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2-12-19 15:53
扫码用手机做题
1.阐述社会工作者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性和措施。
2.个案管理的内容和原则是什么。
3.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的职能是什么,举例说明社工站个案管理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及成效。
本题解析:
1.(1)必要性与重要性
首先, 从管理到治理与善治——思路的变化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任务,为激活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指出了方向。
其次,治理——多重力量参与与激活
最后,社工参与社区治理的本质与核心: 服务型治理。
其实质就是提供专业化、人性化服务,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融合、建构良性秩序而实现的治理。
社会工作的服务型治理反映在它的“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科学细致的工作方法、服务对象高度参与的机制、标本兼治的工作目标、解决困难与个人成长的双重关怀、个人与社会环境的双重改变等方面。
社会工作机构作为社会力量的一种,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中应该扮演积极和适宜的角色。
(2)措施与路径
第一,通过对困难群体的直接服务解决社会问题。
第二,通过政策性服务促进政策资源的使用。
第三,通过反映服务对象的诉求参与治理。
第四,通过政策倡导解决不合理的问题。
第五,通过服务增强民众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
第六,通过服务倡导和传播协同合作精神。
2.个案管理的内容和原则
(1)个案管理的内容
个案管理的定义与特点 :一种提供服务的方法,它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评估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的需求,并安排、协调、监督、评估和倡导一套包含多种项目的服务,以满足特定服务对象的复杂需求。
个案管理的内容贯穿整个过程:
个案需求评估:问题的复杂性 与需求的多样性
个案管理服务计划:资源的丰富性与主体的多样性
服务计划的执行:资源管理、调动的复杂性 主体的网络搭建与激活
监督与评估:对象的多样性及指标的丰富性
(2)个案管理的原则
第一、服务对象参与
第二、服务评估
第三、照顾协调
第四、资源整合
第五、包裹式服务与专业合作
第六、服务的监督
3.(1)2021年4月民政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的通知》,统筹加快推进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进度。通知明确指出:要加强资金保障,统筹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社区建设、社会事务等领域政府购买服务资金及彩票公益金中用于老年人、残疾人、儿童和社会公益等支出资金,优先用于购买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
镇街社工站的职能定位:“打通民政服务最后一米”,重点保障数百万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基本生活的基础上,统筹提供情绪疏导、心理抚慰、精神关爱、关系调适、社会融入等专业服务,进一步改善他们的生活品质,不断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2)社工站工作方式:
事务性岗位设在镇街社工站(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残疾人事务等,包括受理相关业务申请、开展政策宣传、进行服务对象信息核对及管理等工作);
服务性岗位设在村居社工点(识别服务对象、评估服务需求、统筹开展服务、推动共建共治共享)
(3)社工站参与社区治理的方式:
服务全覆盖(将未纳入兜底民生保障网的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进一步健全完善兜底民生服务对象台账)
重构支持网络(持续提升自信心和生活动力)。
发展社会组织,激活社区参与(带领志愿者参与服务,链接整合社区公益资源,激发社区活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4)案例分享
潮汕某镇街社工站案例:14岁少年和他残疾的父亲
房屋修补
偏差行为修正
