牌经营和世界顶级品牌营销战略 的努力。 优选高效的品牌化战略与品牌架构推进品牌资产的增值并且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现有的品牌资产。使中国品牌无形资产扩大,国际市场地位大幅提升。
中国H集团董事长F日前坦言:世界各国都在探索支撑中国经济增长背后那只看不见的手——中国文化,这意味着中国进行文化输出并借机升级中国品牌的时代已经来临。
F认为,目前,中国制造在世界上很多领域都没有话语权,中国是世界上羊毛使用量最多的国家,但中国羊毛产业在国际羊毛领域没有话语权;中国是制造大国,产品遍布世界各个角落,但相当多中国造产品却没有定价权。同时,国产品牌走出国门不是受阻就是消化不良。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中国品牌的文化元素没有得到国际上的认可。F强调,文化在品牌的国际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主动和系统地输出文化,能够消除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而且能为企业国际化进程加速、助力。因此,对于中国企业来讲,在用功能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之前,先要满足对其文化的认同。
品牌文化具有长久的穿透力,你建立什么样的文化,这个品牌就有了这个文化基因的价值取向。有了文化的品牌才是有灵魂的品牌,才会有生动的生命,品牌文化决定了品牌的生死存亡。塑造品牌的根本是文化元素,就是说品牌所蕴涵的文化传统和企业核心价值取向,是决定一个品牌能否生存持久的关键。
材料3:
随着网络和电视制造业的发展,全球电视剧市场已经进入了“大航海时代”,随意按动鼠标就能看到世界另一端同样在看的剧集,观众可以坐在家中尽享顶级剧集的极致体验,“追剧”俨然成为都市白领的一种生活方式。
而作为2014最为火爆的美剧代表,《纸牌屋》一经推出便极度受宠,引起全民热议,连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是《纸牌屋》的忠实粉丝。有观众看完《纸牌屋》后表示对于美国政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权力与爱情更有了新的认识,甚至翻出以往讲述美国政治历史的书籍、影片观看,参与到这部剧的讨论。
美国电影和电视节目的总出口额是143亿美元(2011年),畅销100多个国家。2012年在法国播出美剧多达数十部,其中30多部单集观众超过百万,《超感神探》还一举成为当年的电视剧收视冠军。在德国,美剧基本处于垄断地位,占据约90%以上的播出份额。韩国2011年也从美国引进了122部电视剧。
“美剧《纸牌屋》这类全球剧的热播趋势有目共睹,它们真正开创了电视剧‘24小时全球联播’的奇迹。”英国某传媒的中华区首席执行官梁先生如此评价。专家认为,电视文化产品的价值日益凸显,中国应从中借鉴经验,提升电视剧制作水平,同时加强文化产品对外输出能力。
《纸牌屋》的热播并不影响《来自星星的你》赚取过亿眼球。由于两部电视剧对受众有明显的划分,出现了同期上映却“平分天下”的局面。《来自星星的你》在韩国播出时,网络最高收视率达68.9%。
美剧、韩剧在全球热播并非偶然。“以受众为导向,创新电视剧制作、播出模式,直接对接市场,接受评判。全新的制作模式给了电视剧全新的生命。”S大学新闻传播学唐教授认为,与中国电视剧传统意义上的播出模式不同,美剧大都按“季”播出,通常一星期只播一集,边拍边播。由于美国电视剧播放平台不多,每年能在季播期黄金时间段播出的不到2000集,因此竞争异常激烈。近年来韩剧也采取边拍边播的模式,《来自星星的你》每周播出两集,每次网上更新剧集都会引发下载热。
这种开放的模式可以使制作方式充分感受到观众对剧集的关注程度,根据每周更新的收视率和观众的反映,及时调整创作方向。美剧《越狱》第一季播放时,收视率曾高达1800万人次;而《生活大爆炸》主人公谢尔顿的性格就是根据观众的反馈几经改变才定型的。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热播剧大多高水准、大投入,保证质量精良。季播和周播的模式本身就拉高了电视剧制作成本。而对制作团队、剧本、导演、演员、道具等精益求精的追求,使得热播剧拍摄成本很高。
对于艾美奖得主《广告狂人》《斯巴达克斯》等美剧每集200万美元左右的制作费用。《纸牌屋》近400万美元的单集平均成本大大超过了一般制作标准。2011年美剧《史前新纪元》,重金打造的首集拍摄费用就接近2000万美元,甚至超过众多电影的投资成本。
这些热播剧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同于中国的“武侠剧”“清宫剧”“名著剧”,而以现实为题材,用写实手法描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与观众不疏远。除科幻剧外,美剧大多务求内容真实,有时涉及技术层面还要请顾问或相关专家亲自操刀。《生活大爆炸》剧组甚至拥有一个真正的“科学顾问”,专门负责剧本中关于科学部分的内容创作。
