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因子(RF)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发现,是一种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主要存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中,它是一种抗变性IgG的抗体,属IgM型。可与IgGFc段结合。RA患者和约50%的健康人体内都存在有产生RF的B细胞克隆,在变性IgG(或与抗原结合的IgG)或EB病毒直接作用下,可大量合成RF。
【正常参考值】
正常人1:20稀释血清为阴性。
【临床意义】
(1)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硬化、多发性肌炎/皮肌炎、IgA肾病等。
(2)感染性疾病:肝炎、结核、细菌性心内膜炎、血吸虫病。
(3)非感染性疾病: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结节病、巨球蛋白血症等。临床上根据RF存在与否将关节炎分为RF阳性及RF阴性两大类。单靠RF阳性不能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F阴性不能排除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同时存在两种类型的RF很少发生于类风湿关节炎以外的其他疾病。
当然,凡事都不是绝对的,在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的病人中,绝大多数血清中类风湿因子检查为阳性,但应该值得注意的是,类风湿因子患者检查阴性者,也不能完全排除患有类风湿性的可能性。因此,类风湿因子也不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唯一证据。
参与一碳单位代谢的维生素是
转氨酶的辅酶是
紫外线对DNA的损伤主要是引起
参与氧化脱氨的维生素是
参与转氨基的维生素是
下列关于原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男性,发现乙肝2年,出现乏力,腹胀,食欲不振,病情不稳定,查体:慢性肝病容,肝肋下触及1.0cm,质中等,脾界扩大,血清ALT200U/L,白蛋白35g/L,球蛋白36g/L,应诊为
男性,20岁,发热起病3天后,自行缓解,高度乏力,腹胀,黄疸进行加深,病程第9天出现躁动,神志不清,重度黄疸,肝界缩小,应诊断为
细菌性痢疾病理改变的部位是
煮沸消毒法的应用,错误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