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1年英国颁布了第一个有关济贫的法律——《伊丽莎白济贫法》。作为英国第一个重要的济贫法,它不仅是这一法律制度的发端,而且为这一法律制度的发展确定了基本原则,因此也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保障法。根据《伊丽莎白济贫法》,治安法官有权以教区为单位管理济贫事宜、征收济贫税及核发济贫费。救济办法因人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的,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作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这一法律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让那些没有工作能力的人,如孤儿、无人赡养的老人和身体残疾的人,得到救济或赡养;给那些有劳动能力的人一份工作,让他们能够以此谋生。此后,英国政府又在这部法律规定的原则基础上,颁布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
请根据题目分析英国1601年济贫法产生的原因。
英国1601年济贫法产生的原因主要体现为:
(1)在英国,由于羊毛出口业以及后来发展为毛纺织品的出口的大量增加,纺织业逐渐向城市集中,出现了效率更高的纺纱机、织布机,作为农村副业的手工纺织业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更加剧了农村居民的贫困化。愈演愈烈的圈地运动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土地,失去了必要的生存条件,成为流离失所的贫民、乞丐和流浪汉。
(2)到了16世纪,“无论在乡村还是在城市,屡屡发生区域性骚乱,间或发生大规模的起义”。与此同时,由于宗教改革和解散修道院,使教会的救济能力极大地减弱了,一些起义的民众要求政府对“贫困的平民百姓实行赈济”。首先是各地政府不得不承担起向贫民提供救济的职责,后来逐步发展为更大范围的公共权威机构承担起此类责任。最终是由英国国王颁布了济贫法。
关于仲裁员的条件,法律有明确规定。下列符合担任仲裁员的是( )。
下列适用竞业限制的人员为( )。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实践领域。( )是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和重要内容。
筹备成立的社会团体,应当及时召开会员大会,通过章程,产生执行机构、负责人和法定代表人。下列属于社会团体的章程的必须明确的事项有( )
根据《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收养条件可以适当放宽的特殊收养情况包括( )。
2011年4月,某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与某慈善基金会签订捐赠协议,通过该慈善基金会向一批学校捐赠价值1500万元的光伏发电组件。慈善基金会向该公司开具了1500万元的捐赠发票,该公司由此而申报税收减免。2011年8月,媒体报道一些学校根本没有收到捐赠物资,还有一些学校收到的捐赠物资与该公司承诺的不一样,由此引发了“诈捐门”事件。下列关于该事件说法正确的有( )。
依据《民法典》的规定,不均等分割遗产的情形包括( )。
下面哪些情况下,救助站应当终止救助?( )
妇女财产权益的具体内容包括( )。
城乡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同时具备( )条件的,应当依法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