家庭关系重建
就业机会寻找
案例为涉罪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时发现涉罪未成年人家庭亲子关系紧张,家长存在非理性信念。
1.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定义和内容。
2.撰写家庭教育指导小组计划书,需包括总目标、具体目标、每节小组的活动程序。
本题解析:
1.①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定义: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Albert Ellis)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 验为基础提出的。由于对当时流行的心理分析方法和行为治疗模式的不满,艾利斯开始 尝试创立自己的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从服务对象的理性、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着手,彻底消除服务对象在情绪和行为上表现出的困扰。
②内容:认为人天生就有一种不断追求成长发展的趋向。该趋向有两种不同倾向:一是发展出健康、理性的生活方式;另一种则发展岀不良的、非理性的生活方式。而人的自由选择是相对的,受到环境和周围他人的影响。 具体内容:
A代表引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是指服务对象所遇到的当前发生 的事件;
B代表服务对象的信念(Beliefs),是指服务对象对当前所遭遇事件的认识和评价;
C代表引发事件之后出现的各种认知、情绪和行为(Consequences)。
一般理论认为:A直接导致C,但本理论指出: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反应受到服务对象的信念的影响。如果用一些非理性的信念看待引发事件,这种非理性信念就会促使服务对象情绪和行为上出现困扰。
③非理性信念三类型:
绝对化:自己的要求过高,希望自己的生活完美无缺;
普遍化:把自己对某件事情的看法概括为所有事物的普遍特性,如经历几次失败之后,认为自己天生就是笨;
抽象化:把具体场景中得出的经验抽象为一般的准则,例如强调如果自己尊重别人,别人就会尊重自己。
而判断理性与否的标准:面对客观刺激时产生的情绪与行为是健康的还是破坏性的。
2.小组名称:情绪你我他 理性重筑家
小组目标:
小组分目标 :
(1)认识自身的情绪反应特点,梳理自身情绪反应带来的影响
(2)反思自身情绪反应背后的非理性信念,并与之辩论
(3)建立或替换原有的非理性信念
小组成员:
涉罪未成年人家长10名,他们普遍存在:对涉罪未成年的失望、否定态度,认为他们无可救药,同时感觉自身抬不起头等心理问题
小组节次:5次,1.5小时/次
小组内设计:
某社工机构在村里支持下利用县里拨的资金修建老年人服务设施,满足村里老年人照顾需要,并募集到村里的企业老板捐款增建了几间房屋,解决了留守老人照顾问题,该片房屋获得”老人幸福苑"的称营。联系红十字会进村开展服务,为老年人开展健康查体,讲授健康知识等。组织老年人建立互助小组,通过养鸡增加收入,闲余时间一起聊天。返乡青年人还为老年人演节目。机构还联系村里的妇联和老龄办等单位,成立了老年人志愿服务队,组织为老年人开展志愿服务等。
问题:
1.社会支持网络的定义和类型。
2.案例中社工建立社会支持网络的方法和技巧。
3.从功能角度,社工为案例中的老人提供了哪些类型支持。
本题解析:
1.社区支持网络定义与类型
社区网络中那些对个人具有正向支持功能的某些特质,即社区网络中可以提供实质的协助 者,这种协助也是一种潜在社会网络的体现。
一般来说,社区支持网络分为一般的社区支持和特定的社区支持。
一般社区支持:包括归属、接纳与关怀等,这些支持可以促进社区整合和情感支持,提供给社区居民以归属感和认同感。
特定社区支持:包括尊重或鼓励、资讯和信息以及有形的物质支持等,这些支持是一种问题导向的支持,当社区居民遭遇到某种特定的问题或需求时,可能希望获得这些特定的支持。
2.社工建立社会支持网络的方法和技巧
每个人都会在社会生活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形成一定的社会网络,而社会工作者帮 助居民发展社区支持网络是针对社区需要解决社区问题的一种策略。社区支持网络能够 为个人提供情绪、尊严和互助等方面的支持,同时也能够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沟通与互助,提升居民解决问题的能力。
(1)网络分析——社区组织及其可用资源分析
(政府资金——养老设施、企业——房屋捐赠、红会——健康服务与教育、老人——经济发展与情感支持及志愿者服务、青年人——文艺志愿服务)
现有网络的形态与功能分析,衡量现有网络的应用价值。即:网络形态分析(广度、强度)与网络功能分析(情感性支持、工具性支持)
(2)发展自助小组——社区自有力量的激活(老人互助小组合作养鸡)
