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爱因斯坦有句名言:“一个人取得的成绩往往取决于性格上的伟大。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一个人取得的成绩往往取决于性格上的伟大。”而构成性格的正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一个个习惯。习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养成,经年累月影响着品德,展示着本性,左右着成败。

根据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论说文。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1000字。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约凯恩斯曾说过: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当一个人养成的良好的习惯越多,个人的能力就越强,他的人格魅力便会自然得到提升。良好的习惯,就如同为理想插上翅膀。它将为人生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反之,则会因坏的习惯而变得愚昧无知和粗野无礼。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师反映学生难以教育,其实说的并不是孩子的智育,而是孩子的品德、行为和习惯的培养。心理不健康的青少年越来越多。有自杀和暴力倾向的青少年也越来越多,这使我们不得不认真地反思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教育的核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进而帮助其形成健康的人格,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教师深入学习研究,精心设计培养方案。习惯是个庞大的体系,像大树一样有根、干、枝、叶。它可以是学习上的习惯、生活上的习惯,也可以是行为上的习惯。众多习惯在培养之前,一定要结合本班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培训方案,统筹安排,分清主次先后,有目的、有步骤地去培养。使人人明确良好习惯培养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同时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在学校、班级形成强有力的、正确的舆论导向。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教师加大训练力度,反复强化,使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要21天时间,但是在养成习惯的训练活动中,每个人的认真程度、刻苦程度有差异,所需时间不一样,因此可以把训练活动分为强化训练期和养成维护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这样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与教育者实施的行为习惯强化训练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严格按照培训方案进行训练的同时,落实“严格、反复、趣味”的六字原则,耐心指导、不厌其烦地提醒。创设情境训练,并在班级形成相互督促、共同养成良好习惯的氛围。争取家长配合,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一个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单靠学校的教育是不够的,必须得到家长的配合。因为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备受父母和长辈的宠爱,在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致使一些学生养成不良的习惯。譬如骄纵任性是由于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自我评价能力弱,要想短时间改正缺点可能比较困难。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耐心,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一定要得到家长的密切配合,力求保持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不要急于求成。只要坚持不懈,自然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人们常说:“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所以,埋下好的习惯的种子,用恒心去浇灌,让它成就生命的精彩。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教师责无旁贷。

更新时间:2021-09-12 19:38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内容,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写出教学内容的教学难点及理由(9分),并设计突破这一难题的教学策略。(17分)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统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查看答案
问答题

下面是某校高二年级一道学业水平考试的模拟试题及答案要点。

人类离不开海洋,离不开资源丰富的家园,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的肆意开发和狂捕滥捞,近海渔业资源急剧衰竭。浙江象山21名渔老大通过电子邮件和漂流瓶,向联合国和21个滨海国家元首呼吁每年在鱼类产卵和繁殖的高峰季节禁止捕鱼,并向世界渔民发出“蓝色保护志愿者”行动倡议。渔老大的呼吁和倡议,折射出政治、经济、哲学等多方面问题。结合上述材料,以“从渔老大的呼吁看……”为题,分别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的角度拟一个课题.并说明理由。

【答案要点】

(1)从渔老大的呼吁看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特点。在近海渔业资源急剧衰竭的背景下,需要国家规定相应的禁渔期以增加渔业资源的发展量。

(2)从渔老大的呼吁看,国家必须增加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国家应制定渔业生产法规,以规范渔民与捕捞行为。

(3)从渔老大的呼吁看,必须正确处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如果在鱼类产卵和繁殖高峰期捕鱼,势必影响今后的渔业生产。(其他答案,可根据是否与题目具有相关性以及所运用知识的合理性酌情给分)

问题:请根据新课程倡导的评价理念对上述试题及答案作简要评述。(20分)

查看答案
问答题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是《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这一教学内容的教学实录片段:

中学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2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

问题:结合该市发展的实际,谈谈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20分)

查看答案
问答题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问题:运用新课程理念,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12分)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材料一:

中学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2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

材料二: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问题: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政府是怎样通过财政支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12分)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人是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要求尊重每个人的人格和尊严。下面属于民法中人身权的是(  )。

①用益物权②名誉权③隐私权④生命健康权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我国合同法规定的承担的合同违约责任方式是(  )。

①继续履行②支付违约金③赔偿损失④返还财产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法律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法律的主要内容(  )。

  • A.规定人们的行为模式
  • B.规定人们的宗教信仰
  • C.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 D.规定人们的思维方式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处处闪烁着辩证法思想的光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蕴含的哲学道理依次是(  )。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辩证的否定是“扬弃”,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④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看问题要一分为二

  • A.①②③④
  • B.③①②④
  • C.②④①③
  • D.③②①④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求真务实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彼时的“真”不能代替此时的“真”,彼时的“实”不能代替此时的“实”。这段话强调了(  )。

  • A.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 B.事物的静止是绝对的,有条件的
  • C.真与假。虚与实是交织在一起的
  • D.事物的运动变化是不可捉摸的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