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医卫类助理医师临床助理医师->2022年《临床执业助理医师》(第二单元)押题密卷1

2022年《临床执业助理医师》(第二单元)押题密卷1

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2-11-08 15:06

扫码用手机做题

试卷预览

1 单选题 1分

退疹1周后出现全身大片脱皮的是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D

本题解析:

猩红热发病24小时内出疹,表现为全身皮肤弥漫性充血发红,其间广泛存在密集而均匀的红色针尖大小的丘疹,触之砂纸感,压之褪色。退疹1周后开始脱皮,面部躯干糠屑样脱皮,手、足大片脱皮,但无色素沉着。

2 单选题 1分

皮肤弥漫充血,上有密集针尖大小丘疹,触之砂纸感的是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D

本题解析:

猩红热发病24小时内出疹,表现为全身皮肤弥漫性充血发红,其间广泛存在密集而均匀的红色针尖大小的丘疹,触之砂纸感,压之褪色。退疹1周后开始脱皮,面部躯干糠屑样脱皮,手、足大片脱皮,但无色素沉着。

3 单选题 1分

男孩,1岁。面色苍白2个月。生后母乳喂养至今,未规律添加辅食,平日易感冒。查体:发育营养稍差,皮肤黏膜苍白,无黄疸,浅表淋巴结不大,心前区可闻及2级收缩期杂音,肝脾无肿大。血常规:Hb85g/L,RBC3.5×10/L,MCV68fl,MCH24pg,MCHC0.28,WBC、PLT正常。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D

本题解析:

1.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示:血红蛋白降低比红细胞减少明显,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多,中央淡染区扩大。平均红细胞容积(MCV)<8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26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0.31。网织红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减少。白细胞、血小板一般无改变。

2.铁代谢的检查:①血清铁蛋白(SF):SF值可较灵敏地反映体内贮铁情况,在缺铁的ID期即已降低。其放射免疫法测定值低于12μg/L提示缺铁。②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红细胞内缺铁时原卟啉不能完全与铁结合成血红素,血红素减少又反馈性地使原卟啉合成增多,因此未被利用的原卟啉在红细胞内堆积,致使FEP值增高。当FEP>0.9μmol/L(50μg/dl)即提示红细胞内缺铁。如SF值低、FEP增高而未出现贫血,是缺铁IDE期的典型表现。③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这三项检查是反映血浆中铁含量,通常在IDA期才出现异常。缺铁性贫血时SI降低、TIBC增高、TS降低。SI62.7μmol/L(350μg/dl)有意义,TS<15%有诊断意义。

3.铁剂治疗:以口服铁剂为主,选用二价铁盐制剂,较易吸收。常用制剂有硫酸亚铁(含元素铁20%),富马酸亚铁(含元素铁33%)、葡萄糖酸亚铁(含元素铁12%)、琥珀酸亚铁(含元素铁35%)等。口服铁剂的剂量以元素铁计算,一般为每日4~6mg/kg,每日分3次,一次量不应超过元素铁1.5~2mg/kg。最好于两餐之间服药,既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又有利于吸收。同时口服维生素C能促进铁的吸收。牛奶、茶、咖啡、抗酸药等与铁剂同服,均可影响铁的吸收。给予铁剂治疗后如有效,则于12~24小时后细胞内含铁酶活性开始恢复,精神症状减轻,食欲好转。网织红细胞数于用药2~3天后开始升高,5~7天达高峰,2~3周后下降至正常。治疗约1~2周后,血红蛋白逐渐增加,通常于治疗3~4周达到正常。如疗效满意,铁剂应继续服用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水平后继续服用铁剂6~8周,以补足体内铁的贮存量。

4 单选题 1分

男孩,1岁。面色苍白2个月。生后母乳喂养至今,未规律添加辅食,平日易感冒。查体:发育营养稍差,皮肤黏膜苍白,无黄疸,浅表淋巴结不大,心前区可闻及2级收缩期杂音,肝脾无肿大。血常规:Hb85g/L,RBC3.5×10/L,MCV68fl,MCH24pg,MCHC0.28,WBC、PLT正常。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C

本题解析:

1.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示:血红蛋白降低比红细胞减少明显,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多,中央淡染区扩大。平均红细胞容积(MCV)<8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26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0.31。网织红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减少。白细胞、血小板一般无改变。