一群有共同需要、面临共同问题与困难的个人组成的小组,适用于由于个人因素或社会因素而处于困难地位的人群。困难人群自身的社会支持网络通常比较薄弱,自助小组很重要。
(3)挖掘与发展志愿者群体——老人志愿服务队、 妇女志愿服务队
老人服务于老人,既是自助又是互助,同时还联系妇联进行相关志愿服务,发动自身潜力,凝聚社区力量。
3.社工为老人提供了如下支持:(从功能的角度分析)信息分享与知识提升
经济生产与收入增加
社区参与与志愿服务
物资供给与需求解决
某老旧小区没有物业服务机构,小区老年人比例大,空巢、独居老人多,小区内上下水管道老化,车辆占用消防通道存在安全隐患,电动车充电设施缺乏等。受该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的委托,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进驻小区,采用社会策划模式执行服务方案。他们开展了以下工作: (1) 开展实地查看问题,拍摄小区老旧设施现状照片; (2) 入户走访了解居民的困难和感受; (3) 开座谈会征集居民的看法和建议等。制定出了该小区的服务方案,得到街道的认可和财力支持。
问题:
1.阐述社会策划模式的定义和理论假设;
2.该机构运用了哪些收集资料的方法,每种方法的优缺点;
3.该机构在进入社区、策划和实施服务方案过程中如何与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建立合作关系。
本题解析:
1.社会计划也叫社会策划模式,是指在理性方法指导下,依靠专家的意见和知识,在准确把握社会服务机构的使命、宗旨、政策、资源的基础上,确立社区工作目标,并依循社区工作目标的引导下,从多个预选方案中选择-个最佳的工作方案,然后结合社区需要,动员和分配资源,并在工作过程中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状况随时修改计划,保障计划朝向预定目标前进,在工作结束时对计划执行情况加以总结和反思,最终解决社区问题。
社会策划模式的基本假设
①对社区及社会构成的假设
社会策划模式下的关于社区和社会的假设,是典型的系统功能主义的社会观。认为社区或社会系统是建立在个人之上,而又相对客观、独立的一个系统整体,有自己的边界,有自己的平衡机制,有自己的分化增长机制,各个子系统通过能量交换实现自己的功能。当有外部冲击的时候,会带来社会系统的失衡,但是系统会通过调整渐渐恢复平衡,并提升原来的系统平衡的水平。同时,其假设社会问题可以通过渐进的方式解决,即承认人类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客观地应付复杂的社会问题,所以强调渐进式的策划。这种模式正视资源、权力、技术等因素的限制,承认政治因素随时可能影响清晰并有长远目标的计划。
②关于社区发展和变迁的假设
社会策划模式主张通过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系统研究,掌握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然后统一计划、管理,促进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或者说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控制和引导社会发展。其假设在一个复 杂的社会环境下,要达到社区变迁,必须依靠专业人员和专业技术,即专门的计划者通过技术的运作,推动复杂的社区变迁。计划者设计各种计划与制度,并通过有效的方式加以执行,将各种服务输送给有需要的人群。
③对个人及其个体行为动机的假设
在社会策划模式下,认为人都是理性的,人是理性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人际关系一般都是理性选择的工具性交换关系。因此,人具有认识能力和行动能力,人会在价值、利益等诱导下理性地追求个人、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增长,而且人必须进行管理和规范。这样才能带来社会的秩序和合力,否则人的理性自私的动机会带来社会的混乱和人
际的冲突,甚至过激行为。因此,社会计划模式崇尚理性的力量,强调在进行选择与决定时要有清晰的目标和假设,运用连贯一致的决策标准,系统而详尽地考虑事实,用客观存在的缘由和逻辑去分析各个可行方案并估量其后果,最终作出理想的决定。
2.资料收集的方法
(1)观察法——开展实地查看问题,拍摄小区老旧设施现状照片;
优点:客观真实形象具体,且简便易行,可了解背景及事件的过程信息,可发现未报告的隐秘资料,丰富资料的广度和深度。参与与非参与观察。
不足:费时费力,难以控制具体情境,有些资料可遇而不可求。利用感觉器官收集资料,有时出现“观察者偏差”,不能保证资料的客观性。属于定性研究,应用范围有限。
(2)访谈法——入户走访了解居民的困难和感受;
优点:适于实地研究,尤其是个案研究。适应面广、弹性大,可以当面互动有利于发挥双方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变化也可及时回应,可获得较 深入的资料。
