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1-09-10 15:01
扫码用手机做题
1.本题本由给定材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材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给定材料
1.凌晨3时许,中石化一处输油管道发生破裂事故,造成原油泄漏。上午10时许,抢修过程中,管道破裂处起火。一面是一向标榜安全生产、高社会责任感的国企,另一面是不断刷新的伤亡人数,舆情对此的反应是——绝不姑息。
随着事故处理的进程,舆情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进入了反思的频道,甚至淹没了关注救援、为死伤者默哀祈福的声音。这比一般天灾事故中的反思时间点大大提前,网友的聚焦点一致指向“人祸”。网友“小小HR”打了一个比方:“爆炸后,很多人都在祈祷不要再发生此类灾难。这不是天灾,这是人祸。难道你要祈祷贪官不要贪污,坏人不要使坏吗?”网友“天海一色”的观点具有代表性:“事故既然已经发生了,关键是要采取有效措施,一方面要调查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另一方面要严查安全生产,举一反三,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事故发生后的第三日,国务院Q市“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组全体会议指出的,这次事故暴露出的是,“输油管道与城市排水管网规划布置不合理、泄漏后应急处置不当等问题”。但这次特别重大事故的影响,并未因9名事故责任人被控制就结束。
在9名相关责任人被警方控制、中石化和Q市委市政府分别表态道歉之后,事故相关舆情增速依然不减,从22日到26日,长期保持平均每小时增加逾万条网络评论意见的水平。
网友推己及人,安全感已被这一声爆炸大面积“灼伤”。网友“好火药”就对Q市发问:“化工厂爆炸主要风险物质为原油、苯、硫化氢等易燃易爆、有毒、恶臭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对周围居民、周围海域造成危害影响。难道已经排除了爆炸后续危害?所以不用公告提醒附近市民进行自我保护?”网友“海内豪客”认为,“企业都是低价中标,再转包,管理中再疏忽一些,遍布全国的石油气管线就是炸弹。望同胞们好自为之,看到类似下水道管线的盖子口绕着走。”网友“野战军”的焦灼呼吁,掷地有声:“一定要追究管理者的责任,这样才能保证百年大计,彻底杜绝来一任,搂一任,要眼前政绩,不要职工生命。”
11月27日,媒体曝光多座居民楼因爆炸倾斜,居民称:“从来不知道夺命的输油管道就埋在离家这么近的地方。”事实上,每个城市的地下,总少不了这样既重要又危险的“城市生命线”。
2.网友“郗宝贝”在N市华侨路茶坊发帖,批评“中国式接孩子”。这篇帖子很快被该网站置顶到首页,数百位网友点击评论。这篇帖子写道:“‘中国式接孩子’的场景每天都会在不同城市、不同学校的门口上演相同的内容。众多家长无论男女老幼,在孩子放学的时间聚集到学校门口,你拥我挤互不相让,其热闹程度不亚于街头闹市。”“大家都翘首期盼眼巴巴地盯着学校门内的孩子,有时因为学生太多令家长眼花缭乱,还要在队伍中仔细搜寻。此时此刻,还有哪个家长顾得了什么交通规则和礼让三先的风范?因此,发生交通拥堵,甚至交通事故似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这篇文章引发网友的热议,网友纷纷对自己身边已经见怪不怪的“中国式接孩子”吐槽。
微博网友“在别处”直指这种现象的交通隐患:“在中国大多数学校门口,都会有大量的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汽车毫无秩序地停在学校附近,更有不少小商贩夹杂于人流、车流之中,不仅瘫痪了交通,还给孩子们的安全埋下了隐患。”网友“钧的爸爸”进一步反思:“送孩子上学,接孩子放学,不管风吹雨打,这已成为很多中国家庭生活的一个模式。可为什么家长都不放心孩子自己上学放学呢?这是一个社会问题,绝对不是家长的问题。”每到下午放学,全国各地小学门口,都会上演“中国式接孩子”,人群之众、秩序之嘈杂如集贸市场。与之相对照,在国外多数地方的小学门前,几乎不可能看到这样的景象。
某社会研究院D博士指出,“中国式接孩子”是国人缺乏社会安全感的正常反应。如果我们想让“中国式接孩子”永远消失,与其把矛头对准国人所谓的生活习惯,还不如想法提高国人社会安全感,使国人愿意让自己的孩子独立走在上学的路上。
近年来,暴力犯罪越来越多,尤其针对孩子暴力犯罪更不在少数,从“盗车杀婴”到“北京摔童”,这不仅让国人对社会越来越缺乏安全感,也让国人越来越担心孩子的安全。国人出于安全考虑,每日坚持接送孩子,实属无奈之举。假如社会没有频发的暴力事件,孩子不会成为暴力犯罪的对象,家长绝对不会每Et忙着接送孩子,更不会把接孩子发挥到极致,变成所谓的“中国式接孩子”。
有法律界人士指出,近期的数起社会事件折射出,中国在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制度层面上仍存在不足,即有效监护制度的缺失、“虐待儿童”的无罪名可定等问题,这暴露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尚待进一步完善的事实。
保护儿童还需要社会各界通力协作。在香港,警方、专业人士、社福机构、民间团体、综合家庭中心等在保护儿童方面该负什么责任,都有很详细的指导守则。我国内地虽也有少数社会组织介入这一领域,但总体而言还不成体系,不同机构之间也未形成合力。整合多种社会力量保护好我们的孩子,也是需要努力的方向。
3.近期颇受关注的S省三儿童扶七旬老太“被讹”事件,经警方调查认定蒋氏母子行为属于敲诈勒索。但老人自觉委屈,不惜恶毒发誓自证清白,甚至下跪喊冤。
转型期的社会,此类事件频出。2006年的南京彭宇案,7年之后依然没有一个各方都愿接受的“真相”。而在这之后的短短几年里,全国多地出现此类扶起倒地老人反被讹诈的事情。
