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1-08-24 09:54
扫码用手机做题
某地基采用强夯法处理填土,夯后填土层厚3.5m,采用多道瞬态面波法检测处理效果,已知实测夯后填土层面波波速如下表所示,动泊松比均取0.3,则根据《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JGJ 340—2015),估算处理后填土层等效剪切波速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本题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JGJ 340—2015)第14.4.3条。
(1)根据面波波速计算剪切波波速
0~1m:vs=vR/[(0.87+1.12μd)/(1+μd)]=120/[(0.87+1.12×0.3)/(1+0.3)]=120/0.93=129m/s
1~2m:vs=90/0.93=96.8m/s
2~3.5m:vs=60/0.93=64.5m/s
(2)等效剪切波速
【说明】本题规范公式有误,B、C选项在评分时均给分。
某黄土试样进行室内双线法压缩试验,一个试样在天然湿度下压缩至200kPa,压力稳定后浸水饱和,另一个试样在浸水饱和状态下加荷至200kPa,试验数据如表所示,黄土的湿陷起始压力及湿陷程度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本题解析:
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第4.4.2条、第4.3.5条条文说明。
(1)对双线法结果进行修正
k=(hw1-h2)/(hw1-hw2)=(19.805-17.500)/(19.805-17.025)=0.829(满足0.8~1.2)
50kPa下:hp′=hw1-k(hw1-hwp)=19.805-0.829×(19.805-19.457)=19.517
75kPa下:hp′=19.805-0.829×(19.805-18.956)=19.101
100kPa下:hp′=19.805-0.829×(19.805-18.390)=18.632
150kPa下:hp′=19.805-0.829×(19.805-17.555)=17.940
200kPa下:hp′=19.805-0.829×(19.805-17.025)=17.500
(2)各级压力下的湿陷系数计算
25kPa下:δs=(hp-hp′)/h0=(19.950-19.805)/20=0.00725
50kPa下:δs=(19.890-19.517)/20=0.01865
75kPa下:δs=(19.745-19.101)/20=0.0322
100kPa下:δs=(19.650-18.632)/20=0.0509
150kPa下:δs=(19.421-17.940)/20=0.07405
200kPa下:δs=(19.220-17.500)/20=0.086
(3)湿陷起始压力计算
取δs=0.015,进行内插计算
Psh=25+(0.015-0.00725)×(50-25)/(0.01865-0.00725)=42kPa
(4)湿陷程度判别
据规范4.4.2条,δs=0.086>0.07,为湿陷性强烈。
某滑坡体可分为两块,且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如下图所示),每个滑块的重力、滑动面长度和倾角分别为:G1=600kN/m,L1=12m,β1=35°;G2=800kN/m,L2=10m,β2=20°。现假设各滑动面的强度参数一致,其中内摩擦角φ=15°,滑体稳定系数K=1.0,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采用传递系数法进行反分析求得滑动面的黏聚力c最接近下列哪一选项( )
本题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6.4.3条。
(1)第一条块剩余下滑力计算
G1t=G1sinβ1=600×sin35°=344.15kN/m
G1n=G1cosβ1=600×cos35°=491.49kN/m
则剩余下滑力为:
F1=G1t-G1ntanφ-cL1=344.15-491.49×tan15°-c×12=212.46-12c
(2)第二条块剩余下滑力计算
G2t=G2sinβ2=800×sin20°=273.62kN/m
G2n=G2cosβ2=800×cos20°=751.75kN/m
ψ1=cos(β1-β2)-sin(β1-β2)tanφ=cos(35°-20°)-sin(35°-20°)tan15°=0.897
则剩余下滑力为:
F2=F1ψ1+G2t-G2ntanφ-cL2
=(212.46-12c)×0.897+273.62-751.75×tan15°-c×10
=262.77-20.76c
令F2=0,解得:c=12.66kPa。
【说明】题目中的滑动稳定系数相当于滑坡推力安全系数γt。
某季节性弱冻胀土地区建筑采用条形基础,无采暖要求,该地区多年实测资料表明,最大冻深出现时冻土层厚度和地表冻胀量分别为3.2m和120mm,而基底所受永久作用的荷载标准组合值为130kPa,若基底允许有一定厚度的冻土层,满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相关要求的基础最小埋深最接近于下列哪个选项( )
本题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20007—2011)第5.1.7条和附录G。
(1)场地冻结深度
zd=h′-Δz=3.2-0.12=3.08m
(2)冻土地基基础埋深
条形基础,基底压力为:130×0.9=117kPa,无采暖,弱冻胀土,查规范附录G.0.2。
hmax=2.2+(117-110)×(2.5-2.2)/(130-110)=2.305m
dmin=z0-hmax=3.08-2.305=0.775m≈0.8m
某安全等级为二级的深基坑,开挖深度为8.0m,均质砂土地层,重度γ=19kN/m3,黏聚力c=0,内摩擦角φ=30°,无地下水影响(如图所示)。拟采用桩—锚杆支护结构,支护桩直径为800mm,锚杆设置深度为地表下2.0m,水平倾斜角为15°,锚固体直径D=150mm,锚杆总长度为18m。已知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规定所做的锚杆承载力抗拔试验得到的锚杆极限抗拔承载力标准值为300kN,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计算该基坑锚杆锚固体与土层的平均极限黏结强度标准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本题解析:
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第4.7.2条、4.7.3条、4.7.4条。
(1)非锚固段长度计算
基坑外侧主动土压力强度与基坑内侧被动土压力强度的等值点:
Ka=tan2(45°-30°/2)=1/3,Kp=tan2(45°+30°/2)=3
19×(a2+8)×(1/3)=19×a2×3
解得:a2=1m。
(2)锚固段长度计算
l=18-5.84=12.16m
(3)平均极限黏结强度标准值计算
R=πd∑qskl=3.14×0.15×qsk×12.16=300
解得:qsk=52.38kPa。