不足:主观作用强、规模小,不便涉及敏感性问题。
(3)焦点小组——召开座谈会征集居民的看法和建议等。
优点:发挥团体动力,通过多层次互动,启发、补充、修正与主题相关的资料;
不足:有群体压力,对敏感问题效果有限。对焦点控制技术有一定要求。
3.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需要经常与辖区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以及居民团体等各种组织打交道,获取它们在政策、资金、场地、人力和舆论等方面的支持和援助,解决社区的问题,满足社区的需求。强大而完整的社区支持网络是社会服务机构在社区中正常顺利开展工作的基础与保障。 在互动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在进入社区时:认识各类组织的性质、功能,自我推介组织的形象与定位,寻求合作空间与机会,保持持续性互动与联系。
(2)策划方案时:保持密切联系,激活与连接各类组织的资源及舆论支持,并寻求其持续性保障。
(3)实施服务时:调动各类组织的资源以服务社区,同时根据各类组织目的提供适当的满足,为持续性互惠合作关系奠定基础。
机构作为生态系统的一员,需不断发展并维持稳定持续的组织网络。故社工要了解与不同的组织建立和发展关系的准则和方法:
(1)了解各类组织的性质与运作状况
(2)分析组织之间的关系,明确自己在网络中的位置,把握组织间交往的准则(资源交换、权力依赖、授权关系等,关系不同,交往方式亦不同)
(3)交往中的基本事项:保持求同存异、保持自身形象鲜明一致、保持频繁联系。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某社会工作机构开展了一系列的社区抗疫工作,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付出了牺牲。
某全国性机构调集了60人的督导队伍,对疫情防控人员开展一系列督导。
问题:
1.结合案例说明该机构提供了哪些督导?
2.案例中运用了什么督导方式?
3.阐述各个督导方式优点和局限?
本题解析:
1.该机构提供的督导有:
(1)行政性督导。行政性督导所提供的是有助于工作者开展工作的组织结构和机构资源,包括招募与甄选疫情防控人员,给其分配工作,并对其在疫情中的防控工作进行指导和评估。
(2)教育性督导。教育性督导所提供的是开展工作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在招募的疫情防控人员入职后,该机构就指导工作者对疫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教授工作者在疫情防控助人的方法和技术,学会在遇到问题时,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去做。除此,该机构还培养了工作者的专业意识和价值观。
(3)支持性督导。支持性督导是通过营造一种有利的心理氛围和人际关系环境,以使社会工作者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并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在社区抗疫工作中,社会工作者遇到困难和压力,会产生倦怠和无能为力的情绪,督导者协助他们适应和处理工作中的负面情绪,给予关怀和支持,帮助其发现工作成效,激发工作者的工作情绪和士气,以便持续投身于社区抗疫服务工作。
2.案例中运用的督导方式有:
(1)个别督导。指督导者和社区工作者一对一、面对面地定期举行讨论会的方式进行的督导,以便针对性地了解社区工作者在抗疫服务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指导其解决。
(2)小组督导。督导者和一些受督导者即投身于社区抗疫中的社区工作者组成一个小组,通过定期、持续地举行讨论会的形式进行。
(3)同辈督导。同辈督导可以理解成没有领导者的小组活动。社区工作者通过相互交流经验,分享专业知识和技巧促进自身及相互之间的专业成长,相互支持,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和提供疫情防控服务。
3.上述督导方式的优点和局限分别为:
(1)个别督导
①优点:
a.督导过程不受干扰。督导者有充分的时间与被督导者就服务个案进行充分的讨论,督导过程有较高的隐秘性;
b.督导者可以比较仔细地检查被督导者的工作记录,掌握工作进度;同时督导也可以概括地了解被督导者的情况,确定被督导者能承受服务的数量;
c.个别督导本质上也是个别咨询过程,所以督导者可以向被督导者提供充分有效的服务示范。
②局限:
a.被督导者仅仅接受一位督导者的信息,这些信息有时可能无助于被督导者的服务,甚至是有偏差的;
b.督导者和被督导者过于紧密的分享彼此共同的观点,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发展成共同谋划的关系;
c.被督导者没有机会接触其他的督导者,因此无法比较同一服务阶段、不同督导者的处理策略和技巧。