虽然其中一些人能幸运地找回清白,但社会信任的缺失与冷漠的扩散,在某种意义上直接导致了佛山小悦悦的悲剧。
对于S省的事件,公众倾向相信这是助人为乐的阳光故事,根本原因与其说是他们经过各种信息筛选和判断,真正确定了事实,不如说是他们希望灰色的生活中能有一些亮色。这种社会心理反映了在社会道德“滑坡”的情况下,公众心底的期盼。喧嚣的各方寻求真相与公道的同时,凸显出社会信任的缺失与心灵的焦虑。
中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离开熟人社会,但尚未完全转入“陌生人社会”,而处于“半熟人社会”或“半陌生人社会”。结果是,既失去了原来熟人社会所形成的稳定社会关系与信任,又未形成陌生人社会所必需的法治与契约精神。这也是当下中国在现代法律制度尚未完善的情况下,社会信任度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这个转型过程显然非短期可以完成,以后我们可能还会面临类似的讹诈困境。
细究此类事件的原因,除了制度的不完善,不能不说公权力的不作为也是关键。不少案件中“各打五十大板”的“调解”,里面都只有稀泥而没有正义。而在几起摄像头证明了扶人者清白的事件中,诬诈者要么一个轻飘飘的道歉,要么连道歉都没有就“扭头离去”。公权力在某种意义上放弃了激浊扬清、惩恶扬善的责任。而我们每个人也必须深刻思考,是放任义愤填膺的指责与咒骂,还是深刻理解这个转型社会的希望与困顿,清醒理智地去寻找解决之道。
4.以下是关于农村食品安全的两则报告:
过期食品翻新登场,春节走亲访友变味
大年初三,甘肃女孩白娜娜准备跟父母一起去舅舅家拜年。但是她发现妈妈准备好的一箱牛奶竟然没有标注生产日期,“该不会是过期的吧?”娜娜心生疑虑。“不可能啊,这是你姑姑昨天‘回娘家’时拿来的。”妈妈张秀英说。爸爸白文军则说:“这有啥奇怪的,镇上卖的很多食品都没有标生产日期,也没见着把谁给吃死。”在娜娜坚持下,妈妈最终答应打开箱子一探究竟,果不其然,箱内独立包装的奶盒显示,牛奶已过期4个多月。
记者在近几日的走访中发现,春节期间,尤其在一些偏远农村地区,这种过期食品普遍存在,除翻新再登场之外,部分食品则抹掉生产日期,甚或直接明目张胆地售卖。
在娜娜的记忆中,小时候春节走亲访友的礼物是需要精心准备的,比如,缝一双鞋垫、织一条毛裤、带几块腌肉,最不济也要去商店买些诸如冰糖、茶叶、点心之类的“硬货”。“现在谁还送这些东西啊,大家都觉得那样太麻烦了,花二三十块钱随便在商店买一件礼盒,大气,有面子,关键是省事。”白文军说。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番话代表了大部分人的心态。
散装食品猫腻多,山寨食品有市场
与那些有独立包装的过期食品相比,在农村贩卖的一些散称蛋糕、点心等食品是否又令人放心呢?记者走访多个乡镇的小卖铺发现,这些散装食品猫腻更多——生产日期不详、是否变质不明、食品卫生程度难以保障,滥竽充数者不在少数,更令消费者难以分辨。
据媒体报道,除过期食品之外,像“娃恰恰”“康帅傅”“奥立奥”等在城市很容易被察觉的山寨食品,在农村却有广大的市场,不法商家采用降低价格、改换包装名称等手段销售这些产品,可以说,一些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现状令人担忧。
分析称,很多“山寨”食品经常打着知名品牌的旗号出现在农村集市商店,由于价格便宜、极为相似的包装和名称、加上农村食品安全意识相对薄弱,这些质量低劣的“李鬼”食品,往往在农村有很大的市场,农村食品安全无形中成了食品安全监管的薄弱地带。
为了提高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意识,保证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J大学管理学院“提高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意识”实践服务团体特举办了一次关于“农村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的调查,以期准确了解农村居民对食品安全这一问题的认知情况,从而提出解决办法。
在这次调查活动中,实践服务团体的成员分工合作,联系村民委员会负责食品安全的相关人员,进行个别访谈,了解食品安全的情况,以及在加强食品安全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他们根据访谈中对食品安全调查所遇到的问题,深入到相关问题的群众中,了解他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看法以及对其的疑惑。
5.养老金双轨制改革,“以房养老”……一系列养老话题持续占据着舆论中心。而公众在关注城镇退休人员待遇的同时,另一问题似乎成了“被遮蔽的角落”——农村养老。
“在城市,领取退休金的人群大概占86.8%,而农村领取退休金的人群仅占18.7%,大量靠的是家庭和土地养老。”在北京大学第八届中国老龄产业高端论坛上,国务院参事马力透露。
“中国农村的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农村老人的贫困发生率也是城镇的3倍以上。”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常委丁智勇指出,他近年调研发现,“随着青壮年人口大批‘外流’、被占用耕地越来越多,农村养老问题显得更加紧迫。”全国老龄委办公室的数据显示:1999年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人比例,超过了10%这条国际“红线”;2013年,这一数字将突破两亿大关,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4.8%。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农村整体老龄化程度,比城市高出3%。“但是,农村