如图所示,某铁路河堤挡土墙,墙背光滑垂直,墙身透水,墙后填料为中砂,墙底为节理很发育的岩石地基。中砂天然和饱和重度分别为γ=19kN/m3和γsat=20kN/m3。墙底宽B=3m,与地基的摩擦系数为f=0.5。墙高H=6m,墙体重330kN/m,墙面倾角α=15°,土体主动土压力系数Ka=0.32。试问当河水位h=4m时,墙体抗滑安全系数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不考虑主动土压力增大系数,不计墙前的被动土压力)( )。
本题解析:
(1)主动土压力计算
水位处主动土压力强度为:ea=γh1Ka=19×2×0.32=12.16kPa。
墙底处主动土压力强度为:ea=(γh1+γ′h2)Ka=(19×2+10×4)×0.32=24.96kPa。
土压力合力为:Ea=(1/2)×2×12.16+(1/2)×4×(12.16+24.96)=86.4kN/m。
(2)抗滑移安全系数
墙前浸水面长度为:L=4/sin75°=4.14m。
墙前水压力为:Pw=(1/2)×γwhL=(1/2)×10×4×4.14=82.8kN/m。
水平方向分力为:Pwx=82.8×sin75°=80kN/m。
竖直方向分力为:Pwy=82.8×cos75°=21.43kN/m。
墙后水压力为:Pw=(1/2)×γwh2=(1/2)×10×42=80kN/m。
墙底扬压力为:u=3×10×4=120kN/m。
抗滑移安全系数为:Fs=(330+21.43-120)×0.5/(86.4+80-80)=1.34。
某工程采用直径800mm碎石桩和直径400mmCFG桩多桩型复合地基处理,碎石桩置换率0.087,桩土应力比为5.0,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为120kPa,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为0.95,CFG桩置换率0.023,CFG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275kN,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0.90,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下面哪个选项( )
本题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7.9.6条、7.9.7条。
已知:m1=0.023,Ra=275kN,λ1=0.90,dp1=400mm,β=0.95,m2=0.087,n=5.0,fsk=120kPa。
则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某建筑采用夯实水泥土桩进行地基处理,条形基础及桩平面布置见下图。根据试桩结果,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80kPa,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为130kPa,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取0.9。现设计要求地基处理后复合承载力特征值达到200kPa,假定其他参数均不变,若仅调整基础纵向桩间距s值,试算最经济的桩间距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本题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7.1.5条、7.1.6条。
(1)根据定义计算置换率
截取单元体,单元体内有2根桩。
调整前:m1=2Ap/(1.6×2.4)。
调整后:m2=2Ap/(s×2.4),m1/m2=s/1.6。
(2)根据复合地基承载力公式反算置换率
(3)基础纵向桩间距s值
由(1)和(2)可得:m1/m2=63/83=s/1.6,解得:s=1.21m。
某建筑场地地层条件为:地表以下10m内为黏性土,10m以下为深厚均质砂层。场地内进行了三组相同施工工艺试桩,试桩结果见下表。根据试桩结果估算,在其他条件均相同时,直径800mm、长度16m桩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假定同一土层内,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及端阻力标准值不变)( )。
本题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2.2条。
(1)砂层极限侧摩阻力计算
第一组、第二组试桩桩径相同,桩长不同,则第二组试桩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变化是由5m厚砂层侧阻力引起,根据Quk=Qsk+Qpk,则:
3156=2402+u∑qsikli=2402+3.14×0.6×qsik×5,解得:qsik=80kPa。
(2)直径800mm、桩长16m的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计算
直径800mm、桩长16m时,与第三组试桩桩径相同,桩长不同,直径800mm、桩长16m的试桩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变化是由4m厚砂层侧阻力引起,则:
Quk=4396-u∑qsikli=4396-3.14×0.8×80×4=3592.16kN
(3)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a=Quk/2=3592.16/2=1796.08kN
【说明】此题不同以往考题,很有新意,考察对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理解与应用,从2018年的命题风格来看,会加大对基本原理的掌握和灵活应用,不再是单纯的套公式解题。
某建筑采用灌注桩基础,桩径0.8m,承台底埋深4.0m,地下水位埋深1.5m,拟建场地地层条件见下表,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规定,如需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达到2300kN,考虑液化效应时,估算最短桩长与下列哪个选项最为接近( )
本题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3.12条。
(1)液化影响折减系数计算
承台底面上1.5m为液化粉土,承台底面下1.0m为液化细砂,不满足规范条件,液化影响折减系数取0,即不考虑粉土、细砂层摩阻力,中粗砂为不液化土层。
(2)根据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反算桩长
假设桩端位于卵石层中,进入卵石层的桩长为li,则:
解得:li=3.94m,则最短桩长为:l=20-4+3.94=19.94m。
【说明】承台底上下非液化土、非软弱土不满足要求时,液化折减系数取0,承台埋深4.0m,桩长应从承台底算起。
试卷分类:岩土专业知识
练习次数:17次
试卷分类:岩土专业基础知识
练习次数:17次
试卷分类:岩土专业基础知识
练习次数:17次
试卷分类:岩土基础知识
练习次数:17次
试卷分类:岩土基础知识
练习次数:18次
试卷分类:岩土专业知识
练习次数:22次
试卷分类:岩土专业知识
练习次数:21次
试卷分类:岩土专业基础知识
练习次数:22次
试卷分类:岩土基础知识
练习次数:43次
试卷分类:岩土基础知识
练习次数:2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