现实题材的电视剧制播能最充分地反映电视剧生产流程的市场化属性。《来自星星的你》尽管有科幻成分,但人物感情进展、尊老爱幼优良传统贯穿其中,传递出韩国普世价值观。
唐教授说,美剧和韩剧都通过简单的日常生活与谈话交流传递价值趋向,剧中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感问题、生活细节问题的揭示,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贴近生活中的文化输出才容易被外国观众认同。
在国产电视剧产量猛增的背景下,专家建议中国加强对产品质量把关,积极探索并生产出既承载中国文化价值观,又符合国际主流“文化经验”和“感觉结构”的电视产品。
材料4:
针对近日在中国内地掀起的一股追韩潮,政协委员G在2014年3月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称:“韩剧热潮,已经不仅是韩剧的问题了,这让我们的文化自尊受到伤害,文化自尊的伤害是由于文化自信的缺失。”
韩潮来袭,韩迷们自然是喜不胜收,来者不拒,多多益善,而如同G这样的文化人士则不免有些心存疑虑,担心韩流损害我们的文化自尊。一方是欢迎,一方是反对,究竟谁说的更有道理?有网站发起“我们该如何面对韩剧热潮”的讨论,引发了大量跟帖。有网民把跟帖中的核心观点摘录如下:
观众喜欢韩剧,当然有其理由。比如情感细腻,比如演员养眼,比如制作精良。相比于国内电视剧而言,这些都是韩剧的优势所在。在这个文化多元开放的时代,其实不管是韩剧,还是好莱坞的电影,我们都有选择的自由。原因很简单,观众自然是什么好看什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观众所看中的更多是韩剧的娱乐功能而非文化入侵。有人认为,韩剧逻辑性较差,观看时无需动脑子,可以单纯的“感情发泄”。换而言之,观众在看韩剧的时候,绝不会去想韩国文化怎么就伤害了中国传统文化这样的宏大命题,在他们看来,只要故事精彩就足够了。
任何一种文化的体现都需要一定的载体。韩国的电视剧、美国好莱坞的电影,这些都是外来文化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外来的“文化鲶鱼”。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的文化自尊受到伤害并非是从韩剧或者好莱坞电影开始。因为自西方人用坚船利炮打开清政府的大门开始,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新文化运动,我们的传统文化可以说一直在与西方文化的斗争中不断地延续和发展。不可否认,现在中国传统文化式微,有些好的传统,好的习惯,好的做法都被抛弃了,但中国文化或者说华夏文明依然在一脉相承。
不可否认,韩剧是韩国文化的一种体现,韩剧热无形之中会带来韩国文化的影响,对中国文化带来一定的伤害。但是这种影响究竟有多大,伤害程度究竟有多深?根本没有准确的实证数据。韩剧在大陆风行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穿韩版的衣服,说一两句“欧巴”“思密达”,吃几次韩餐,可并没有见到有谁因为喜欢看韩剧就改一个韩国名字或者移民韩国。韩剧的影响当然是客观存在,但说伤害了我们的文化自尊则未免太高估韩国文化的影响。
看看韩剧,天不会塌下来,文化自尊也不一定会受到伤害。换个角度说,我们正视韩流的影响,可更该思考如何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材料5:
当前,中国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存在着逆差,中国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和外国文化涌入中国,在数量质量上都难成比例。为了扭转这种逆差,有学者提出了中国文化输出问题。
这个问题的提出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产物。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水平进一步的提高,人们认识到中国当代建设不仅要“引进”,而是要“输出”。有学者认为:“在最初的挪用套用之后,必须有自己的创造性输出,否则这个民族就会丧失真正的精神生命力。”“中国当代文化需要进一步奠定自己的文化精神生长点,藉此从中西文化交流的逆差中走出来,真正开始自己的文化创造性,走向中西文化平等对话和文化输出。”
从1934年鲁迅提出拿来主义到当前我们提出文化输出,已经整整过去80年了,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对外开放要坚持“引进”和“输出”相结合。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不仅是对经济建设提出的要求,而且也适合文化建设。这就是说,我们的文化建设要坚持“拿来主义”与“文化输出”相结合。
