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2-12-20 08:41
扫码用手机做题
某中职学校为解决新生迟到、旷课和逃学问题,委托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开展服务,社会工作者调研发现,有的学生认为读职校“低人一等”;有的对所学专业了解不多,更谈不上认同,学习积极性不高;有的还觉得前途渺茫,不知道如何规范未来。
社会工作者为这些学生开展“自我规划”成长小组服务。在每节小组活动中,社会工作者设置“优点一箩筐”环节,鼓励组员发现并方向自己和他人的优点。组员们在相互肯定中更加自信了,也越来越愿意参与讨论。在每节小组活动后,社会工作者布置“勇敢者挑战”作业,要求组员每天微信群打卡,鼓励大家按时上课,相互督促。社会工作者发现组员打卡越来越积极,还会在群内分享趣闻乐事,他们的自制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增强。此外,社会工作者专门邀请优秀校友分享就业创业的成功经历,组员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认真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对未来也越来越有信心。
问题:
1、依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分析社会工作者在该成长小组中采用了哪些治疗技术。
2、综合案例,分析小组工作在促进学生改变中发挥的作用。
本题解析:
1.班杜拉认为青少年辅导与治疗的最终目标是"自我规划",要使青少年实现自我
规划需要三个阶段,分别是诱发改变、类化、维持。班杜拉提出了以下几种治疗技术。
(1)实例楷模法。引导青少年观看实例,如电影、电视、录音带的示范,使当事人学习适当的行为。
案例中社会工作者专门邀请优秀校友分享就业创业的成功经历,组员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认真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对未来也越来越有信心。社工采用了实例楷模法的治疗技术。
(2) 认知楷模法。由增加青少年的认知结构或自我效能着手,如提高青少年的信心,使他相信自己有改变的可能。
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设置“优点一箩筐”环节,鼓励组员发现并分享自己和他人的优点。组员们在相互肯定中更加自信了,体现了社工运用了认知楷模法。
(3) 激发自制力。要求青少年表现先前觉得自己无能的行为,或经治疗者的示范,
使青少年发现事实并没有他想象的可怕,再逐步增加自我控制力与对事情的掌控或驾驭能力,经过试验而能面对困难,消除恐惧,进而消除不良行为。
案例中社会工作者通过布置“勇敢者挑战”作业,组员打卡越来越积极,还会在群内分享趣闻乐事,组员的自制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增强,体现了激发自制力的技巧。
2.小组工作方法有助于建立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正向社会交往关系,建立良好的同伴社交方式,建立同伴正向支持网络,改变他们与社会隔离的封闭状态的实践经验,案例中通过小组工作方法,提升组员的自信,增强了组员的自制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督导老张对助理社会工作师小李开展个别督导,以下对话节选自督导过程记录:
老张:“小李,上次督导时我们谈了计划对王女士夫妇开展家庭社会工作服务,目前进展得怎么样?”
小李:“我给他们打电话约定了第一次会谈的时间和地点,做好了会谈准备,初次会谈时,我首先介绍了自己和咱们社会工作站的基本情况,接着初步评估了他们的问题,感觉他们挺信任我的,我在介入前还需要做哪些工作呢?”
老张:“听起来你已经完成了不少任务,在介入前确实还有一些工作需要开展,具体包括......除此之外,你觉得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呢?”
小李:“噢,怪不得我总觉得少做了点什么,我在评估时主要听了王女士的讲述,这样是不是不够呢”
老张:“确实不够,我们也要聆听其他家庭成员的讲述,还要观察王女士夫妇之间的交流,以及他们与周围环境的互动等,这样才能过更准确地把握他们的真实问题和需要,我们要认识到每个家庭都是独特的,应从服务对象的现实处境出发。此外,我们既要关注服务对象当前的需要,又要关注长远的要求.....”
小李:“好的,我会注意这些原则。我请教了很多同事,准备制定服务计划服务,对于服务,您还有什么提醒吗?”
老张:“你做了这些功课很好,不过要注意鼓励王女士夫妇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
问题:
1、按照家庭社会工作的实施步骤,小李在介入阶段前已完成哪些任务?还应完成哪些任务?