(2)团体督导
①优点:
a.对每一位被督导者的服务个案,都会有大量的信息传递和不同观点的碰撞,而各种不同的观点可以矫正单一督导可能产生的偏见和盲点;
b.被督导者可以有机会向其他被督导同事学习如何处理他们的服务个案;可以有机会聆听、分享和学习其他被督导同事处理各种案主问题时的工作经验;
c.团体方式可以提供机会进行充分的角色扮演;
d.节省时间、经费和专业人力。
②局限:
a.每位被督导者接受督导的时间不足,无法对细节进行讨论;
b.被督导者有较多机会隐藏和忽视自己的问题,被督导者也可能会有意无意地与他人竞争;
c.每一位被督导者对个案服务都有不同的观点,因而也容易产生冲突,或出现一些没有价值的观点;
d.团体督导的隐秘性较低。
(3)同辈督导的优点和局限
①优点:
a.在督导过程中,专家的权威降到最低,没有权威现象;
b.参与者可以在最方便的时间组织和安排督导会议;
c.这种督导不需要付费;
d.对于非常有经验的社会工作者,选择同事督导方式更容易有收获。
②局限:
a.每位成员都没有最终的权利和义务;
b.参与的成员会彼此避免和他人的争论和对抗;
c.有时参与的成员缺乏必要的经验和技巧,无法与他人分享;
d.团体成员有时也会彼此形成同谋。
小刘,22岁,随父母到城市打工,住在城中村,原本在舅舅厂里上班,因不满舅舅管教严厉,自己出来创业,又因创业失败受到打击患上精神疾病。治疗一段时间后有所好转,但仍需吃完药,记忆力下降。父亲抱怨责备他,让他出入上班,小刘害怕邻居笑话,依然想自己创业。母亲觉得小刘还需要康复治疗,主张让小刘继续居家治疗。
社会工作者主动上门介绍优惠政策等,社区可给予技能培训,鼓励小刘参与社区活动和社区康复。
问题:
结合案例用优势视角理论和家庭系统理论为小刘制定一个社区康复服务方案。
本题解析:
为小刘制定社区康复服务方案如下:
一、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评估
1.身体康复问题
这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服务对象因为创业失败未能承受住打击而患病,治疗后有好转但仍需维持康复治疗。同时,身体得到康复之后,服务对象小刘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2.心理情绪及精神问题
服务对象小刘在患上精神疾病经过治疗后虽有所好转,但记忆力下降,精神状态有待改善,同时小刘害怕邻居笑话,这些负面的情绪和心理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宣泄和矫治,可能会影响个人的心理精神健康。
3.家人责备抱怨
小刘的父亲责备抱怨他,舅舅管教也很严厉,虽是出于关心爱护小刘的初衷,但这种表达方式对于小刘来说可能不太适合,会对本来就未痊愈的小刘造成心理健康方面的影响,也不利于小刘日后的社区康复。
二、方案设计
(一)目标界定
根据以上对服务对象小刘问题和需求的分析,设计为小刘服务的社区康复方案,其基本目标是帮助小刘康复治疗,调整其心理状态,提高其应对生活困难的信心和能力。具体包括:
1.在身体康复方面,社会工作者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社区康复服务计划,链接专业的医护工作人员为其提供专业的康复训练。
2.疏导小刘因患病、创业失败等所带来的不良心理和情绪,纠正不良认知。
3.帮助小刘重建对生活的信心,发掘服务对象潜能,由他助到自助。
4.为小刘提供生活技能、工作劳动技能,提高其劳动能力和技能。
5.改善家庭关系,重建社会支持网络。帮助小刘的父母以及舅舅了解小刘的状态,以支持鼓励代替抱怨责备,形成正确的认知,同时在生活中多多照顾小刘,为小刘进行康复治疗提供后盾支持。
(二)相关理论
1.优势视角理论
“优势视角”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意味着应当把人们及其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作为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所关注的焦点,而非关注其问题和病理。优势视角基于这样一种信念即个人所具备的能力及其内部资源允许他们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其主要观点是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
在本案例中,服务对象和环境两方面存在的优势有:
(1)坚持创业的决心。小刘虽然经历创业失败和遭遇疾病,现在仍需进行康复治疗,但他想创业的决心没有变,这可为其治疗康复提供支撑和精神动力。
(2)帮助服务对象康复的愿望。小刘的母亲希望小刘能够继续居家康复治疗,能为其提供照顾和支持。
(3)家庭成员的力量。尽管舅舅对自己管理严厉,父亲也对小刘抱怨责备,但这都是出于关心爱护小刘的初衷,都是希望小刘可以更好,这对小刘的康复是重要的情感力量,也能在小刘康复过程中提供无微不至的照顾。
(4)社会工作者的资源链接。社会工作者主动上门介绍政策,小刘在社区接受康复的同时,也能参与社区活动接受技能培训,这有利于其更好的康复,也能为日后康复后继续创业或者工作提供技能基础,提高劳动技能。