学者指出,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从拿来主义到文化输出虽然是一个巨大转变,但是,我们的文化输出不能为输出而输出,而是应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正如我们拿来的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我们的文化输出也必须输出的是中国当代文化中对人类健康向上发展的有价值的东西。我们的文化输出应以我们的原创作品为主,即能够代表中国的形象,代表中国人民的形象,代表中国民族文化的形象。过去,我们也有一些文化产品输出,虽然我们也输出了不少优秀的文化产品。但是,不可否认,我们输出的有些文化产品却是迎合西方一些人的狭隘需要,贩卖的是一些中国文化的落后的、丑陋的东西。这种文化输出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形象,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形象,损害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形象。这是我们必须坚决反对的。
因此,中国当代文化解决中外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逆差”现象,就必须在努力解决现存冲突的过程中大力创造有价值的文化产品。这样,中华民族才能在人类的健康向上的发展中做出自己应有的独特贡献。这种“有价值的文化产品”,首先就内含着中国人自己的价值观。因此,有学者套用法国前总统德斯坦的话说:“中国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是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的。”
鉴于有人提出从文化拿来主义走向文化输出主义的理念,有学者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一、少提“主义”,一提主义往往会走向极端;二、在文化上还是要“拿来”与“输出”并举。文化上的平等交流应该是互通的,一手进一手出,不应该只进不出或只出不进。现在没有哪个国家愿意只做进口生意不做出口生意的,文化上也如此,否则根本不符合世贸协定。“拿来”拿的是我们没有的,而且是必须要的:“拿来”也不是全盘西化,囫囵吞枣,而是咀嚼消化,为我所用。“输出”也不是不分好歹地“倾销”,文化上的伪劣产品应该杜绝出口,以次充好必然败坏名声,后患无穷。即使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尽管资源十分丰富,也需要经过现代的阐释,方能切合现时代世界的需要。最能体现中国当今文化软实力的,应该是经过中西会通又从现实需要出发,体现时代特点的原创性的文化观念、文化思想和文化产品。所以在输出什么、创造什么文化产品和怎样输出等方面,还需要作通盘的规划,并付之行动。
第二题、假设你以BL集团发言人的身份参加一个企业家协会组织的关于“品牌战略”的论坛。请根据“给定资料2”写一篇发言稿,介绍一下BL集团在打造品牌方面所取得的经验。(30分)
要求:(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2)条理清晰,有概括性;(3)语言生动,对象明确;(4)不超过500字。
本题解析:
关于BL集团在品牌打造方面所取得经验的发言稿 各位企业家朋友们: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跟大家分享本集团在品牌打造方面所取得的一些经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BL是一家成立仅两年,涉及多种门类、跨行业的集团公司,旗下拥有10多个著名品牌,年销售总量达到30亿元。其中“xx家纺”是本公司的主导产品,品种款式丰富,远销海外。另外“xx”女鞋,由韩国大牌企业S公司代工贴牌加工。本集团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归功于对渠道的经营和对自有原创品牌的高度重视:一,打造自有原创品牌。品牌是产品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体,是产品表达自身信息的载体。自有品牌打造有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二,打造多个著名品牌,重视多样化经营。形成品牌集群,产生合力,易获得国际认可和行业认同,提高产品附加值。三,精准品牌定位,准确定位品牌的消费群体。根据不同消费群体,在品牌中融入对应的文化审美价值。四,注重在品牌中融入文化审美附加价值,提高对消费者的宽容度。品牌不仅包含使用价值还包含文化审美等附加价值,文化审美价值越集中,消费者越青睐。五,把握时机,摸清消费市场,重视国内市场经营。六,利用博览会,积极推动品牌产品输出。重视国际市场经营。 谢谢各位!