2.铁代谢的检查:①血清铁蛋白(SF):SF值可较灵敏地反映体内贮铁情况,在缺铁的ID期即已降低。其放射免疫法测定值低于12μg/L提示缺铁。②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红细胞内缺铁时原卟啉不能完全与铁结合成血红素,血红素减少又反馈性地使原卟啉合成增多,因此未被利用的原卟啉在红细胞内堆积,致使FEP值增高。当FEP>0.9μmol/L(50μg/dl)即提示红细胞内缺铁。如SF值低、FEP增高而未出现贫血,是缺铁IDE期的典型表现。③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这三项检查是反映血浆中铁含量,通常在IDA期才出现异常。缺铁性贫血时SI降低、TIBC增高、TS降低。SI62.7μmol/L(350μg/dl)有意义,TS<15%有诊断意义。

3.铁剂治疗:以口服铁剂为主,选用二价铁盐制剂,较易吸收。常用制剂有硫酸亚铁(含元素铁20%),富马酸亚铁(含元素铁33%)、葡萄糖酸亚铁(含元素铁12%)、琥珀酸亚铁(含元素铁35%)等。口服铁剂的剂量以元素铁计算,一般为每日4~6mg/kg,每日分3次,一次量不应超过元素铁1.5~2mg/kg。最好于两餐之间服药,既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又有利于吸收。同时口服维生素C能促进铁的吸收。牛奶、茶、咖啡、抗酸药等与铁剂同服,均可影响铁的吸收。给予铁剂治疗后如有效,则于12~24小时后细胞内含铁酶活性开始恢复,精神症状减轻,食欲好转。网织红细胞数于用药2~3天后开始升高,5~7天达高峰,2~3周后下降至正常。治疗约1~2周后,血红蛋白逐渐增加,通常于治疗3~4周达到正常。如疗效满意,铁剂应继续服用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水平后继续服用铁剂6~8周,以补足体内铁的贮存量。

5 单选题 1分

男孩,1岁。面色苍白2个月。生后母乳喂养至今,未规律添加辅食,平日易感冒。查体:发育营养稍差,皮肤黏膜苍白,无黄疸,浅表淋巴结不大,心前区可闻及2级收缩期杂音,肝脾无肿大。血常规:Hb85g/L,RBC3.5×10/L,MCV68fl,MCH24pg,MCHC0.28,WBC、PLT正常。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D

本题解析:

1.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示:血红蛋白降低比红细胞减少明显,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多,中央淡染区扩大。平均红细胞容积(MCV)<8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26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0.31。网织红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减少。白细胞、血小板一般无改变。

2.铁代谢的检查:①血清铁蛋白(SF):SF值可较灵敏地反映体内贮铁情况,在缺铁的ID期即已降低。其放射免疫法测定值低于12μg/L提示缺铁。②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红细胞内缺铁时原卟啉不能完全与铁结合成血红素,血红素减少又反馈性地使原卟啉合成增多,因此未被利用的原卟啉在红细胞内堆积,致使FEP值增高。当FEP>0.9μmol/L(50μg/dl)即提示红细胞内缺铁。如SF值低、FEP增高而未出现贫血,是缺铁IDE期的典型表现。③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这三项检查是反映血浆中铁含量,通常在IDA期才出现异常。缺铁性贫血时SI降低、TIBC增高、TS降低。SI62.7μmol/L(350μg/dl)有意义,TS<15%有诊断意义。

3.铁剂治疗:以口服铁剂为主,选用二价铁盐制剂,较易吸收。常用制剂有硫酸亚铁(含元素铁20%),富马酸亚铁(含元素铁33%)、葡萄糖酸亚铁(含元素铁12%)、琥珀酸亚铁(含元素铁35%)等。口服铁剂的剂量以元素铁计算,一般为每日4~6mg/kg,每日分3次,一次量不应超过元素铁1.5~2mg/kg。最好于两餐之间服药,既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又有利于吸收。同时口服维生素C能促进铁的吸收。牛奶、茶、咖啡、抗酸药等与铁剂同服,均可影响铁的吸收。给予铁剂治疗后如有效,则于12~24小时后细胞内含铁酶活性开始恢复,精神症状减轻,食欲好转。网织红细胞数于用药2~3天后开始升高,5~7天达高峰,2~3周后下降至正常。治疗约1~2周后,血红蛋白逐渐增加,通常于治疗3~4周达到正常。如疗效满意,铁剂应继续服用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水平后继续服用铁剂6~8周,以补足体内铁的贮存量。

6 单选题 1分

患者,女,33岁。2年来反复腹痛、腹泻,初为糊状便,每日排便2~3次,严重时排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经当地医院抗炎治疗无效。近1月来腹痛明显,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查体:体温39.6℃,腹平软,下腹压痛,肠鸣音亢进。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C

本题解析:

