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材料,完成 12~15 题。(13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身为炎黄子孙,小黄同学对汉字文化兴趣浓厚,他收集了不少有关“黄”字的材料。
材料一:
黄,地之色也。从田从炗,炗亦声。炗,古文光。凡黄之属皆从黄。(大意:黄,土地的颜色。字形采用“田、炗”来表义,“炗”也是声旁。“炗”,这是古文写法的“光”字。所有与“黄”相关的字,都归到“黄”这个部首类。
(整理自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及相关资料)
材料二:
辽宁牛梁河遗址近日出土了一位手握双龟的老人的遗骨,有专家称是黄帝的遗骨,证据之一是黄帝之“黄”在甲骨文中即是乌龟的形状,而据说黄帝部落的图腾就是神龟。这真是无知者无畏。我们且来看一看“黄”字的原始字形及其演变。黄,甲骨文字形①,这是一个象形字,至于像什么则众说纷纭。有人说像一支射出去的着火的箭,由火光而联想为黄色之意。有人说箭射中了靶心,靶心为了醒目起见,用赤褐色的泥浆涂抹,因而引申为黄色之意。
郭沫若先生认为“黄”最原始意思是指玉佩。在他的《金文丛考·释黄》中,他这样分析:黄字的初文是一个象形字,从字形上看,黄字像上古先民们身上经常佩饰的玉佩,上面是用来缠系玉佩的佩衿,古代称“复”,下面是二系垂,也就是穗子,中间的环状物,当系佩之体,也就是璧;而“璧”,古代又叫“璜”,而“黃”就是“璜”字的初文。所以郭沫若认为“黄”是指玉佩。但是徐中舒先生则认为黄字“像人佩环之形”,是一个人佩戴着圆环的形象,中间的圆环形就是佩环,并引《礼记·经解》“行步则有环佩之声”来证明。徐中舒先生此说最有说服力。
黄,甲骨文字形②,称“黄”乃乌龟之形大概就是从这个字形附会的,但这个字形仍然承甲骨文字形①而来,只是形体略加变化而已。金文字形③,早期的金文字形继承了甲骨文的模样,但是晚期的金文字形④和⑤,则区别很大,有学者认为此后的金文系统明显和佩玉有关,不再像此前的字形争议之大。仔细观察金文字形④,中间的玉和下面的穗子历历可见,上面是“止”,指人的脚,合起来就是佩玉行走,“行步则有环佩之声”,果然如此!这个字形最能证实“黄”乃“人佩环之形”。小篆字形⑥,同于金文。
《说文解字》:“黄,地之色也。”这是引申义,本义应当是人佩璜。“璜”这种玉多为黄色,所谓“黄石为璜”,“黄”因此而引申为黄色。 (整理自许晖《这个字,原来是这个意思》)
材料三:
字典把黄字编入草头内,不对,黄与草不相关。《说文解字》解黄字为从田,古文光声。篆文黄确实由“田”字和古文“光”组合而成。但在金文和甲骨文,“田”和“光”就都不见了。看其主体显然是个大字(大人),腹部有个矩形或圆形。许慎以“地之色也”释黄,其根据是田地火烧后土色就变黄。而在金文和甲骨文,既不见“田”,又不见“火”,何来土色变黄?黄字本义究竟是啥,还得探索。前辈专家多认为黄是璜的古字,象古代流行的玉佩形。我却另有自己的一点推断,认为在甲骨文“黄”象大腹便便之形,黄的本义是指身体壮伟肥大。广的繁体作廣。廣,大也,从黄得义。晚到春秋战国五行学说兴起之后,以五方配五色,中央戊己配土,其色黄,黄才取得“地之色也”一义,而黄字的本义就慢慢消失了。
篆文黄虽然由“田”字和古文“光”组合而成,但是光不等于火,所以许慎田被烧后土色变黄之说可能错了。古文“光”从火,火上是声符。“光”有大的意思。篆文黄从古文“光”,所以取得壮伟肥大之义,亦不足怪。 (整理自流沙河《白鱼解字》
1.关于“黄”字的本义,学者们提出了很多假说,小黄对此进行了整理,下列整理记录与材料明显不符的一项是( )(3分)
A.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黄”字的本义是“地之色”,指的是土地的黄颜色。
B.有人认为“黄”的黄色之意由火光而来,因其甲骨文字形像一支射出去的着火的箭。
C.许晖赞同徐中舒的观点,认为“黄”字的本义其实是上面有系带下面是穗子的玉佩。
D.流沙河认为“黄”字甲骨文字形是大腹便便的人,“黄”的本义是身体壮伟肥大。
2.下列补充资料能作为证据支持郭沫若先生的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玉佩历来受到文人雅士的厚爱,如“古之君子必佩玉”(《礼记》)。
B.“黄”在古代指三岁以下的幼儿,如“男女始生者为黄”(《旧唐书》)。
C.《诗经》中“黄”有时指黄赤色的马,如“有骄有皇,有骊有黄”。
D.青铜器铭文里提到賞賜玉佩,均用“黃”字,如“锡女朱黃、玄衣”。
3.研究了上述资料,小黄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许慎论及“黄”字的本义,言简意赅,学术研究价值高,受到后世研究者的重视。
B、称“黄”字乃乌龟之形是从甲骨文的字形附会的,这应是主观臆测,可信度不高。
C.许晖的论述有破有立,分析汉字字形的演变,又引用文献资料来印证,细致严谨。
D、流沙河同意许慎观点,又另辟蹊径,用“廣”和“光”进行词义推断,有理有据。
4.汉字文化充满魅力,请结合小黄的资料及其研究,给对汉字文化有兴趣的同学提一些研究建议。(4 分)
1.C
2.D
3.D
4.①广泛搜集研究资料,兼收并蓄。②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辨别分析。③寻找文献资料来支撑自己的观点。④有敢于质疑的精神。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 12~15 题。(13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身为炎黄子孙,小黄同学对汉字文化兴趣浓厚,他收集了不少有关“黄”字的材料。