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4.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
5.作答时必须使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有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给定材料
材料1:
大批赴美志愿者汉语教师在美国校园和社区内担当着文化使者的角色。来自四川的高中教师小琼就是其中之一。为期一年的赴美教学经历给她、她的美国学生乃至美国“街坊邻居”都留下珍贵记忆。
小琼在俄克拉荷马州一座小城执教,借住在一对老夫妇家中。小城只有一家沃尔玛超市。用男主人加里的话说,“全镇人几乎都相互认识”。这个四川姑娘每次出门都会被当地人认出来,很多人都会友善地同她打招呼。
文化交流归根结底是人的交流、感情的交融。小琼说,自己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不幸失去双亲,很长时间难以从悲伤中走出来,但这对美国老夫妇的悉心照顾、小镇居民的热情让她真切感受到人间真情。
和其他汉语教师一样,小琼也配备了介绍中国文化的“资源包”,内容从神话故事、历史名人到古典名著不一而足。不过,在和孩子们的接触中,她本身就是当地人了解中国的一个“资源包”。“你们也有手机么?”“家中有电视吗?”一个个问题背后是美国孩子对中国的不了解。当然,在打开“资源包”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价值观碰撞。“美国老师不加班、中国老师爱加班”“中国人爱储蓄”,甚至小琼想起万里之外家人时充盈的泪水,都让孩子们乃至大人们真切地感知着“中国人”的家庭观念,碰撞后带来的是了解和欣赏。
“我们觉得她是最好的‘中国制造’。”加里对记者幽默道,“如果你们国家要派出中国文化大使,选我们的琼准没错。”
当记者在世界各地问起:“提起中国文化,您会想到什么?”在赤道边春城内罗毕,中非关系专业在读研究生瑟库拉这样告诉记者:“孔子,我会想到他。我上过不少有关中国外交、非中关系的课,每次遇到理解不了的思想时,我们就开玩笑说‘这是孔子的思想’。每次辩论课上找论据时,我们最后会找到‘孔子曰······’。西方也有很多先贤,但中国先贤似乎我只了解孔子。”
在内罗毕CBD地区一家大排档餐厅,28风的顾客贝利对记者说:“我通过在内罗毕工作的中人了解中国文化。我觉得要想让肯尼亚人了解中国文化,最重要的是生活在本地的中国人的态度,希望中国人能同当地人多交流。中国政府也应在非洲多办一些展览,比如饮食展览、传统服饰展览,这样我们才能了解更多中国文化。”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最深刻的体悟是:在融合流动的地球村里,每个人都是一国最生动的“文化名片”,你传达什么,对方就感受什么。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看似工程浩大,却始于足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政府需要做的还有很多,而民间交流、业界合作也亟待进化升级。
材料2:
中国曾一度被称为“世界加工厂”,为“洋品牌”贴牌生产,即为大品牌做代工,几乎成了国内众多鞋、服企业的必经之路。而N市BL集团却在时尚产业相当发达的韩国、法国找到甘心为自己做贴牌的大牌制造商。“洋品牌”能为中国企业贴牌生产,这是中国企业品牌发展之路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企业拉开了品牌输出的序幕。
据了解,BL集团是一家涉及多种门类、跨行业的集团公司。集团拥有“XX家纺”“XX西裤”等著名品牌。作为中国家用纺织品最大的生产基地,集团主导产品——“XX家纺”包括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和小装饰5大系列,千余品种、上万种款式,产品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及中国港澳地区。自从去年在N市国际服装博览会上结识后,BL集团和S公司很快就签订了贴牌生产协议:S公司按照BL的设计要求,为后者设计、生产“XX”品牌的高档女鞋。S公司是韩国名列前三甲的皮鞋生产企业,也是一家只为韩国顶级皮鞋品牌代工的制造商。就是这样一家颇具实力的大牌企业,如今却为BL集团做起了贴牌加工。
品牌是一个符号,是产品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体,是产品表达自身信息的载体。S公司向中国的BL集团送秋波,是他们认同该集团的品牌经营模式。当S公司了解到,BL集团自1992年就开始把大部分生产外包,一心从事品牌、渠道经营,至今已在国内市场成功打响10个自有原创品牌,年销售总额达到30亿元。这家向来只为顶端品牌代工的制造企业立刻对其刮目相看,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S非常看好中国原创品牌的市场前景。作为BL集团旗下一个仅仅两岁多的年轻品牌,定位中高端的“xx”,在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同台竞技中,稳居销售榜上游。