1.结肠镜检查是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2.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有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并有疼痛一便意一便后缓解的规律,结肠镜检查可见充血、糜烂及浅溃疡,与本例患者较为符合,故考虑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性较大。

3.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位于大肠,成连续性非阶段性分布,多数在直肠、乙状结肠,可扩展到降结肠、横结肠,少数累及全结肠。病变早期有黏膜弥漫性炎症。以后肠腺窝底部形成小的隐窝脓肿。脓肿融合溃破,黏膜即出现浅小的溃疡,并逐渐成为不规则的大片溃疡。结肠病变一般仅限于黏膜与黏膜下层,很少深达肌层,并发结肠穿孔。瘘管形成或结肠周围脓肿者少见,结肠炎症在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中,大量新生肉芽组织增生,常出现炎性息肉。可表现正常结构丧失,纤维组织增加,有腺体变形,排列减少等萎缩性表现。由于溃疡愈合而瘢痕形成。

7 单选题 1分

患者,女,33岁。2年来反复腹痛、腹泻,初为糊状便,每日排便2~3次,严重时排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经当地医院抗炎治疗无效。近1月来腹痛明显,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查体:体温39.6℃,腹平软,下腹压痛,肠鸣音亢进。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D

本题解析:

1.结肠镜检查是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2.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有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并有疼痛一便意一便后缓解的规律,结肠镜检查可见充血、糜烂及浅溃疡,与本例患者较为符合,故考虑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性较大。

3.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位于大肠,成连续性非阶段性分布,多数在直肠、乙状结肠,可扩展到降结肠、横结肠,少数累及全结肠。病变早期有黏膜弥漫性炎症。以后肠腺窝底部形成小的隐窝脓肿。脓肿融合溃破,黏膜即出现浅小的溃疡,并逐渐成为不规则的大片溃疡。结肠病变一般仅限于黏膜与黏膜下层,很少深达肌层,并发结肠穿孔。瘘管形成或结肠周围脓肿者少见,结肠炎症在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中,大量新生肉芽组织增生,常出现炎性息肉。可表现正常结构丧失,纤维组织增加,有腺体变形,排列减少等萎缩性表现。由于溃疡愈合而瘢痕形成。

8 单选题 1分

患者,女,33岁。2年来反复腹痛、腹泻,初为糊状便,每日排便2~3次,严重时排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经当地医院抗炎治疗无效。近1月来腹痛明显,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查体:体温39.6℃,腹平软,下腹压痛,肠鸣音亢进。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C

本题解析:

1.结肠镜检查是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2.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有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并有疼痛一便意一便后缓解的规律,结肠镜检查可见充血、糜烂及浅溃疡,与本例患者较为符合,故考虑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性较大。

3.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位于大肠,成连续性非阶段性分布,多数在直肠、乙状结肠,可扩展到降结肠、横结肠,少数累及全结肠。病变早期有黏膜弥漫性炎症。以后肠腺窝底部形成小的隐窝脓肿。脓肿融合溃破,黏膜即出现浅小的溃疡,并逐渐成为不规则的大片溃疡。结肠病变一般仅限于黏膜与黏膜下层,很少深达肌层,并发结肠穿孔。瘘管形成或结肠周围脓肿者少见,结肠炎症在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中,大量新生肉芽组织增生,常出现炎性息肉。可表现正常结构丧失,纤维组织增加,有腺体变形,排列减少等萎缩性表现。由于溃疡愈合而瘢痕形成。

9 单选题 1分

患者,男,25岁。以饮酒后左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8小时就诊。该患者腹痛呈持续性刀割样疼痛,并向左腰背部放射,呕吐后疼痛不缓解。查体:急性痛苦面容,大汗淋漓,左上腹压痛明显。化验血淀粉酶明显高于正常。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E

本题解析:

1.患者有饮酒后疼痛史,且疼痛为持续刀割样,符合急性胰腺炎症状特点,血淀粉酶高于正常支持急性胰腺炎诊断。

2.淀粉酶的高低不能反映病情的轻重。

10 单选题 1分

患者,男,25岁。以饮酒后左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8小时就诊。该患者腹痛呈持续性刀割样疼痛,并向左腰背部放射,呕吐后疼痛不缓解。查体:急性痛苦面容,大汗淋漓,左上腹压痛明显。化验血淀粉酶明显高于正常。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E

本题解析:

1.患者有饮酒后疼痛史,且疼痛为持续刀割样,符合急性胰腺炎症状特点,血淀粉酶高于正常支持急性胰腺炎诊断。

2.淀粉酶的高低不能反映病情的轻重。

其他考生还关注了更多>

相关题库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