材料一:
黄,地之色也。从田从炗,炗亦声。炗,古文光。凡黄之属皆从黄。(大意:黄,土地的颜色。字形采用“田、炗”来表义,“炗”也是声旁。“炗”,这是古文写法的“光”字。所有与“黄”相关的字,都归到“黄”这个部首类。
(整理自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及相关资料)
材料二:
辽宁牛梁河遗址近日出土了一位手握双龟的老人的遗骨,有专家称是黄帝的遗骨,证据之一是黄帝之“黄”在甲骨文中即是乌龟的形状,而据说黄帝部落的图腾就是神龟。这真是无知者无畏。我们且来看一看“黄”字的原始字形及其演变。黄,甲骨文字形①,这是一个象形字,至于像什么则众说纷纭。有人说像一支射出去的着火的箭,由火光而联想为黄色之意。有人说箭射中了靶心,靶心为了醒目起见,用赤褐色的泥浆涂抹,因而引申为黄色之意。
郭沫若先生认为“黄”最原始意思是指玉佩。在他的《金文丛考·释黄》中,他这样分析:黄字的初文是一个象形字,从字形上看,黄字像上古先民们身上经常佩饰的玉佩,上面是用来缠系玉佩的佩衿,古代称“复”,下面是二系垂,也就是穗子,中间的环状物,当系佩之体,也就是璧;而“璧”,古代又叫“璜”,而“黃”就是“璜”字的初文。所以郭沫若认为“黄”是指玉佩。但是徐中舒先生则认为黄字“像人佩环之形”,是一个人佩戴着圆环的形象,中间的圆环形就是佩环,并引《礼记·经解》“行步则有环佩之声”来证明。徐中舒先生此说最有说服力。
黄,甲骨文字形②,称“黄”乃乌龟之形大概就是从这个字形附会的,但这个字形仍然承甲骨文字形①而来,只是形体略加变化而已。金文字形③,早期的金文字形继承了甲骨文的模样,但是晚期的金文字形④和⑤,则区别很大,有学者认为此后的金文系统明显和佩玉有关,不再像此前的字形争议之大。仔细观察金文字形④,中间的玉和下面的穗子历历可见,上面是“止”,指人的脚,合起来就是佩玉行走,“行步则有环佩之声”,果然如此!这个字形最能证实“黄”乃“人佩环之形”。小篆字形⑥,同于金文。
《说文解字》:“黄,地之色也。”这是引申义,本义应当是人佩璜。“璜”这种玉多为黄色,所谓“黄石为璜”,“黄”因此而引申为黄色。 (整理自许晖《这个字,原来是这个意思》)
材料三:
字典把黄字编入草头内,不对,黄与草不相关。《说文解字》解黄字为从田,古文光声。篆文黄确实由“田”字和古文“光”组合而成。但在金文和甲骨文,“田”和“光”就都不见了。看其主体显然是个大字(大人),腹部有个矩形或圆形。许慎以“地之色也”释黄,其根据是田地火烧后土色就变黄。而在金文和甲骨文,既不见“田”,又不见“火”,何来土色变黄?黄字本义究竟是啥,还得探索。前辈专家多认为黄是璜的古字,象古代流行的玉佩形。我却另有自己的一点推断,认为在甲骨文“黄”象大腹便便之形,黄的本义是指身体壮伟肥大。广的繁体作廣。廣,大也,从黄得义。晚到春秋战国五行学说兴起之后,以五方配五色,中央戊己配土,其色黄,黄才取得“地之色也”一义,而黄字的本义就慢慢消失了。
篆文黄虽然由“田”字和古文“光”组合而成,但是光不等于火,所以许慎田被烧后土色变黄之说可能错了。古文“光”从火,火上是声符。“光”有大的意思。篆文黄从古文“光”,所以取得壮伟肥大之义,亦不足怪。 (整理自流沙河《白鱼解字》
1.关于“黄”字的本义,学者们提出了很多假说,小黄对此进行了整理,下列整理记录与材料明显不符的一项是( )(3分)
A.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黄”字的本义是“地之色”,指的是土地的黄颜色。
B.有人认为“黄”的黄色之意由火光而来,因其甲骨文字形像一支射出去的着火的箭。
C.许晖赞同徐中舒的观点,认为“黄”字的本义其实是上面有系带下面是穗子的玉佩。
D.流沙河认为“黄”字甲骨文字形是大腹便便的人,“黄”的本义是身体壮伟肥大。
2.下列补充资料能作为证据支持郭沫若先生的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玉佩历来受到文人雅士的厚爱,如“古之君子必佩玉”(《礼记》)。
B.“黄”在古代指三岁以下的幼儿,如“男女始生者为黄”(《旧唐书》)。
C.《诗经》中“黄”有时指黄赤色的马,如“有骄有皇,有骊有黄”。
D.青铜器铭文里提到賞賜玉佩,均用“黃”字,如“锡女朱黃、玄衣”。
3.研究了上述资料,小黄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许慎论及“黄”字的本义,言简意赅,学术研究价值高,受到后世研究者的重视。
B、称“黄”字乃乌龟之形是从甲骨文的字形附会的,这应是主观臆测,可信度不高。
C.许晖的论述有破有立,分析汉字字形的演变,又引用文献资料来印证,细致严谨。
D、流沙河同意许慎观点,又另辟蹊径,用“廣”和“光”进行词义推断,有理有据。
4.汉字文化充满魅力,请结合小黄的资料及其研究,给对汉字文化有兴趣的同学提一些研究建议。(4 分)
On ________Children's Day,Jack received a prize for being ________honest boy.
