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1-08-23 15:40
扫码用手机做题
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单桩水平静载试验,采用单向多循环加载法。每一级恒、零载的累计持续时间为( )。
本题解析:
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第6.3.2条第1款规定,单向多循环加载法的分级荷载,不应大于预估水平极限承载力或最大试验荷载的1/10;每级荷载施加后,恒载4min后可测读水平位移,然后卸载至零,停2min测读残余水平位移,至此完成一个加卸载循环;如此循环5次,完成一级荷载的位移观测。试验不得中间停顿。由于须循环5次,且每次恒载4min,零载2min,故累计持续时间为:5×6=30min。
地震经验表明,对宏观烈度和地质情况相似的柔性建筑,通常是大震级、远震中距情况下的震害,要比中、小震级近震中距的情况重得多,下列哪个选项是导致该现象发生的最主要原因?( )
本题解析:
地震动反应谱与震级和距离有如下关系:①随距离的增加,加速度反应谱逐渐变得比较平缓,但其最大值出现的周期无明显的变化。随距离的增加,加速度放大系数(DAF)在短周期部分变化较小,长周期部分则逐渐增加,周期越长则变化越明显;②同一距离处,随震级的增加,加速度反应谱值在长周期部分比短周期部分增加得快些;当震级较大时,这种趋势更为明显,加速度反应谱的最大值出现的周期随震级的改变没有明显的变化。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本题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2.1.1条规定,抗震设防烈度是指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根据条文说明第1.0.1条,50年内超越概率约为63%的地震烈度为对应于统计“众值”的烈度,比基本烈度约低一度半,称为众值烈度(多遇地震);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规范取为第二水准烈度,称为基本烈度(设防地震)。50年超越概率2%~3%的地震烈度,规范取为第三水准烈度,称为最大预估烈度(罕遇地震)。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关于特征周期的确定,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本题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2.1.7条规定,设计特征周期是指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反映地震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的下降段起始点对应的周期值,简称特征周期。根据第5.2.5条规定,特征周期应根据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按表5.1.4-2采用,计算罕遇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应增加0.05s。
关于一般黏性土基坑工程支挡结构稳定性验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本题解析:
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第4.2.4条规定,锚拉式支挡结构和支撑式支挡结构,其嵌固深度应满足坑底隆起稳定性要求,抗隆起稳定性可按公式4.2.4-1~4.2.4-3验算;当挡土构件底面以下有软弱下卧层时,挡土构件底面土的抗隆起稳定性验算的部位尚应包括软弱下卧层;悬臂式支挡结构可不进行抗隆起稳定性验算。
根据第4.2.5条规定,锚拉式支挡结构和支撑式支挡结构,当坑底以下为软土时,尚应按图4.2.5所示的以最下层支点为转动轴心的圆弧滑动模式按公式(4.2.5)验算抗隆起稳定性。
根据第4.2.7条规定,挡土构件的嵌固深度除应满足本规程第4.2.1~4.2.6条的规定外,对悬臂式结构,尚不宜小于0.8h;对单支点支挡式结构,尚不宜小于0.3h;对多支点支挡式结构,尚不宜小于0.2;此处,h为基坑深度。
关于深基坑工程土方的挖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本题解析:
AC两项,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第8.1.2条规定,软土基坑开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应按分层、分段、对称、均衡、适时的原则开挖;②当主体结构采用桩基础且基础桩已施工完成时,应根据开挖面下软土的性状,限制每层开挖厚度;③对采用内支撑的支护结构,宜采用开槽方法浇筑混凝土支撑或安装钢支撑;开挖到支撑作业面后,应及时进行支撑的施工;④对重力式水泥土墙,沿水泥土墙方向应分区段开挖,每一开挖区段的长度不宜大于40m。
B项,岛式开挖是指保留基坑中心土体,先挖除挡墙四周土方的开挖方式。岛式开挖,宜用于大型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形式为角撑、环梁式或边桁架式,中间有较大空间情况下。
根据第8.1.3条规定,当基坑开挖面上方的锚杆、土钉、支撑未达到设计要求时,严禁向下超挖土方。根据第8.1.4条规定,采用锚杆或支撑的支护结构,在未达到设计规定的拆除条件时,严禁拆除锚杆或支撑。
D项,根据第8.1.5条规定,基坑周边施工材料、设施或车辆荷载严禁超过设计要求的地面荷载限值。
下列关于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垫层作用机理的论述中,哪个选项是不正确的?( )
本题解析: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垫层是由分层铺设于垫层中的土工合成材料与垫层土组合构成的。加筋垫层的工作机理为:在建筑荷载作用下,筋带与土颗粒界面的摩擦作用,一方面限制了颗粒之间的运移,从而使垫层的整体性能得到改善;另一方面筋带内部产生了较大的内应力,从而抵消了部分建筑荷载,并将建筑荷载均化传递分布到地基土中,可以较好地起到换填作用。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4.2.1条条文说明规定,利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的垫层有效地改变了天然地基的性状,增大了压力扩散角,降低了下卧土层的压力,约束了地基侧向变形,调整了地基不均匀变形,增大地基的稳定性并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地质条件相同,复合地基的增强体分别采用①CFG桩、②水泥土搅拌桩、③碎石桩,当增强体的承载力正常发挥时,三种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之间为哪种关系?( )
本题解析:
桩土应力比是指对一复合土体单元,在荷载作用下,桩顶应力和桩间土表面应力之比为桩土应力比。砂石类桩、半刚性桩(如水泥土桩)、刚性桩(如钢筋混凝土桩、CFG桩)的荷载传递机理是不同的。砂石类桩受荷后发生侧向膨胀变形,桩间土和桩体始终能保持共同承担荷载,可以自然形成复合地基的工作模式;而刚性桩桩身变形量很小,随着桩间土的固结变形增长,桩间土分担的荷载越来越小,以至于最终由刚性桩承担全部荷载,因此需要设置褥垫层以形成复合地基;半刚性桩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关于强夯法地基处理,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本题解析:
A项,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条文说明第6.3.1条规定,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第6.3.10条规定,当强夯施工所引起的振动和侧向挤压对临近建构筑物产生不利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挖隔振沟等隔振或防振措施。
B项,根据第6.3.3条第6款规定,强夯法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基底下设计处深度的1/2~2/3,且不应小于3m。
C项,根据第6.3.3条第4款规定,强夯法地基处理时,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间隔时间取决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当缺少实测资料时,可根据地基土的渗透性确定,对于渗透性较差的黏性土地基,间隔时间不应少于(2~3)周;对于渗透性好的地基可连续夯击。
D项,根据第6.3.3条条文说明规定,实际上影响有效加固深度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夯锤重和落距以外,夯击次数、锤底单位压力、地基土性质、不同土层的厚度和埋藏顺序以及地下水位等都与加固深度有着密切关系。
试卷分类:岩土专业知识
练习次数:17次
试卷分类:岩土专业基础知识
练习次数:17次
试卷分类:岩土专业基础知识
练习次数:17次
试卷分类:岩土基础知识
练习次数:17次
试卷分类:岩土基础知识
练习次数:18次
试卷分类:岩土专业知识
练习次数:22次
试卷分类:岩土专业知识
练习次数:21次
试卷分类:岩土专业基础知识
练习次数:22次
试卷分类:岩土基础知识
练习次数:43次
试卷分类:岩土基础知识
练习次数:2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