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使农村老人的经济地位,远比城镇退休老人‘弱势’。”丁智勇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D教授指出“当前,农村老人的养老方式主要有三个:社会保险养老、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有时也包括社会救助。”其中,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就是我们常说的“新农保”,是国家为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广大农村老人,提供其基本生活保障的主渠道。从2009年起,它在全国10%的县试点,基础养老金定为每人每月55元。
换句话说,一个农村劳动者每年缴纳100元,60岁后,就能每月领取55元。多缴多得。
一位老村民告诉他,每月基本养老金“没病时还可以,有病就麻烦大了”。这个村民算了一笔账:一盒感冒药17.6元,每次要把感冒治好,起码要吃几盒,“一个月的养老金基本就没了”。“项目少、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丁智勇这样总结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不完善之处。据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发布的调研报告,2010年,农村能够依靠养老金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老年人,仅为4.6%,而这一比例在城乡老人间的平均值为24%。
现实中,农村养老的“大头”依靠的是土地和劳动力。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土地养老”模式也不断受到冲击。据统计,目前我国完全失去土地或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达5000万人,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超过7800万。
“土地是农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也是家庭养老的主要经济基础。”丁智勇表示,“但随着农村人口的增加和大量耕地被占用,‘没有经济权,没有发言权’,农村失地老人在许多应得利益面前被‘边缘化,了。在农村,有经济来源的老人,子女争着赡养,无经济来源的老人‘无人问津’的现象,屡见不鲜。”
即便是对仍然保有土地的老人来说,指望一块土地养老,依然阻力重重。在对H市12个县乡的调研中发现,能自己种地的农村老人只占20%,剩余的或是把土地出租换得口粮,或是将土地交给子女或亲属耕种,后者约占44%。“老人把土地分给子女后,有的子女按照耕地面积给老人生活费,有的只管老人吃住,好一点的能给老人少量零花钱。所谓赡养费也大多是象征性的,金额很少。”丁志勇告诉记者,“还有一些老人,把土地、房子在儿子结婚时就给儿子自己只能搬到外面租房子住。”
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保持3倍左右的差距。
社科院近期发布的《社会蓝皮书》显示,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率分别呈上升趋势,其中,城镇职工人均养老金水平已达2.09万元,新农保为859.15元,两者相差24倍之多。
社会保障必须向农村倾斜,才能照顾到更多困难群众,并使全体人民公平享有基本养老保障。近年来,尽管各级政府在完善农村社保方面付出了持续而有效的努力,譬如建立健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农村低保等,但实际上保险覆盖面狭窄、保障水平较低等难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6.《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确保参保人权益,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坚持精算平衡原则。2014年新年伊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关于2013年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和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汇报,决定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在已基本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的基础上,依法将这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在制度模式、筹资方式、待遇支付等方面与合并前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保持基本一致。
会议还强调,基金筹集采取个人缴、集体助、政府补的方式,中央财政按基础养老金标准,对中西部地区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地方政府为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鼓励公益慈善等社会组织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