In Tianjin, it rains a lot in __________ summer. Remember to bring __________ umbrella.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阴阳割昏晓”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 分)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4分)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①,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默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②,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③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谓上客耶?”主人乃悟而请之。
(节选自《汉书》)
[注]①突:烟囱。 ②上行:上座。 ③录:记录,此处指邀请。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俄而家果失火( ) ②于是杀牛置酒( )
(2)失火前,客人给主人提了什么建议?这个建议包含了什么人生道理?(2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列子·汤问》)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操蛇之神闻之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D.帝感其诚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甚矣,汝之不惠!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故事交代太行、王屋二山的占地面积、高度,体现了愚公移山面临的巨大困难。
B.文章写妻子和智叟都嘲笑并且阻止愚公,是为了反衬出愚公移山的坚定决心。
C.文章以“智叟”来称呼鼠目寸光、自以为是的老头,反差强烈,极具讽刺意味。
D.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Mr. Zhao is going to the airport____taxi.
某同学收集了描写山水的诗文,请你根据批注,完成表格。(4分)
题目 | 作者 | 描写山水的句子 | 批注 |
《送友人》 | 李白 |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 山水含情,明丽轻快。 |
《观沧海》 | 曹操 | ①, | 山水壮阔,动静结合。 |
《答谢中书书》 | 陶弘景 | ②, | 山高水净,清峻秀美。 |
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②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③,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
④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⑤青树翠蔓,蒙络摇缀,。(柳宗元《小石潭记》)
⑥沉舟侧畔千帆过。(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连席上见赠》)
语文活动课上,“新闻小主播”为同学们播报了一则新闻。请你根据相关内容,完成以下综合性学习任务。
据央视网报道,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6年立项,计划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天问一号探测器于 2020 年 7 月 23 日在海南文昌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2021年2月10日成功实施火星捕获,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2月24日探测器进入停泊轨道开展环绕探测,搭载的高分辨率相机、中分辨率相机、矿物光谱仪等科学载荷陆续开机,获取科学数据,这为顺利着陆火星奠定了基础。
(1)任务一: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2)任务二:请你从新闻中筛选信息,把火星探测时间轴补充完整(每空不超过 15个字)。
② ④
(3)任务三:中国太空家族的命名内藏玄机,例如火星探测器的名字“天问”取自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天问》,该作品表达了中华民族对自然和宇宙的追问和探索,这也是火星探测任务的意义所在。根据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在以下三个命名中选择其中两个,说说它们的妙处。
①月球探测器“嫦娥” ②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 ③中继通信卫星“鹊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