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历类研究生入学经济学->下面是一则关于上海学区房的新闻报道,由下面的报道可以看出,学

下面是一则关于上海学区房的新闻报道,由下面的报道可以看出,学区房这个现象的产生,至少说明如今的义务教育并非是免费的。明天是中小学生开学的日子。如今,不少家长在孩子一两岁时就未雨绸缪,把购买学区房纳入计划。即便比同区域同品质的非学区房贵出三四成,学区房因为其特殊属性及抗跌的投资价值依然是市场上“一房难求”的“香饽饽”。然而,由于招生计划的可变性,学区房依然存在风险。从择校衍生出的择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多数孩子或许并不知道父母为了他们能念上一所师资好的“名校”,为之付出的心血和财富。卢女士的女儿现在不到2岁,原本对学区房还知之甚少的她近来总听周围的同事朋友讨论学区房,于是,她也不由地着急起来。因为本市义务教育阶段采取“就近入学”的原则,楼市中有了所谓的“香饽饽”——学区房。学区房,说白了就是“名牌中小学周边能够对口入学的住宅”。然而,由于多数学区房不能“即买即用”,不少家长在孩子一两岁时,就未雨绸缪。记者了解到,部分小学有规定:入学儿童一家三口的户口必须都在本学区,还要在该房住满3年以上才有入学资格。贵的不只是静安的学区房。记者从21世纪不动产了解到,徐家汇板块对口汇师小学的文定天下苑目前价位在3万元/平方米,而虹桥乐庭铂晶馆小区建筑品质与之相近,单价则只有2.8万元/平方米。就价格而言,学区房的单价普遍会比周边的同类房源贵上约5%~15%,不仅在市中心,放眼全市各个板块,只要是学区房,一般都比附近非学区房身价高。如今不少中介卖房时,都很肯定地答复说,可以上某某名校。但业内人士指出,各校对口入学的住宅小区范围每年会根据招生具体情况而发生一些变化,往年的招生计划仅供参考。在当年的小学和初中招生计划公布前,切不可听信一面之词。没有任何售房合同会承诺购买该房后保证进入某某学校。至于落户的时间以及报名条件,各区也规定不同。有的要2年以上,有的要3年;有的要求孩子和家长户口都在,有的要求提供落户住宅的房产证。因此购买学区房之前,事先应清楚户口对应的居委会,再向学校招生部门或教育局负责招生的部门咨询。记者从各区教育局获悉,并不一定买到了学区房就一定能进对口的学校。比如,华师大附小对口的曹家巷小区,虽然房产中介称购买该小区1-15号的房源,就可上华师大附小,但实际上,1-15号房源是轮号的。比如,今年1-5号的户口能上,明年6-10号的户口能上,后年11-15号的才能上。静安一师附小对口四和花园,除买房要求外,还要求同时有大人和小孩的户口。其中,小孩户口要求满一年。大人如果是父亲或母亲,户口也要满一年;如果是爷爷或奶奶,户口则要满2年。而徐汇区汇师一小则要求父母和孩子的户籍必须在学区内至少3年。为了给孩子上个好学校,家长不惜把大房子换成小房子,把新房子换成旧房子。即便如此,由于学区房政策的变化,高额的投入未必如愿换来孩子入校。就近免试入学是国家为了减少择校现象、体现教育公平而推出的政策,可是却引发了市场对学区房的热炒,这恐怕是政策制定者当初没想到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晓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与赞助费择校相比,通过构买学区房择校有一定的合理性。不过,王教授认为,对学区的划分,要扩大一些,公开一些,稍微稳定一点。另外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义务教育资源应当更平衡一些,这样家长选择学校的心态就不会那么浮躁,那么急于求成。一位不愿具名的教育界人士透露,学区房之所以“长兴不衰”,说到底还是要上学的孩子多,而口碑、师资环境俱佳的学校“供不应求”。比如,100个孩子在学区房,学校只招80个学生,掐户口年限、摇号、电脑派位等筛选手段就不足为奇。上海民建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邢元志表示,希望学区的划分能更加明晰,学区半径能尽量扩大,这样家长的选择面也会更宽一些,“学区房”才会不那么紧俏。请回答以下问题:(1)义务教育的初衷与现实违背,用经济学观点解释。(2)赞助费择校(收费教育)和学区房哪一个的效率高?为什么?(3)如何才能杜绝学区房价远高于非学区房的现象。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1)首先,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产品。一方面,教育是一种典型的本地化的公共物品;另一方面,在人力资本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同群效应”,也就是好的学校不只是取决于其硬件条件,还取决于学校学生的质量。基于以上两点,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其总是希望均等化来实现教育公平。但是从家长的角度来讲,其总是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好学校,而且是好学生多的好学校。学区房实际上是供求不平衡产生的。教育属于稀缺资源,好的学校的供给有限,导致教育的需求量远远大于教育的供给量。供小于求,且较长时间内供给量不能上升,这就会导致价格上涨。然而教育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政府出于公平的考虑,不允许价格上涨,就会限制价格。限制价格是指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物品的价格而对它们规定的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其目的是为了稳定经济生活。实行限制价格后,市场价格下跌。由于需求量大于供给量,该商品市场将出现短缺。此时,市场就可能出现抢购现象或是黑市交易。这就是学区房产生的原因。所以,由于同群效应的存在,好学校存在一定惯性,必然导致学校本身的质量上不可能均等,也就是好学校供给是有限的,但潜在需求是整个学生群体,而政府为了教育公平会压低教育的显性价格,那最终的供不应求的价格差只能反映在一些隐性租金里面,比如教育与户口、房产等相绑定,最终会导致绑定物的价格扭曲,与义务教育的初衷相违背。(2)总的来说,赞助择校费的效率应该会更高些。由于学校质量差异性的客观存在,不同学校的供需压力也存在差异,在市场上,供需压力最终必然会反映在价格上,只是可能存在显性和隐性价格差异而已。一般而言,直接将供需压力体现在显性价格(择校费)上要比隐性价格(学校房溢价)要更有效率。当然,收费教育需要和补贴反馈机制相结合,形成一种类似高收入者补贴低收入者的机制,最终会大大提高低收入家庭子女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从而体现教育公平。但如果是学区房的机制,其中的溢价部分很难补贴到低收人家庭的好学生中去。(3)解决措施如下:①扩大学区范围,拓宽学生的选择面;②增加私立收费教育,并配合好奖学金补贴制度,使教育资源的稀缺性体现到显性价格中去。总的来说,就是要形成一种公私并存、市场竞争并配合以合理的价格机制的教育资源分配方式。

更新时间:2021-12-07 10:38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