2.家庭系统理论
家庭系统是经验家庭治疗首先提出来的重要概念。其基本内容有:家庭是一个系统,是一个稳定的系统。家庭成员交互作用时所产生的有形和无形规则构成了比较稳定的家庭结构,成员间形成特定的交往模式。同时,家庭系统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家庭不断与家庭外系统发生交互作用,家庭内成员之间和亚系统之间也不断发生交互作用。家庭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整体,可以主动地与家庭外系统进行交互作用,也可以主动地脱离与家庭外系统的交互作用。
三、方案具体策略
根据上述服务对象小刘存在的问题和需求,结合优势视角和家庭系统理论,需采取多种策略介入从而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这具体包括:
1.针对小刘康复和心理情绪的工作
(1)康复训练
帮助小刘链接医护和康复资源,请“家庭医生”上门提供康复服务,维持和逐步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为其康复后回归正常生活做准备。除了医学康复外,还可通过安排服务对象参加某些工作、学习、娱乐、音乐、体育及社交等活动,协助药物治疗促进其精神康复。这包括:
①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如小刘不能完全自理生活,可对其培训个人卫生、盥洗饮食、衣着、排便等活动,坚持每日数次手把手地督促教导和训练并可结合奖励刺激。
②文娱体育活动训练。着重于培养社会活动能力,加强社会适应力,提高情趣和促进身心健康。如智力竞赛,音乐欣赏等。
③一般性教育活动,如卫生常识教育、科技知识教育。以提高其常识水平,及培养学习新事物和新知识的习惯,以免过度脱离社会现实。
(2)心理调节
对于创业失败和患病的事实,很可能会影响到小刘的心理和情绪,产生一些不正确的认知,社会工作者需要帮助服务对象小刘疏导情绪,纠正其不正确认知,重塑其生活的信心。
(3)技能培训
①家庭生活技能训练。可适当训练小刘掌握家庭生活技能,包括家庭清洁卫生、家庭布置、物品采购食物烹饪、钱财管理及社交礼节等。
②工作技能训练。小刘虽然创业失败,但有创业的经验,也能从中获取经验教训,加上小刘有创业的决心,所以小刘是愿意去掌握和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的。工作者可向其讲授一些工作或者创业的知识,以及创业成功者的经验,让小刘不气馁,就算是创业失败也能有勇气和信心迎接未来的工作和挑战。
(4)社区康复小组
可将社区内具有相似特征的服务对象组成一个以康复训练为目的社区康复小组,通过组内成员之间相互的经验分享、支持与理解,大家相互陪伴相互成长,可为小刘康复提供支持与动力。
2.帮助家庭成员相互理解,增强家庭支持网络
(1)了解家庭成员的想法,澄清误解
针对小刘的父母以及舅舅,社会工作者要与其分别进行会谈,了解其各自的想法,让其明白小刘现在最需要的是家人的理解支持和陪伴,这在小刘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举行家庭小组会谈,使家庭成员相互理解
将小刘、小刘父母以及舅舅聚集在一起进行会谈,让大家了解彼此的想法,澄清误解,让小刘感受到家人对他的关心与爱,同时让小刘家人认识到家庭的配合治疗和陪伴支持在小刘康复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
(3)帮助服务对象家庭正确相处,提供照顾与支持
在康复过程中,家属的配合治疗也是很重要的,在生活当中需要感受到正力量,正能量才能引导服务对象心情向上,在平时也需给小刘尊重,要鼓励小刘,进行正常的生活当中,不必太过苛求细致,让其感受到关爱,感受到自己对别人的重要性,从而重拾自信。另外,家属一定要监督小刘按时服用药物,社会工作者还可帮助小刘父母学习一些护理技能,从而能在日常生活中为小刘提供康复帮助。
四、方案评估
方案评估包括方案执行、情况评估、服务对象对各个活动环节的满意度评估以及效果评估等。总之,方案的设计实施应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个性化需求去完成。同时,得看到服务对象的优势所在,帮助其康复和走出困境,当然,在这过程中也得同样重视家庭成员的重要性。
某小区有两栋高层楼房,350户。如今,曾经的高端楼房出现了房顶漏水、电梯故障、承重墙因违规装修造成钢筋外露,垃圾乱放堵塞消防通道,外来人口楼道安家等现象。居民向物业公司反映,物业公司说业委会到期了,造成公共维修基金不能使用。对此,居民意见很大。最近一周,又因楼顶水箱漏水泡了电梯井,造成三部电梯损坏,物业公司临时关闭了电梯,造成居民不便,尤其是住在楼上的老人下楼看病不便,居民意见很大。
为此,政府部门、街道、社区成立了工作专班,进驻小区解决问题。
问题:
1.结合案例,请从紧迫性、重要性的角度,对解决当前的问题排序。
2.案例中任务目标和过程目标是什么?
3.社会工作者在业委会换届和培育工作中如何发挥作用?