BL集团用行动说明,目前,中国鞋业已经由注重使用价值,过渡到追求文化审美价值的不断提高。但我国许多鞋企做品牌更多的是采取模仿国外的方式,不是自身孵化。而品牌除了使用价值,更多的包含文化审美等附加价值,文化审美价值越集中,越能讨消费群喜欢;对消费群宽容度越大,品牌就越成功;每个品牌都应有自己的定位,自己的消费群,针对一个定位群表达的文化审美内容越多,品牌越成功。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国内消费者对时尚的追求以及购买力都在逐年提高,这正是国内企业打响原创品牌的好机会。一旦在国内市场获得成功,离国际品牌的距离也就不远了。
专家指出,在产品同质化的今天,品牌竞争力包含了企业在资源、能力、技术、管理、营销、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是形成企业可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虽然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制造供应基地,但品牌竞争力优势仍然比较弱小,中国企业不缺乏产量优势,也不缺乏品质优势, 众多中国品牌已经解决了生存的问题,未来,中国商品价格的增值点将主要依靠品牌建设.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再到中国品牌,中国品牌必须 摈弃长期奉行的以产量取胜的低盈利扩张模式,转而进行全方位品牌经营和世界顶级品牌营销战略 的努力。 优选高效的品牌化战略与品牌架构推进品牌资产的增值并且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现有的品牌资产。使中国品牌无形资产扩大,国际市场地位大幅提升。
中国H集团董事长F日前坦言:世界各国都在探索支撑中国经济增长背后那只看不见的手——中国文化,这意味着中国进行文化输出并借机升级中国品牌的时代已经来临。
F认为,目前,中国制造在世界上很多领域都没有话语权,中国是世界上羊毛使用量最多的国家,但中国羊毛产业在国际羊毛领域没有话语权;中国是制造大国,产品遍布世界各个角落,但相当多中国造产品却没有定价权。同时,国产品牌走出国门不是受阻就是消化不良。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中国品牌的文化元素没有得到国际上的认可。F强调,文化在品牌的国际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主动和系统地输出文化,能够消除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而且能为企业国际化进程加速、助力。因此,对于中国企业来讲,在用功能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之前,先要满足对其文化的认同。
品牌文化具有长久的穿透力,你建立什么样的文化,这个品牌就有了这个文化基因的价值取向。有了文化的品牌才是有灵魂的品牌,才会有生动的生命,品牌文化决定了品牌的生死存亡。塑造品牌的根本是文化元素,就是说品牌所蕴涵的文化传统和企业核心价值取向,是决定一个品牌能否生存持久的关键。
材料3:
随着网络和电视制造业的发展,全球电视剧市场已经进入了“大航海时代”,随意按动鼠标就能看到世界另一端同样在看的剧集,观众可以坐在家中尽享顶级剧集的极致体验,“追剧”俨然成为都市白领的一种生活方式。
而作为2014最为火爆的美剧代表,《纸牌屋》一经推出便极度受宠,引起全民热议,连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是《纸牌屋》的忠实粉丝。有观众看完《纸牌屋》后表示对于美国政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权力与爱情更有了新的认识,甚至翻出以往讲述美国政治历史的书籍、影片观看,参与到这部剧的讨论。
美国电影和电视节目的总出口额是143亿美元(2011年),畅销100多个国家。2012年在法国播出美剧多达数十部,其中30多部单集观众超过百万,《超感神探》还一举成为当年的电视剧收视冠军。在德国,美剧基本处于垄断地位,占据约90%以上的播出份额。韩国2011年也从美国引进了122部电视剧。
“美剧《纸牌屋》这类全球剧的热播趋势有目共睹,它们真正开创了电视剧‘24小时全球联播’的奇迹。”英国某传媒的中华区首席执行官梁先生如此评价。专家认为,电视文化产品的价值日益凸显,中国应从中借鉴经验,提升电视剧制作水平,同时加强文化产品对外输出能力。
《纸牌屋》的热播并不影响《来自星星的你》赚取过亿眼球。由于两部电视剧对受众有明显的划分,出现了同期上映却“平分天下”的局面。《来自星星的你》在韩国播出时,网络最高收视率达68.9%。
美剧、韩剧在全球热播并非偶然。“以受众为导向,创新电视剧制作、播出模式,直接对接市场,接受评判。全新的制作模式给了电视剧全新的生命。”S大学新闻传播学唐教授认为,与中国电视剧传统意义上的播出模式不同,美剧大都按“季”播出,通常一星期只播一集,边拍边播。由于美国电视剧播放平台不多,每年能在季播期黄金时间段播出的不到2000集,因此竞争异常激烈。近年来韩剧也采取边拍边播的模式,《来自星星的你》每周播出两集,每次网上更新剧集都会引发下载热。