7.中国是全球储蓄率位居前列的国家之一,储蓄率超过50%。中国人民银行2014年2月发布的2013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6月末我国人民币存款余额达100.91万亿元,首次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中国人民银行最新的统计报告也显示,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5万亿美元。这一数字高居世界第一,是排名第二的日本外汇储备的近3倍。
中国人现在似乎已经很有钱了,个人海外购物也是呈现疯狂上涨的势头,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消费却是波澜不惊,富起来的中国老百姓并不舍得花钱。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167亿元,这个数字还包括比例不低的公款消费,这个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了2.8个百分点。在这20万亿的消费中,16万亿元被6亿城里人(包括进城打工者)所花掉,人均2万多元;而剩下的7亿农村居民,只花了4万亿,人均5000多元,包括衣食住行生产资料等。
胡建花今年28岁,和丈夫从农村出来打工已经将近6年了,她主要做家政工作。她的丈夫做汽车修理。两个人每个月收入五六千元。在北京这个城市,这个工资水准不算高,但也足够过得滋润。
不过,最近几年,胡建花明显感觉到不敢花钱了,她说:“好像什么东西都贵了。从前去超市,一百块钱能买一购物篮东西,现在也就能装满半个。像大米、油的价钱比前几年都涨了好多,但是工资没涨多少。”胡建花还说:“我爱美,没有小孩时,经常逛街买衣服。前几年,我逛街时看中一件衣服,就会买,不喜欢了就不穿。现在不行,经常是看中了,想一想,然后对自己说,算了!”
提到为什么不敢花钱,胡建花说:“除了物价不断上涨外,我觉得未来不确定因素太多了。孩子小,总要给她存点钱上学;父母那边,万一病了,或者有什么事呢。虽然现在小孩和父母都不需要我花什么钱,但是以后呢?我突然发现,我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了,负担很重。
关键是这个负担是说不清的,孩子上学得花多少钱?老人病了去趟医院得花多少钱?我心里没底。我们还没有买房子的打算,实在太贵了,不敢想。”
胡建花每次拿到工资,都必须存起来一部分才能心安。即便攒不下太多钱,有总比没有好。她发现不仅仅是她不敢花钱。她身边不敢花钱的人越来越多。胡建花说:“我原来服务的那家人,每个月收入得有个七八千吧,可是他们要还贷款,要给我发工资,要交什么物业水电,还要吃穿,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我能感觉到他们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稍微贵点的玩具、衣服,他们都不给孩子买。我还接触过工资更高的人,好像只要上有老、下有小,又需要供房子的,就不怎么敢花钱。”
提到未来的生活,胡建花说:“我现在最希望十年之后,上学、生病,都能像从前那样,有国 家管。拿到工资,我可以痛痛快快地全部花掉,不需要再考虑那么多。”
作答要求
(一)根据“给定资料1-3”,分析当前民众社会安全感降低的原因。(15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150字。
(二)根据“给定资料2-,解释“中国式接孩子”的含义。(20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三)根据“给定资料”中提到的农村养老难题,假定你是A村大学生村官,请草拟一份改善该村养老难题的建议,上交领导审阅。(25分)
要求:(1)切合主题,对策切实可行;
(2)全面、表述准确、有逻辑性;
(3)不超过400字。
(四)“给定资料?”中,普通的农民工胡建花说:“我现在最希望十年之后,上学、生病,都能像从前那样,有国家管。拿到工资,我可以痛痛快快地全部花掉,不需要再考虑那么多。”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参考“给定资料”,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1200字。
本题解析:
(一)根据“给定资料1-3”,分析当前民众社会安全感降低的原因。(15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150字。
【答案提示】
1.政府对于生产安全管理不严格,未及时让民众了解相关防护措施。
2.暴力事件频发,民众担心自身尤其是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
3.法律制度不健全,对一些伤害无法明确定罪。
4.社会道德滑坡,民众间信任感降低。
5.政府缺乏对优良公共道德的宣传与引导。
(二)根据“给定资料2-,解释“中国式接孩子”的含义。(20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答案提示】
中国式接孩子指中国国民特有的,在孩子放学的时候,拥挤在校门口集中接孩子的场景,这种情形往往造成交通拥挤和事故出现。中国式接孩子是由于国人对于社会治安的不信任以及公共意识欠缺所造成的。要解决这种问题,还要从根本上提高国人的社会安全感和社会公共道德。
(三)根据“给定资料”中提到的农村养老难题,假定你是A村大学生村官,请草拟一份改善该村养老难题的建议,上交领导审阅。(25分)
要求:(1)切合主题,对策切实可行;
(2)全面、表述准确、有逻辑性;
(3)不超过400字。
【答案提示】
关于改善本村养老难题的建议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我村属于外出打工人口大村,近年来养老问题突出,出现了养老保险参保率低、养老金数量少和青年人对养老问题推诿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加快现行新农合的普及率,让更广泛的人群享有养老保险。对本村适龄老年人的数量、家庭情况以及参保情况进行统计,加大对新农合政策的宣传力度,保证有能力的老年人都参与到新农合养老保险的范畴当中。