2、分析说明老张的建议体现了家庭社会工作的哪些基本原则。
本题解析:
1.根据案例“我给他们打电话约定了第一次会谈的时间和地点,做好了会谈准备,初次会谈时,我首先介绍了自己和咱们社会工作站的基本情况,接着初步评估了他们的问题,感觉他们挺信任我的”可知小李在介入阶段前完成了与受助家庭的接触工作,完成了与受助家庭约定初次会谈的时间和安排、为初次会谈做准备以及安排第一次会谈等。同时完成了开始阶段的部分任务:与受助家庭成员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感觉他们挺信任我的);初步评估了他们的问题。
小李还应完成的任务有:全面评估受助家庭成员的问题,明确服务介入的目标和基本要求。
2.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家庭处境化原则、帮助家庭成员增能原则、家庭个别化原则、满足家庭成员需要原则
①家庭处境化原则
家庭是家庭成员自然生活的场景。它要求社会工作者在观察和评估家庭成员的需要时,把家庭成员放在家庭的日常生活环境中,观察和了解家庭成员之间以及家庭成员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互动交流状况,关注家庭成员的日常生活。
案例中老张的建议要聆听其他家庭成员的讲述,还要观察王女士夫妇之间的交流,以及他们与周围环境的互动等主要体现了家庭处境化原则假设。
②帮助家庭成员增能原则
帮助家庭成员增能原则要求社会工作者在帮助家庭成员解决问题过程中,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增强家庭成员自身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和独立。老张的建议“注意鼓励王女士夫妇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体现了帮助家庭成员增能原则。
③家庭个别化原则
家庭个别化原则认为,每个家庭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的生活环境和沟通交流的方式,社会工作者只有从受助家庭所处的特殊处境和方式着手,才有可能把握受助家庭成员的真实需要,提供符合受助家庭成员要求的服务。
案例中“我们要认识到每个家庭都是独特的”体现了家庭个别化原则。
④满足家庭成员需要原则
满足家庭成员需要原则是指社会工作者既要关注受助家庭成员的目前需要,也要关注受助家庭成员的长远要求,并且跟随受助家庭成员需要的变化将问题的解决和预防以及发展结合起来。
案例中老张建议“我们既要关注服务对象当前的需要,又要关注长远的要求”体现了满足家庭成员需要原则。
为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采取“五社联动”策略,联合村民委员会,社会组织和企业,共同开展关爱留守老人志愿服务,社会工作者初步评估发现村民骨干的志愿服务能力欠缺,于是开展了村民骨干能力建设活动,社会工作者带领村民骨干上门开展服务,让他们边看边学为老服务的技巧,针对每个村民骨干的特点,指导他们练习与企业沟通的技巧,通过活动前演练和活动后回顾,提高村民骨干组织大型活动的能力。
一段时间后,村民骨干的志愿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但社会工作者发现本地村民仍参与不足,主要是现有乡村志愿服务体系不健全,包括志愿服务活动缺少物资,志愿者数量少,志愿服务内容和形式单一,志愿服务信息碎片化,供需信息对接不畅,有的留守老人想为其他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但缺少互助机制。
问题:
1、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采取了哪些方法培养村民骨干参与关爱留守老人志愿服务的能力?
2、在本案例中,为健全乡村关爱留守老人志愿服务体系,社会工作者应开展哪些方面的工作?
本题解析:
1.
①模仿学习,社会工作者带领村民骨干上门开展服务,让他们边看边学为老服务的技巧;
②个别训练和督导,针对每个村民骨干的特点,指导其练习沟通技巧;
③示范,通过活动前的事先彩排,促进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村民骨干组织大型活动的能力;
④事后总结和复习,通过活动后的回顾,提高村民骨干组织大型活动的能力。
2.
①资源链接。发现、挖掘、整合辖区内的资源来解决物资问题,例如联系爱心企业、社会组织以及与其他社区开展合作;
②加大志愿服务宣传力度,招募更多志愿者。通过社区宣传栏的海报、线上网络平台开展志愿者招募活动;
③丰富志愿服务活动,拓展志愿服务的范围和领域,开展“最美志愿者评比”、“志愿者能力提升工作坊”等活动;
④搭建志愿服务信息平台,规范志愿信息的发布规范,对志愿服务时间、内容、进行合理安排,确保供需信息通畅;
⑤建立留守老人互助网络,帮助留守老人建立联系,促进他们互相帮助和互相支援。
A社区发生了几起虐待儿童事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应邀进驻该社区开展儿童保护服务。社会工作者通过入户走访,了解是否存在育儿行为不当,儿童照料缺失,家庭经济困难以及家庭关系紧张等情况,采用“红(高风险)——黄(中风险)——绿(低风险)”三色法对不同家庭进行标识;针对存在风险的家庭,组织社区志愿者定期上门了解近况;在社区张贴海报,宣传儿童保护知识;为存在不当育儿行为的家长开展亲职教育服务。
小江是高风险家庭的儿童, 自从母亲去世后,他经常遭到父亲酒后殴打。某日,社区志愿者向社会工作者报告,小江又被父亲打了,这次情况特别严重,他被打得意识不清。社会工作者接到报告后,立即赶到小江家中,拨打“120" 并护送他去医院紧急救治。
问题;
1.分析社会工作者在本案例中开展了哪些方面的预防服务。
2.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还应采取哪些危机干预措施?