这种开放的模式可以使制作方式充分感受到观众对剧集的关注程度,根据每周更新的收视率和观众的反映,及时调整创作方向。美剧《越狱》第一季播放时,收视率曾高达1800万人次;而《生活大爆炸》主人公谢尔顿的性格就是根据观众的反馈几经改变才定型的。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热播剧大多高水准、大投入,保证质量精良。季播和周播的模式本身就拉高了电视剧制作成本。而对制作团队、剧本、导演、演员、道具等精益求精的追求,使得热播剧拍摄成本很高。
对于艾美奖得主《广告狂人》《斯巴达克斯》等美剧每集200万美元左右的制作费用。《纸牌屋》近400万美元的单集平均成本大大超过了一般制作标准。2011年美剧《史前新纪元》,重金打造的首集拍摄费用就接近2000万美元,甚至超过众多电影的投资成本。
这些热播剧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同于中国的“武侠剧”“清宫剧”“名著剧”,而以现实为题材,用写实手法描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与观众不疏远。除科幻剧外,美剧大多务求内容真实,有时涉及技术层面还要请顾问或相关专家亲自操刀。《生活大爆炸》剧组甚至拥有一个真正的“科学顾问”,专门负责剧本中关于科学部分的内容创作。
现实题材的电视剧制播能最充分地反映电视剧生产流程的市场化属性。《来自星星的你》尽管有科幻成分,但人物感情进展、尊老爱幼优良传统贯穿其中,传递出韩国普世价值观。
唐教授说,美剧和韩剧都通过简单的日常生活与谈话交流传递价值趋向,剧中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感问题、生活细节问题的揭示,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贴近生活中的文化输出才容易被外国观众认同。
在国产电视剧产量猛增的背景下,专家建议中国加强对产品质量把关,积极探索并生产出既承载中国文化价值观,又符合国际主流“文化经验”和“感觉结构”的电视产品。
材料4:
针对近日在中国内地掀起的一股追韩潮,政协委员G在2014年3月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称:“韩剧热潮,已经不仅是韩剧的问题了,这让我们的文化自尊受到伤害,文化自尊的伤害是由于文化自信的缺失。”
韩潮来袭,韩迷们自然是喜不胜收,来者不拒,多多益善,而如同G这样的文化人士则不免有些心存疑虑,担心韩流损害我们的文化自尊。一方是欢迎,一方是反对,究竟谁说的更有道理?有网站发起“我们该如何面对韩剧热潮”的讨论,引发了大量跟帖。有网民把跟帖中的核心观点摘录如下:
观众喜欢韩剧,当然有其理由。比如情感细腻,比如演员养眼,比如制作精良。相比于国内电视剧而言,这些都是韩剧的优势所在。在这个文化多元开放的时代,其实不管是韩剧,还是好莱坞的电影,我们都有选择的自由。原因很简单,观众自然是什么好看什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观众所看中的更多是韩剧的娱乐功能而非文化入侵。有人认为,韩剧逻辑性较差,观看时无需动脑子,可以单纯的“感情发泄”。换而言之,观众在看韩剧的时候,绝不会去想韩国文化怎么就伤害了中国传统文化这样的宏大命题,在他们看来,只要故事精彩就足够了。
任何一种文化的体现都需要一定的载体。韩国的电视剧、美国好莱坞的电影,这些都是外来文化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外来的“文化鲶鱼”。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的文化自尊受到伤害并非是从韩剧或者好莱坞电影开始。因为自西方人用坚船利炮打开清政府的大门开始,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新文化运动,我们的传统文化可以说一直在与西方文化的斗争中不断地延续和发展。不可否认,现在中国传统文化式微,有些好的传统,好的习惯,好的做法都被抛弃了,但中国文化或者说华夏文明依然在一脉相承。
不可否认,韩剧是韩国文化的一种体现,韩剧热无形之中会带来韩国文化的影响,对中国文化带来一定的伤害。但是这种影响究竟有多大,伤害程度究竟有多深?根本没有准确的实证数据。韩剧在大陆风行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穿韩版的衣服,说一两句“欧巴”“思密达”,吃几次韩餐,可并没有见到有谁因为喜欢看韩剧就改一个韩国名字或者移民韩国。韩剧的影响当然是客观存在,但说伤害了我们的文化自尊则未免太高估韩国文化的影响。
看看韩剧,天不会塌下来,文化自尊也不一定会受到伤害。换个角度说,我们正视韩流的影响,可更该思考如何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材料5:
当前,中国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存在着逆差,中国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和外国文化涌入中国,在数量质量上都难成比例。为了扭转这种逆差,有学者提出了中国文化输出问题。
这个问题的提出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产物。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水平进一步的提高,人们认识到中国当代建设不仅要“引进”,而是要“输出”。有学者认为:“在最初的挪用套用之后,必须有自己的创造性输出,否则这个民族就会丧失真正的精神生命力。”“中国当代文化需要进一步奠定自己的文化精神生长点,藉此从中西文化交流的逆差中走出来,真正开始自己的文化创造性,走向中西文化平等对话和文化输出。”