第二,多方筹集资金,提高本村养老金额度。可适当采用政府补助,向公益慈善机构寻求帮助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提高养老保险的发放额度。同时,针对当地一些家庭困难的老年人群体,提供低保、社会救助等渠道,保证他们的最低生活标准。
第三,加强敬老爱老宣传,建立良好的养老氛围。赡养老人是每个人应该尽的责任,要在全村范围内加大敬老爱老宣传,通过树立“敬老模范”等榜样人物来带动本村良好道德秩序的建立。
(四)“给定资料?”中,普通的农民工胡建花说:“我现在最希望十年之后,上学、生病,都能像从前那样,有国家管。拿到工资,我可以痛痛快快地全部花掉,不需要再考虑那么多。”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参考“给定资料”,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1200字。
【参考范文】
增强人民的社会安全感建设幸福生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是越来越富足了,城市中建起了高楼大厦,家庭中用上了高档电器,人们再不用为了吃穿而发愁,我们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带来的成果。但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开始有了更高的要求,高质量的教育、更开阔的眼界、幸福的晚年生活、低压力的工作,人们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着“质”。“生活幸福感”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谈论中,像普通农民工这样“希望痛痛快快地花钱”的愿望也越来越多。提高全社会民众的社会安全感,提供可以充分满足他们需求的社会保障成了当前这一阶段摆在政府面前的重要问题。
“中国式接孩子”、养老难题、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逐渐降低,这些都是缺乏社会安全感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增强人民的社会安全感,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要提高民众的社会安全感,需要建立惠及全体民众的社会保障体系。当前,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仍存在着保险覆盖面狭窄、保障水平较低、城乡差距大、双轨制等诸多问题。很多人就算工资高了也不敢花,这对促进内需,促进我国经济发展都非常不利。去除双轨制,实现城乡养老体制统一化,不断提高养老金水平,对实现社会公平,达到共同富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要提高民众的社会安全感,需要建立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近几年,暴力犯罪逐年上升,尤其是对儿童的伤害经常见诸新闻,人们越来越担心自身的人身安全,以至于出现了“中国式接孩子”等诸多现阶段特有的问题,这对提高国民的素质,提升民众的生活幸福感都有损害。因此,加大公民道德建设、加强社会治安治理,都成了建立安全社会环境的必由之路。
再次,要提高民众的社会安全感,需要实现为民、透明的政府行为。在一些重大社会事件面前,民众总是会质疑政府行为,网络谣言也随之不断充斥人们的视野,追根究底,这和一些执政者做事遮遮掩掩有脱不开的关系,一位知名学者曾经说过:“我们不放心是因为我们不了解真相。”当所有程序、做法都明明白白地摆在公众面前时,人们往往是大度的、宽容的。因此,建立为民、透明的政府是提高民众社会安全感的必要做法。
社会安全感是衡量一个社会民众是否幸福的重要指标,一个国家的人民有了钱可以随心所欲地花费,出了门可以不用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对于政府的执政行为可以充分地信任,他们就会对生活充满信心,充满希望,这个社会才能在一个和谐、积极的氛围中不断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增强社会安全感,建立幸福生活。
试卷分类: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练习次数:5次
试卷分类: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练习次数:6次
试卷分类: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练习次数:5次
试卷分类: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练习次数:8次
试卷分类: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练习次数:5次
试卷分类: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练习次数:11次
试卷分类: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练习次数:13次
试卷分类: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练习次数:10次
试卷分类: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练习次数:9次
试卷分类: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练习次数: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