本题解析:
1.排序是指对存在的某一类问题,按重要性和紧迫性等因素,确定优先次序的一种方法。同时问题的解决方法或问题产生的原因也可以通过排序来确定优先次序。根据案例可知,现在面临的问题有房顶漏水、电梯故障、承重墙因违规装修造成钢筋外露,垃圾乱放堵塞消防通道,外来人口楼道安家以及电梯井泡水导致不能使用等影响居民生活的环境问题,从而导致居民产生不满的情绪问题。因此,从紧迫性、重要性的角度,可将当前的问题排序为:
(1)安抚好居民情绪,向其解释缘由;
(2)召开业主委员会,及时进行换届;
(3)使用公共基金,维修房顶、电梯、承重墙等设施;
(4)清理消防通道、楼道,安置外来人员;
(5)制定规章管理制度,使小区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2.(1)案例中的任务目标
任务目标指的是解决一些特定的社会问题,包括完成一件具体的工作和任务,达成一些社会福利的目标,满足社区需要。根据案例中该小区存在的问题,任务目标则为:
①解决小区当前存在的房顶、电梯和承重墙等设施损坏不能使用的问题;
②对业主委员会进行换届;
③清理消防通道、楼道,安置外来人员。
(2)案例中的过程目标
过程目标是指为了总体目标而进行的工作,同时也是更深层次的目标:促进社会人士的一般能力,以至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信心和技巧。案例中的过程目标为:
①安抚居民情绪,得到其理解;
②发动小区居民主动参与解决自己的问题,提高其为小区建设和管理积极献言献策的意识和能力,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改善小区环境,提升居民的满意度和认同感;
③培养和提高换届的业主委员会中领袖的能力。
3.社会工作者的培育组织工作可以划分为建立社区社会组织和管理社区社会组织两个部分。社会工作者参与指导小区业委会工作就是要帮助社区物业服务提质增效,营造良好的社区生活环境。既要重视党建引领在物业服务工作中的地位,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作用,又要引导社区居民和业主参与公共事务。通过对社区工作人员、业主委员会及业主培训、指导、调解等方法,普及物业相关法律法规,化解矛盾纠纷。在建立和培育业委会方面,社会工作者可发挥的作用有:
(1)清楚界定组织的目标。即社会工作者要帮助业委会确定其目标,且该目标是与居民的利益相关的。
(2)指导小区业委会明确功能,界定相应岗位的职责和权力,规范业委会流程。应尽量吸纳更多的居民加入组织,参与业委会的会议和讨论。
(3)发动居民讨论社区存在的问题,鼓励大家参与进来,挖掘其潜能,靠自己的力量实现社区重新整合。在社工组织参与指导小区业委会工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通过鼓励激发居民个人能力、加强宣传教育、为居民提供及时的服务、链接社会资源等服务策略,开展社会工作。
(4)帮助选举具有民主作风、联系群众、乐于奉献和敢于负责的领袖。另外,社会工作者的一个重要工作是对业委会领袖进行培训和督导。
(5)链接资金保证财政资金支持,还可链接外部资源。如社会工作者参与指导小区业委会工作过程中,特别是遇到物业管理法律法规问题,可以聘请法律专家,听取法律专家的意见,化解矛盾,说服教育小区业主遵守法律法规。同时社会工作者对业主进行引导、指导业主自治组织规范运行,合理表达意见,达到社区合理变迁。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服务范围与局限性。
本题解析: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服务范围
①心理社会研究。工作者首先需要全面收集服务对象在生理状况、心理和情绪体验、过往个人经历、家庭关系、自我观念、朋辈关系、所处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信息,同时注重强调了解服务对象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曾经做过哪些努力去处理这些问题以及有什么样的原因让服务对象面临这些问题等。
②诊断。诊断是指整理、归纳及分析研究收集的资料,以便对问题的性质作出评估和准备的过程。包括以下三种:
a.心理动态诊断。主要是对服务对象人格中的三大动力,即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互动进行研究和分析。
b.病因诊断。病因诊断将服务对象放入一个成长历程中,从其过往经历尤其是童年经历中了解目前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实现对“人—环境”的整体认识和判断。
c.分类诊断。是指将服务对象各方面的情况和功能按照生理状况、情绪状态和社会功能进行分类并作出临床评估。