从1934年鲁迅提出拿来主义到当前我们提出文化输出,已经整整过去80年了,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对外开放要坚持“引进”和“输出”相结合。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不仅是对经济建设提出的要求,而且也适合文化建设。这就是说,我们的文化建设要坚持“拿来主义”与“文化输出”相结合。
学者指出,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从拿来主义到文化输出虽然是一个巨大转变,但是,我们的文化输出不能为输出而输出,而是应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正如我们拿来的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我们的文化输出也必须输出的是中国当代文化中对人类健康向上发展的有价值的东西。我们的文化输出应以我们的原创作品为主,即能够代表中国的形象,代表中国人民的形象,代表中国民族文化的形象。过去,我们也有一些文化产品输出,虽然我们也输出了不少优秀的文化产品。但是,不可否认,我们输出的有些文化产品却是迎合西方一些人的狭隘需要,贩卖的是一些中国文化的落后的、丑陋的东西。这种文化输出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形象,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形象,损害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形象。这是我们必须坚决反对的。
因此,中国当代文化解决中外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逆差”现象,就必须在努力解决现存冲突的过程中大力创造有价值的文化产品。这样,中华民族才能在人类的健康向上的发展中做出自己应有的独特贡献。这种“有价值的文化产品”,首先就内含着中国人自己的价值观。因此,有学者套用法国前总统德斯坦的话说:“中国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是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的。”
鉴于有人提出从文化拿来主义走向文化输出主义的理念,有学者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一、少提“主义”,一提主义往往会走向极端;二、在文化上还是要“拿来”与“输出”并举。文化上的平等交流应该是互通的,一手进一手出,不应该只进不出或只出不进。现在没有哪个国家愿意只做进口生意不做出口生意的,文化上也如此,否则根本不符合世贸协定。“拿来”拿的是我们没有的,而且是必须要的:“拿来”也不是全盘西化,囫囵吞枣,而是咀嚼消化,为我所用。“输出”也不是不分好歹地“倾销”,文化上的伪劣产品应该杜绝出口,以次充好必然败坏名声,后患无穷。即使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尽管资源十分丰富,也需要经过现代的阐释,方能切合现时代世界的需要。最能体现中国当今文化软实力的,应该是经过中西会通又从现实需要出发,体现时代特点的原创性的文化观念、文化思想和文化产品。所以在输出什么、创造什么文化产品和怎样输出等方面,还需要作通盘的规划,并付之行动。
第一题、根据“给定资料1”:谈谈你对“我们觉得她是最好的'中国制造'。”这句话的理解。(20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200字。
本题解析:
一、这句话说的是很多像小琼这样赴美志愿者汉语教师充当着中国文化使者的角色,向他国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二、在文化相互交流碰撞后,增进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欣赏;三、作为文化的传播者,应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功底;四、政府应多举办些文化展览,增加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的通道,提高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五、加强民间文化交流,促进业界进一步合作,实现文化产业结构升级。
试卷分类:行测
练习次数:19次
试卷分类:行测
练习次数:34次
试卷分类:行测
练习次数:13次
试卷分类:行测
练习次数:16次
试卷分类:行测
练习次数:30次
试卷分类:行测
练习次数:14次
试卷分类:行测
练习次数:9次
试卷分类:行测
练习次数:14次
试卷分类:行测
练习次数:30次
试卷分类:行测
练习次数: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