本题解析:
1.
预防服务是指儿童社会工作者在儿童所在的社区环境中,对社区和家庭尤其是后者存在的儿童侵害风险进行发现、监测和干预的专业活动。这些风险主要包括因儿童自身状况给父母亲职的挑战、家庭贫困、家庭人际关系尤其是父母关系紧张、父母育儿行为不当、父母照料缺失等。预防服务即为能够及时发现上述不利于儿童安全、健康成长的风险,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者改善风险状况,保障儿童的安全,促进其健康成长而开展的服务,包括:
(1)社区动员和教育,在社区张贴海报,宣传儿童保护知识;
(2)分类分级,采用“红(高风险)——黄(中风险)——绿(低风险)”三色法对不同家庭进行标识;
(3)儿童风险的识别,针对存在风险的家庭,组织社区志愿者定期上门了解近况;
(4)监测和干预,为存在不当育儿行为的家长开展亲职教育服务。
2.
(1)开展评估。服务对象发生危险需要就医的,应本着生命第一的原则马上联系急救或警方,确保服务对象的安全。
(2)建立关系。社会工作者应该运用人本主义的视角,保持冷静和平静,对服务对象表现出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真诚和同理关怀。
(3)聚焦问题。社会工作者应将焦点限定在与危机相联系的紧迫性问题上,快速作出危险性判断。
(4)稳定情绪。社会工作者可以使用积极倾听的技巧,对服务对象予以鼓励性、认可性、反应性的示意。
(5)制订方案。通过询问,着力呈现、辨识、建构服务对象现有的优势、资源和应对技巧,充分发挥服务对象的能动性,与其一起寻求减轻紧急状况和问题的可取之策和应对机制。这里尤其要强调:介入的目的是处理那些与危机有关的问题,而非完全解决所有问题;介入的焦点是以危机的调适和治疗为中心,要瞄准服务对象当前需要,确立现实、有限、具体、可行的目标;介入的关键是帮助服务对象修改其意识中和潜意识中存在的问题,故应与服务对象一起探讨可行性方案、一起订立服务计划,鼓励服务对象自决。
(6)实施计划。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①输入希望,提供精神支持与宣泄渠道,让迷茫、无助的服务对象重燃对生活的渴望、人生的希望。②提供支持,加强资源链接,积极联络亲属,充分利用其自身拥有的资源,协助解决当前问题,共同努力克服危机。③恢复自尊,了解服务对象对自己的看法,协助其重塑自信、自我增强权能,并在其改变的过程中给予适度激励,以乐观的精神感染服务对象,传递正能量。④培养自主能力,帮助服务对象恢复和发展功能、减少依赖、增强自主、克服危机。
(7)后续跟进。社会工作者应该在最初的危机干预结束后适时结案,之后通过电话、网络等媒介或实地回
某小学的周老师发现.女学生小红最近上学经常迟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学习成绩快速下降;小红过去衣着整洁,现在变得邋里邋遢;学校召开家长会,
小红家里无人参加:学校联系家长,家长的电话也无人接听。周老师家访时了解到
,小红家居住在老旧小区,出租房较多,人员复杂;小红父亲酗酒成性,
常打骂小红母亲;小红母亲不.堪忍受,最近离家出走。
学校社会工作者接到周老师的转介后发现,小红性格内向,很少与班上同学交往;
在谈及家庭情况时,小红神情紧张。社会工作者还注意到小红身上有多处瘀伤,
问其原因,她不愿回答。
问题:
1.从儿童保护的角度。列出小红所面临的风险。
2.社会工作者可采用哪些收集信息的方法,进一步评估小红的服务需求?
本题解析:
答题要点:
1.从儿童保护的角度来看,小红面临的风险主要有:
(1)遭受体罚和肢体虐待。由小红身上有多出瘀伤可以看出,
小红在家里曾经遭受并且可能仍在遭受暴力虐待。
(2)被忽视。由案例中小红近期的衣着及行为表现,以及其家长联系不上等等,都可以看出
,小红在家里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和重视,处于被家庭成员忽视的境地。
2.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的收集信息的方法包括:
(1)询问。社会工作者可以直接向小红询问,或者向小红的老师、同学和邻居等人询问,
来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料。
(2)咨询。社会工作者可以向儿童工作者或者其他专业人士咨询意见.
以求对小红的问题有全面、正确、科学的认识。
(3)观察。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观察小红的行为表现以及所处的环境等来获得相关的资料。
(4)家访。社会工作者可以对小红进行家访,以求获得在机构面谈中不能发现的东西。
(5)利用已有资料。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对小红的成绩单、
品德鉴定表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的综合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9次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5次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5次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5次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4次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5次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5次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5次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5次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