③治疗。是指结合服务对象成长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各方面的因素及相互之间的作用,运用专业技术和方法,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当前问题,有效地适应问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克服各种内心冲突,充分利用自身潜能,促进自我的成长与发展。其目标包括五个方面:降低服务对象的焦虑和不安;降低“人—环境”系统的功能失调,增强服务对象的自我适应技巧,以及“人—环境”系统的功能;增强服务对象的自我实现和满足感;改善环境以解决问题。
(2)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局限性
①收效较慢。由于心理社会模式往往需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治疗过程,其收效可谓是较为缓慢的,所以在效率方面颇受一些异议。
②对服务对象要求较高。心理—社会模式有很多反映和非反映的工作技巧,它既对工作者有很高要求,似乎也要求服务对象必须有相当的沟通能力、自省能力,而这对于那些弱能人士、严重精神疾病患者或处于危机事件的服务对象而言,似乎有些困难。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核心。
本题解析: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核心是“人在情境中”,强调人本身即由生理、心理及社会等不同元素组成,相互之间不断作用而又彼此影响。因此,每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人际关系、个人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等都是重要的研究范围。同时强调环境的整体性,意思就是环境中每一个因素对人的影响都不是单一发挥作用的,不能简单地把案主的问题视为由某个或某方面因素导致的,它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来说,不能将服务对象看成单个的、独立的个体,而需要去了解他(她)此时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以及其所身处的家庭、单位、朋友网络甚至社会阶层,通过了解案主所处的环境把握案主的问题。
试论述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渊源。
本题解析: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渊源主要表现如下:
(1)从时间上来说,心理治疗模式最早可以追溯到1928年,美国一个名叫玛丽·杰雷特的精神病理社会工作者重新检查了里士满在《社会诊断》那本里程碑式的著作中所讨论的个案,她的结论是,其中一半以上的案主都呈现出明显的精神症状,她由此断言,个案社会工作将不可避免地进入到心理学导向。
(2)从专业角度来看,心理社会治疗理论的真正产生年代应该定位在1930年左右。其中,美国史密斯学院的富兰克·汉金斯首先创造并使用了“心理社会”这个词。1937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戈登汉密尔顿则在他的《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一文中首次采用了“心理社会治疗理论”的名称,并系统阐明了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主要理论,这意味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正式形成。
(3)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是对弗洛伊德的传统心理学理论体系的突破和发展;关注焦点扩展到社会层面。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9次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5次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5次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5次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4次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5次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5次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5次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5次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